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瑶绣
梁 健 何 露
本文原载梁健、何露着《韶关印象·历史与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作者:梁健, 简介见本书目録前第8页。
何露, 简介见本书第122页。
史载,瑶人“好五色衣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亦载:“猺(瑶)人男女或衣彩绣裙”。就是说,瑶族服饰从头到腿皆刺绣有五彩图案花纹。其图案取材于生活,如飞禽走兽、行云流水、山花野草、缠藤攀蔓,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几乎都被融汇到瑶族妇女巧夺天工的刺绣之中。
据过山瑶《过山榜》载瑶人之“好五色衣裳”,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瑶人之始祖盘王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评王将三公主许配给盘瓠为妻时,送斑衣一件以遮盘瓠之体,绣花带一条以缚其腰,绣花帕一幅以束其额,绣花裤一条以藏其股,绣花布一双以裹其胫。瑶人男女老少服饰无不“衣花尚绣”,“通身彩绣花边”大约即源于此。从古至今,乳源过山瑶的服饰用刺绣装饰得五彩斑斓。无论巾帽、襟领、胸背、腰带还是脚绑直至伞袋、挎包,都用刺绣配饰,显得花团锦簇、鲜艳夺目。
过山瑶无论男(堂装)女的上衣胸部与背部都刺绣有一正方形的花纹图案(很像清朝官服的补子),不同的是衣胸配花边长为12-14厘米,衣背配花则边长为30-40厘米。其中正方形衣胸配花图案里密密麻麻刺绣有人形纹、鹿形纹、八角花形纹、蜘蛛花形纹、星星形纹、松果形纹、兽蹄印形纹、界形纹、花蕊组合形纹、鸟形纹、万字形纹、锯齿形纹、挤挤形纹等十几种图形,衣背配花刺绣有人形纹、鹿形纹、盘王印章形纹、松果形纹、豆腐格形纹、鸟形纹、界形纹、兽蹄印形纹、挤挤形文、八角花形纹、锯齿形纹、碎花形纹、单花蕊形纹、果仁形纹、万字形纹、鱼骨形纹、蜘蛛花形纹和星星形纹等十几种图形;头巾顶部(方形花块)及两端(条形花带)刺绣有人形纹、鹿形纹、松果形纹、蜘蛛花形纹、花蕊组合形纹、11节碎花形纹、13节碎花形纹、锯齿形纹、八角花形纹、界形纹、星星形纹、万字形纹、鸟形纹等图形;扎腰巾带穗两端刺绣有盘王印章形纹、豆腐格形纹、果仁形纹、界形纹、万字形纹、鹿形纹、挤挤形纹、11节碎花形纹、8节碎花形纹和星星形纹等;脚绑上刺绣有盘王印章形纹、兵王印章形纹、兽蹄印形纹、界形纹、蜈蚣形纹、千手观音手形纹和碎花形纹等。其余如莲花巾、高角帽、童帽、师爷帽、师爷裙、伞袋等刺绣图案、刺绣位置同中有异,富有变化。
过山瑶的刺绣工艺独具一格。归纳起来,其工艺的基本特征一是刺绣用料采用布纹纵横分明、布眼清晰,颜色为黑、白、兰的布料,再用红、緑、黄、黑、白5种色线来配色绣,如用白色布料作底布,就用红、緑、黄、黑色线来刺绣;用兰黑色布作底布,则用红、緑、黄、白色线刺绣,所以虽称“五彩”,实际只用四种色线。二是刺绣时,虽因底布不同、配色有异且用途有别而有不同的图案组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图案是定型的——这些图案肢解出来的个体图形大概共有30多种基本类型,即兽蹄印形纹、界形纹、挤挤形纹、鱼骨形纹、蜈蚣形纹、盘王印章形纹、兵王印章形纹、人形纹、鹿形纹、鸟形纹、松果形纹、果仁形纹、万字形纹、锯齿形纹、豆腐格形纹、千手观音手形纹、星星形纹、单花蕊形纹、大莲花形纹、花蕊组合形纹、龙身形纹、凤仙花形纹、木叉形纹、过山瑶字形纹、蜘蛛花形纹、娇娃绵形纹、铁耙齿形纹、碎花形纹、八角花形纹、梧桐花形纹等。三是这些图形又都是由45度对角线、90度垂直线和180度的平行线等三种基本线条组织变化而来,从不用弧线。四是刺绣不用画底稿,基本都是先用黑线或白线(视布色而定)依着布纹绣出一个个方格,再在方格中绣出各不相同的图形组合。其中凡人形纹、兽形纹只用白色或黑色线绣,不能用其他颜色绣。五是其刺绣是从反面绣,不看正面,但又能使正面构成三角形、齿状形、城堞状形等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个物相图案,再将其组合起来,就成了各种衣物服饰上的那些五彩斑斓的图案。这种独具风格的刺绣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和许多瑶族绣女的经验积累,才逐步定型,图案内容全部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奇花异草、翩飞小鸟以及瑶民所珍爱的家畜、家禽等等,以简练生动的手法表现了多姿多彩的自然形象。各种纹样的线条清晰,刚柔相宜,构图清新,栩栩如生,代表了过山瑶最高的艺术成就。
