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再过一天 美应重新思考对华政策
再过一天,美国和全世界就进入2008年了。再过一天,美国就要进入更换领导层的年份了。再过一天,美国是否也应该重新思考对华政策了?
美国的传媒已经迫不及待地呼吁,要重新思考和制定对华政策。继2005年9月推出「中国世纪」特刊后,美国《新闻周刊》今年底又推出「中国2008」的年终特刊,再次宣布:未来属于中国。特刊呼吁,美国政府必须尽早制定长远的对华政策。
回顾再过一天就走过的2007年,可以知道,中美关系走得是比较顺的,尤其是在几道特别敏感的坎上,迈过去了,没有摔跟斗。这是哪几道坎呢?
一,台湾问题这道坎。2007年,美国政策基本上是积极配合中国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的,对于台独具有比较明确的反对态度,尤其是在批评扁政府「入联公投」方面,美国政府是出了力、做了事的,不管效果如何,态度是比较好的。
二,领导人互信这道坎。2007年,中美两国政府在各个层级保持着密切的对话与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和电话交流,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对话管道都保持畅通。胡锦涛与布什之间个人互动关系融洽,感情增长。
三,国际安全这道坎。如专家评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苏丹问题上,中国也得到美方的积极评价。另外,中美在反恐、防扩散、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性议题,以及教育、文化、科技等双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四,经贸合作这道坎。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第三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获得成功,双方达成了许多共识,签署了多项合作协定。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受到有效的压抑,没有成为破坏中美关系的导火索。
五,军事安全这道坎。1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与中方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对话,双方就推进两军交流与互信达成多项共识,特别是就尽快建立两国军事热线达成一致。中美军事关系上虽然发生了小鹰号事件,但是无伤大体。
不过要看到,中美合作跨过了这么几道坎,没有被绊倒,并不是因为坎不高,更不是毫不费力的。为了迈过这几道坎,中美两国很吃力、很辛苦。
比如说,要迈过台湾问题这道坎时,美国并不改变对台政策的模糊实质,并不停止对台军售。又比如说,美国经济离不开中国因素,却又不断拿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贸易差额、中国产品安全四大问题来敲打中国。
中国的的确确是为大局计,采取了容忍、协调、配合的策略,若非如此,中美关系不可能和谐共处。
2008年,美国政府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对华政策徘徊不定、模糊不清的状态了。如果迟迟疑疑地不作彻底全面的思考,中美关系的实质改善仍将遥遥无期。如何启动思考?美国的媒体已经说得很清楚。
美国《新闻周刊》的特刊指出:「过去30年,4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个数字占了整个上世纪脱贫人口的75%。到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幅度首度超过美国,「这也是1930年以来美国第一次被超过。」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认清中国的现实,瞭解中国的现状,在这样的基础上思考与制定对华政策,才能符合事实,才能真正有利美国国家利益。
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载文说,中国现在不是我们的直接军事威胁,未来几十年也不可能是。此外,由于中国和美国都拥有核武器,相互威慑将防止冲突发生,如同冷战期间一样。即使是涉及台湾地位这个问题,那也仍然有和平解决的充分余地。美中直接对抗当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那将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稳定造成多么大的灾难!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是你赢我必输的关系。与世界其他强大力量印度、俄罗斯、日本和欧盟一样,中国是合作伙伴,不是威胁。我们有很多安全利益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端正对中国的心态,要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思考政策,要多找中美之间的平衡点、共同点,要知道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道理。
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不久前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说,根据他在私营领域35年的经验,以及经营全国最大城市的6年经验,他认为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而是一个机遇。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机遇。应该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是竞争者,但美国也应该明白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不是零和游戏。正如美国经济增长对中国有好处,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也有好处。那意味着美中有必要合作,共同解决共同的问题,而不是试图恫吓或胁迫另一方的行动。而且这意味着美国应该抓住互相学习的机遇。
Michael Bloomberg市长的文章指出了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最严重的问题:一,没有合作观,二没有双赢观,三,没有互相学习观。
我们对美国在2008年大幅度修订对华政策是不抱期望的,时机未到。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在2008年起,美国仍抱着僵硬的对华思维不改变,最后吃亏的未必是中国。所以,美国必须换脑筋,必须从有利中美关系发展的角度开始,重新思考对华政策。
200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