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做大做强五仙观的几点思考
文/黄淼章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而五仙观是岭南文化的一个杰作,广州的精“神”(五仙、谷神)在五仙观。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美名“羊城”、“穗城”、“仙城”的得名和五仙观有关。五仙观集历史、民俗、旅游、宗教、文化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品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五仙观在广州历史中曾经非常有名气,“仙人拇迹”也闻名遐迩,但由于对五仙观和五羊神话未能深度研究和开发,自清末至今一百多年以来,古观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沉睡在广州的闹市之中。广州市民不知道五仙观在哪里的大有人在。五仙观地位远远不如三元宫,甚至还比不上近年新建的黄大仙祠,五仙观在广州市城建文化历史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五仙观的由来
五仙观位于广州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五仙观的兴建来自一个美丽的“五羊衔谷”神话:传说在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人民不得温饱。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仙人把优良的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这一地区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从此,承仙之愿,稻穗飘香,年年丰收,广州便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羊城”、“穗城”、“仙城”名称的由来。关于五仙降临的年代,有各种各类的说法。有人说发生于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说五仙降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时候,是为战国时期。还有一说是,晋朝吴修为广州刺史,有五仙骑五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掌上绘五仙人像以为祥瑞和纪念。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于五仙观内。
据有关史籍记载:北宋时广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庙。《广东新语·神语》卷云:“今有五仙观,春秋粤人祈谷,以此方谷为五仙所遗……故皆称为五谷之神。”“五羊衔谷”神话是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广州进入文明时期(建城)的历史写照。
据《广东通志》记载,五仙观观址历代曾多次迁建,宋代时在十贤坊(今北京路省财厅一带),南宋后期迁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带)。明汉武十年(1377年)布政使赵嗣坚将原五仙观改作广丰库,于今惠福路原古坡山旧址再建五仙观,以后五仙观的观址不再改变。
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古坡山地势而建,原有照壁、牌坊、山门、中殿、后殿,两侧还有东西斋房、三元殿、廊庑等,是广州一处比较有特色和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经沧桑,现仅存头门、后殿、钟楼和东西斋房部分古建筑。五仙观头门上有一块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石匾。后殿建于明代,是緑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上有琉璃鳌鱼宝珠瓦脊,保留有明代早期建筑的遗风,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五仙观内还保留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14块,明代石麒麟一对。观内有著名的雕塑家万兆泉作品—五仙塑像,其中年幼的在中间,手里拿着稻穗,年长的四位在左右,手里分别拿着黍、稷等谷穗。五仙像下面的五头羊,大小相交,毛色斑驳。五仙观的后殿东侧,还有一块裸露的红砂岩石,上面有一巨大的脚印状的凹穴,古人将此附会为仙人降落时留下的足迹—“仙人拇迹”。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穗石洞有一巨石,广可四、五丈,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据考证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珠江边,人们称此为“坡山古渡”,而“仙人拇迹”是古时珠江洪水期的急流冲蚀而成的一个穴。
五仙观这座带着远古羊城人民美好愿望的“广州祖庙”,在明清两代相继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入选羊城八景。
五仙观于1989年6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应重新对五仙观准确定位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广州的古寺观庙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建筑被毁,占地面积逐渐缩小。五仙观也从广州的一个知名的寺观流落成为一座占地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小观。后来广州市成立了五仙观文物保管所,对血仙观进行管理。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广州市将五仙观交给越秀区管理,越秀区于1999年在五仙观内设立越秀博物馆,并着手对五仙观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修缮和管理。近年来,广州市和越秀区已对五仙观进行修复扩建,规划五仙观分为前广场、观内古建筑、观内园林緑化三大部分,力求恢复五仙观昔日风采。2003年初,五仙观一期工程完工。2004年,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并与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南粤先贤馆”的建设合二为一。工程包括园林緑化和景观两部分。其中,园林緑化已于2006年7月基本完工,五仙观的面貌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广州市提出建设文化强市,对五仙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广州市与越秀区政府能否全力的包装和支持五仙观的发展和做大做强,将取决于对五仙观的准确的定位。
