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英国培训学习启示録



  吴剑平

  2006年9月至10月,我有幸作为广东省高中校长2006年第一批赴英国培训的成员,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高中校长赴英国的培训学习。培训分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两个阶段进行。经过十多天的国内培训后,我们远赴重洋,前往素有“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先锋”之称的英国,进行为期三周的国外培训。期间,我们在英国剑桥“东部领导艺术中心 (Eastern  Leadership  Centre) ”接受培训,先后到Suffolk郡的首府Ipswich 市的St Mary’s  School 等三所小学,Northgate  High  School等两所中学和Otley college 这所职业技术学院及著名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参观考察学习,并在Claydon High School 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挂职,通过听课、访谈、听讲座、交流等方式,初步瞭解了英国的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等教育方面的现状,真切地感受到中英教育的差异,心中颇有感悟。英国政府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成就了今天的英国基础教育,其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管理策略和教育绩效给我们正在发展中的基础教育以诸多启示,对改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培养特色化


  (一)成功的公民教育和行为教育。我国的公民教育和行为教育多流于形式,停留在说教层面,过于政治化和概念化。这固然受中国国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公民教育不够重视和缺乏整体规划也是原因之一,加上家长从来只以分数论英雄,这些都造成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澹薄和行为缺失。

  在英国,我们先后到过多间学校,所到之处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纤尘不染;学生们彬彬有礼,守行为懂规则,活泼开朗,乐学而富有朝气,我们每到一所学校均是由学生干部带领参观校容校貌,他们热情大方,工作表现十分出色。学生的礼仪、行为习惯、道德水平、规则意识和好学作风远远胜出中国。这有赖于从幼儿园开始的良好的公民意识培养。

  其一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责任教育。教师要求孩子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要做出承诺,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会被记録在“表扬本”上,不良的行为会被记録在“行为本”上。长此以往,孩子们就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种是非观念的建立对于混沌未开的孩子的启蒙意义尤其重大。

  其二孩子们还被教育要遵纪守法。英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头发样式,校服穿着,手机使用,集会及课堂纪律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各学科也订出本学科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都通俗明瞭地张贴在课室和走廊等位置。所以,英国的学生看上去很自由,但他们同样是讲究规章制度的,我们每到一所学校,即使是挂职的Claydon高中,每次我们进校门时,总要登记名字;且学校的大门及主要的房子,都设了密码门,虽然我们看不见高高的围墙,但却给人以很安全的感觉。同时,英国的基础教育重视尊重别人的教育,若孩子有不尊重别人或不乐于倾听的行为,就要把玩停下来,由教师对他进行深入浅出的教育,直到他认识错误为止。学生违纪时,学校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把学生关到学校设立的“行为矫正室”,由教辅人员协助教育,更为严重者就让其家长带回家中反思一段时间甚至到开除等。

