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序

  
  近年,随着地域文化热在我国兴起,珠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成果源源而出,珠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确认和重视,并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现在,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形成鼎足而立的格局,成为组成我国江河文化的体系之一。而随着珠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扩大,其概念的内涵和优势大有驾于岭南文化概念之势,正在兴起新一轮的研究高潮。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即(9+2)的概念以来,泛珠三角作为一种区域经济联合的地域形式受到高度重视,并在经济领域里得到贯彻实施,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合作,离不开文化的支援,区域文化的共性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互补和运行。历史经验显示,文化的这种纽带作用在泛珠三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挥过重大影响,实际上支援了泛珠三角区域关系的建立和整合。所以,泛珠三角不仅是一个经济区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对前者的认识已经毫无疑义,而对后者似乎还未得到广泛的认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近年在致力于珠江文化研究的同时,特别注意珠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泛珠三角文化的主体毫无疑义是珠江文化。珠江文化的本质是江河文化或曰水文化。水文化不同于山地文化本质在于它的流动性。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指出:“山势使人离,水势使人合”,这种结合,即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形成共同性文化特质,反过来又便于以上空间要素的交流,形成更为紧密的空间关系。其结果不仅是物质文化互通有无,也包含作用力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精神文化的变革。前苏联有一位哲学家指出:“水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活动因素,而且是历史的真正动力。……(它)是刺激文化的发展,刺激文化从江河系统地区向内海沿岸并从内海向大洋过渡的力量” 。珠江正是这样一条河流,在流域内如此,在流域以外,也借助于陆上通道,将珠江文化流布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和四川,使岭南文化、滇云文化、黔贵文化与巴蜀文化、江西文化、八闽文化、荆楚文化的文化特质形成很多共性,可以相互联络和相互辐射,从而使区域经济与流域文化、经济形态与文化形态、经济特征与文化特征相结合,有力地推动泛珠三角经济联合和经济发展。

  本着对泛珠三角经济联合提供文化支持的良好愿望,笔者将近年研究泛珠三角文化和珠江文化的部分论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专案“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的结构、文化扩散和整合研究”(批准号40271050)部分成果,包括《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与区域效应》、《粤港澳文化创新及其扩散》、《粤港澳区域文化地理网路的建立与对策》、《广州是中西文化交流在泛珠三角桥梁和中心城市》、《广东五邑侨乡规划与建筑文化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英语在岭南传播的历史与影响》、《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等论文,结集出版,以飨读者,同时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贡献绵薄之力。但由于泛珠三角是一个崭新的地域概念,特别是它所在地区的珠江文化与其他流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研究尚少的领域,可议问题颇多,加上水准和时间所限,错谬之处在所难免,祈望读者批评指正,是所欣幸。
  
  论文结集出版,得到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以及论文合作者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致感激之忱。

 

                                                                                           司徒尚纪

  2005年11月12日于中山大学望江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