根据越秀区“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越秀区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构建“一条主线、三大品牌、五项工程、六大文化功能区”的文化发展格局。即贯穿“建设全国文化强区,构筑和谐越秀文化”一条主线;打造“历史民俗文化、商贸旅游文化、社会文化活动”三大品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法制建设、文化人才集聚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五大工程;提升“千年商都文化区(北京路、中山路、文德路等)、古代历史文化区(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等)、近现代革命文化区(先烈路、起义路、文明路等)、宗教民俗文化区(五仙观、石室、光孝寺、怀圣寺等)、时尚休闲文化区(长堤、环市东等)、大众生活文化区(英雄广场、海印广场、中央人民公园等)”六大文化功能区。
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今天的越秀区就是广州的古城区。老祖宗的偏爱,为越秀区积淀了最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以上所列的各文化景观中,与广州美名(城市中最大的公共品牌)“羊城”、“穗城”、“仙城”相关的只有五仙观。五仙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极为丰厚,集历史、民俗、旅游、宗教、文化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品牌。还可以深入开发五羊衔谷的文化底藴,筹办祭祀五羊和五仙降临的节庆活动,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羊、禾文化与祥和文化、神话文化、广州美名文化等),进一步将五仙观提升为广州文化旅游区与大众休闲文化区。
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没有内涵,没有理念的城市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个性越突出,影响的区域就越广,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在五仙观与其承载的“五羊衔谷”中,我们可以找到广州市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
比如,广州市是个美食之都、商业城市、包容的城市,饮食中羊之鲜、美、羹,道德中的和、善、奉献、牺牲、群体、和而不同,都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五仙观的核心价值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民族精神。
五仙观是广州神话“五羊衔谷”的载体。因此,五仙观在广州城市历史文化中有不可置疑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深度开发研究整合五仙观的历史底藴与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的历史是这个城市的底藴,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依托历史与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城市内涵。所以,有人说,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
近年来,我与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一直致力于“五羊衔谷”神话的解读、解密,发掘“五羊衔谷”的历史底藴与文化内涵。
我们认为其历史底藴是:
“五羊衔谷”神话折射了历史的史实:广州城市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对汉文化、楚文化实行兼收并蓄的过程,汉越文化融合期为秦汉时期。秦平岭南,大批中原人随秦军南下,把中原先进的社会(政权、技术、文字、市场)、饮食与文化的根本和精华(人、谷、畜种)带到了广州,开创了岭南汉越民族融合的历史。
“五羊衔谷”神话折射了当时岭南地区进入文明时期遇到的历史问题:(一)五十万南下大军造成男女性别失调,赵佗“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皂帝可其万五千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二)吕后采取“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母)”,“别异蛮夷”的经济封锁,“马牛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汉书·报文帝书》),即岭南之母“羊”的缺位,直接影响了祭品牺牲的来源。
我们认为其文化内涵是:
五羊神话是五行阴阳学说、天地崇拜、食物崇拜、生育崇拜、祖先崇拜、道德崇拜的神话表现形式;体现了天佑广州,岭南文明,阴阳平衡,华夏一统的岭南历史人文。
五羊神话内涵丰富,人文意藴深厚。五代表: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五谷养生;五味调和;五行阴阳。羊代表:大吉羊;吉祥如意;与人为善;温和孝顺,牺牲奉献;三阳开泰。谷:和,汉越融合,天地人和;和协万邦,和而不同,社会和谐。穗,硕果累累,人丁兴旺,民族繁荣。
再进一步细考羊城的得名,我们发现确实很有趣,它起源于五羊降临的神话,但传说中的仙人为什么骑羊而不骑马、牛、鹿等等呢?五朵彩云、五位仙人、五色仙羊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四”或“六”呢?为什么羊口衔的是“谷”而不是“草”不是“花”?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究竟记载着上古先人的什么信息?里面或许包含有哲学、民俗和深刻的人文意藴?
