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深圳特区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委的要求,最近我们组织了一个调查研究小组,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开放的目标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小组专程到深圳与有关部门的人员座谈,听取汇报,收集情况,分析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新时期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中央1981年27号文件指出:“试办经济特区是两省(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执行开放政策,吸收外资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区是扩大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经济比较成功的好形式,也是我们学习与外国资本竞争、学习按经济规律办事、学习按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学校,是为两省甚至全国训练和造就人才的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到深圳考察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深圳时指出:“深圳特区要继续发挥在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1990年李鹏同志在全国特区工作会议上指出:“特区要继续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窗口和基地的作用。”今年6月江泽民同志又亲临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视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对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今后经济特区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些指示,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办好特区的意义,是一种科学的概括。深圳经济特区在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已充分发挥了“窗口”、“基地”和“排头兵”的作用。

  目前,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也业已明确,此外,特区原有的特殊政策优势逐步弱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以及深圳特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考虑,在新的时期深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先行一步,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这种“先行一步”和“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是基于深圳特区现已具备的客观条件所作出的考虑。虽然目前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各地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子,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逐步完善的过程,而深圳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可能也有必要继续先行一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这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先行一步的基础。深圳是最早实行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地方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方面比内地其他地方领先一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深化改革,其做法和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经验,仍然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二是有与国际市场经济衔接的优势。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即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在我们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意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的好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深圳特区开放程度较高,是我们同国际资本打交道的前沿地带,便于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衔接,能够及时地观察其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也要求深圳特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够继续先行一步,增创新优势,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

  (二) 与国际市场衔接,发挥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桥头堡”的作用。当前,国际经济正向着一体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打破了民族、国家地域的局限,所有经济活动的环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都纳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之中。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个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决定着这个国家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所谓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合作的“桥头堡”,就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优势的汇集点、融合点,要起到联结两个市场的枢纽作用。目前,我国经济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分工合作,主要欠缺不在资源、劳动力或技术,而在于缺乏能够有效地进行双向辐射、起强大枢纽作用的“桥头堡”。而在这个方面,深圳特区的战略位置是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深圳特区经过十多年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金融、贸易、服务、科技等各个行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吸收利用外资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作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已具备了双向辐射的功能。深圳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市场,使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区内对接,并组合成一种“连体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可以“双向开放”,既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开放,又对我国内地开放。特区既要加强与国内腹地的联系,又要更好地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就能充分发挥其国际市场衔接“桥头堡”作用。

  (三) 与香港衔接,为香港的回归与平稳过渡,保持繁荣稳定作出贡献。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货物集散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香港的回归与平稳过渡,保持繁荣稳定,不但是香港同胞的愿望,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深圳特区毗邻香港,是香港由陆路进入内地的必经之地,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香港有许多人把深圳特区作为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睛雨表”。因此,深圳特区对于香港的回归和平衡过渡,保持繁荣稳定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期的临近,深圳要大力加强与香港的衔接,在各个方面开发合作,提高合作层次。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瞭解。为香港的回归和平稳过渡,保持繁荣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 与全省衔接,服务全省和服务全国。经济特区同我国内地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内地不断地发生扩散和辐射效应,从而逐步形成双向辐射的经济区域。实践证明,深圳要依靠全省、服务全省,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深圳是广东的一个市,又处在珠江三角洲这块经济比较发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之中。今后深圳特区的发展,要加强与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对接融合,逐步凝聚区域优势,这对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深圳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圳要加强与全省的衔接,进一步密切与全省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要利用深圳在地理和政策上的优势,为全省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要成为广东收集国外市场信息、宣传“广货”、广泛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的基地,为广东经济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深圳要依靠全国,服务全国。深圳作为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特区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了许多特殊政策,全国人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深圳发展起来了,经济实力增强了,理所当然要为全国经济发展多作贡献,要在经济建设、财政上缴等方面拿出更多的力量,服务于全国。要进一步增强深圳特区对内地经济的辐射力及带动力,通过特区这种连接国内外经济的枢纽和跳板的作用,带动内地的外贸出口,增加外商投资和境外融资的规模,以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

  〖HS(4〗〖HT13.F〗  二、关于深圳经济特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模式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就是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这个指导思想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深圳特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模式应是造内地的“香港”。在内地造几个香港,是小平同志的伟大战略构想。把深圳特区建成内地的“香港”,既是小平同志伟大战略构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圳特区在新时期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深圳具有造香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深圳经过1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实力,幷且是全国唯一有隔离线、紧靠香港的经济特区。要营造一个近似香港的自由港的经济环境,深圳带头造社会主义的“香港”,意义十分重大。

  所谓造内地的“香港”,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不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实施类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国际资本聚集、运作的经济环境,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为深圳特区走向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创造条件。

  把深圳建成内地的“香港”,其目的不是扩大“九七”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或把深圳搞成香港经济发展的“预留地”。相反把深圳建成内地的“香港”,是为了通过增强其经济实力,提高其竞争地位,使之能够与香港之间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从而提高合作层次,促进两地共同繁荣。

  为了把深圳特区建成内地的“香港”,深圳特区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完善一、二线管理,设立大保税区,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口岸管理体制,方便人员、货物进出等等。同时,深圳特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制,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本文写于1994年7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