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室(馆)文化



  周 义

  和谐室(馆)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所谓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气质的体现,文化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精神的建设。《易传》有云:“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衣衫之美,外表美在彩饰,内质美在着装者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文化不仅是集体创造成果的展现,更是集体道德水平的体现和对美好思想境界的执着追求。构建和谐室(馆),就是建设和谐室(馆)文化。

  室(馆)文化是全体参事、馆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在参事、文史和机关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积淀起来的一种集体思想行为惯性和特征,它生长于潜移默化之中,根植于组织体的风气,流布于人员的精神状态和言行,显露于组织体的外部形象,影响组织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影响着组织体的发展张力。构建和谐室(馆)文化,是藴蓄一种包容、理解,在多样性之间寻求沟通、对话,超越“不同”,追求“大同”的文化气质;提高一种运用大智慧,规范多样性,提炼共通性,产生向心力,开创前进动力的文化能力;挖掘一种内修人文、“里仁为美”,从无私给予中获得快乐和身份认同感的文化精神。

  构建和谐室(馆)文化,就是要在机关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奋发创新的主流价值导向,在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双向沟通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化解矛盾,消融隔阂,增进共识,凝聚人心,锻造合力,激发共同追求发展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以内和外顺的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和谐文化建设资源,进一步加强室(馆)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室(馆)文化,就好像谱写和奏乐章,需要协调和运用好多种乐器,实现多音和鸣。构建和谐室(馆)文化,是一种从修炼个人道德品行学识,到主动建立和发展互信互尊、互利互助的人际关系,到既有科学分工又有主动配合的处室间协作互助,再到建章立制、培养循规蹈矩的行为习惯的多层次系统构建工程;是一种通过全面和反复的沟通、磨合,而形成上下同心、言行一致、先公后私、不谋私利、追求共赢等共同价值观的理性升华过程。具有复杂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其目的是通过一种透明、理性的利益均衡机制,将室(馆)内部的每个人、每个部门,结合成事业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进退,同舟共济,和谐发展。

  我们在构建和谐室(馆)文化的进程中,既要弘扬时代主旋律,也要提倡多元化,要学会倾听和善于理解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自然无碍的民主气氛中张扬集思广益、有容乃大的气度,享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道德果实。识人,才能用人所长;容人,才能得人心之助,将人比己,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心去沟通,就能圆融,就能求得理解、宽容、释怀,就能获得和顺、支持和合作。要善用“和合”理念,化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要大力提倡和实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气致福”、“和气呈祥”,在实践中大力提倡“和睦相处”,促成个人内心的宁静和谐,促进人际间、部门间的工作关系的和谐,促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促进室(馆)与其他社会公众之间的和谐。我们倡导人人都要加强学习,增进修养,做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人人为建设和谐、平衡和向前发展的室(馆)而努力。

  一是培养个人的良好品行,这是构建和谐室(馆)文化的基础。和谐室(馆)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一,在于遵守道德规范,以德立身,以德立业,以德发展,建设高尚的精神家园。“身也者,万事之所由立,百行之所由举。”品行端乃是成事之本。良好的品行需要文化的熏陶和塑造,以“文”教化人心,以“文”提升素养,以“文”规矩行止,让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深厚的个人涵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消融。这就需要勤奋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尚的人格离不开真理的引导和优良作风的熏陶,离不开知识的滋润。学习可以培养人的情趣,提升人的气质,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地虚心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开拓事业。

  二是建立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是构建和谐室(馆)文化的关键。和谐室(馆)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二,在于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真诚、友善的态度可以感染,甚至感化对方。只有善意地、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在我室(馆),人际交往可以根据交往对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上下级关系。群众尊重领导,领导关心群众,做到上下一心。群众对领导的尊重,不仅表现为恭谦的态度和礼貌的举止,更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之中。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力求创新,才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好支持,才是对领导权威的最全维护,才是对自己人格的最大尊重。妒贤嫉能,诋毁诽谤等错误做法,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为众矢之的。事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靠吹嘘度日,只是在虚幻的梦境中自我陶醉;靠本事吃饭,才是在现实的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正道。二是机关工作人员与参事、馆员的关系。参事、馆员是有学识、有经验、有涵养的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和这个特殊群体相处,更要以诚相待,谦虚谨慎。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要尊重他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要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途径,帮助他们将知识和智慧财富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为社会所共享,为百姓谋福祉。机关工作人员要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创建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做好参事、馆员的助手和参谋。

  三是力促依法行政,有序办公。这是和谐室(馆)文化的充分表现。和谐室(馆)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三,在于室(馆)内部各处室之间以及我室(馆)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政务和谐。政务的和谐表现为一种政令通畅、同心协力、文明友爱、互助互促的优良工作环境,这需要依靠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参事、文史工作制度来保障。只有按章办事,行政行为才能有序,也只有按章办事,行政行为才能生效。在新的形势下,我室(馆)的一些管理制度及参事、文史工作制度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学习他人经验、借鉴他人教训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不断开拓进取,要深刻理解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及执行工作,创建起室(馆)内依法行政、文明执政的制度文化。办公室是室(馆)的中枢神经,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只有职责分工明确,利益分配合理,工作协调得当,才能有效化解矛盾,激发各处室活力,发挥室(馆)整体优势,有力促进参事、文史业务工作的展开,对外树立起室(馆)的良好形象。业务处之间更是要团结协作,发挥资源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及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共享以及资源整合工作,实现参事、文史工作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参事和馆员的整体优势和实力。

  四是追求尚荣知耻、豁达宽容、民主团结、敬老崇贤的文化精神。这是建设和谐室(馆)文化的美好精神境界。和谐室(馆)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之四,在于从全方位文化建设中提炼、升华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以打造和谐室(馆)文化品牌,巩固和谐室(馆)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室(馆)建设的长远发展。首先,要有“尚荣知耻”的文化精神。这是确保个人树立正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的精神准则。我们要正确树立和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其次,要有“豁达宽容”的文化精神。这是建立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正确态度。个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个体之间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正确途径,就是要有宽容豁达的气度和智慧,承认差异的存在,正确把握差异性,深入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实现差异性向多元互助方向发展,避免差异性向矛盾冲突方向转变。再次,要有“民主团结”的文化精神。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室(馆)凝聚力和合力的基础。在尊重个体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形成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从而产生整个室(馆)的凝聚力和合力。因此,我们要发扬民主精神,建立和健全民主机制,实现民主决策,通过民主,促进团结。最后,要有“敬老崇贤”的文化精神。这是做好参事、文史工作的基本工作精神。敬老崇贤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之一,在参事室、文史研究馆中有着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和谐室(馆)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尊重参事和馆员,尊重人才,尤其是尊崇老年知识分子,做到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细致周到,热情诚恳,以最优质的服务,体现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敬老崇贤的和谐文化精神。

  目前是参事和文史工作最受各级领导重视的时期,也是和谐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继续开拓创新,坚持鋭意进取,将参事和文史工作做大、做强,争当全国参事和文史工作的排头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