  其三公民教育与宗教相结合。这种模式是英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他们十分注重思想教育,尤其是宗教教育,常利用周一早上的集合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宗教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有的学校还在学生每天回校后的20分钟分班分级进行公民教育。宗教教育虽然没有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出现在国家课程中,但却被列为法定的课程领域。老师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需要及对行为约束的要求,进行道德教育的形式活泼而不机械,内容具体而不空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其四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几乎是我们在英国培训期间最熟悉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不仅指向家庭贫困或学习困难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指向有发展潜力、智力超常发展的学生;不仅指向本民族,同时也指向所有需要享受教育的各种肤色的孩子。英国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这种民族差异、文化差异、家庭差异往往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也正基于此,英国政府提出了全民教育,倡导“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并通过系统的工作实现了对学校的支持与有效帮助。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只关心“尖子”学生,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专门化的、精英式的服务,也不是仅以培养出获奬学生、考上名牌大学或后来成为著名人物的少数学生为荣,,而是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在Claydon高中挂职期间,当我们向校长询问教育当局、社区和家长会不会用该校有多少学生能考入名牌大学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时,这位干了20多年的女校长一下子就说了多个“NO”。的确,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从校长到老师,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中都具有一种对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生命价值的关爱意识,教育是促进每个人成长的力量,是活生生的具体个人生命历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英国的中小学都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服务,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服务甚至是一对一的,学校和教育当局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五对孩子们实行赏识教育。孩子们有良好的表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孩子们的表现不够好,也不允许大声责骂他们,而是主动去帮助他们,如教师对个别学生的疏忽、走神给予善意却不失严格的提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和被信任,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老师们坚信,只有心中有爱的孩子,才会爱别人,才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在翻阅学生的作业本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批改未看到用“×”、”NO”等评价,而是毫不吝惜地用“Good ”、“Very  good ”、 “OK”、 “Lovely” 、“Wenderful” 、“Nice”、“All  right” 、“Excellent”等赞美的语言。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而在一个团队里,集腋成裘,每个人的才能方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能被培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Northgate  High  School里,有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互助组织,他们将成绩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同时把每个年级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领域分为四组,高年级的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领队,既加强了学生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互助意识,也盘活了学校的人力资源,还让学校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课堂上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开放式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最后的成果是集体的智慧,合作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体育课的小组竞技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课程;音乐课和艺术课上,老师强调要小组成员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和完成一幅图画。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有的学生去查看参考书,有的学生上网寻找资料,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才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老师的作业。这样不但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教会了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互相合作,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学生的所谓“发展”应该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个内容,只有手脑联合才能产生智慧。

  在英国,我们看到,中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到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如烹饪、兽医以及园艺等职业课程。我们在Claydon High School挂职期间,陪伴我们的学校职员就是另一所高中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她正在此从事实习工作,而这种工作经历有助于她升入大学。巧合的是,她是来自我们顺德家乡的小移民。

  英国教育理念的基础是不仅仅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把培养人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用他们的话就是“教育是为了创造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们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喜欢活动,喜欢动手。他们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示。面对这样的教育教学对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英国的学校特别注意采取适合青年学生特色的方式方法去展开活动,从学科的特色出发,开展实验、参观、观察、实践以及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课程设置上看,在英国,除了英语、数学、科学这三门核心课程和信息与传播技术(ICT)、体育、宗教、公民教育等一些必修课程之外,开设了大量的自然、人文科学及想象和手工课程、职业教育课程等选修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历史、地理、戏剧、舞蹈、服装设计、环境、健康、语言、安全、美容美发、美食(比如我们看到学生在校学做面包及蛋糕等)、汽车维修、木工、电工、模具、摄影、动物饲养、广告等等。从教学效果看,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都很出色,每一节课都有创新的内容,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些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满足学生动手欲望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体验、探索、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经历了这些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些具体内容,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提高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动手能力的培养简化成知识的“背诵”。这样做,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


  二、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强烈的办学成本概念。由于教育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消费和福利,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教育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既无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动力,又无提高效率的压力,所以教育效率的问题长期被国人所忽视。而在英国,评价一所学校办得是否成功,除了质量指标,还有经济指标,如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指标和由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利用率等组成的数量指标等。

  英国学校的资源利用率很高。虽然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2005年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3%,但英国学校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强调了成本概念,学校在资金的安排上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价值。我们参观过的英国学校多数都是平房式和两三层的楼房,都没有宏伟的校门,只是在路边竖块牌子或在墙上写上校名就是校门了。学校在经费安排上,80%作为人力成本,用于教师薪金的支付,其余部分用于学生身上。英国学校的体育、艺术、职业教育等公共设施与社区融为一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益。学校的资源向社会开放,如Northgate High  School的艺术室、体育馆、音乐室及各种技能训练室,每周有2-4个晚上向居民开放,为居民的艺术深造、继续训练提供场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挂职的Claydon高中里,我们看到既是会议厅,也是餐厅,更是学生活动场所的这样一个多功能场馆:这里早上是学生早会的地方,上课期间是学生排练戏剧、游戏的地方,中午是用膳的饭堂,餐后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下午体育老师组织学生摆上乒乓球台或者移动的篮球架,这里就是体育活动室了,甚至还是接待外宾的会议室,场馆的使用率极高。英国学校的计划性和管理效率也很强,每做一件事总有详细的行动计划,比如我们第一天到挂职的Claydon High School,校长已把我们挂职期间的详细安排印发给我们,每一个时间段做什么,谁负责接待,一目了然,更让我们吃惊的是校长把她自己一周每天从早到晚的详细安排都印发给了我们。

