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老人·广场



  ——广州市海珠广场老人休闲活动现状与需求调查

  

  邓超群 石莹怡 黄秋平 黄  雯 

  指导老师:黄代伟  林 琳  魏清泉

  

  摘要:伴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公园和广场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原来作为城市景观功能及为普通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广场,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求。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广场老年人休闲活动的现状和需求调查,提出了广场功能和设施布局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海珠广场;休闲活动;老年人

  

  一、调查背景、目的、意义

  1.调查背景

  1.1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提升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为此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大规模兴建和改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与人们的空间活动直接相关,而且是一座城市的特色风景之一。城市广场建设的数量、规模、布局、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高低,同时是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老年人的孤独心理  城市广场设计的初衷是为全体市民提供一个公共的休闲空间,但在实际中,城市广场的使用者主要是老年人群。老年人有充裕的空闲时间,在室内却容易产生孤独感。研究表明,我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他们大都不希望独自留在家里。顺理成章,城市广场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1.3 中国人口老龄化  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2004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5%,200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10055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7.7%。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据估计,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所以老年人是目前社会一个庞大的值得关注的群体,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方面。

  2.调查目的和意义

  调查将从老年人这一城市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去关注城市广场,如何合理建设广场,使其不仅景观设计体现城市形象,也从内容和实质上满足主要使用群体——为老年人需要,再且更加关注加速增长的老年人生活和心理,使老有所乐。

  二、调查时间、区域、对象、方法与思路

  1.调查时间

  6月9日   星期五   小雨转中雨    6:00—14:00

  (因为下雨,十点后广场人员稀少)

  6月11日  星期日   晴     6:00—14:00

  6月15日  星期二   晴转阵雨      6:00—14:00

  6月23日  星期五   晴   14:00—22:00

  6月24日  星期六   晴  14:00—22:00

  2.调查区域(图1、图2)

  海珠广场由海珠大桥引桥分开,由东西两部分广场组成。我们选取海珠广场东广场作为调查区域。

  2.1  调查区域简介

  海珠广场建于1953年,位于广州旧城中心轴线与滨江景观带的交点,是广州目前为数不多的滨江广场之一,也是广州珠江边上最大的一块草地,占地35万平方米,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海珠广场起初为景观性广场,后来改造形成了开放性的市民活动广场。海珠广场緑草如茵,每天各个时间段都吸引了附近众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锻炼、休息、聊天、唱歌……成为了老年人消遣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海珠广场同其他广场相比面积较小,而且设施简陋,老人们最喜欢的健身设施也因为之前的管理不善,要么被一些缺乏社会公益心的人所偷窃,要么日久被破坏却得不到及时修理。还有很多设施都不能满足老人需要。

  2.2  调研区域的选择理由

  ①两侧广场由于海珠大桥路口的分割而联系不紧密。

  ②两者的设施布置不同:西边主要为景观草坪,树木少,可供活动的硬地面积也不大。东边部分主要有緑地和三组大树下的硬地组成,可供活动的面积较大。

  ③东广场为老海珠广场,西广场为新建的海珠广场,于是东广场成了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地。

  3.调查对象:① 广场空间 ② 广场活动人群

  4.调查方法:

  ①文献法:调查前查看了与城市休闲空间、老龄化、老年人心理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②观察法:为本次调查较为主要的方法。直接观察广场人群活动状况以及广场空间布局、设施状况。

  ③问卷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由于本次调查中心观察法为主,所以发放问卷数目不多。

  ④访谈法:对广场保安和部分活动人群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展开。

  5.调查思路 (详见图3) 

  三、调查过程

  1.现场观察

  1.1  广场现状

  海珠广场东广场由五块大草地、三块大硬地、多组乔木和灌木组成。硬地上围遶树下的花基边可供市民休憩,草地边缘也有一定数量的弧形石凳。东面有一排“健身路径”,布置有18个健身设施。有东、西、南三个主入口,北面一个次入口。南入口旁是公交站,海珠桥脚有收费公共厕所一间。现状总平面图和设施分布图见图4、图5。

