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港澳与珠三角文化透析序言
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作为岭南文化主流——广府文化核心区,历史上三地保持着广府文化各方面的特色和传统,在方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亲缘观念、市井风情等方面都反映出它们的一致性。港澳人到广州至今仍称“返省城”,一个“返”字道出他们浓厚的文化情结。基于这种不可分割的地缘、族缘、血缘、史缘等关系,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毫无疑问同属一个文化区。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香港先后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本土文化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并不像世界上某些殖民地那样本土文化被取代而西化,反而在与西方异质文化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港澳文化,成为岭南文化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这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这种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港澳文化具有鲜明的混合型文化特点,不但兼具中西文化特质和风格,而且拥有较高文化势能,所以一旦形成以后,即不间断地对广东首先是珠江三角洲产生辐射和影响,从而推动珠江三角洲文化的新陈代谢。而有着深厚岭南文化积淀的珠江三角洲文化,不但是港澳文化的本根所在,而且也以自己固有传统文化的优势流布港澳和海外,形成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采借的文化空间关系,对各自区域文化发展起到重要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港澳文化更以其优势和高位势能向外辐射,首受之区珠江三角洲由此得益不少,文化景观日新月异。当然,港澳文化也得到相应回报,显示两者正在建立起一种谐调整合的文化空间格局。充分认识、开发港澳文化和珠江三角洲文化优势和潜能,为各自和共同利益服务,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港澳文化和珠江三角洲文化将发挥更大作用,这些都亟需认真思考和研究。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燕博士从时间和空间及其结合的层面上,对港澳文化和珠江三角洲文化的空间关系、文化传播动力、方式和效果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指出,港澳文化和珠江三角洲文化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因有同质一面,相互间具有共同传播的基础;既有异质另一面,则有相互传播、吸纳的必要和可能,文化传播才不会间断。在文化传播的历史空间上,三地文化始终是在同一系统的均质文化区域内部从中心向边缘传播。当代香港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则是不同性质的文化系统之间优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扩张。当代香港文化能在珠江三角洲大行其道,内在动力在于由两地经济发展水准所决定的文明程度差异所产生的文化势能梯度力,外在动力既有香港文化对外扩张、珠江三角洲社会转型与文化滞后的矛盾需求,以及珠江三角洲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生产滞后的矛盾等,另外也取决于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作者还根据三地文化内部差异对它们进行了定位,认为香港文化主要是一种大众文化,澳门文化主要是历史文化,而珠江三角洲文化则在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方面占有优势。最后,作者就三地文化整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这对建立三地文化空间网路和格局甚有裨益。诚然,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条件限制,尤其是在“一国两制”之下,如何实现三地文化继往开来和空间互补,达到共存共荣和圆融互动,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这也是港澳文化和珠江三角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部专著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他们从不同方面指出:专著选题得当、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内容丰富、逻辑性强、文字流畅,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性价值。当然,其中也不无欠缺和可议之处,特别是该项研究涉及三地文化关系的众多方面,也是当前研究尚匮乏的一个领域,加上作者长期生活在北方,来广州只有三年,对岭南文化的瞭解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此出现某些不足也是难免的。不管怎样,作者已在区域文化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不太顺畅的情况下,本书的出版能够得到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这种支持是令人感佩的。
(该书为李燕博士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