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历时80分钟 沉船起浮出水
20071223《阳江日报》
张文兵 薛桂荣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最引人关注的是沉井起浮出水。昨日上午,在“华天龙”起吊工程船尾部的塔吊下,与古沉船相距不到10米,记者目睹了沉井完全浮出水面的全过程。
10时10分:半潜驳排水起浮
昨晨,“华天龙”被微微的薄雾笼罩,气温比前一天略有降低,海面风轻浪细。现场工程人员告诉记者:天气不错,打捞按计划进行。
10时10分,在甲板中央举行的起浮仪式上,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执行总指挥陈北先宣布: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今天正式起浮!现场指挥人员即刻发令:“重任1601”排水起浮!紧接着,呜呜“华天龙”鸣响汽笛,有人在船边燃放喜庆的鞭炮,起浮开始了。近百记者涌向船尾,照相机拍摄发出的“咔嚓”声响个不停,有的记者还在海面上空的直升机上航拍。
此时,装载南海Ⅰ号的沉井由“华天龙”吊着,安放在“重任1601”半潜驳上,顶部露出水面约2米。“重任1601”船头船尾各竖着两个巨大的乳白色方形浮箱。每个浮箱顶上都有两名技术人员监控排水情况。
站在一旁的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技术组组长张永强说,选择在上午10时后排水,是因为这时是海上平潮时段,起浮更加安全、快速,预计一个半小时可以完全浮出海面。
10时25分:沉井上的字样清晰可辨
四个浮箱通过水管向外排水,“重任1601”半潜驳的尾部也伸出两个水管排水,随着半潜驳上浮,沉井平稳而缓慢地上升。上升幅度用肉眼几乎难以感觉,只能通过浮箱上的刻度观察。一厘米,两厘米,三厘米……10时20分,通过刻度可见,此时沉井露出水面4米,也就是说,在10分钟内,沉井上浮了两米。
此刻出水的沉井,实际是南海Ⅰ号沉井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已经被切割长留海底。沉井顶部覆盖着从海底带上来的泥沙,外围四壁粘着一层薄泥,原来鲜艳的桔黄色染成了棕色,“南海Ⅰ号考古打捞钢沉井”十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认。
10时45分:沉井周边海水变混浊
沉井不断上浮。10时45分左右,沉井周边原本碧蓝的海水,开始变得混浊。随即,面盆大小的沉井泄沙孔露出水面。原来,沉井被下压到泥中时,这些孔装满了海泥,随着海水冲击,这些淤泥散开。此时,沉井离完全出水还有25米左右。
记者注意到,沉井上浮的过程中,半潜驳船首高,船尾低。透过浮箱的刻度可以看到,船首沉井只有28米没在海水中,船尾沉井还有45米被浸没,倾斜度是10余度。记者问张永强工程师:“这种情形会不会影响起浮?”张永强笑着说:“这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有意这样施工的。船首比船尾高一点,水线面更大,有利于减轻阻力。倾斜度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
11时05分:半潜驳船首甲板露出水面
11时05分,半潜驳的船首甲板露出水面,沉井基本出水。36根底梁赫然在目:每两根一组,横穿沉井,只露出一截来。当初,就是在能见度为零、20多米深的海底,工作人员“海底穿针”,全过程费时3个多月。底梁中间是稍薄一些的保泥板,当初也是“摸黑”穿上去的。
沉井外贴着20根拳头大小的钢管,有的已经扭曲变形,有的已经不见了。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说,这些钢管原来是作为沉井下压淤泥时冲泥用的,由于沉井下压和从淤泥中吊起来的时候,与海底泥沙的摩擦力很大,所以钢管被损坏了。不过,这对沉井没有影响。
11时30分:沉井完全浮出水面
在最后时刻,由于浮箱排水量逐步减小,沉井起浮得更加缓慢。11时25分,沉井完全露出水面,搁在半潜驳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架起机器,开始直播。“没有泥漏出来,连水也漏得很少,沉井非常完好。”张永强工程师说。景李虎也显得特别高兴:“沉井起浮可以打100分。”
11时30分,陈北先宣布:南海Ⅰ号起浮成功!围观的人更多了,人人露出激动的神情。历时整整80分钟,在前一天露出2米的基础上,沉井再上浮5米,至此完全露出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