  1.2  人群活动

  据观察,广场一天内的人群主要活动如下:

  6:00—9:00    晨练(慢跑、太极、体操、使用健身设施)

  9:00—11:30   团体演出(粤曲①、小型歌舞、交谊舞、扇舞、合唱②)

  11:30—14:00  午间休息③(聊天、阅读、下棋观棋)

  14:00—17:00  粤曲表演及欣赏、下棋、观棋、聊天、纳凉、牌艺、打羽毛球。

  17:00—22:00  下棋、观棋、使用健身设施、休息、看风景

  1.3  活动人群分时段分布

  我们将工作日和周末广场内分区、分时段活动人群分布情况用布点法作示意图如下:

  1.4  老年人活动区域

  经过观察记録,海珠广场东广场主要活动人群为老年人,同一时段老年人总人数是年轻人总人数的好几倍,老年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


  1.5  总结

  (1) 广场活动规律总体为:上午和下午人数较多,中午休息时间人数剧减。一天最高峰点在上午十点左右。这时广场上人们活动的内容最丰富(跳交谊舞、扇舞、唱歌、歌舞表演、粤曲演出等),参与人数最多。下午人群主要可分为三种:听粤曲的约有一百三十人;下棋、围观的约一百人;纳凉、聊天、打牌的约五十人。

  老年人远远多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活动时间集中于7:00—11:00、14:30—18:00两个时间段,一天呈现两个波峰(上午10:00和下午15:00左右)。老年人中,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上午10:00后女性人数开始减少,下午广场女性很少。年轻人的人流量变化曲线较平缓,变化不大。

  白天老年人占絶大多数,只有少数的年轻人。早上来广场的年轻人基本上是上班前做做运动,中午12点以后主要是下班路过休息。下午16点以后,年轻人人数逐渐增多。到晚上20点开始多于老年人,这时主要是情侣。

  (2)北部硬地使用率最高,活动面积广、规模大、内容丰富,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东部硬地因为靠近生活性道路,下棋围观的人较多,还有小规模演出、合唱等,因而人数居多。树荫面积也是聚集人气的重要原因。早上阳光还不是很强烈,西部硬地人相对多一些,之后由于树荫不足人数减少。健身设施因为破坏严重,使用的人数受到限制,但早上使用的人数还是相对多,而且主要为老年人。

  (3)广场上老年人男女的活动区别明显。活动内容上女性明显比男性活跃:男性以静为主,主要是休息、下棋观棋、欣赏粤曲;女性以动为主,主要为唱歌、跳舞、练健身操等。时段上:女性集中在6:30—10:30,男性则集中在7:00—11:30,14:00—17:00两个时间段。范围上:女性遍及整个广场硬地,男性主要集中在北部硬地及东部硬地。

  (4)根据观察广场白天人数远远多于夜晚。但根据对保安的访谈,平时,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广场也像白天一样挤满了纳凉、聊天、观风景的人群。由于调查时间是世界杯开赛期间,晚上人们留在家里看球赛,广场人很少,影响了统计结果。

  2.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在对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海珠广场的使用人群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合进一步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1  海珠广场使用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图6-a、6-b)

  在抽样调查中,海珠广场使用人群未受过教育的人群占22%,比2005统计的中国文盲率5%高出很多。从图5-b可以看出,这与海珠广场使用人群中老年人占较多数有关。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海珠广场这一类城市开放型广场对弱势群体的吸引力。

  2.2  海珠广场使用人群中退休人员居多(图7)

    抽样调查中,海珠广场退休人群占61%,与下岗/离职人员加起来共占70%,这也与海珠广场中老年人数量较多有关。退休人员相对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娱乐休闲活动,因此,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也应更多地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2.3  广场使用人群较为固定,人群使用广场的时间也较为固定,广场对使用人群产生了归属感(图8-a、图8-b)

