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许宗藩

  坚定信心,积极向上

  抱着难以形容的惊喜心情,满怀对人生前途的激情期望,我终于踏人了母校——桃李芳菲的知名高等学府中山大学的大门,开始了康乐园里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生活。

  往事如烟。但平静安详的校园生活依然让我记忆起它一幕幕清晰的画卷。

  入学不久,一件令人沮丧之事降临头上,体检中我被查出血压偏高。这对自认健康无病的我来说,简直是莫名其妙和难以接受,尽管我反覆诉说和质疑,但体育课还是被编人体弱班。天啊!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竟学起那“老态龙锺”的太极拳来了。于是我感到消沉和仿徨,对日后能否胜任艰苦跋涉的野外工作产生信心动摇。

  同一饭堂结识的一些潮汕同学也劝告我转学读中山医准成。可是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心情却十分矛盾:读医我没有兴趣,自己志趣的地理学专业刚刚起步就如此退缩败阵,我为什么如此脆弱,如此缺乏信心和勇气。一番思想斗争,终于将转学一事压下来。安心求学读书了。

  我自信血压高点对年轻的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于是不理会体弱班上课了,偷偷地逃避出来了,开始以愉快心情积极参加正规体育锻炼;在同宿舍“老大哥”伍子坚同学的鼓动和帮助下,我参加了学校舢舨运动队的航海体育训练活动。下午经常偕同邹尚辉同学一起打篮球,还参加了小口径步枪训练班……。如此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几乎延续到1957年底,我的身体壮实了,学习和生活充满着信心和愉快。

  今天追忆往事,不禁感慨万分。青年时期往往因思想焦虑,情绪波动而出现暂时性高血压概属常见,这一回校园生活中的不大不小波澜,锻炼了坚韧性格及健壮体魄,坚定了攻读和从事地理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使今后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受益无穷。

  离别课堂,投身实践

  康乐园学习生活的后两年,与地学发展相关的国家大型科学考察活动断断续续降临我班。如1958年下半年,我们参加了全省土壤鉴定调查,首次走出校园投身到建设热潮中去。我们班里的几位潮汕同学被分配到汕头专区,我和华农、仲凯农校几位同学在揭阳县农业局干部领导下展开工作。正值秋收时节,一望无际的榕江冲积平原上,金黄谷穗,河汊纵横,好富饶的鱼米之乡!含细砂质壤土耕作层,富含腐殖质,乃是典型冲积沃土。加之当地农民有如绣花般的深耕细作传统,历来这里就是名闻全国的水稻高产区。

  不过,当时举国上下农业大跃进造成的放“高产卫星”浮夸风,毫无例外地波及这里。正当我们仔细深翻耕作土做测量和观察剖面之际,质檏的老农请我们这些省里来的工作同志参观几片干部高产试验田,表面沉甸甸的金黄色稻穗密集得像地毯一样,可用手一拨开,立刻露馅:却是一片焦黄枯叶,谷穗乾瘪景象。他们摇头叹息:这样密不透风,不烧焦才怪呢?

  地貌、植被、沉积物和气候水热条件,决定了土壤性质。我们的考察路线,除了覆盖水平分布外,还追踪了垂直分布。考察完海滨和冲积平原,我们向揭阳西北部丘陵山地进发,从百米级丘陵地带到千米级的大北山区,考察了红壤向黄壤的过渡;上千米高度出现灰黄色土壤,终年云雾迷漫,风化条件较差,却是种名茶的好地方。

  通过首次野外考察,使我们明确了:即使是大学,课堂学的也是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要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只能通过实际工作去获得。

  百闻不如一见

  1960年上半年的毕业前夕,我班几位同学(包括成笃敬等)在黄玉昆老师率领下参加了《华南沿岸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调查研究》工作,前往考察粤西沿岸最重要项目:雷琼凹陷新构造以及它所沉积的湛江组地层和伴生的玄武岩火山喷发。

  只要你涉足高雷琼廉这俗称‘‘下四府”的沿岸,就会看到广阔分布的赤褐色砂质风化殻形成平缓起伏的台地,琼州海峡两岸这个凹陷中心还有一个个的玄武岩火山孤丘,这种别处罕见的独特地理景观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我们到了合浦和北海(古称廉州府)考察了上述砂壤质风化殻所构成的广大台地,它被称为“北海组”地层,是雷琼构造凹陷的沉积物——湛江组的表层。我们在命名地(北海市)考察并沿南流江追溯,最后确定它是海峡两岸广大山地因海峡构造凹陷而形成的洪积冲积物沉积,时间是第四纪初期。

  路线考察我们还跨过海峡到琼西北的临高角。高山岭这个玄武岩喷发形成的低丘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惊叹万分。课堂上所讲授的火山地貌细节,百闻不如一见地活生生展观眼前:火山锥,叠瓦状岩流、蜂窝状气孔、火山弹和层状凝灰角砾沉积等,而且都是新鲜未经风化(经研究结论是全新世产物)。涉足其间,就像到了炼钢厂的铁渣炭渣堆放场一样,黑呼呼一片,顿觉“热气逼人”。

  现在我们不是在旅游热中,不断兴起“地质观光公园”等时髦东西吗?东北五大连池和云南腾冲的第四纪火山地质公园太远了些,而雷琼沿岸的全新世火山地质观光就在眼前。

  从陆地到海洋

  1959年秋天,我校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各系派出学生参加我国首次海洋普查,这是空前的大规模海洋学资源考察。我系派出了我和应秩甫、董惠涵、梁积生、邵锡桢等同学参加东海和南海的工作,我和物理,化学系的共四名学生奔赴东海舟山群岛沈家门海军基地。

  海上工作的艰苦人尽皆知,对我是人生的第一次,晕船的呕吐,胃里像是翻江倒海,东西全吐精光了,精疲力倦,不顾甲板骯脏的油污和盐渍,就瘫痪躺下去;可还得工作,摇绞车、采水样和测水温,极端辛苦,不可言状。初次返航登上陆地,步履失重飘忽忽地,就像大病初愈。不过,苦尽甘来,月月地海上锻炼,时间的推移,年富力强的我,终于克服困难,战胜瞭风浪,打下了今后四十多年从事海洋科研工作的基础。

  我们过着半部队化生活,和海军官兵住在一起。部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除了经常文娱体育活动之外,还组织去参观工厂渔村,光是闻名全国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我们就观光了两次。位于舟山岛的普陀山,岛并不大,山也不高,但緑荫婆娑,芳草离离,拾级而上,寺院重叠、庙宇毗邻,甚为壮观,佛教名山,是观音菩萨法门所在,历史悠久,香火鼎盛。

  沈家门是全国最大渔港,舟山群岛海域是全国最大渔场。每年黄花鱼讯,带鱼和鱿鱼汛季节,沿海各省渔船云集于此,整个港湾渔船密集首尾相接,喧腾热闹,入夜灯光辉煌,极为壮观。我们的伙食是“海灶”标准,鱼虾海鲜不在话下。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举国紧衣缩食,我们却逃过此劫,可谓幸运矣!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