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马来西亚地缘性百年华团革新发展的经验



  马来西亚是华人社团(本文按照马来西亚华人的习惯说法,以下把“华人社团” 简称为“华团”)数量最多、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马来西亚注册的华团有7900多个。〔1〕许多华团历史久远,超过百年以上历史的地缘性华团就有83个,〔2〕超过200年历史的有马六甲增龙会馆(1792)、惠州会馆,槟城广汀会馆(1795)、增龙会馆(1801)、嘉应会馆(1801)等。

  为筹备于2006年11月举办,以“团结、革新、发展”为主题的“百年侨团群英会”,笔者与同事在当年6月到马来西亚展开为期半个月的专题调研,走访了吉隆坡、马六甲、槟城、太平、怡保等城市的四五十个百年华团,瞭解华团革新、发展的情况。通过调研,发现马来西亚华团在革新发展方面有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团参考借镜。

  一、革新发展是马来西亚华团的永恒话题

  马来西亚华人学者把马来西亚华团发展历史分为8个阶段:(1)雏形时期(19世纪之前);(2)草创时期(1801-1890年);(3)拓展时期(1890-1941年);(4)停顿时期(1941-1945年);(5)复兴时期(1945-1956年);(6)巩固时期1957-1969年);(7)整合时期(1970-1989年);(8)振兴时期(1990年至今)。〔3〕

  按照上述历史分段,马来西亚华团的革新发展可以说发端于五六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是自发时期,九十年代后进入自觉时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这么一个发展历程。

  百年华团为什么要革新?这既有外在因素的拉动,也有内在因素的推动。

  马来西亚百年华团历经风雨,在历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起到了联络乡谊、守望相助的作用。但是,“二战”以后,随着大规模移民潮的结束,乡团过去发挥作用的基础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日渐弱化。七、八十年代新经济政策施行期间,华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遭受挫折,危机感强烈。特别是当时华社面临着关系华人生存发展的保留华文教育的重要的新课题。关心华人前途的人士对华人社团寄予希望,要求华人社团在政、经、文、教等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社团内部,华团领导层开始进入“老龄化”,年轻一代对会馆的联谊性活动兴趣逐渐淡化,令华团领导人产生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担忧。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催生了华团的第一阶段革新潮,也就是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阶段。这个阶段,以组织革新和定位更新为改革主要内容,首先是组织的内部革新,从不健全到健全,从不民主到民主;其次是定位的调整,从乡亲联谊到传承文化。

  进入九十年代,马来西亚华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外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全球带来巨大的冲击,马来西亚进入公民社会。在内部,随着华社第一、二代人数的减少,第三、四代成为主流,华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临新的问题,其存在价值面临新的挑战甚至危机。社团内部对革新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革新发展意愿更加强烈,因此一些华团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个时期,华团除继续完善内部架构如青年团组织等外,主要是重新定位、扩展功能、开放门户。

  可以说,革新问题在近一二十年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华社一个永恒的话题,许多华团把革新摆上了议事日程,许多华社领袖和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和推动华社的革新,并提出革新的途径和方法。一些华团还组织举办了关于华团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就华团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向进行探讨,希望带动华团组织达致“观念现代化、管理专业化、组织年青化、活动多元化、体系制度化”的“五化”目标。

  尽管马来西亚华社对地缘性华团的作用和革新效果评价不一,但我们通过考察,还是发现有许多地缘性华团不同程度地迈出了革新发展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马来西亚华团革新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健全完善组织,依章民主管理

  过去华团由于功能单一,组织架构也比较单一,运作不够透明龢民主。有的社团领导人一任就是多届,甚至几十年。随着情况的变化和华团的发展,要求对华团原有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进行改革。因此,马来西亚许多华团重视组织的建设,首先是修改完善章程,明确规定每届理事会的任期;其次是完善组织架构,除设立理事会、信理员等外,根据需要设立了青年团(部、组)、妇女部(团、组)、奬贷学金委员会等。现在百年华团的组织架构大多如此。大的华团,如雪隆广东会馆、雪隆潮州会馆、雪隆海南会馆等,由于会员多、活动多、物业多,组织更为完善。雪隆海南会馆1999年就设有教育组、福利组、青年团、妇女部、互助部、乐圣岭佛学会、工商组、文化活动谘询委员会、大专与专业团、学术与出版委员会、龙狮团、乐龄组、摊位小组、ISO品质促进委员会等14个小组,是马来西亚内设机构最多的华团。

