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江畔珠还
香港 澳门
是你胸前的两颗翡翠
那奇光 清幽 水灵
在它们的周围
你撒出了珍珠的阵营
呼一声 香港 澳门
你为明镜 让它们
天天梳妆
让这一对佳丽楚楚动人
你扬波轻舞
燃起它们与日月争辉的激情
珠江主干的西江之畔,有一座名闻天下的信宜玉石山。
南方玉雕厂,承接了卢瑞华省长下达的任务,为香港回归,雕制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一帆风顺”玉雕!
设计者呕心沥血,几易图稿;
玉雕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这晶莹剔透、气势非凡的巨大玉雕,终于如期完成。
九州方圆,龙昂首,飞千重云水。
四海辽阔,帆鼓风,破万里波涛。
龙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古朴、坚实的船体和雄伟壮丽的建筑,浑然一体,喻示着古老华夏繁荣昌盛,坚不可摧;炎黄子孙团结一心,乘风破浪。
三帆龙船喜迎香港回归,无限的时空回荡着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繁荣稳定,国泰民安,一帆风顺。
牡丹、红棉环抱着紫荆。
灯笼、飘带映衬着明珠。
香港回归祖国,是20世纪末最隆重的民族盛典。56个灯笼光彩夺目;56个民族笑颜逐开。
南玉无瑕,晶莹剔透,尽显彼此爱心。
粤港有缘,一衣带水,缔结手足深情。
祝愿香港特别行政区,扬帆搏浪,驶向辉煌。
巨幅玉雕,在百般呵护下,成功地运往了香港,引起了一片惊呼!
这当是世界玉雕的瑰宝,价值连城!
广东人对香港回归,充满了历史的企盼。本来,百分之九十的港人,寻根溯源,当可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找到自己的故乡,父母之邦,焉不热情如火,赤心若丹?!
“一帆风顺”这四个字,是结束我们民族屈辱史之后的期待,更是广东人民对与自己血肉相连的香港的诚挚祝愿,更是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的预见!
然而,那曾有过的那段历史,烽火硝烟,血雨腥风,泪水泡浸着一个世纪的屈辱,热血记录了整个民族的抗争——要从百年坎坷,走向一帆风顺,又谈何容易?
珠江,在血与泪中深思!
珠江,在辛勤地劳作,艰苦前行。
从莽莽苑苍的云贵高原,流向浩瀚无际的南中国海;从远古蛮荒的岁月,流向今天璀璨的文明——
珠江,玉龙吐珠、八门入海,你在这喇叭状的入海口上,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沧桑,有着太多的哀思与倾诉。
这2000多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上,记录了中华民族多少智慧、勇敢与凌云壮志。
而近现代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又要珠江见证到什么?
屯门一役,我们首次将葡萄牙殖民者打了个落花流水——
著名作家朱崇山说:广东海道副使汪,设法刺探出葡萄牙造炮的工艺秘密,仅过三年便研制胜过佛郎机的新式火炮,一战而将侵略军赶出海口。140年后,郑成功击沉荷兰旗舰,攻克荷军主堡,收复台湾,用的也是自造的西洋大炮……
正是这段历史,启动了作家写《十字门》这部记载澳门数百年沧桑变化的长篇小说。
多少回,这位珠江的儿子朱崇山伫立在罗湖桥头,追忆当年在香港、澳门读书,在九龙、新界打游击的往事,百年风涛来眼底,万丈惊涛起心间,面临回归,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近百万字一挥而就。
《风中灯》记述的正是中英谈判、要收回香港主权的那一历史瞬间。
百年屈辱,一洗而尽。
虎门销烟,林则徐,还有广大的中国老百姓,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正气……
珠江在怒吼,珠江在咆哮。
然而,丧权辱国的清朝政府,先后在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给仅数千人的英军舰队,并且镇压平民业已获胜的抗英斗争,在《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以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先后将香港岛、九龙、新界割让或租给贪得无厌的英国侵略者。
炮火、硝烟……
而葡萄牙也趁机侵占了澳门……
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屈辱,最为痛苦的一段……
珠江发泄着悲愤和怨恨
上千年海外华侨,都是商贸有成、拓殖有功的强者,从那以后,却变换成了输出劳工——被“卖猪崽”出去的 205万中国劳工,大部分是在香港、澳门被抛离故土的。
积近百年奴役、压迫激发的怒火,才有20世纪20年代创世界纪录的罢工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
为支持五卅运动,香港25万工人举行罢工,不少人离港返省。1925年6月23日,罢工工人通过收回海关、收回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决议案,当游行队伍通过沙基时,突遭沙面租界的英法等军队的枪杀——
“六二三”路,记录了英军的血腥罪行。
省港工人显示了自身伟大的历史力量,教香港一度成为了臭港、死港、饿港。
在省港大罢工胜利的宣言中,就有一句话: “我们对香港封锁的取逍,是为了将来根本收回香港作准备。”
1938年10月,日本法西斯在大亚湾登陆,数十万广州难民逃往了香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几近百万的香港难民逃往珠江三角洲……
这来而复去的难民潮,更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刻下了日寇在广州南郊所建立的“东方奥斯威辛”的血腥罪行,在那里,丧心病狂的侵略者竟用细菌战杀害了上十万的粤港难民。
珠江在呜咽;
珠江流淌不尽的血与泪……
然而,由于香港特殊的自由港地位——
太平天国的后期主帅洪仁玕,正是借鉴英国的政制从香港到天京,写下了彪形炳赫的《资政新篇》;
戊戌变法的两主帅——康有为、梁启超,也在香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政制;
辛亥革命的领袖、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人孙中山,更直言不讳他的革命思想来自香港;
推翻千年帝制,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彪炳青史;大革命中,他更不知多少次出入香港、澳门……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作为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成了众多爱国民主人士与文化大师们的避难所,成为他们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宣传阵地,宋庆龄、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柳亚子等近千位名人聚集在一起。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偷袭香港,震惊中外的“秘密大营救”,在廖承志、曾生、连贯、林平的主持下,无一疏漏,救出了全部爱国民主人士与文化界人士,甚至包括一批国际友人,东江纵队的港九大队,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屡立奇勋,赢得国际上崇高的声誉。
历史过去了,香港、澳门两颗珍珠永远回到祖国的怀抱。
香港、澳门因历史的辉煌而光辉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