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东莞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及形成机制研究
李美婷
指导教师:朱竑
摘要:在分析东莞星级酒店现状和时空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布局特点和规律,并选择GDP、出口总额等14个变量,探讨影响东莞星级酒店发展的因素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东莞的星级酒店主要沿主干公路S256省道以及广深铁路方向共同组成东莞星级酒店带,而星级酒店布局主要受到外向型经济、商务休闲旅游、政府推动以及区位等宏观因素影响。
关键词:东莞市,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动力机制
东莞酒店在短短的十年间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有250亿元民营资本涌入东莞酒店业,造就酒店业不可复制的奇迹“东莞现象”。目前国外研究影响酒店布局侧重于交通因素和区位因素[1-5],也涉及自然历史、商务旅游等因素的影响[6]。国内的对星级酒店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集中在北京、天津、广州、珠海以及南京等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禀赋的城市星级酒店的研究[7-14];(2)从星级酒店的数量和结构规模上探索空间分布的形态、演变轨迹以及规律的研究[7-10];(3)从地价,交通,商业区等级以及旅游资源等微观方面分析影响星级酒店的布局因素的研究[10-15]。但是东莞特殊经济发展背景下,星级酒店的形成除受到上述传统因素影响外,主要还与一系列宏观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星级酒店除了已评定星级酒店外,还包括待评星级酒店。由于涉及的待评星级酒店均按照一定的星级标准建设,不少属于高星级酒店,因此较具有研究意义并能更全面反映东莞星级酒店发展状况。
1.东莞星级酒店发展现状
1.1 星级酒店总量变化
截止2006年12月底,包括按一定星级标准建设的待评星级酒店,东莞实际上共有符合五星级标准酒店28家,四星级标准酒店32家,三星级标准酒店35家,二星级酒店23家,一星级酒店2家,共有星级酒店120家。近二十多年来,东莞星级酒店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年以前,是早期东莞市星级酒店从空白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时期。中低星级的酒店,特别是三星级酒店发展迅速。第二阶段为1995-1999年间,星级酒店处于摸索发展时期,高星级酒店端倪初显。其中,东莞第一家民营高星级酒店寮步金凯悦酒店的出现,标志着东莞民营资本开始投向酒店行业。第三阶段为2000年以后,东莞星级酒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2003年以后高星级酒店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1-2006年一星级到五星级酒店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0%,6.3%,7.8%,13.5%,20.5%。
1.2 星级酒店等级结构
一般来说,把五、四星级酒店,以及一半多的三星级酒店可定为高档酒店;而一、二星级酒店,以及一半的三星级酒店定为经济型酒店。因此,东莞高档酒店约77家,经济型酒店43家,分别约占总数的64%和36%。高档星级酒店主导着东莞整个星级酒店的格局。东莞的星级酒店总体等级结构呈“蘑菇型”(如图2)。三星级酒店到五星级酒店,随着星级的增加,酒店的数量缓慢减少;二星级以及一星级酒店则随着星级的降低,数量鋭减。
余瑞林等认为金字塔型等级结构主要需求市场是低端消费群体,纺锤形结构为相对金字塔结构的高级阶段,倒金字塔型代表着高端消费水平[8]。东莞“蘑菇型”酒店结构形态有向“倒金字塔”型发展的趋势,并以高端消费市场为其发展演进方向。但倒金字塔形星级酒店等级结构可能不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
1.3 星级酒店的规模结构
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着《现代旅游饭店管理》,我国的星级酒店规模按照客房数量在300间以下为小型酒店,300-600间客房为中型酒店,600间客房以上为大型酒店划分类型。由表1可以看出,东莞星级酒店规模以小型为主,占85.9%,而小型酒店中又以客房数量少于100间的酒店为主。而中型酒店中有16家星级酒店,均为五星级酒店。星级酒店中客房数量超过600间的只有1家,为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拥有900间豪华客房。
2.东莞星级酒店空间格局演变
2.1早期星级酒店空间零星分布
1990年以前的星级酒店属于早期星级酒店。现今的一些星级酒店也是由早期的酒店发展而来的。东莞早期的星级酒店主要零星分布在城区以及交通发达的常平镇。城区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有较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常平镇为广深铁路、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的交汇处,各类资源条件为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2星级酒店空间多中心集聚发展
1990年代中期,东莞星级酒店起步幷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时期,形成以莞城区、长安镇和常平镇为中心的星级酒店集聚发展局面。1995年,东莞城区共有星级酒店6家,长安镇星级酒店4家,而常平镇为二星级酒店分布中心。具有中国“乡镇之星”美誉的长安镇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星级酒店迅速崛起,形成与东莞城区相媲美的星级酒店中心。星级酒店在石碣、企石以及厚街等也有零星的分布。
2.3星级酒店组团式分布,呈轴状发展格局
2000年东莞五星级酒店由1996年的2家增加到9家,四星级酒店由7家增加到14家,三星级酒店有12家增加到20家。在莞城城区、长安镇、厚街镇和常平镇呈现明显的星级酒店组团式集聚。沿S256省道和广深铁路为发展轴的星级酒店轴状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沿S256省道一带连接长安、虎门和厚街镇,东莞城区以及石龙镇,而广深铁路一带主要连接凤岗、塘厦、樟木头和常平镇。
2.4星级酒店带初步形成,并向网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