  这种功能齐全又比较稳定的组织架构,就使得华团本身既加强领导,又分工合作;既相互制约,又形成合力,从而使社团能够有效的组织、运转起来。

  (二)调整功能,开放门户,服务社会

  地缘性华团相当长时期主要功能是联络乡谊、守望相助。“二战”后,华侨社会转变为华人社会,华团原有的功能逐渐下降和淡化。因应新的情况,华团凸现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把发扬本民族和祖籍地文化作为己任,支持推动华文教育,举办许多文化活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之所以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保存发展得最好,主要是华人社团的大力推动和支持。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百年华团纷纷捐款支持兴办独立中学、小学,设立奬教、奬学金和助学金、贷学金等,并就华教问题联合起来与政府抗争。

  此外,许多华团单独或共同举办丰富多彩、有祖籍地文化特色的中华文化活动。如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近几年联络各地乡团举办“客家文化节”活动,雪隆广东会馆多年主办全国中学华语文艺歌曲合唱比赛、雪隆华小讲故事比赛,雪隆潮州会馆举办面向全国的中华文化学习营,马六甲华人社团把鸡场街办成华人文化街,等等,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增强了华团的凝聚力。2004年5月16日槟城海南会馆主办、获得槟州36个妈祖庙(天后宫)、宗团、乡团协办,以“传承妈祖文化,发扬妈祖精神”为宗旨的“天后圣母千秋宝诞既灵身巡幸槟威海陆大典”活动,成为轰动全城的一大盛事。

  随着马来西亚进入公民社会,一些华人社团功能逐步转向服务社会的社会工作,提供社区服务,并经常主办为华社服务与为国家、社会服务相统一、相结合的活动。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马广联会”)会长李剑桥2003年在谈到该会的未来展望时,认为“马广联会”在社会领域,可以开展救济灾民贫老、资助会员,协助政府开展社会福利与公益事业,参与环保与社区工作。〔4〕

  雪隆海南会馆连续10多年发动“你的一滴,我的一命”的千人献血活动,最多的一天达1600多人献血。该会由内政部授权设立婚姻登记部,每年约有4000对新人在此喜结良缘。这已明显是社区服务了。

  至于华团举办的许多联谊、文化大会,更是配合和促进当地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如槟城海南会馆主办的“天后圣母千秋宝诞既灵身巡幸槟威海陆大典”,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评价认为,“无形中为槟州旅游业增添了生气。”因此他“希望这种活动,在槟州全民的推动与协助下,每年农历三月间皆能隆重举行,以配合槟州政府所推动的旅游节目之一,以促进槟州旅游业的发展。”〔5〕以雪隆广东会馆为主体的“马广联会”,将在2007年举办第四届“世粤联会”,这不仅是广东籍华人的盛事,也是配合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年、推动马来西亚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得到了马来西亚国家旅游部的支持。由多个百年华团组成的马来西亚广肇联合总会,在2006年5月举行成立28周年庆典,其活动内容之一就是经贸旅游交流,邀请马来西亚旅游部的官员推介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使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客人增加了对马来西亚的瞭解。

  华团功能的改变,导致了服务对象的突破。除了奬助贷学金的颁发对象仍是同乡子弟外,其他方面如学校、活动等已面向整个华社,有的甚至开放给友族。如槟城潮州会馆办的韩江小学、中学和韩江学院(大专),已面向所有华人甚至马来人。雪隆潮州会馆近几年主办的“中华文化学习营”活动,面向全国所有华裔学生。雪隆海南会馆、新山广肇会馆主办的许多活动,都面向所有华人甚至友族人士。

  功能的调整改变和服务对象的扩大,增强了华团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华团的发展。

  (三)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增强凝聚力、辐射力

  活动是增强对内凝聚力、对外辐射力的重要因素,是华团活力的外在表现。马来西亚许多华团的活动,已从单一化发展到多元化,既照顾到华团本身会员的需要,又考虑到社会其他人群的需求。雪隆广东会馆的许多活动通过青年部举办,青年部就设有行政组、康乐组、学术组、文娱组、体育组,其中文娱组又办了舞蹈班、歌咏班、魔术班,学术组设汉语拼音班、国际音标班、汉语揣摸小组、借阅小组。由于各小组都争着举办活动,因此其活动场地经常不够用。

  雪隆海南会馆自我评价是“全国所有会馆中,活动最多最引人瞩目的会馆”。〔6〕据该会秘书长黄良友介绍,该会馆现在每年举办的活动达上百项,以至于从会馆领导、专职工作人员到义工,一年到头都忙得不亦乐乎。