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和“羊”就构成“餋”;“膳”(古为善)是口中有羊,“月”表明当时是以羊肉为主食,“用膳”就是用羊肉来喂饱肚子。由此可见“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从食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
羊又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国古代的铜器的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汉元嘉刀铭有“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祥瑞,祥和之物。羊自古以来就是六畜之一。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汉字的“美”为“甘也,从羊从大。”即“美”字拆开来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祥”字是用羊来祭祀祖先,祖先就会保佑子孙吉“祥”;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羹”指的是汤,是小羊和大羊合在一起煮出来的美妙的浓汤;而美好的白玉,则用洁白莹润的羊膏来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温驯又富有博爱的精神,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就和睦相处,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它对人从不要求什么,吃的是草,奉献给人的却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精神。因此,羊是广州先民十分喜爱而又十分熟悉的动物。
“五”字在中国也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帝王称为“九五之尊”,古代中国百姓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五谷丰登”。金、木、水、火、土为五行。青、黄、赤、白、黑为五色,古以此为正色。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五瑞为中国的五种瑞玉,即圭、壁、琮、璜、璋。过去每逢春节,不少大户人家的大门还贴着“五福临门”的横批。“五福临门”也是人们在春节时一个最美好的祝福。但是,“五福”是什么意思呢?恐怕今天大多数人都讲不清楚。“五福”在中国民间的说法就是“福、禄、寿、喜、财”,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考终命”就是人不但要长寿,还要健康和善终。因此五福就是代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在中国古代“五福”被视为人生最高幸福生活的标准。因此,“五仙”、“五羊”和“五朵祥云”都含有吉祥的数字“五”字。可以这样说,“五羊衔谷”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五行学说之“五”与“羊”的融合。
据《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这段记载说明岭南先人早期农业种植采取的就是“火耕水耨”和“刀耕火种”法。即先用火把地烧荒,然后开垦种植,烧后的草木灰成为肥料,这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种植。另一种先用火烧去杂树小草,然后灌水种稻。考古发现证明,在先秦时代,岭南已掌握了水稻的种植,但基本上没有什么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主要是用原始的工具和粗放的方法来种植水稻,其产量也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并不能保证日常的食用,过着较为贫穷的生活。如果遇上天旱水涝,还会捱饿,不得温饱。所以,古代的广州先人们最大的希望是五仙带来农业急需的良种—优良的稻穗,因为解决肚子的问题远远比鲜花和草重要。
据说今广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就是五仙降临之地,广州人在此为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五仙观”与“五羊衔谷”同源同义。
我们现阶段的一些前所未有的见解可能只是“悟识”—依据历史与资料、望文生义而“悟”感。希望更多学者参与,提供史料进而考证。
比如,1991年广州市文博部门和澳门市政厅在澳门举办《羊年羊展》出版的专辑中,陈玉环《羊年话羊城》一文中就有“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时,已经有人用‘五羊’来指称当时的番禺,即后来的广州”。其注:《太平圜宇记》卷157引谭子和修《海峤志》。如注解可以找到史料确证,则可以把神话的传说时期定在汉代。
四、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1、干年机遇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在祥和降临的福地广州举办,这将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承办的又一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盛会,千载难逢。2010年广州亚运会,也是一场检验中国、广东和广州文化水平的运动会,广州将给亚洲和世界人民留下什么样的城市形象、文化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表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岭南独特的文化魅力,世人瞩目。
我们在整合广州的历史文化史料中,在2003年提出了“祥和亚运”的理念,被《羊城晚报》选摘刊登,被组委会整合到2010年广州亚运办会标准中,“祥和亚运,緑色亚运,文明亚运”需要“祥和”与“文化”。
前不久公布的广州2010年亚运会会徽,中间为一个经过简化的“五羊”标识,右上方是一个象征着亚奥理事会会徽的太阳图案,其中,“五羊”被设计成四条跑道,又作火焰状,意喻亚运圣火,一直延伸向天空中的太阳。这个会徽被誉称为“五羊圣火”,它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广州的特色及岭南古代文化元素。五羊圣火会徽已经亮出“祥和亚运”文化的“领头羊”。一个六运会,变出一个新天河;一个九运会,变出一个新广州;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广州?五仙观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深度开发,亮出“祥和神话”,展现“祥和广州”“祥和亚运”。
