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送人玫瑰之手


  一

  “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闻其香”,这是西方的一句有名的谚语,内中的哲理,须细细品味,赐人玫瑰,不仅仅是受惠者获得愉悦与欣慰,更使施惠者光彩照人,留芳弥久。当然,这也说白了,更深的意蕴应还在后头,不是文字可以表述得了的。

  石景宜其人,一生以赠书为乐,不知道他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谚语否?

  为赠书人立传者,可也听说过这句谚语?

  书,无疑也是香的,中国古语中“书香”二字比比皆是,送人书籍之手,当一般历久犹闻其香,书是不会凋谢的,不似玫瑰,故其馥郁的芳香,更弥久不消,足可传世。

  其价值远胜过鲜花、金银、珍宝什么的。

  二

  我在这里讲到了“价值”。

  为赠书人作传,无疑是立传者看到其价值所在。

  固然会有人为之大惑不解;此等人物,价值何在?笔者就亲睹这么一个场面:某日,为大学某一老师搬家,平心而论,他的书不算多,一两千册罢了。没料给他搬上楼之日,遇该校一行政干部,一见这么些书,其愕然之态实难以形诸笔端,竟说:这么多书,往后卖废纸能值几个钱,还搬来搬去的……

  可怜他本人还在高等学府里工作,尚持如此“价值观”,他处又如何?

  我感到透心地凉。

  凭此,不难想像知识份子在这高校的处境——尚是高校之中,若高校外呢?实难以想像了。

  知识份子为书所累,二千多年自古有之,无人能忘当年的“焚书坑儒”历史惨祸。

  不知那位干部得知石景宜其人其事,当作何感想?如更知有人为这类人作传,更又发怎样的感慨?

  但他不是凭空而发上述感慨的。

  书不值钱,读书人不值钱,在他已成定论,他有他的价值观——当官如是。君不见,文史馆里专灯所照的,均是历代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么?刘项原来不读书,朱元璋也不过是个放牛郎罢了。历史也就是王朝的更迭,哪有读书人的位置?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历史只是为他们设置的,帝王周而复始,回圈往返,伦理史观也就是帝王史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酷伦理秩序,千年不易。又何须再提“文革”中的“读书无用”论呢?

  跻身仕途,才是唯一的价值,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人生铁律。当然,也会有人问,中国古训中不也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么?的确有,不过,读书为的是什么——“学而优则仕”,为的是升官,其“书”只是做官的“学问”或敲门砖罢了,一登仕途,便足以扔掉了。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功利性更一目了然。否则,为何到了今天,知识贬值、教育危机,仍一般触目惊心,光说“文革”“读书无用论”后遗症,是不足以解释这一切的。

  三

  好在历史还在前进,伦理的显性因数,渐渐让位于经济了。早在上世纪末,严复便称:“实业之事,将以转生货为熟货、以民力为财源,披之以工巧,塞一国之漏厄,使人得温饱也。其言功效,比灵斯禹、稷,岂过也哉”。实业家们,工商界人士,也就堂而皇之去进了史册,可与帝王将相相媲美了。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亦显易见。也如马克思所说的,由此“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的体系”。历史视野进一步得到了开拓,实业家、科学家、人类学家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日益重要,历史进步更离不开他们。“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也说明了伦理史观的退位而新的价值史观在形成。不仅仅“仕途”是有价值的了。

  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以及货币关系)的发展,同普遍贿赂,普遍收买是一回事”,造成了人的“普遍异化”,普遍的社会道德沦丧,甚至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便是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观。人的价值观,也就走向了又一个极端——惟有钱是一切,认钱不认人。在经济转型期的今天,我们已目睹了这千百件的“异化”灾难——多少人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多少人因金钱铤而走险,葬送了一生。这已够惊心动魄的了。然而,那长期在人们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心理积淀,却没有人多加关注,如本文开篇那位干部关于书的感慨,细细品味,难道不更发人深省么?他的短短一句话,“官本位”毋须分析,作为书,也只剩下“卖废纸”的价值,搬来搬去不值得——又有“金本位”观了。

  历史造就了如此畸形的观念,如此畸形的一代人,我们能有什么话说呢?

  话说到此,我们该问上一句,石景宜本人持的是什么价值观?

  陈列、金苓作的《一代书迷奇人》,《粤海同心》连载了十三期,笔者可谓手不释卷,读到了石景宜许许多多呕心沥血为赠书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伴随他经历了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风风雨雨……作为一位读书人,我该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四

  无疑,对石景宜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价值观,不同于“官本位”与“金本位”的价值观。正因拥有了这一全新的价值观,他才这般为实现这一价值而拼搏,而奉献。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值得!