  (四)发挥青年组织作用,吸纳和培育新生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西亚华团成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老龄时代”,面临接班人等突出问题。许多华团领袖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把培养新血、成立青年团摆到了议事日程。正如有人指出:“青年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而会馆的兴衰隆替,对青年亦有莫大关系,更视乎各会馆目前之情况,泰半主其事者均为老辈人士,是故对培植新血发展会务,确为当前环境急切之任务。”〔7〕1998年潮州会馆署理主席、拿督许廷炎呼吁:“其实不只是潮州会馆,全国乡团都应重视青年团的的存在,青年团是会馆这一辈领袖与成员未来的接班人,如果我们乡团不让青年发挥作用,那么,那将是在浪费我们最重要的人才资源。”〔8〕成立青年团,并支持青年团自主地开展活动,成为了华团发展的需要和关键所在。

  目前,马来西亚华团成立青年团(部、组)比较普遍,组织也比较完善。以下是雪隆广东会馆青年部的组织架构图:

  许多社团的青年团不断发展壮大,活动丰富多彩,使社团增添了活力,培养了社团的接班人。雪隆惠州会馆青年团设有合唱团、武术班、乒乓、篮球、羽球、 跆拳道、醒狮团及象棋队等,活动有生活营、讲座会及协助会馆执委会推动会务等。合唱团在著名女高音丘淑明局绅的指导和指挥下,造就了许多优秀的歌手。并于1978、1979年两度主办全国艺术歌曲歌唱比赛及客家山歌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合唱团还联合吉隆坡多个音乐团体主办或协办多届吉隆坡歌乐节,为当地乐坛的发展尽力。

  “马潮青”在2004年11月组织实施“长征一号”计划,即在预定的47天内访问“马潮联”属下的40家会馆,并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该活动按时完成,对潮团在信息时代保护和发展华人文化产生积极的带动、推进作用。

  除了设立青年团外,一些华团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立面向专业人士、商界人士及非华语教育背景人士的组织,以团结联络这些人士。如雪隆客属会馆专门设立了“客家俱乐部”,目的是联系受非华语教育的精英人士。槟城海南会馆设立了3个组织,一是“大专联谊会”;二是“青年商联会”,这是全国华团首个成立“青年商联会”, 宗旨是让华团现代化,以商业元素刺激华青参加与认识华团组织,从中挖掘能够真正献身华团的青年及提升族群、乡团的经济活动与实力。三是“文化学会”。据该会馆会长林秋雅介绍,“文化学会”主办的是属于有建设性、高层次的活动,以配合时代的发展,该学会打破籍贯、地缘、血缘及姓氏宗祠的惯例,成员除了有海南人外,也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大专生。〔9〕

  目前,马来西亚华团青年组织已从单一社团的青年团,发展到各“帮”联合性的青年组织(如马潮青、马广联青等)。“马广联青”有36个属会,“马潮青”现有40个属会,“海联青”目前拥有50个属会,成立于1978年的“福联青”拥有107个团体会员。这些青年总会旨在联系各地属会青年团组织,团结同乡青年,促进青年活动,并协助母会推动会务工作,已成为母会不可或缺的支柱,给母会带来活力和生气。青年团与母会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1985年4月19日马来西亚成立全国性的乡联青联络工委会,在此基础上1994年12月28日成立乡联青总会,包括22个血缘性、地缘性的乡青总团,以及超过50个乡团青年团参加。

  青年团的成立,其作用和影响是明显的。除了活跃母会的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吸引年轻人和培育接班人,使社团持续发展。现在许多百年社团的领导都有青年团的背景。如雪隆广东会馆,现有50个董事,其中17人有青年团背景。现任马客联会长的吴德芳先生曾任嘉联青第3—7届(1978-1982年)中央理事会正团长。

  (五)采用现代管理方法,科学、民主管理社团事务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手段日臻成熟,一些华团主动把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社团的管理上,促进了观念的革新和会务的发展。

  1.设立互联网站。一些社团如马海联、马福联、马广联及雪隆海南会馆、广东会馆、潮州会馆、惠州会馆、客属会馆等设立了网站或网页。设立互联网站对社团发展有几方面的作用,以下以雪隆海南会馆网站为例:

  一是信息公开功能。网站刊登了该会馆 2006-2009年度理事会选举成绩表,42名理事的选举得票情况全部公诸于众,一目了然。

  二是联络功能。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加强与会员的联络沟通。如会馆青年团、妇女团的活动通知(中英文)均在网上发布,把会议时间、地点、大会日程及相关事项等一一列明。

  三是办公功能。该会设立的奬励贷学金申请,可在网上进行,列明有关章程和要求,申请者可在网上下载表格申请。由于该会馆的天后宫设有婚姻注册部,因此还可在网上进行婚姻注册申请,为此,网上还详细介绍婚姻注册手续须知等。俨然是政府的电子政务、网上审批。