2、国家重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康保成认为,“‘五羊传说’是广州建城的一个标志性事物,直至今天仍广泛地出现在广州的生活与文化背景里。比如广州别名‘羊城’、‘穗’,城市里处处可见各种五羊雕塑。对比而言,如武汉的黄鹤传说等,仅仅是与黄鹤楼相关的一个传说,并不能像‘五羊传说’这样对所在城市的整个文化与生活产生如此深刻与全面的联系。五羊传说在中国民间诸多神话传说中具有非常强的独特性,一个传说与一个城市关系如此密切,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2008年“五羊传说”将作为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国家级名録。
“五羊衔谷”神话与五仙观及“仙人拇迹”,是“人文广州”与“祥和广州”的灵魂和脊骨,是岭南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建议五仙观在条件成熟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建设祥和广州
在整合广州的历史文化史料中,2005年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活力广州、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生态广州”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广州是岭南文明的中心地,“文化广州、祥和广州”是建设广东文化大省重要组成部分。
五仙观与“五羊神话”是展现“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的最好形象与载体。
4、2008年广州市建城2222周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地区,是为广州建城之始。
秦朝统一了岭南,使岭南地区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岭南从原始社会后期(部分为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结束了当地原始的或半原始的无政府状态。岭南经济第一次进入全面大开发时期,从中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粮食及良种牲畜,促使岭南生产力迅速提高;汉文化的传入,使岭南文化落后的状况有极大的改观;南越国时期实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与汉越民族大杂居、大融合,都有力地推动了岭南地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广州市建城标志着岭南进入文明时期、汉越融合的开始与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2008年是广州市建城2222周年,又是千年一遇的宣传、发展大好时机。
五、整合岭南进入文明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
深度挖掘越秀资源和优势,是做大做强五仙观的有利条件。由于历经六百多年的沧桑,五仙观现在的面积较小,展览场地狭窄,内部功能不全,外部古观旁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造成景点建筑标志不明显,使五仙观被掩盖在现代“石屎森林”中,严重影响文物的景观。近几年来,广州市和越秀区虽然花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抢救和维修五仙观,可惜的是投入多,回报少,五仙观和旅游怎样相结合,似乎还未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建议将以下资源的部分可以整合到五仙观的重塑与宣传中:
1、广州建城——岭南进入文明;
2、汉越融合,和辑百越;
3、南越国产生与归汉;
4、历史人物赵佗是一个文化符号,毛主席称他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5、南越王墓——积淀千年历史的文化与物质成果;
挖掘、整合五仙观和以上事件、人物的历史文化资源,五仙观可以作为羊城发祥地的历史人文景观。
五仙观是广州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建筑,首先要展现神话承载的历史事实、先民的需求与美好的愿望。将神话故事与岭南的文明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整合,以此对五仙观重塑,可以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字、文化与文明,可以展现“祥和广州”的人文精神,五仙观可成为最好的文化旅游窗口。重塑五仙观,广州市与与越秀区政府应在人、才、力方面全方位的投入。
从广州市城市的定位与发展着眼,还必须以现代的审视与理念对五仙观重塑。重塑后的五仙观集祭祀庆典功能、展览展示功能、教育弘扬功能、旅游服务功能为一体,使老景点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六、加大宣传力度,使五仙观广为人知
去年发布的《越秀区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
把区划调整后的越秀区建设成一个文化底藴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全面繁荣,文化工作各项指标位于国内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大文化格局已经形成的全国文化强区。
传承越秀千年文明,丰富越秀文化内涵,提升越秀文化品位,增强越秀文化竞争力和辐射力,塑造“尚德务实,兼容和谐,诚信竞进”的越秀人文精神。构筑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交融的“古韵流芳新越秀”大文化发展格局。到2010年,将越秀区建设成为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高、文化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的高品位文化强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谁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谁就赢得了市场。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如此,城市品牌的推广亦然。历史给了广州和越秀区亚运的机遇、城庆的机遇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相关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依托专家,让“五羊神话”出神入化,即赋予历史底藴与文化内涵,并与媒体合作,加以大力宣传。
五仙观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其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尚和、贵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民族精神。重塑后的五仙观可以作为2008年广州建城2222周年城庆的贺礼和作为建设“文化广州、祥和广州”与2010年承办“祥和亚运、文明亚运”的新亮点工程,成为广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