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驾车赴会迟到才想到将塞车问题写入提案?
今天《资讯时报》借政协委员提案,用六个整版辟出“关注广州塞车问题”的策划。“广州塞车问题”是个老噱头,之前各媒体都曾抄作过,无非是记者环城走马一圈所见所闻,加上请来一些很少坐公车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而已。讲来讲去,要害之因讳莫如深,治本之策不得要领,塞车之况依然故我。这次政协开会,委员们提前准备的各种提案里干脆就没想过塞车问题。多亏节骨眼时马路塞车让这些人赴会迟到,“当场提出提案”,否则就只好等下次开会时再说啦。
《信息时报》的这次策划仍不离俗套。先是列数塞车八大黑点,再细析导致塞车的四大因素,然后是精英会诊、出谋划策治塞招数,最后是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城建对未来交通的蓝图展望。你说不对吧?好像字字珠玑,条条在理;你说鼓舞振奋吧?一出门,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甚至比原来还糟。
问题久拖不决,通常是因为对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做了错误的判断,进而累及到措施的将错就错。广州塞车的病根,一言以蔽之就是车多!就算你把全城所有土地都变成马路,也盛不下与日俱增的车流。车每天每时激增的趋势,使其他塞车原因都退居次席,也使所有治塞招数变得微不足道。要想彻底解决大都市塞车问题,惟有从车数上痛下斩手!而这正是政府权衡利弊不情愿的地方:一方是利润可观、财税丰厚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工业项目,一方是城市交通顺畅,市民出入便利。二者不能同时保全,二者只能取其一。孰轻孰重,政府自信拿捏得准,所以才昧着心鼓励市民买车,变着法儿也不限制城市车流量。所有这些所透出的政策倾向,无非是鼓励短时蒸蒸日上的汽车产业,却以牺牲城市长期畅通的交通秩序为代价。作为眼光比常人远大的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本该站在专家客观立场,从科学角度实事求是地帮政府找出真正的原因,进而得出标本兼治的治理办法。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专家不专,专家专讲官话,没发言就已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话不是不对,他们的建议也不是不好,只是都绕开“限车”这个大根本来谈“治塞”。主因不谈,支招再靓也是昙花一现,应付一时。
2004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