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千年古城与一片未纹面的山水
——英德纪行
说千年古城,已有些不确了,但“千年”一词在汉文字中每每表示的是悠久的意思。准确地说,古城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初期,这里便设氵含氵匡、浈阳两个县,且有古塔为证。日后,历史演变,改英州,又英德,延续至今,两千年厚重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如苏轼与岳飞,均先后被封任英州知州与英州刺史,或匆匆过境,或不曾到任,却毕竟与之有缘。杨万里更有《出浈阳峡》一首:“未必阳山天下穷,英州穷到骨中空;郡官见怨列供给,支与浈阳数石峰。”再往前走,唐宋两代名相张九龄、文天祥均与英德关系不浅,有文墨诗歌为证,而近日竟在狮子山洞穴中,发现了十二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及最早的石器……
千年与十二万年,相距实在是太大了。汉文字的“模糊”似乎有些太过了,只好略加说明,以免侮蔑了此地的列祖列宗——笔者的外祖父郭宝慈便是这里的一方名人,清代廷试被钦点主事,负芨东洋,入了同盟会,又成了民国第一任国会议员,所以我的母亲便是在北京出生的,那时的国会议员都是得“驻京”的。
行文至此,读者不禁会问,既然十二万年前便有人类史前活动的留痕,二千年前设了郡县,历史如此之悠久,又怎么与“一片未纹面的山水”相关呢?悠远的历史文明当早已浸透了这么一片土地。
其实,这也是笔者所不解的。
然而,当我与几位知名作家、学者应邀寻访英德的山水名胜时,眼前确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一片未曾纹面的山水……虽说这里与广州近在咫尺,最近距离与广州的花都区只有十来公里,可这里却依旧是沉静得令人心醉至心碎的自然风光,依旧是怡然且不动声色的青山绿水,几乎让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错,古文明的痕迹在这里俯首可“拾”,英德市近郊的南山,亭、塔、摩崖石刻,你可以数得出一个个朝代来;而著名的“碧落洞”,洞壁上更有无数古人的题字;连气势万千、让人目不暇接的通天岩里,都有过千年内名人的诗文,更不说举世著名的园林石——英石了,连英州、英德均由此得名,古人称英德的山为“大英石”,玲珑剔透的溪中石为“小英石”,是可见历史是曾如何垂青于此的。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抛下名词:
山裹山,山裹舟,
真阳峡中浪不休,
不如人立看人游,
我若不吟被石笑,
石若吟成被我偷。
世间奇景岂空设?
半使行人愁,
半被诗人收。
我老无愁好吟咏,
且撒四面篷窗,
掉白头!
可惜,我们此行,只是利用周六、周日的假期,安排得很紧,真(宋代因避讳改“浈”为真)阳峡都没被排上,还有远近闻名的“不似桂林,胜似桂林”的英西峰林,也都只能留待下次“补课”,然而,仅这两天的“走马看花”,也叫我们喜不胜收,美不胜收。
名副其实长达25公里的长湖,竟似一枚玉簪,自银河泻下,插在英东的群山峻岭中,不知是湖水洗碧了山林,还是山林染绿了长湖?湖有放有收,有曲有弯,水清见底;山也有开有闭,有深有浅,呈显出八九个层次,天仿佛蓝得可以透视。湖中泛舟,恐西湖的美意也远为不及;垂钓林间,只怕姜太公已无心挂相,不再做秀了。到了这里,任何人都会为此超凡脱俗的静美所震慑,愿永远揖别滚滚红尘,洗净身上重重物欲与名位之想,愿把一生停泊,与天地共永,同大自然浑然一体——此方为无我之境。
及至到了通天岩,又是两般景象。高不可测的岩洞顶上,一对紧连的“天眼”,把天光与轻雾,投入了浑沌难分的巨大洞穴之中,一时间,无数的历史事件便在游人眼前重演——天崩地裂、万炮齐轰留下的嶙峋的怪石、断壁浅植;以及在刹那间被定格的千军万马,看那长戟、旌旗、长啸不已的战马……洞中乾坤,变幻无穷,忽儿又是峰回路转,一抹青山秀水,有几处远村升起袅袅炊烟,竟隐约可闻鸡啼几声,再一抬头,奇异的岩顶,蔚蓝间,有几抹白云,你还误以为自己竟真步上通天岩,到了又一重青天外,天蓝云白,让人们心旷神怡。岩洞中,同样留有千年以来文人骚客的骈文、诗篇、对联,不少保存极好,可以临帖。仔细寻问,竟是隋唐、两宋之际的。