  (二)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英国的中小学拥有广泛而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民间组织间的协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英国政府的社会化学习资源在教育中实现瞭高度共享。全国各地政府投资兴建了100多个城市学习中心,社区所有的俱乐部、体育场、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均免费向学生开放,英国政府还在每所城市建有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供中小学生开展户外活动用。这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一是校董会成员除教师代表外,其他成员来自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校董会成员都是义务为学校服务的。二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利用家长来参与学校管理。三是在校际间,经济实现了共享,资源实现了共用,学校之间组成教育集群,互派教师,优势互补,高级教师等可以每周抽出一天到合作伙伴小学、初中或需要帮助的学校去开展教学指导与课题研究。令我们有点意外的是,英国中小学制定发展计划并不仅仅被看成是校长的事,既有董事会的积极参与,更有社区与校外人士的热心帮助。在参观Sir John Leman高中时,我们就得到了一份由一位企业家为该校制定的2006-2007年学校发展计划,内容详尽多达六页。在Northgate  High  School参观时,被学校按排与我们座谈的一个公司的老板的一番话更让我们感到震撼:“学校要接待一批重要的朋友,他们需要我来参与,我可以放下自己重要的事情不做,因为这是一件比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

     教育当局下属的许多机构都积极在资源建设与开发等方面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帮助。每所中学也都有职业学院与他们结成伙伴关系,中学参加选修的学生每周有一天要到职院学习,职院开设的课程与实际密切联系,我们在职院里看到有的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学彻砖建房,有的学生在动物课室学养兔、养猪、养狗,有的在研究蛇与蜘蛛,有的学生在室外进行园林设计与施工及如何上油漆,还有的学生开着机器在扫落叶……

  (三)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走进英国的学校我们无不为他们的校园文化和教室文化所折服。英国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体现和作用一是传承历史,详细记述有关学校的人和事;二是学校标志醒目,虽然多数英国学校的校门简檏,但校徽通常挂在很醒目的位置上,学校标志举目可见,校内许多地方都有。三是充分利用到每一面墙壁去构建校园文化氛围,真正突显了让校园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英国学校的校舍大多比较古老,但楼内、走廊、过道墙壁上琳琅满目的师生字画作品、手工制作及学习作业等却让人眼前一亮。或是张贴着校史和宣传资料,或是贴着学生自己最满意的相片等。每个教室的布置也十分实用而温馨。学生的绘画以及电脑作品等被展出在公共场所,是对学生兴趣的再激发,使他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三、授课方式多样化


  在未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前的中国学校多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等授课方式,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实行新课改后,这种现象得以改善。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英国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令我们难忘。

  (一)开放式教学。英国的课堂教学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老师们乐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课堂多采用互动和交流等方式,强调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小组讨论、个别对话、大组竞赛、讲故事、集体活动、情景表演和练习实践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课堂教学程序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作必要的讲解后,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最后由教师评价。讨论及游戏热烈而有趣,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已见,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大家在争论中学习,既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见地。如在我们挂职的Claydon  High  School,有一堂科学课,内容是电子方面,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电流方面的有关知识,就设计了一个游戏,请了几位学生扮演电子,体验电流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如,有一节表演艺术课,老师就让学生根据剧本中的人物描写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小班化教学。在英国,中小学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少,小学的规模由50至500人不等,中学的规模由600到2000人不等,我们参观过一所小学,全校只有68名学生,规模很小。学校里每班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30人,上选修课时人数会更少,有的只有几个人,真正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原则上都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来分班,各学科上课都实行“走班制”。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就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从而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