  2.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一些大的社团如雪隆海南会馆、雪隆潮州会馆、吉隆坡广东义山等大的华团,把乡团组织当作企业来管理,引进了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尤其是企业管理的ISO2000管理模式。

  雪隆海南会馆是最早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在1999年获得ISO 9001版本的全面品质管理体系认证,在2002年获得ISO 9001:2000版本的全面品质管理体系认证,在2004年获得“ISO 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制证书。引进现代管理方法,不仅是方法的问题,更是观念的问题,因为由此涉及到从华团领导到其他理事、会员都必须转变观念,接受和适应新的要求,按规则办事。这就使得社团管理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促进了社团的发展。

  (六)整合资源走向联合,扩大华团的整体作用和影响

  在“二战”前,马来西亚已有联合性的社团组织,如槟城广汀会馆、槟州大会堂,各地的广东会馆、大会堂、中华公会(公所)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侨团起到统合的作用。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原有的联合性社团继续完善健全,新的联合体相继出现。幷且从各个帮的地缘性社团的全国性联合,发展到所有地缘性社团的全国性联合,形成了独特的纵横交错、互为依靠、相互作用的社团结构和网络。如马广联、马客联、马潮联、马福联、马海联、马惠联、广肇联总、增龙联总等,都是以百年华团为基础的全国性乡团联合体。这些联合体的组成,不仅增加乡亲的团结与联系,也促进会务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扬,扩大华人在当地的影响。

  2002年,由广联会、潮联会、客联会、福联会、马海联、广西总会、三江总会组成“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成为与中华大会堂、工商联总、董教总并驾齐驱的全国性华团组织。其宗旨主要是凝聚各乡团的力量,促进华社的团结进步,以及增加各族的亲善合作及谅解,同时积极扮演维护华社教育、经济及文化的角色。“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的成立,表明地缘性华团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不仅扩大了地缘性华团在华社的影响,也增强了华人对外的声音和力量。

  与此同时,近一二十年来,马来西亚华团日趋国际化,或积极发起成立世界性华人组织,或积极参与举办世界性华人组织的活动。不少世界性华侨华人组织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发起成立,或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如国际潮团年会首届年会虽然是由香港潮州总会1981年11月举办,却是马来西亚雪隆潮州会馆1980年组团访问香港、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并主办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而促成的。1985年11月16日由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办第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共1200人参加。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则由新加坡广东会馆、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发起,并在2000年由新加坡广东会馆主办第一届大会,将由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在2007年11月主办第四届大会。世界性华人组织的成立和联谊活动的举办,不仅增进各国乡亲之间的团结联系、合作交流,也扩大了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的影响和作用,促进马来西亚的旅游、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得到了当地政要的高度重视,应邀出席成立大会或联谊活动并讲话,给予大力的支持。

  结语:

  近二三十年来,马来西亚许多华团因应华社和国际国内情势的变化,努力推行革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增强了华团的活力,提升了华团的凝聚力,促进华人更好地融入当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接班人问题。当然,马来西亚华团的发展目前仍然面临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华团的革新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

  从马来西亚的经验看,华团能否重生和发展,关键是能否与时代和华社的脉搏共跳动,推陈出新。要解决华团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革新是唯一出路。

  

  注释:

  〔1〕《献辞》,星洲日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联合出版《马来西亚华团总名册》,第11页。

  〔2〕文平强博士:《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角色、功能与特性》,星洲日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联合出版《马来西亚华团总名册》,第19页。

  〔3〕刘崇汉:《大马华团的研究与发展》,星洲日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联合出版《马来西亚华团总名册》,第24页。

  〔4〕李剑桥:《马来西亚侨团现状和展望 》,中国侨网,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119/node162/node1295/node1297/userobject6ai78692.html

  〔5〕《二00四年庆祝天后圣母千秋宝诞既灵身巡幸槟威海陆大典》,第E页

  〔6〕《古铜香炉解困惑——雪隆海南会馆108年细说从头》,《雪隆海南会馆史料汇编》,马来西亚雪隆海南会馆出版,2002年6月,第45页。

  〔7〕《嘉联青成立经过》,马来西亚嘉属会馆联合会金禧纪念《五十年的历程》,270页。

  〔8〕《槟榔屿潮州会馆庆祝成立134周年纪念特刊》,1998年,第A19页。

  〔9〕《中国报》,2004年7月14日,“今日北马”

  

  (注:本文为笔者2006年11月在广东省侨办主办“百年侨团群英会”上所作的演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现场直播,网址http://gb.cri.cn/1321/2006/11/21/1569@1313292.htm,收入吕伟雄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出版《龙腾四海 百年侨团》,及吕伟雄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9月出版《海外华人社会新视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