2000年以来,东莞星级酒店得到飞速的发展,沿S256省道和广深铁路为发展轴的星级酒店形成东莞星级酒店带,并进一步在星级酒店带集聚,星级酒店空间集群发展成熟。全市120家星级酒店中,星级酒店数量最多的五个镇区常平、厚街、长安、城区和虎门镇,其星级酒店数量分别占全市的21.6%,10.3%,7.8%,6.9%,6.0%,共拥有全市52.6%的星级酒店。这初步形成以城区,厚街、长安和常平镇为产业集群核心的星级酒店带。通过史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分析,星级酒店积分与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699,并通过检验,显着水平达到0.01。星级酒店布局与东莞经济格局较为吻合基本格局。星级酒店分布最密集的五个镇区同时也是东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东莞各镇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为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
近年来,星级酒店除在沿广深铁路一带的常平镇和塘厦镇等进一步集聚外,星级酒店沿着莞惠公路以及广深公路布局的趋势日益显着,逐步形成网状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形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星级酒店的布局呈现由中心发达镇向不发达镇分布的空间扩散趋势成为可能。酒店产业密集带市场已趋向饱和,竞争愈演愈烈,开拓新的酒店市场已势在必行。
3.东莞星级酒店形成机制分析
3.1分析方法及过程
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东莞的星级酒店发展情况。本文选取开业年份为准的1990-2005年东莞星级酒店积分为因变量。基于不同星级酒店投资的经验系数,对不同星级的酒店进行赋值[16],将五星级酒店赋值得分为5分,四星级酒店为4分,如此类推,一星级酒店为1分,由此得出1990-2005年东莞星级酒店的积分。采用1990-2005年《东莞统计年鉴》的数据,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有企业工业产值、集体企业工业产值、“三来一补”企业工业产值、“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出口总额、批发零售贸易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际以及港澳台旅游者、接待过夜游客、社会劳动者人数、外来暂住人口、客运量、运输线路长度等14个自变量分析影响东莞星级酒店发展的宏观因素。其中GDP、国有企业工业产值、集体企业工业产值、“三来一补”企业工业产值、“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出口总额等6个指标分别反映不同方面的经济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市建设因素,批发零售贸易量反映消费水平因素,国际以及港澳台旅游者和接待过夜游客反映旅游业因素,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外来暂住人口变量反映社会因素,客运量和运输线路长度反映交通力因素。把变量选入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但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现象。因此,本研究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从14个变量中提取主成分,消除变量间共线性现象,再计算主成分系数,得出主成分样本得分与星级酒店积分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模型。
(1)主成分分析
第一步是利用SPSS软件用主成分法进行初步分析,并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这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显着性水平为0.01,KMO检验为0.596。通常认为,如果KMO值超过0.5就有可能产生有用的主成分。根据总方差分析和碎石图的检验,本文提取主成分因子2个,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为累计解释总方差的81.53%,第二成分为解释总方差的10.26%,累计解释总方差的91.79%。
第二步是计算主成分系数。首先对14个变量进行标准差标准化转换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在总方差解释图中对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栏Total列中第i个数值进行开方,所得到的新数值即为第i主成分的特征值的开方根,再与矩阵Component Matrix,将第i主成分所对应的列中的各个数值除以第i主成分的特征值的开方根,即可得到第i主成分的各个成分系数,成分系数代表原变量对主成分重要性。此处i=1,2,…,p,其中p为主成分的总数。
第三步是计算主成分得分。计算公式为:Yi=ei1X1+ei2X2+… +eijXj+…+eipXp,其中Y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eip为第i个主成分的第P个成分系数,X为对应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2)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主成分得分与星级酒店积分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得线性回归模型Y=155.75+ 38.53X,其中Y为星级酒店积分(即因变量),X为第一主成分得分(即自变量)。
回归模型中只有第一主成分选入做线性回归分析,而第二主成分被排除。由分析自变量结果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82,确定系数R Square为0.965,标准回归系数为0.982,选取的自变量第一主成分解释Y方差的96.2%。,回归模型在0.01显着水平上有效。说明第一主成分对东莞星级酒店发展有重要影响。
分析结果中影响东莞星级酒店发展的因素中,与第一主成分相关系数较高的变量包括出口总额、“三资”企业工业产值、批发零售贸易量、国际以及港澳台旅游者以及接待过夜游客。因此,第一主成分可以看作是外向型经济驱动因素和旅游因素,而社会因素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集体企业工业产值与第二主成分密切相关,这主要反映的是东莞经济转型的影响。
3.2形成机制
(1)地理因素
东莞地处中国最发达的南部沿海经济带和著名的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以香港、广州、深圳这三大中心城市为依托,组成著名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莞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及京九、广九、广梅汕等三条铁路交汇的中枢地带,交通优势非常明显。优厚的地理区位使得东莞便于接收来自香港甚至世界的产业转移,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东莞所处的珠江三角洲,靠近香港、澳门,毗邻全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加上地缘关系以及亲和、相同的文化渊源,是东莞旅游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大背景”[20]。而这也促进了星级酒店的发展。
