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肇庆五“气”


  位于西江中游的肇庆市,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国家级的,无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高,好看,耐看,老看不完,也看不厌,令人有繁花满眼、美不胜收之感。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我曾多次到此观光或考察,也理不清其主要魅力所在。最近同一班专家和作家开会研究珠江文化,重游旧景,重思旧史,重读有关诗文,感悟到肇庆的山水风光和人文史迹,都内含并洋溢着五种“气”。

  最明显的是:秀气,即清秀优美之气。从整体上说,肇庆市区的整体地理态势是充满着秀气的:宽阔的西江,从南面流过,像一条浅绿色的玉带,在轻轻萦绕;三面起伏的群山,像是一列曲形画廊,嵌在万里长空;在金色太阳照耀下,绿水、青山、蓝天,相辉映而又有层次有节奏地谱出一种青绿韵律,沁发出一股清新秀气。这种气以肇庆两个代表性风景区为最,但两者又有所不同。七星岩及其所在的星湖,是水秀之气:七座蓝灰色的岩山,错落有致地分泛于浩瀚的星湖,像湖中有群少女沐浴,仅露出头上的发髻在水面浮起,欲动未动;又像是艘艘渔船在月夜中垂钓,湖底倒影着岩身和岩上的灯火,熠熠生辉,像有一股幽雅之气从水中冒出;而当旭日初升,朝霞映照,湖面活似一幅彩色油画而又胜于油画,因有阵阵淡漠之气在画面洋溢,有层朦胧诗意在飘渺;若是漫步岩洞之中,泛舟于星湖之上,更是切身领受幽气袭人。如果说,七星岩的水秀在于清幽之气,那么鼎湖山的山秀,则可说是清高之气。整座山峦,呈莲花状,古称其为莲峰,名字和态势,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之气。山上的补山亭有副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精辟地点出了鼎湖山的景观特色是:净和绿。鼎湖山高达千尺,绿树铺盖,似披上碧绿盛装;山中的庙宇亭台,瀑布小溪,散现其中,有似朵朵红白小花,点辍于绿装之上,更显绿意;朵朵白云,缕缕山雾,或飘山顶,或款山腰,有似可以平步登云的人间天上;山中奇花异草,茂林修竹,鸟语花香,草青虫鸣,有似没有半点人烟的原始林带。鼎湖山的清高山气正在如此圣洁境界之中,正如山中庆云寺一副对联所写的那样:“面震旦而结梵宫,绿树森环,何用白云封洞口;据湖山以开波界,红尘远隔,还欣紫气满庭前”。从这诗亦可见到古人早已发现鼎湖的山秀之气。

  肇庆是全国少有的宗教圣地,教类甚多、教种齐全,而且具有发源意义。这里有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龙母、盘古等的纪念地或发祥地,有日本和中国交流佛教、义大利向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史迹和纪念地,是中国诸多宗教的发祥史或发展史上都载史页的地方。称其为岭南宗教文化之都并不为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宗教圣地,大都是具有审美和观光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时,更妙的是在肇庆的几乎所有著名自然景观中,都有着宗教的圣地。真可谓:景中有教,教在景中,是肇庆山水风光的一大特色。这特色表明肇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密切契合的。其契合点主要在景与教的统一上,从而使得肇庆的景观都有着一种灵气,即宗教之气,或虔诚神圣之气。鼎湖山中有佛教名刹庆云寺、白云寺,有“日僧荣睿纪念碑亭”,七星岩和星湖中有水月宫,龟顶山上曾有道教的玄真观、应元宫,崇禧塔旁有400年前最早到中国传天主教的利玛窦所建的仙花寺,都是景中有教的实例。而专为佛家六祖惠能年青时插梅之地所建的梅庵,不仅是传教圣地,也是甚有研究价值的建筑,甚有欣赏观光价值的景观。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宋代的木结构建筑,全部屋梁不用一颗钉子,工艺精湛,造型典雅;寺前菩提树,巍然挺拔,浓荫覆盖;寺内梅树亭亭,若尼姑修禅静坐;进庵有似进入仙境,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些景中之教,教中之景,无论寺庙环境,或是神像形神,都有着独特的神圣氛围,显出虔诚圣洁之灵气。正如清代诗人冯守钧诗云:“巍峨石阙五云间,时有仙人自往返;流水潺潺林外听,客心如洗倍清闲”。也正如岭南画派的开创大师高剑父在庆云寺的题联:“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诗画家尤为敏感灵气。

