阳江文史专家邓格伟先生寄来即将付梓的《梦鼍集》文稿,披阅之余,深感文如其人。先生风度儒雅,精明诚实,胸怀广阔,兴趣广泛,壮志凌云,咸以李清照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才有今日大作面世。
认识邓格伟先生,乃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正撰《阳江县志•地理篇》,而他僎编宗教篇,因工作关系有所接触,彼此相互瞭解。及后,书信往来不绝,友情日增。家乡报刊,我很细心阅读,常见其文章和报导,印象尤深。先生文稿,墨香四溢,乃其长期笔耕不辍心力之作,凝聚着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和丰收果实,特别是对家乡文史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感人至深。为先生文集作序,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成了这篇序言的缘由。
《梦鼍集》书名乃出自岭南画派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手笔,封面以关老赠给他的《墨梅图》为衬托,显得高雅清逸。阳江城古称鼍城,梦鼍寓意思念家乡,热爱乡梓。刘田夫、黄云、曾庆存、孙轶青、刘大为、刘斯奋、吴立民、林墉、苏华、邹继海、黄安仁、关振东、黄小甜等名人名家为文集题辞贺画。拜读华章,阳江历史、漠阳风情、名人轶事、收藏文化、宗教史迹、海洋文化,尽入眼底。收录的名人手迹、历史照片,弥足珍贵。这使文集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收藏价值。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观其文,朴实自然,文笔流畅,文采飞扬,于细微外,深入浅出。读之篇章,或史实历历在目,或意境使人浮想联翩,或精神感人肺腑,或风格津津有味,使人爱不释手。其史料翔实,实事求是,可见其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有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如《阳江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初探》、《妈祖信仰在阳江的起源、演变及其他》两篇有关海洋文化的论文,得到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先生的肯定,给予很高的评价。读罢《何全利菜刀史话》,才瞭解到民国时期阳江何氏菜刀锋利无比,联想今日之阳江,荣获“中国刀剪之都”、“中国小刀中心”、“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以及驰名中外的广东“永光”刀剪、阳江十八子刀具等名牌产品,所铸造的辉煌,实来之不易。阳江是“全国风筝之乡”,名扬四海,拜读《阳江风筝史话》,能瞭解阳江风筝文化。《清代阳江八景》一组文章,潜藏漠阳文化,色彩斑斓,回味无穷。
先生执着追求地方文史凡18载春秋,发表作品50多万言,今精荟成集,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文集采写物件,有著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收藏家、名中医、当代佛教高僧大德,以及专家、学者等,其品格形象,为人称道。收入采写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文章达10篇,时间跨度10年,其中1991年发表的通讯《初访关山月》,曾得到时年80高龄的关老的新自审阅并修改文稿。该文荣获1992年全国第四届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三等奖。
“书道传心唯正直,家风留爱在贤良。”这是当代岭南诗坛名宿刘逸先生赠与邓格伟的一副楹联。先生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北门街(10号)一个书香世家,高祖邓琳乃近代阳江文化名人、清末举人,著名书法家、公益家、教育家。其继父(伯父)邓石先生曾任阳江县著名景光小学校长。他从小受到家庭文化熏陶和良好道德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20世纪60年代,他就读阳江一中初中和高中,对历史产生深厚兴趣,曾任班上历史科代表。他虽出生书香门弟,但从不以此自诩,而是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不断进取。
格伟先生又是阳江知名收藏家。10多年来,他以文会友,广交同道,收藏名家书画甚丰,及名人手迹、文革传单小报、旅游门券和剪报集也不在少数,还收藏当代全国著名高僧和名刹方丈的墨迹,包括白马寺、金山寺、寒山寺、灵隐寺、灵谷寺、新昌大佛寺、六榕寺及九华山、普陀山等处真迹,尤为难得。他热心收藏事业,撰写了许多研究收藏文化的文章,还搜集邓琳先生散落民间遣墨,他有一个心愿,筹建“邓琳纪念馆”,以宣传阳江文化,弘扬祖德精神。
宗教是一种文化,但又是一个较敏感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有人视宗教为“禁区”,不敢涉足其中。而格伟先生凭着他的学识和勇气,勇闯“禁区”,写了大量宗教史迹文章和消息报导。10多年来,他致力于搜集整理地方宗教史料,于1994年、2001年赴绍兴、杭州、上海、苏州、无锡、江阴、镇江、扬州、南京、北京等地考察佛教,参加编写市志佛教篇,采访当代著名高僧茗山大法师,写下《江阴访茗山》等文章,在文集中都可找到他的足迹。
格伟先生勤奋好学,他的《梦鼍集》,就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为阳江文化增添异彩。今年欣逢先生花甲之年,出版文集,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丰碑。我期望着,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将活得更潇洒,生活更充实,好作品迭出,以饱满的情怀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作者系著名史地学家,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