  (三)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在英国的学校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是教学的主旋律。老师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各种信息。师生之间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英国的教师絶大部分是有硕士、博士或双学位的,而且劳动强度也很大,实行蹲校坐班制,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至下午四点(含每天要提前到校参加晨会),中午只有约1小时的午餐午休时间,老师在校内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班上。中学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校对每一门学科都会提出详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一个教师通常要教几个科目,而且每个科目还需要写几个教学教案。工作量一般一周20节左右,每节50分钟或1小时,还要求每天写详细教案、批改作业、写计划等,但学校并没有额外的奬金补贴教师。在英国基础教育的体验学习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英国的老师工作是苦是累的,也是乐的,感受到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情趣,感受到英国教师的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境界,感受到英国教师群体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感受到英国教师的敬业、勤业、创业的精神状态。

     

  四、校长职业化


  我国公办学校的校长由行政机关任命,而且有行政级别,“市属校长处级待遇,区属校长科级待遇”,校长是一个职位而不是一种职业,这样自然会在学校营造出一种“官味”,让本应“书卷味”浓一些的校长变得“官僚味”甚浓。

  在英国,校长是一种职业,实行的是“职业校长制”。校长的聘任是由校董(监)会去完成,地方政府主要是提出校长标准,一般不参与校长的聘任工作。选聘校长时,首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意者凭“校长资格证书(NPQH)”,个人申请,经校董会、校监会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考核后任命。校长向校董会和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定期向其述职。英国的校长队伍在人才储备上比我们强,呈现竞争的态势,他们的高级教师都可以通过申请进修来获得校长上岗资格。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责,拥有教师聘用、考核、奬惩权,拥有学校经费的安排使用权。但对于一些比较差的学校,有可能没人去应聘,对此,政府将会委派一名优秀的校长去该校工作,这在英国是很平常的,被任命者都因此而自豪,认为这是一种荣耀,是政府对他们的信任,是对他们最高的奬励,当然其待遇也是最高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便于传扬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经验,从而把这些所谓“差”的学校管理好,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校长职业化是当今时代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反映 ,是教育竞争公开化的反映,也是学校功能扩大化的反映。好的校长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在英国一般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一般教师年收入在1.9万英镑左右,剑桥大学一个博导的年薪是4万多英镑,而中小学校长的年薪在6-10万英镑之间,是教师的3-5倍,这比企业中老板工资是员工的2-4倍还要高。我们参观的Stowmarket  High School的校长年薪7万多英镑,由于原校长即将退休,故该校公开选聘校长,而应聘着寥寥,本校的两位副校长也没有参与,究其原因,是当一名职业校长,既要管理老师和学生,又要管理经济环境;既要对老师和学生负责,又要对学校董事、社会和政府负责,压力太大所致。我们在英国接触的多位校长年纪都较大,没有一个比我们年轻,这固然跟在英国当校长需要较深资历有关,也跟校长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年轻人不愿承受不无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呼唤着“职业校长”的脱颖而出。改变目前由政府行政部门对基层教育事务包揽一切、校长由行政部门一纸任命的现状,让既有丰富学校管理实践经验,又熟练掌握现代前沿教育理论的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管理的代理人,是一条势在必行的路子。

  此外,英国办学体制中政府出色的管理服务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办学模式。在英国,国家对教育的领导更多体现为一种支持,对教育的管理更多表现为一种服务。政府为学校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这体现在:一是政府在经费上给予学校足够的保证,确保办学条件的均衡化。二是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不干预学校的用人和经费使用权。三是倡导全员性的服务,政府为学校的规划、教师培训、新技术维护、教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改善、特殊学生的辅导提供服务场所。英国还十分重视特色学校的打造,在我们参观过的几所学校,分别有语言、艺术和体育特色学校,同时,我们还深刻感受到英国人的时间观和效率观,感到对他人和自身时间的尊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且英国的环保教育也做得很好,常见蓝天白云、清澈河水、鸟语花香、风光如画,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总之,英国的教育值得学习借鉴的还有很多。

  上述是英国培训学习给予我的启示,这并没有“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的意思,只是将所看所思所感与同行分享。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均衡,我们只有从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才能使中国走上教育强国之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