  肇庆的山水风光有悠久历史,又是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历代名人常到或路经之地。古语云:江山依靠文人捧。唐代刘禹锡有名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更何况肇庆的山,高而有“仙”;水深而清,有“龙”也灵。这些“仙”和“龙”,既是在肇庆出生或常住的名僧名家,又是专程或路经到此的名人雅士。如:唐代的惠能、宋之问、沈佺期、张九龄、杨衡、李群玉、李贺,宋代的余靖、紫清明道真人、李昂英、包拯、苏轼,明代的李德、栖壑和尚、伦文叙,清代的袁枚、张维屏、彭泰来、莫元柏、黎耀宗、邱云鹤、谢济经,民国的孙中山、宋庆龄、陈黑樵、蔡廷楷等。建国后的名人更是不可胜数,朱德、陈毅、叶剑英、张闻天、陶铸、郭沫若、赵朴初等都在此留下足迹或题诗。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雅士,都不会错过观赏秀丽风光的机会,又都在观赏时有感而发,作诗绘画,题字题联,有的诗画,载入文册,有的诗字,转为石刻。这样的长年累月的文化积淀,使得肇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契合,构成为交相辉映、互促发展的态势,并使得每个景观都洋溢着一种雅气,即古风典雅之气。这种气,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每个景观的石刻上。据统计,在七星岩和鼎湖山共有石刻687则,是我国少有的庞大而密集的石刻群之一;其中石室岩藏刻最多,达343刻,可见其密集程度,故有星湖石刻之称,甚有知名度。它是我国古今石刻艺术的宝库,是在观赏山水风光的同时,接受历史和艺术熏陶的画廊。清代诗人马俊良诗云:“已见青云生足底,更从山顶看云生。窗前一幅倪迓画,浓淡霏微微皴不成”,可以说是些少写出了这种雅气。奇妙的是肇庆的三种土特产:鸡旦花,莲藕,端砚,也都有这种雅气,鸡旦花清火消炎,莲藕松粉清香,可谓饮食之雅;端砚乃文房四宝之一,有用途之雅,亦有雅的形象,正如苏东坡诗云:“与墨为入,玉灵之食;与墨为出,阴鉴之液;懿矣兹石,君于之侧;匪以玩物,维以观德”。由此亦可见雅气不仅是景观之气,而且是肇庆特有的特深的一种文化底蕴,或谓之文化“底气”。    

