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桥 韵
广州的桥,似有一种韵律,如管如弦,其音铮铮然颤颤然来自秦汉。
2210年前,当秦始皇平定南越,命任嚣为南海郡尉时,任嚣便开始在古香山和禺山(今广州市仓边路以西)依山傍水修筑番禺城。秦汉之际,继任嚣之后的赵佗,把城区扩大到周长10里,其位置约在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这,便是广州的童年。
其时,珠江背五岭奔腾而来,在此形成河网。南汉时期,在广州的河、湖、濠、渠之上、桥,诞生了。知名的桥有“流花”古桥、宝石桥。如今流花与宝石只留下局部遗迹残址。
自宋景德年到清代800多年间,广州先后建桥62座,至今尚保存完好的古桥只有云桂桥、汇津桥、利济桥、毓灵桥、通福桥及石井桥。
老矣,古桥!河断桥残,时空迷蒙,难见石刻“云桂”、”汇津”、”民乐”、“流花”古桥字样,没入苔痕。
桥韵安在?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广州的河网、濠涌便企望着横过崭新的桥梁。往昔,建桥材料非木则石。当60年代初,广州最后一座木桥——塞坝桥被水泥混凝土桥所代替后,广州的桥开始走向新的强悍的阵营。
如果说184座跨涌(河)桥昂然屹立在20世纪90年代广州的水网之上,是一首首小插曲,那么,跨江大桥击发的则是广州挺进的主旋律,让人们怦然心动。
跨过大桥,跨过苍茫岁月。
海珠桥,不是始议于清光绪年间吗?民国9年(1920年)再议,终因缺乏资金,未能实施建桥。又过9年,即民国18年,美商慎昌洋行,以1032万西洋承建,马克敦公司承建,至民国22年2月建成通车。这座长180米的三孔桥继遭1938年侵占广州的日军破坏之后,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又被炸毁。中孔钢梁沉没江中;南北两孔大梁折断,近中孔处坠落江里,一端尚搭于桥墩;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全被炸毁。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的唯一桥梁,已成绝响。
桥韵安在?
珠江依然背五岭而来,把广州分隔成三个自然块,即俗称“河北”、“河南”以及芳村。广州这座华南中心城市,没有桥怎能体现交通中心城市的功能?没有较大的桥梁密度,怎能完成广州对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的交通辐射?建国后,广州百废待举,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25日开始重建海珠桥,同年11月7日完工,12月5日正式开放通车。24年后即1974年,海珠桥扩建,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合组成一新的桥面体系。从此全长436米的海珠桥实现了三线通车,人车分流。
半个多世纪了,从残缺到圆满,海珠桥终于真正躬起了脊梁。
珠江记得,残缺、断裂、夭折,何止海珠桥?
据《市政公报载》,66年前,即民国21年,曾有西南铁桥和西堤铁桥之议。三年后只建成几个桥墩。五、六十年代,广州和全国一样虽然经济困难,但相继圆了这两座大桥的梦。由东西两桥连袂的长达41554米的珠江大桥,大桥桥面宽23米,中间为双线铁路,两侧各有机动车道和行人道。
当南来北往的火车、汽车掠过珠江大桥时,民国21年所说的“西堤铁桥”空话,只两年时间,即于1967年5月1日就被“人民大桥”所替代。这条长7012米大桥,横空出世,以3孔横过珠江。劳苦功高的建桥专家们还说起当时人民大桥通车的小插曲:当时处于“文革”斗争激烈的广州,武斗随时暴发。两派在争,看谁在典礼中先通过大桥。当时的领导决定不开典礼,半夜三更开车过桥就算竣工通车。次日凌晨,两派不禁愕然:还未开典礼会,怎已见车流过江?
