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起航驶向“水晶宫”



  20071224《光明日报》、新华社、《新京报》

  张景华 吴春燕

  南海Ⅰ号泊于新家门口

  风浪未对沉箱产生影响;预计今天靠岸

  新京报广东阳江讯 (特派记者 孙旭阳)昨日下午5时18分,南海Ⅰ号离开沉睡了800余年的海底,在拖船牵引下,开始“搬家”,预计今日凌晨将在阳江海陵岛靠岸。

  昨晚11时40分,南海Ⅰ号在拖船的牵引下,赶到海陵岛附近海域,在离临时码头1千多米的海面上,拖船、半潜驳船以及护卫船只全部抛锚,等待今日早晨靠岸。

  古船风浪中“搬家”

  昨日下午,阳江海域刮起6级以上大风,浪高2到3米,并下起阵雨。好在这样的天气并未超出现场指挥部的预料。打捞工程现场副总指挥王仁义告诉记者,海上风浪并没有对沉箱造成影响。22日上午,南海Ⅰ号整体出水后,没有立即拖向海陵岛,正是为了加固沉箱,并调试拖船和装载沉箱的半潜驳船的连接。

  打捞工程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说,为安全起见,除主拖船“德鹏号”外,还有“德华号”协助拖运,并有第三条拖船在一旁候补。吴建成供职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曾成功拖行过7000吨的水泥块,其重量是南海Ⅰ号沉箱的2倍,“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当天下午5时18分,南海Ⅰ号在“德鹏号”的牵引下驶向海陵岛。

  今日凌晨2点靠岸

  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说,从技术角度来看,拖运南海Ⅰ号大致相当于拖一个集装箱。在沉箱出水后,花上数小时对沉箱焊接固定,沉箱非常稳当地卡在半潜驳的凹槽内。在拖运过程中,南海Ⅰ号陷在有一定硬度的淤泥内,并不会因风浪而损坏船体和文物。

  根据现场指挥部估计,今日凌晨2时左右将在海陵岛靠岸。 

  “水晶宫”仍在施工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由5个互相咬合的弧形舱体组成,“水晶宫”为最大的三号舱。昨日下午,工人们仍在为“水晶宫”内壁刷抹重防腐涂料,数十个空涂料罐摆放其中。

  这会不会影响南海Ⅰ号“入宫”?阳江市文化局局长冯绍文解释说,“水晶宫”只是整个博物馆的一部分,其他地方施工,并不妨碍“入宫”。

  在海陵岛码头,一艘作业船正在捞挖海沙,疏浚临时航道。

  起航前,完成使命的“华天龙”起锚离开。

  三大悬疑

  相关实验未完成 “水晶宫”安全?

  目前的“水晶宫”内仍在施工。南海Ⅰ号“入宫”后,从阳江海域抽取的3万吨海水,将注入“水晶宫”内,水深12米,淹没南海Ⅰ号。

  文物保护专家的共识是,要确保古船万无一失,必须降低“水晶宫”内海水的氧气溶解量,注入氮气,创造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中山大学生科院承担了相同水环境模拟实验任务,但此实验目前尚未结束。这也引发外界对“水晶宫”能否确保南海Ⅰ号安全的疑虑。

  巨额维护资金最后谁来埋单?  

  业内认为,相比较3亿多元的打捞和建馆费用,对南海Ⅰ号的维护和保养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曾考察南海Ⅰ号课题多年的著名文化学者、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告诉记者,早在数年前,广东省各部门曾内部协商,欲让阳江市承担博物馆维护费用,“地方领导连忙摆手”。

  对日后的经费问题,阳江市文化局局长冯绍文表示,目前经费的来源尚不完全明确,但无论广东省还是阳江市,都会为保护南海Ⅰ号竭尽全力。

  就经费问题,黄伟宗推测,考虑到阳江在广东属于较落后地区,“埋单的肯定还是省里”。

  各方诉求不同 保护让位商业化?

  在长达7个多月的打捞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化厅和阳江市多方面协助。然而,各方的诉求并非完全一致。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对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只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国家文物局在肯定打捞的同时,着眼于营造文化保护的氛围。

  广东省相关部门则多次表示,打捞是广东省打造“文化大省”、进行“申遗”工作的重头戏。

  在阳江市,官方龢民间更看重南海Ⅰ号带来的滚滚财源。阳江市旅游局局长丁锡丰表示,阳江市已为南海Ⅰ号注册了商标,围遶南海Ⅰ号的整个旅游开发计划已完成。在海陵岛,随处可见商家利用南海Ⅰ号招徕生意的广告。

  对多方诉求差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表示,无法给予过多评价。“但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最看重的,是对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魏峻认为,整个打捞过程,“不存在地方利益干涉施工方案和进程的事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