  肇庆的第四气,是正气,即刚正清明之气。肇庆自古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的内涵和态势,都有这种气。像丽樵楼,全楼都是红色(故又称红楼),巍然屹立,呈现庄重肃穆态势,凝现了它的光辉历史:北宋徽宗皇帝赵佶做王子时受封为端,封邑端州。他做皇帝后即将端州易名肇庆,并御书匾额,建起红楼,悬挂于楼檐之内,可谓肇庆名称由来的历史见证;明末桂王南迁到肇,将此楼作“永明宫”,坚持抗清达数年之久,真可谓是楼台历劫终无恙;肇庆从明代到清乾隆期间“两广总督”所在地,即作为华南首府所在地,达三百年之久,这光辉史页也在这楼上显现出来,使其更具有传统的正气。紧靠西江的阅江楼,古为书院,结构像四合院,院内古树名花,清雅芬芳;院外江水静流,千帆竞渡,似乎尚留明清文人屈大均、朱彝尊、瞿式耜等在此吟诗作对的儒雅之风,又像是留下北伐战争时叶挺独立团在此训练的雄风和坚持革命的正气。巍峨的披云楼,屹立于壁垒森严的宋城墙之上,可谓顶天立地,道貌岸然,一派古朴雄伟正气,正如楼上古联所写:“举头天外,高处不胜寒,看修雉骈罗,几迭云山开画本;倚栏风前,壮心殊未已,问元龙在否,千秋湖海共襟期”。最典型体现肇庆正气的,是西江河中的小岛砚洲和岛上的包公祠。岛的形状像副端砚,相传其来历是北宋包拯在端州任知府数年,清廉正直,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他奉调赴京,乘船路过此河段时,雷雨大作,江翻巨浪。包公诧异,即命随从查找有无不当之物,结果查出有一端砚,是人所送,包公说这是进贡之物,岂可受之?即亲手将砚连同所包的黄布掷投江中,雷雨即息,风平浪静。后来投砚之处,即变为这个似砚的黄沙洲岛,故而得名。这传说虽有神话色彩,不是史实,但却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包公的正气。这正气也在这块砚洲和端庄肃穆的包公祠的势态体现出来,正如一副对联所写:“星岩朗曜光册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第五种是骨气,即坚贞刚阿之气。这是肇庆文化内涵较深,而又是普遍体现、亘贯古今的一种人气和景气。在肇庆峡口的山顶上,有一块望夫归石,石的形状酷似一位妇女,全神贯注地望着默默流过的西江,似在盼郎归家。传说这是古时一位穷家妇女三妹,因丈夫阿成被恶霸迫走他乡,久久不归,她日夜在此盼望,竟化为一尊白石。这传说虽多想像虚构,但也体现了肇庆人对有骨气人物的歌颂。若翻开肇庆的历史,即可看到许多有骨气的名人出生或长住于此。如清道光年间的御史苏迁魁,上疏弹权贵,皇帝袒护权贵,他仍不甘休,坚持与权贵正面交锋;清光绪年间的御史吴桂丹,会同在京粤籍官员上书朝廷,反对以“白鸽票”之名开赌而筹军响,不畏权贵之恐吓,也不受其贿赂。在抗日战争时率领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蔡廷楷,于保卫武汉的大空战中,先后炸沉三艘敌舰,又在敌机包围的情况下,击落敌机三架。并最后冲毁一架敌机,与其同归于尽的抗日飞将军安家驹,都是肇庆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之一,著名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张闻天,因冤案受屈,在肇庆受困六年之久,始终坚持真理,一副嶙嶒正骨,高风亮节。这些可查可见和许多尚未可查可见的人气和景气,似乎都凝现在肇庆人的锦绣前程和未来。被郭沫若称颂为“四塔擎天天宇稳”的景观里。四塔即:崇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巽峰塔。分别于西江南北两岸,对称屹立,像四条天柱,立地顶天;又像是四只铁拳,追打人间天上一切歪风邪气,不畏强暴,不畏风雨,力挽狂澜;又像是四柱旗杆,挂着日月星辉和白云彩霞共绘的锦旗,迎风招展,永挂天空,体现着肇庆人战天斗地的骨气,永远歌颂和昭示着肇庆人的锦绣前程。

  前些年在市中心区新建的文化广场,是以巨型的音乐喷泉为中心的景观。这个景观每晚华灯初上时开始,当夕阳西下、皎月初升之时,悠扬的音乐即伴随着喷泉的水线,以种种姿态升起:一时呈葵花之状,向着坐在高楼屋顶上的明月,缓缓起伏,音乐和水线,都散发着秀气;一时水线绘出荷花,音乐清新出俗,似冒出圣洁灵气;一时乐似“高山流水”,水线数条腾空,轻风徐来,悠悠荡荡,弥漫着典雅之气;一时水线成柱,直冲云霄,水又垂直而下,风吹不斜,一派正气凛然之气;一时水柱腾空,音乐激昂,如锤天鼓,又似充满刚骨之气;如此变换神奇、以乐喷水、扬水吐气的景观,使我顿悟:这不正是肇庆文化底蕴的五“气”的现代凝现和喷发么?

 
  2000年5月2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