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十七大报告,是当前指导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很多创造性的新思想、新概念。文化传媒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都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为了宣传好、贯彻好,同时也是为了结合本行业、本专业的实际,为深化改革明确方向与道路。
十七大报告在讲到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指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并强调指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针对全国各行业各领域的原则,完全适合文化传媒业的工作实际。
大改革大开放势不可当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以设立特区为标志的话,十七大之后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不再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置身局外,也不再有什么“特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种科学的表述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潮流,包括新闻传播业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如果说以前一个时期新闻传播业还没有充分开放、深入改革,那么,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开放、进一步改革。“全面认识工业化、资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事实上,近一阶段以来,有关主管部门不断在加快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的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后WTO”时代之后,外国新闻传播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已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在开放的同时,如果不进行改革,就无法生存。这一切早已由其他经济领域的行业用事实验证过了,是铁律。
以出版业为例,在贝塔斯曼等西方跨国传媒集团进军中国而且取得惊人战果之后,图书出版业再固守过去的体制就会每况愈下,因此,前一阵以人民出版社为龙头的、包括二十几个省市人民社为成员的出版社,共同组建了“人民书店”,这是与过去新华书店有着本质不同的社办发行网路。当然,必须看到,在“人民书店”的背后还是国有机构,不过,毕竟这是官方出版社跨向市场的一步。
新闻传媒业与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这是对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总体成绩的肯定。但是,报告同时对新闻传播业提出了要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论断反映了实事求是、密切掌握社会现实状态的科学态度。
客观地说,中国新闻传播业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相当大的差距,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真正得到人民群众喜爱与欢迎的新闻传播产品,还相当少。从思想根源上分析,这是因为新闻传播工作者尚未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人民群众已经不同以往,对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旺盛,而且标准日益提高,如果新闻工作者不正视公众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还按老一套,就成了卡拉OK,自弹自唱,除了自己得到了满足以外,没有多少人喜闻乐见。
应当指出,明确肯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是一大理论突破,而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工作中,要想有声有色地完成党的新闻宣传任务,就不能不吃透这一点,不能再把一刀切、强求一律、八股化灌输的工作方法当成金科玉律。“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既然是受众的现实状态,就需要传者同样有着“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这样方能对症下药,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章中写道:“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国防等硬实力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同等重要。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软实力的竞争,因为文化与经济、国防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是大脑与其他肢体器官的关系。当今世界强国,不仅是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军事强大,更有着繁荣的文化,事实上,人们往往看到了美国的华尔街、硅谷与汽车、太空梭及航空母舰,而没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影响全球的电视网、互联网与主流报刊。
事实上,没有文化的基础与支撑,经济、科技、军事也不可能真正强大。
文化不仅事关国家综合实力,也是人民的基本权益。文化传播业的繁荣与否,与衣食住行医疗保障同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
有一点值得重视,从精神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品种与数量同样重要。撇开“四人帮”的政治用意不说,文化大革命中文艺界的深刻教训并不在于品质水准问题,更在于只有“八个样板戏”,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实事求是地说,《沙家浜》等几出现代京剧在艺术技巧上还是精打细敲的。不过只有这八出戏,天天翻过来复过去都是它,再好的戏也都让人反感。
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在市场中有高度相似性,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就像是食品一样,人口大国注定是粮食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应是精神食粮消费第一大国。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在粮食消费上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在文化与新闻出版领域,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近些年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落后主要是保守的产业政策造成的。中国的图书品种达到了二十万种,按照人口总数与品种比例来说,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以前曾经提出一个观点,报刊与广播电视的品种数量应与人口成正比,中国是世界第一受众大国,也应有世界上品种数量最多的报刊与广播电视,这就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对新闻传播业提出的新课题。
让一线创新人才唱主角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着重提出“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非常值得新闻传播业思考并学习、领会的精神。报告中写道:“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对新闻传播工作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曾几何时,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不作为、守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颇为普遍,如果回首总结一番,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中国新闻单位的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甚至还不及九十年代、八十年代!这种倒退值得高度警惕。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闻传播界创新人才唱主角相对比,近些年不少新闻单位的领导几乎成了守旧人才。当然,中国新闻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真正发挥其才华,中国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完全可以在短时期赶上甚至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其他行业一样,人才是根本,而创新是人才的最可贵的优点。
在任何行业里,创新人才都势必与传统环境、传统机制不相容,给创新人才以施展发挥的舞台,是关系到一个行业有无活力、有无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今在金融、电脑、网路等行业,中国都有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创新人才,而这些都是有开放改革的经济政策作基础的,因为只有放开了市场、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共同生存,才做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如果中国的软体市场不允许民营私营,那么就不可想像用友的王文京这样的企业家成功。当然,如果中国的网路市场不对外开放,也就没有了新浪、搜狐。在报刊领域,《电脑世界》为代表的IT报刊的繁荣,正是对外开放、允许中外合资办报的政策扶助的结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如今已经是可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大刊,其总编辑单之蔷如果不是因为民营资本投资杂志,如果还在某中央机关报工作的话,恐怕至今也难以有什么了不得的作为。单之蔷对往日的同事说,如今是自己事业最顺利、最理想的时期,这是因为他的创新能力有了用武之地。
把握好北京奥运的机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成为影响、渗透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一件头等大事,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更是构成了决定性的经济要素。在奥运会这一场破天荒的大戏中,传媒业首当其冲,因为体育与传播如今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双方不可分离。
体现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上,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电视台的新址,就都是借北京奥运的东风而兴建的,事实上,在奥运概念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中,也只有传媒业与体育场馆并驾齐驱。这对于新闻单位的基本建设与公共形象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有必要提醒一点,在世界范围,人们评价看待奥运主办国的传媒,从来不会在意新闻单位的大楼是不是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换句话说,来北京参加或观看奥运会赛事的世界各国人士,以及通过收看、收听、阅读的形式接触北京奥运会赛事的人们,绝大多数不会对新闻传媒的办公场地感兴趣,公众对北京奥运期间的中国传媒,真正在意的是其内容品质。在新闻传播的全球比拼中,办公大楼是从来不会加分的。如果新闻传播的水准与品质不高,新闻单位的大楼越高、越豪华,反而越不是什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
由于惯性力量,中国新闻单位建楼堂馆所的动力远远比开发新专案、新产品、提高品质水准的动力大得多。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新闻传媒业的资金该用在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也就是人才与内容上,否则就是一种错位与浪费。
奥运临近,在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指导下,新闻传媒业如何搞好奥运报导,已经是当务之急。而奥运的性质是世界性的,奥运新闻传播也是国际性同场竞技,因此,中国新闻单位不可能再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杂志、新闻网站,品质好坏、水准高低,都必须要与全球同行真刀实枪地比拼。北京奥运是中国新闻传播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让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