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风格的熔铸


  我有不少朋友,有的甚至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得过几个奖的,常常聚在一起,免不了谈到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问题。由于早些年的文风搞坏了,不少同志一动笔就是套话、大话,语言乏味,很是苦恼。而有的同志,明明已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却又不以为这是风格,刻意去师承某老前辈的文字,结果,弄巧成拙,竟是邯郸学步,把很流畅的文字变得不伦不类,让人觉得他在掉书袋了。

  其实,一个人的艺术风格并不是孤立的,它与作者本身的素质,他的生活道路,他的社会经验,以及修养情趣,尤其是思想观点息息相关的。高尔基喜欢引用布封的名言:“风格就是人。”这是很有真知灼见的。

  一个生活经历极其复杂、大起大落的人,刻意去学工笔划,固然是可以的,然而,教他运用油画的手法,大笔涂抹、勾勒,刀刻斧剥、造成磅礴的气势,描绘浩大的场面,让读者为之振奋,荡气回肠,却也许效果更佳。我不排斥局部细腻的描写,但如果放弃了本身的优势,却总是得不偿失的,大笔挥洒,人物的强烈个性、行为,以及命运,也许比他工笔细描更能突出一些,鲜明一些,思想上也许更深刻一些。复杂的生活经历,提炼了思想,积累了情绪,也熔铸了一个人的艺术风格。

  作家对某个题材的偏爱,在不同角度上的选择,本也就是他艺术风格的体现。风格就是这样由诸多方面形成的,往往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到一定程度,它便会成熟,便以其鲜明的个性炫目于世。因此,用不着自怨自艾,也用不着乱加褒贬,甚至乱下药方。你也许永远写不出小家碧玉,因为你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你却可能写得出大气浩然、惊世骇俗的男子汉文学来。附带说一句,如今我们的文学中,似乎男子气还少了一点。

  切不可赶时髦,别人这样写,你是决不可能这样写,得有自己的主心骨,否则,你自己也成不了“这一个”,别说作品中制造出“这一个”来了。个人的风格也就完全毁了。明髦,决不是风格。

  我说这些,也许不大可能说服得了自己的朋友,我也并不想说服他们。我只是反复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顺其自然。风格总是自然形成的。但我也不排斥刻意师承,追求某种风格,只要你与这种风格多多少少有相通之处,你是必有所得的。至于得多得少,得大于失或得不偿失,各人有各人的体察。

  正为自己一个中篇集写后记,抽出这么一段生发而成,以飨朋友,见笑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