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当面否扁,诺奖得主为何不客气?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基德兰德(台译席德兰)日前访问台湾,轰动台湾工商各界。陈水扁借此约见,想沾一沾光,想获得基德兰德对其限制两岸三通政策的正面评价,以纳政治助力。但是,没有想到,基德兰德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坚持原则,死抱理论,完全不懂得政治上的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竟然当面否定了陈水扁的政策。陈水扁活生生碰了一个硬钉子,好不尴尬。
根据台湾媒体的报导,陈水扁日前在「总统府」接见基德兰德时,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政策话题,结果两人发生了一番争执。
一开始,陈水扁做出虚心请教的样子,要听基德兰德对两岸经济问题的意见。谁知基德兰德一开腔就批评说,他并非两岸三通政治议题的专家,但从经济学角度看,类似目前限制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与旅行,对双方都没有益处,建议可以移除掉这些限制。他强调,政府不应该对工商界限制太多。
陈水扁一听就不对味,当然不高兴了,因为基德兰德完全否定了目前陈水扁主道的限制两岸三通的政策,更何况基德兰德的观点与大陆方面的一模一样。
于是,陈水扁立即开始辩解,他强调两岸政策的主要考量,是因为双方不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贸易『国家』」,中国大陆对台湾充满着政治敌意与军事威胁。他并重申,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限制已降到最低,许多科技核心企业都到大陆投资,可以开放的政府都已经开放,两边人员的往来也没有限制,只是直航仍有一些保留。
谁知,基德兰德则不认同陈水扁这种观点,他也立即予以反驳,直指:个别公司在投资与贸易时,会自己评估风险。不是只有台湾企业会做评估,大陆企业与台湾做贸易时也会评估,就是双方都会把敌意的政治风险算计在内,因此不应用政治限制贸易。基德兰德进一步指出,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评断,当年美国政府对古巴实施禁运,受苦的是双边人民,后果并不好,因为既伤害美国人,也伤害古巴人,因此政治人物应避免以政治议题来限制贸易发展。
综观基德兰德之所以当面否定陈水扁的限制两岸三通政策的原因,可知,有三个方面是基德兰德看得很透的:一,经济学理论是反对政治限制的。二,台湾政府不应用政治手段干预两岸经贸关系。三,政府不应该损害人民的利益。由此可知,基德兰德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统计者。基德兰德之所以不留情面、毫不客气、直指问题要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真理在握。
一边以极端政治意识形态来主道经济政策,一边以完全开放的国际经济理论来看两岸经贸关系,于是乎,陈水扁与基德兰德之间的对话,水火不容,鸡语鸭言,完全对不上号。但是,究竟谁对谁错呢?是为了维护政党利益、维护极端意识形态利益而采取的封锁政策对人民有好处呢?还是开放的、对工商界不要政治限制太多的符合国际经济学精神的政策有利?真能引发思考。
陈水扁与基德兰德的辩论,滑稽在于:一个外来的经济学家,为台湾人民的利益提出批评意见。一个执政者,为损害自己的民众利益的政策强行辩护。言谈之间,陈水扁的耐性没有了,基德兰德的风度也没有了。
基德兰德不是美国派来的特使,也不是大陆派来的说客,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经济学家,他不代表哪一个政府、政党、财团的利益,他是一个智者。他的观点,既有理论上的优势,又有国际经验的特点,他就像一个医生,在为久病在身的台湾经济把脉问诊。很不幸,基德兰德虽然一下子就抓到了病理,并开出了最有效的药方,但是,台湾的执政者拒絶服药,宁可让病情拖延下去。基德兰德的天真可爱在于,他不知道,政客是最为忌病讳药的一群。经济学家对政客而言,作用在于为其极端的政治理论服务。
从基德兰德身上碰到大钉子,陈水扁应该知道,限制两岸三通的政策馊饭是无法端上国际经济学界的饭桌的,只要一端出来,肯定会使得餐桌边的人胃口大反,呕吐不已,肯定会受到激烈的批评。基德兰德的不客气,已经说明瞭问题。希冀国际经济学界以理论来正面呼应落后的、过时的政治干预经济的行为,那是枉然的。
由此而知,大陆目前关于促进两岸三通的政策,是完全可以博得国际经济学界高度赞扬的。大陆一直坚持做到:一,政治不干预经济。二,对台湾工商界的投资贸易完全开放。三,努力推动直接三通。事实说明,这是深得两岸民心的政策,也是符合国际经济学提倡的开放精神的。
2007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