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课内材料也精彩



  ——例说课文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

  高三语文备课组

  单从作文写作来讲,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的表达技巧,思想观点,涉及的人物,文学形象以及名言警句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而且从实践来讲,高考中许多优质的作文,都是自觉运用积累的课本材料发挥好课本的例证作用。课文中有些文章,像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既是妙文,也是佳例,作文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相关观点的例证。运用课本材料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作者的事迹和思想观点


  有些大师不只是文章写得好,而且他们的人品、事迹等也为人所推崇,如一考生在写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时就使用了鲁迅的事迹:离开秦桧,我心中怒气未消,却忽然在上海遇见了鲁迅,鲁迅,你是东方的启明星,你的“呐喊”唤醒了正在沉睡的青年。于是他们拿起刀枪为自由龢民主而战。


  二、使用课本涉及的人物事迹


  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如诸葛亮、魏征、勾践等,他们的一些事迹也可以作为写作材料,如一考生以“不诚不信”为题写道: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典型战役,春秋时燕国派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还未攻下,田单是即墨的将军,他军心誓死保护城池,而攻城的乐毅是他最大的威胁。


  三、使用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语言中的精华,它生动形象、富于文采。语言如文章的外衣,精彩而得当的语言可以无意间为文章赢得许多印象分,如2002年一考生写道: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么样的?”有人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是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苏轼说是“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是说“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緑枝”;杜牧是说“千里莺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四、使用作品的文学形象


  中学课本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啊Q、葛郎台、别里科夫等,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思想独特,甚至是某一类人的化身和代名词。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很多考生都使用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题目看就有“祥林嫂的选择”“昭君的选择”等等。


  五、直接使用课本的内容


  教材中叙述的故事都能揭示一定的道理,作文阐述某一观点或道理时可选择与之有关的故事。


  六、模仿课本结构形式和技巧


  模仿故事的结构形式,取其神韵,表现和故事类似的主题,如模仿契可夫的《变色龙》,写当代变色龙,

  模仿课文的语言,《权学》用一连串的比喻多方面、多角度描述事物,用这种语体的好处可使事物更加清晰,表现强烈的感情,这种铺排的方法值得借鉴。

  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文章有许多规律可循,起承转合式是一种很好的论证结构模式,它不是八股文的专利,而是文章本身的规律,典型的有《师说》《六国论》等;学生写议论文时可模仿这种模式。

  观察生活,固然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可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却忽略了这一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常常舍近求远,给自己构筑了作文障碍。高考作文完全可以借鉴课内知识,尤其是写议论文,可以说,巧用课内论据,作文别有洞天。 历年高考作文,都有很多这类成功的案例。下面是利用课文内容给大家提供的思路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项链》

  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依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可用于“失败”“挫折”“勇气”等话题)

  2.《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的艺术”等话题)

  3.《劝学》

  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旬子的《权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说与做”等话题)

  4.《鸿门宴》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伹,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 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5.《归去来兮辞》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亲荡,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人”“亲情”等话题

  6.《为了忘却的纪念》

  过去的青年,肩负着国家民族解放的重任,刘和珍、柔石、白莽等,为了这一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祖国,使祖国繁荣富强。朋友,为共和国的大厦添上你的一块砖,一片瓦吧。(可用于“青年的使命”等话题)

  7.《腾王阁序》

  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毛遂自荐,成就了大业:王勃路经腾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席。(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

  8.《师说》

  互助学习,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年韩愈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 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了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等话题)

  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用于“自信自强”“能力”等话题)

  9.《阿房宫赋》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像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可用于“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

  10.《六国论》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出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叙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