而新发现的宝晶宫——一个有几个层次的巨大的溶洞,却是古人未曾涉足的。其奇丽诡滴,恐非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等所能比拟。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在这里演绎出《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史迹,及至《封神榜》中的神神怪怪……不过,比起那弯弯曲曲、绵绵几千米地下长河,它似乎因为“五行缺水”又留下了某些遗憾了。乘舟进入地下长河,忽儿开阔,可见鸟儿与蝙蝠一同翔人,两侧与顶部变幻着各种奇绝的景象,忽儿有海豚凌空、忽儿有观音指路——走过这地下河,可否真到西天福地?忽儿,瓜藤满架,葡萄垂挂,忽儿似烽火连天,万马齐奔……说不尽,道不完,看不够。兀地,暗河变成了明河,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岸均是匀称的桑林,绿得似一汪汪潭水,掩映的农舍,又令人想到桃花源的去处,更有丛丛翠竹,真可谓“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格外撩拨人心,你仿佛来到了另一个远避人寰的世界。别兴奋得太早,华彩乐段还在后边,去过一段明河,上了岸,再步行个一两百米,又到了另一处地下河的入口,撑船的村姑说,这才算真正的地下河,又长,又险,又刺激……果然,一进去,水自湍急,狭处,得趴在船中方可过去,不小心头上就是一个大包;连蝙蝠也不复有了,它们都不敢深入如此幽深的地方,可河面上方,云气氤氲,变化无常,忽儿以为天高地阔,忽儿竟又以为到了阴曹地府,没有人敢作声,只用各自的电筒四处照射,默默地去发现自己心中才有的意象……
地下长河长无尽,后边一段尚待进一步开发,但光这几千米便教人惊叹不已了。
同样,英德的自然风光,我们此行只是浮光掠影,大多数景点来不及问津,只好匆匆归回了。好在还会有第二回、第三回……
光匆匆揭上这几页,英德这片未纹面的山水便叫我们心动了。这时,方才省悟,古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所以,古代文明,是不会伤及这片自然风光的,古塔、石刻之类,与山水交融在一起,成为自然风光的一个有机的构成。
有人说,英德近在广州一侧,广州现代化建设,这二十年可谓突飞猛进,而英德居然慢了几拍,甚至早两三年“贫困县”的帽子还扣在头上,太跟不上时代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反而是英德的大幸,如果在还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之际,英德“跟”上来了,这片山水就不知给糟塌成了什么样子?而这片山水未能保持至今,则如今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人文企业等,又如何籍此发展起来。今天,又怎么称得上为“广州的后花园”、“穗港澳及珠三角工业带的田园化城市”呢?
当年,顺德不正是慢了一拍,没有在包产到户时把乡镇资产分光,从而依据集体企业,一下子搞起了大工业、大集团,走在了全国前边么?有时候,慢一拍,经过认真的思考、掂量,反而上得更快,减少损失、少走弯路么?联系到广州今日又在酿酿拆掉高架桥、高架路,还当日“森林公园式的广州”,那么,英德这一片未曾纹面的山水,不更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么?
也只有到了今日,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这个“后花园”与“田园诗式的城市”之可贵,太早的“开发”,得其反只是一处破坏!
我们期盼着第二次、第三次再到英德!期盼着英西峰林、浈阳峡风光……
杨万里的诗句“郡官见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名峰”,此间读毕,可谓别有深意、新意:这“数石峰”,当是无价之宝,不可再言“英州穷到骨中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