  被调查人群中,1天来海珠广场1次或1次以上的占絶大部分,1周来1次以上的则占多数。26%的海珠广场的使用人群很固定,30%基本固定,44%不固定,总体上超过半数人对广场使用时间比较固定。这有利于老年人在广场中形成一种归属感;活动人群大多是独自一人到来的,他们在这里可以融入到广场的氛围之中,即使因为个性关系而不互相结交朋友或者交谈,对于消除孤独感仍会有很大帮助。

  有37%的广场使用者住处附近是有类似的公园或者广场的,有13%的人住处附近只有小型居住区游园,50%的人住处附近根本没有公园和广场。他们都选择来海珠广场,原因是这个广场的建设时间长,他们很早之前就与广场结下感情,这里还有很多熟悉的朋友;或者认为海珠广场比较热闹。可见海珠广场确实给予了其使用人群很强的归属感。

  2.4  广场使用人群在广场中停留时间较长(图9)

  被调查者中,有51%的人群会在广场中停留1-2个小时,22%的人群则会停留2个小时以上。其中有个别被访者表示,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在广场中度过的。可见,广场中的大部分人群对广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2.5  广场使用人群住处一般离广场较近(图10、图11)


  被调查者中,50%的人到达海珠广场所花费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另外28%的人花费时间稍长,约为15-30分钟,这说明大部分人从住所到达海珠广场较为方便。但仍有部分使用者居住地离广场较远,个别被访者需要花费1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广场。访谈过程中我们瞭解到,有的人是因为海珠广场有朋友或者这里的气氛较为热闹才会远道而来的,但有的人却是因为家里附近根本没有这种活动广场才不得不选择来到海珠广场。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海珠广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广州市城市广场的不足与分配的不均衡性。

  2.6  广场使用人群对设施的满意度差异较大

  从问卷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广场设施满意度处于一种较平和的态度。39%的人认为广场内的设施基本满足,21%的人认为稍有不足,但还存在27%的人认为设施不足。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选择基本满足的人群,也只是因为他们本身很少用到广场内的设施,对其没有什么要求;而那些认为广场设施不足的人群,怨声很大,对广场的设计和管理很不满意。针对下面具体设施我们瞭解广场的适用人群的意见。

  座位

  被访者对广场内的凳子最不满意:广场内仅有3张有靠背的椅子,因此大树下的花坛边缘,成了老年人的最爱设施。草地四周布置了没有靠背的弧形石凳,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当不舒适;而且由于外形看起来像棺材,老年人称这些弧形石凳为“棺材凳”,有部分老年人宁愿选择坐在硬地上也不愿意坐弧形石凳。

  健身设施

  广场内的健身设施也是受非议较多的。在广场东侧有一排“健身路径”,设置了18种健身设施。由于以前管理不善,很多零部件已被偷走,加上一直没有人维修,设施破败不堪。据瞭解,广场内的健身设施是由一间体育用品店赞助的,后来该店停止了赞助,政府也没有派人管理维修,所以情况一直没有好转。

  硬地与草地

  接受访问的非老年人一般认为广场中应该多增加花艹与緑化,以美化景观,但老年人的需求却截然不同,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广场中应该增加更多的硬地以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

  公共厕所

  广场附近最近的公共厕所位于广场东面的海珠桥脚,是一个收费公厕,但对持老人证的老人免费。在年轻人看来,也许还算方便,但老人却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一些年迈的老人来说,公厕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有的老人并不能够忍受那么长的一段路途,有时候只能就近“解决”。而对于一些低收入但没有老人优待证的老人来说,公厕的费用能省就省,他们会选择去附近宾馆内的厕所,但那些厕所都需要跨越马路,十分不方便。许多被访者认为,应在广场中增加一个免费公厕或者流动厕所。同时有老人反映,厕所都是蹲厕,希望有坐厕,因为有些老人家使用蹲厕不方便。

  树荫和亭子

  整个海珠广场没有一个亭子,广场的活动人群都是依靠树荫遮阳遮雨的。广场中树荫还算比较多,但树荫下的座位却不是很多,许多座位都是暴露在太阳之下的,利用率比较低。被访者建议在座位旁多种树,树荫下添加座位。晴天树荫能够遮挡阳光,但雨天便会发现,广场中根本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如果是淅沥小雨,便可看见许多老人家冒着雨继续在广场中锻炼或者休息;但如果是倾盆大雨,广场中便空无一人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广场内增添亭子是十分必要的,但个别人则表示亭子可能会吸引流浪汉。我们认为流浪汉问题应该通过管理手段解决,亭子确实应该添置。