(2)外向型经济驱动
全球化以及工业化的浪潮下,资本加速向全球扩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东莞接受世界产业转移和资本投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民工。劳动力与资本的充足使得东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06年,东莞生产总值高达26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401元,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外商投资工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44%和26%;本地户籍人口156万人,但外来暂住人口约500万人,远远超过本地户籍人口。东莞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经济实力支持,带动民营资本投资星级酒店行业。随着经济发展,东莞人均消费能力日益增强。2005年东莞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餐饮业增长14.6%,东莞每年人均饮食消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批发零售贸易通过拉动经济消费,促进星级酒店发展。
据初步统计,约三分之一的星级酒店为中外(包括与港澳台)合资或者合作性质,其中五星级酒店约一半属于民营性质。可见中外合作合资对高档星级酒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喜来登、索菲特、凯悦等著名国际酒店品牌相继进入东莞饭店业,标志着东莞酒店市场的日趋成熟。
3.3会展商务和休闲度假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从两方面促进东莞星级酒店的发展。第一,会展商务旅游的拉动。商务旅游作为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具有消费水平高、客源稳定、活动方式重复、活动地点较固定等优势,因此客源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投资于商务酒店效益回报也较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东莞星级酒店的客源市场面向港澳台和外国的商务客人。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2.5:1。据统计,东莞高星级饭店的客源结构分布中,港澳台占27%,日,韩,东南亚占20%,欧美占15%,国内占38%。东莞市高星级饭店的客源结构以高端市场为主,即消费能力强劲的外商占62%[21]。第二,休闲度假旅游。东莞作为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与广州深圳相接,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广阔的休闲度假消费市场。2003年东莞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东莞致力于文化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和休闲度假酒店的发展已经成为东莞旅游的一大特色,成为周边城市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
3.4经济类型转型的影响
我国产业发展中经历的几次重大的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计划经济是特征。第二次浪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集体经济是占主导地位。第三次浪潮:从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东莞星级酒店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和经济类型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莞集体经济企业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港澳台投资占工业总产值27%,外商投资为工业总产值4%。东莞星级酒店中仅有5家为国有性质,其中有4家为上世纪80年代开业,现大部分已经易主或改为私人所有;12家星级酒店属于集体经济性质,大部分集中在1990年代初期开业。集体经济推动着早期的东莞星级酒店发展。1990年代中期以后,集体经济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则快速崛起,以私营企业发展为特征的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1990年代中期以来开业的星级酒店基本为私营企业,或中外、港澳台投资企业。
据2004年统计,按注册登记类型全国饭店有50%为国有饭店,占总数的一半,其次为私营、联营、股份制等饭店占36%。与全国饭店的类型不同,东莞饭店业各类型饭店民营饭店占95%,国有、外资等其它饭店占5%[21]。星级酒店发展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经济特征,并与产业发展浪潮相吻合。
3.5政府推动
东莞星级酒店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积极推动。国家政府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改革,实现经济类型的转型。而东莞地方政府把握时代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为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同时东莞旅游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单位通过服务型政府推动作用和市场整体状况通报等手段正确引导星级酒店行业健康发展[21]。
4.结论
(1)东莞的星级酒店在短短的十年间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奇迹。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为代表的高星级酒店以“井喷”式发展,并在未来的十年中仍有增长的趋势。一、二星级以及三星级酒店在2003年后基本保持稳定,数量变动不大。