  他已经达到了《论语·雍也》中孔子所说的关于学的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书、展书、赠书——无一不体现这由知到好,又好到乐的过程。或谓之疾痴。殊不知梦到痴时方是真,他的确是一片痴情维系于书上,成为一代文化使者式的奇人,给大众昭示另一重高人、至人之境界。

  他从书中得到了至乐,从而又想到让天下人一同分享他的至乐。不难想像他当日读书,会与五柳先生一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并非贬义,顿悟与直觉皆是不可解的嘛。这也是石景宜价值的选择,基于一位文化人的健全人格,或对于历史进步的一种文化良知。

  这是历史的一种大无畏的反拨。

  远不道秦皇酷政下的“焚书坑儒”——一个拥有几千年乃至更长的文明史的古国,却不能见容于尚笨拙地刻印在竹简上的精神宝库;近又怎道“文革”,又毁掉了多少文化典籍乃至于老舍、傅雷等一代文化名人,如今,我一合上眼,就看到“文革”爆发之初“破四旧”的熊熊烈火,几千年文明在火中的余烬中呻吟、挣扎……

  书成了一种罪孽,可愈是罪孽便更觉其叛逆性——我们又要怎么偷偷地收藏起“漏网”的书籍,又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阅起了朋友的手抄本——如后来成了我的同事的张扬之作《第二次握手》,那时,不为仕途,亦不为黄金屋与颜如玉,而只是对文化禁锢的一种本能的反抗。

  关于书,历代的伟人与名人是说过不少话的,汉代王符的《潜夫论·赞学》中的两句:“索物于夜宝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不知何故,迄今仍铭记在心,也许读到此句时恰夜气如磐,于深山中秉烛而读之故吧?

  我们是印刷术发明大国,曾为写书、印书创造了天下第一优良的条件——如今却是远远落后于他人了,却不知为何不能安稳乃至安全地藏书,拥有自己的全部文化财富,有谁能解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意义上,石景宜堪称为当代中国一文化奇人。

  而多少年来持之以恒这么做,面对这么个历史与现实,为维系一种传统或民族精神——不如说是凝聚一种传统与民族精神:这一精神已散乱或太飘逸或太无所适从,这需要一种怎样超人的意志?

  而这一意志,同时也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在这茫茫的宇宙间留下应有的轨迹。

  这一意志自然也超越了价值。

  五

  我们又回到了价值这一话题上了。

  官本位、金本位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难作“定量分析”。权力意志与金钱力量是我们无可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那么,书的价值,可只属于虚无、理想或未来,文化总归是无形而不可物代的吧?

  就在我们为官本位、金本位所因窦之际,在发达国家,却已静悄悄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知识价值革命”。

  日本人士界屋太一就以此为题写下了一部堂皇的理论专著,称: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出现的技术革新,是以增加物质财富的数量为目的进行的,因而产品的数量得到了增加。但是,目前进行的技术革新则与此不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的多样化与资讯化,进一步增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同时,节省资源,养活物质消耗。换句话说,目前进行的技术革新,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由此,他提示了发达国家当今的“知识价值革命”。很显然,这种“价值革命”中的新的价值形成,是无法用“定量分析”的,大量的以主观意识为基础的“点子”、“资讯”什么的,无法用数量计算的知识与智慧之价值,是同过去可以用数量计算产品的工业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相悖的。一项知识、一个点子,乃至一条资讯,可能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最典型不过的,就是电脑使用的软体的价值,这尚有可视性。

  当然,也有人称之为“资讯革命”或“资讯爆炸”。

  在这种价值革命中,书,作为一个又一个的资讯库,其价值意义就不比寻常了。当你阅读之际,得到的知识,或产生的点子,就足以教跻身仕途或纸醉金迷者为之瞠目结舌。

  人的价值观这才有了最伟大的升华。

  我们所哀叹的“文化素质”,这时才更感到紧迫……

  价值的重新建构,也说明了人类历史的突飞猛进。

  凭此,我们能不惊叹,石景宜赠书的义举,不比那些号称亿万富翁捐出的几十万、几百万港币、美元的善行 ,更为壮观、更加有意义得多么?

  他捐出的是一座知识与智慧宝库。

  是无价之宝!

  意识到知识与智慧的真正价值,才有这超前的壮举,他着眼的是未来,着眼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一时建树。岁月骎骎,风雨剥蚀,任何高楼大厦都不会保留到永远,而知识却永远在更新、在发展,在获得一个更巨集博的生命,导向人类辉煌的前景。

  六

  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闻其香。

  文明的国度,以赠书为荣,决不以别的礼品,哪怕金银首饰为荣耀。这是人类精神又一更高的阶梯,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良知的再度觉醒。

  石景宜赠书之举,当历久犹闻其香。在今天,我们这数千年文明古国赢得一个千古难逢的发展契机之日,这一壮举,给众多迷失于官位、迷失于金钱的人一记猛喝,从而回过头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民族的振兴而做一点什么,古老的炎黄之魂,在百年再造与蜕变中,将以知识与智慧为鳞片,重新在东方的大洋中昂首而起,冲天一啸。

  壮哉,石景宜先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