是的,一切都是在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人民的广州在天天成长壮大,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交通在呼唤大桥,珠江在挑战大桥。新的大桥是一定要诞生的。
广州市建委负责人简文豪和高级工程师邹贞元告诉我:广州要发挥华南中心交通中心的功能,处于水网中的广州要向珠江三角洲等地辐射,就得有大桥梁密度。经济实力许可,经济发展需求,建桥技术提高,必须有更多的桥跨过珠江。解放前建一座桥议几年十几年,如今修一座桥并不难。
是的,开放的热潮汹涌澎湃的时候,广州的大桥更是一座接一座地诞生了。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董事长方正有句妙语“功夫在桥外”。他说,规则、策划、设计、竣工、经营,两头的疏通,桥外公路的配套,绿化和美化,两头立交的延伸——网路系统功能和桥功能的统一等等,作为大专案,显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之前,平均8年一桥,目前5桥几乎同时开工,这是史无前例的,真是气势磅薄!
解放大桥、江湾大桥、鹤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均于1994年和1995年开工,五条巨大的箫吹出激动人心的乐曲。当然,还有海宝大桥、丫髻山大桥和规划中的如意坊大桥,它们横跨珠江的雄姿,一样使人动心。
五座桥所产生的功效,难以估量。
桥梁建设老专家刘传裔、陈振声说,80年代落成的海印大桥、广州大桥和洛溪大桥形成了广州向珠三角的交通辐射——广州的手脚不再受束缚了。在一幅广阔的广州规划图前,方正指着广州大道、广州大桥说:“全长98804米的广州大桥于1985年6月10日建成,它使广州市城区迅速东移,形成天河高速发展的格局。如今华南路、华南大桥,再一次使广州城区由天河向东推移。这种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如果鸟瞰广州,我们即可发现,广州城区像一头健硕的象,脚踏珠江水源朝东凝望,然后轻步东行,珠江掠过它的足下向大海奔流。大桥一座座随它的步履向东架去,它便一步步地向东移动。广州大道、华南环城高速公路仿佛是它跨出的步伐。它迅速成长起来了,戏水珠江,神情坦然。
桥,一座座地建起来了,一代代建桥者也成长起来了。我有幸访问年过古稀的陈振声和刘传裔。他俩是广州桥梁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74岁的陈振声1952年从部队转业到建设局,就担任了领导。除鹤洞、江湾、解放大桥外,所有的桥梁他都洒过汗。除了海印大桥以外所有桥梁都有参与的刘传裔原是市政局副总工程师。他虽已71岁,但思路清晰,话语实在稳重。在每一座桥的图纸上,凝结着他的心血。
当我把视线转到较年轻的方正、梁振雄和苏彦鸿的时候,心中涌起一阵愉悦。他们是桥梁建设的接班人,一样的刚毅、果断和坚忍不拔。在鹤洞、解放、江湾三桥指挥部里,苏彦鸿跟老工程师学习,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珠江隧道建设的日子里,作为高工的梁振雄,如数家珍地说出国内第一条先进沉管的施工法。这里的设计和施工都是他亲自去做的。而今,珠江遂道潜江而过,被芳村人视为生命线。
“每当我走上桥面,总有一种自豪感。”他们这样说。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建的桥梁呀!
从秦汉以来两千年的木石结构到今天一跨过江的崭新技艺,是技术上更大的飞跃。广州市政工程和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张清津津乐道他所熟悉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民国的钢桥早已不谈。至今,技术已从钢梁跃上了4个层面:一是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二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三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四是钢管混凝土系焊拱桥。鹤洞大桥是广州最大的桥梁,也是技术上最复杂的桥。两年施工中,建设者们攻克了高空三维空间点定位技术及砼起高泵送难题。主跨360米一跨过江、令人目眩的高达128.45米的高塔,施工谈何容易!他们采用了爬摸系统施工工艺,一台搭吊,一台斜爬电梯,一台砼轮送泵组成了华南地区首次应用的先进实用的高超技术施工体系。
桥韵,听不完道不尽的广州桥韵是古老如筝,庄重如箫,还是急管惊弦?时空里,它紧紧地连着广州跳动的脉搏,均匀地呼吸,连着广州沉实而坚定的步履,直拍向21世纪的风云。广州新世纪的韵律将更加动人心弦。
原载1998年5月8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