(2)东莞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发展呈现点-线-网演变规律。目前其星级酒店带格局基本形成,并有向网状空间格局发展的趋势。城区、长安、厚街镇以及常平镇为东莞星级酒店的核心所在。
(3)与传统的旅游资源吸引型城市不同,东莞星级酒店的主要驱动力为外向型经济以及会展商务旅游发展,星级酒店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东莞早期以“三来一补”工业起步,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驱动旅游城市,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为星级酒店的发展积累资本。星级酒店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经济和旅游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
东莞酒店的快速发展,既是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外来经济的必然结果,有其普适性,但也有很明显的典型性。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伴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力提高,以及对度假、休闲等更高生活方式的需求的增加,是生活需求从供给角度的一种回应。近来东莞酒店产业出现的酒店类型从商务型向度假型酒店的转变,既是一种发展的新态势,也是酒店从早期的服务于商务客人,到服务于大众生活的一种调适。而这种变化无疑将成为健康、永续的发展模式。从示范效应上看,东莞酒店业的非常规发展所形成的“东莞现象”,正在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显现,对这种独特现象本身的解析,也必将对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酒店及服务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致谢:感谢东莞旅游局李善奴局长,李玲女士和相关工作人员在资料提供方面所给予的帮助,以及翁时秀和黄旭研究生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A.J. Burkart, S.Medlik. Touris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 London, Heinemann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LTD.,1981.157-158.
[2] Douglas Foster. Trav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M].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85.131-132.
[3] Hailin Qu.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of the hotel room supply and demand in Hong Ko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2,21(2):455-462.
[4] Kim Hong- bumm. Perceptual mapping of attributes and preferenc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hotel F&B products in Kore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6, 15 (4):373-391.
[5] Brotherton Bob. Towards an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UK Hot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6,15(2): 113-135.
[6] Vedia Dokmeci, Nazmive Balta.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otels in Istanbul[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999,7(1): 99-109.
[7] 刘伟强.北京旅馆业的时空结构解析[J].旅游学刊,1998,13(6):46-59.
[8] 李海立.天津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分析[J].饭店现代化,2006(3):57-59.
[9] 文吉.广州市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J].经济地理, 2006,26(3):451-455.
[10] 程露悬.珠海酒店布局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0.80
[11] 余瑞林,张红.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4):10-13.
[12] 胡志毅, 张干兆.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J].经济地理,2002,22(1):106-110.
[13] 林东.福州市区星级饭店布局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4):124-127.
[14] 王浩,章锦河等.安徽星级饭店时空分布相关性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200-204.
[15] 赵媛,黄秋昊.基于GIS 技术的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8):155-158.
[16] 李飞,张玉华.珠江三角洲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5,(5):1-4.
[17] 文吉.广州市星级酒店客源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06,22(1):75-77.
[18] 程悬露.论广州新会展中心的形成对广州酒店业的影响 [J].旅游学刊.2002,17(2):49-51.
[19] 张俐俐,杨莹.酒店产业集群结构与发展初探 —— 广州市酒店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1):42-46.
[20] 朱竑,戴光全.经济驱动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2):41-46.
[21] 东莞市旅游局,东莞市旅游饭店协会 编着.继往开来-东莞民营饭店业回顾与展望[M].2006.22-57.
作者简介:
李美婷,2003级本科生。
朱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