这些独具一格、精美的刺绣艺术品全都是出自过山瑶妇女灵巧的双手。平日,她们把刺绣所用的针、线和布料随身带上,无论劳动之余、山间放牧或闲在家中,常常针不离手,席地绣花。按照过山瑶的传统习惯,头巾是年轻女子恋爱时送给心上人的一件珍贵礼物,所以,瑶族姑娘多在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刺绣。
瑶族文化从粤北走向世界
——美国油画家乳源写生侧记
艾 鹏
本文原载2006年11月8日《韶关日报》。
作者:艾鹏,曾任韶关日报乳源新闻编辑部记者。
“乳源是个美丽的地方,风景很美。瑶族风俗也很有意思。”全美油画家协会主席涂志伟解释来乳源写生的原因时说。涂志伟大师在三天写生活动结束后,这样评价乳源,“这里给人全新的感觉,我们很喜欢这里”。
11月1日至3日,著名油画家涂志伟带领8名美国油画家来乳源写生,这是近年来乳源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创作活动,县委书记段宇飞、副书记高振忠等热情接待了这些艺术家,并对他们用艺术来弘扬瑶族文化表示感谢。据涂志伟大师介绍,这些瑶族写生作品,将在台湾、美国等地展出。
这些美国油画界的中坚力量第一次到瑶寨,即受到乳源过山瑶的方方面面感染。活泼的司葛特到瑶寨后看到什么都想要画下来,他说:“我喜欢这里的一切,他们的文化很特别,瑶族人非常勤劳。”给油画家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瑶族人的热情和质檏。进入瑶寨,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当地人主动向他们微笑、打招呼,并邀请他们到家里喝茶,拿出最好的瑶家腊肉、甜米酒来招待外国朋友。瑶族人热情好客,相互馈赠的举动让美丽的黛安娜和安静的凯蒂很感动,在瑶族妇女邓月英家,得知邓月英没钱给读高中的女儿交学费而让女儿辍学后,他俩立刻掏出袋里全部的钱,塞到邓月英手里,邓月英激动地哭了,紧紧抱着黛安娜和凯帝久久不愿分开。
喜欢画肖像的韦斯利看到头戴白布巾的瑶族老人和头顶覆着绣花巾的瑶族妇女感觉很奇特,喊着:“哦,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脸,他们的头巾太有个性了”。然后拉着她们画肖像,这些热情的瑶族老人与妇女倒是十分大方地给他做起了模特。才一会儿大胡子尼奥、大男孩司葛特和红鼻子肯·罗瑞也围过来要画他们。尼奥最先画好后,问旁边看他作画的瑶族小男孩觉得画的怎么样,男孩笑着说:“画的不像,哈哈”。尼奥听后也哈哈大笑起来,夸小孩说的对,但是让男孩站远些再看他的画时,男孩看出了不同之处,大声说着“好靓哦”。
在乳源这个山青水秀,充满灵性的地方,有着以番鼓舞和盘王歌为代表的瑶族歌舞文化,有着以吊脚楼为代表的瑶族居住文化,这些色彩斑斓的瑶族生活和悠久厚重的瑶族历史与文明让乳源这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吸引众多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创作。瑶族的服饰、婚俗节庆,依山而筑古檏的吊脚楼,以及独特的民间艺术,这些乳源的魅力所在,不禁让油画大师涂志伟感慨良久:“这里好强的生命活力啊,瑶族文化快成我的艺术之源了。”
熏猪肉及其杀猪习俗
莫瑞福
本文原载莫瑞福着《瑶山芳草》,花城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作者:莫瑞福,简介见本书第48页。
到乳源瑶山,进入瑶家厨房,朝烟楼一看,往往可见一竹篙一竹篙粘满火炱的熏猪肉。这熏猪肉成块条状,每块条约五六斤。其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把新鲜猪肉先用盐擦均匀,数天后,吊到炉灶上方,然后任由灶炉火烟熏而成。这些用灶炉火烟熏成的熏猪肉,是瑶家招待贵宾最有特色的上等菜之一。瑶家人有一年、二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熏猪肉。当年的吊在底层,上年的吊在二层,以此类推,吊的越高,熏猪肉的年份就越多,也说明主家富裕。若把这些熏猪肉洗净配石韭(瑶山的一种野生蔬菜)炒,吃时爽口奇香,不腻不厌,正好下酒。尤其是吊熏了三年的熏猪肉,有不少学者和美食家吃过之后,赞之为“天下佳肴”。
乳源瑶家惯于每年冬至前后杀猪。昔日杀猪时,他们把宰净的全猪先置门前,由师爷焚香,当天礼拜,庆贺家主养猪成功,祝愿家主来岁六畜兴旺,口中念念有词曰:“家主有本事,养的猪又肥又大。今日宰了大猪,明年养的猪,大过黄牛,几十斤油。明年养鸡鸡大,养牛耕田。明年添丁发财,五谷满仓,粮熟钱多,起屋造新房……”云云。然后开猪切肉下锅,遍请亲朋,左邻右舍,特别是与家主换工耕作的人,饮食一餐,表示要求大家今后多多关照。饮食时主人挟肉斟酒,十分热情;赠歌送言,礼尽义到。整个场面在友好、团结、亲切的气氛中进行。这一餐,往往从太阳未下山吃到用松光竹把照明,从饮酒吃肉到唱歌,从主人唱歌到众人对歌,以歌来拉家常,议村事,叙生产,直热闹到半夜以至天明,主人方分别送客人回家。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