  棋牌桌

  广场上没有棋牌桌,老人家都是在凳子上铺开棋局:打牌的人都是自带报纸或者在地面摊开直接开局,或是坐在摊开的报纸或布上,或是自带凳子,玩起来十分不方便。棋牌是老年人比较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设施供老人家娱乐,许多老年人都反映希望增加棋牌桌。

  栏杆石墩柱

  这些石墩以前是用铁链连接,用来维护草地防止进入的,但是之前管理不善的时候铁链给一些缺乏社会公益道德的人偷了,老年人普遍认为这些石墩多余,没有必要设置,浪费。

  其它设施

  据观察,广场中设施十分有限。访谈中瞭解到,广场以前是有洗手设施和饮水设施的,但后来都遭到破坏而被撤走了,这些设施对于活动者来说却是很需要的。应该结合管理手段重新添置这些设施。另外,广场中本来路灯就不多,而且部分路灯的电线也给偷走了,导致晚上广场灯光比较昏闇。部分被访者还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其它设施,如小型溜冰硬地、宠物厕所、报刊栏、小卖部、美观的垃圾桶、小花坛、雕塑、灯饰等。

  还有访问者提出,因为广场本身面积不大,增设设施反而让广场显得更为狭窄拥挤,他们希望能够扩大广场整体面积,考虑到这一建议可行性不高,我们建议优化增设的设施质量并减少占地面积。

  2.7  广场出入口较为方便,内部小路通畅性较高(图12、图13)

  现在广场共有4个出入口,广场中的小路连通性也比较好。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对广场出入口的便捷性以及内部小路的通畅性较为满意,但还存在7%的人认为广场的出入口不够方便。据我们观察,发现确实存在跨越栏杆出入的现象,这就证明广场局部地区出入还是不够方便。另外,广场北面原本没有入口,后来人为撬开了栏杆才形成入口,狭小而且不美观。

  四、对广场规划设计的改进建议(见下页图14、图15)

  (1)增加风雨亭、免费厕所、靠背凳椅、棋牌桌、路灯、花坛、饮水设施。

  (2)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包括保护设施不被破坏和对损坏的设施及时维修。

  (3)加强广场的卫生建设,对于随意乱扔乱吐的现象采取一定的监督和处罚措施。同时通过卫生的环境引导活动人群养成卫生习惯。

  五、总结

  通过对海珠广场东广场上老年人的活动调查,我们发现在海珠广场上活动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属于低收入阶层,他们的闲暇生活很大部分都是围遶公园和广场展开,他们害怕孤独,希望通过广场在消磨时间的同时寻找精神寄托、驱赶孤独。他们大多数对广场的设施没太多要求,多有多用、少有少用、没有就不用。尽管如此,广场的设施从根本上说还是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而且有些设施的设计不合理。建议设计广场的时候应该瞭解广场服务半径内的老年人群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老年人群设计广场。同时,随着以后中国老龄化的继续,新生代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了,他们对老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广场的建设应该更加主动关怀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与时俱进,更加人性化,亲近和舒适。

  

  参考文献:

  [1] 海珠广场.中国广州网www.guangzhou.gov.cn,2005.08.11.

  [2] 2005年主要人口数据.中国人口信息网 http://www.cpirc.org.cn/index.asp.

  [3] 莫伯治,张培煊,梁启龙,陆云峰.广州海珠广场规划.建筑学报,1959(8).

  [4] 孙敏明,李德友.海珠广场市民活动情况调查.南方建筑,2001(2).

  

  作者简介:

  邓超群,石莹怡,黄秋平,黄雯,2003级本科生。

  黄代伟,博士,副教授;林琳,博士,教授;魏清泉,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调查报告荣获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06年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作业二等奬”(一等奬空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