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沉船文物发掘 国博乐意参与



  ——访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

  20071224《阳江日报》

  薛桂荣 张文兵

  南海Ⅰ号打捞出水后,马上面临着数以万计的文物如何清理、发掘、研究和保护的问题。前日上午,记者在“华天龙”号起重船上采访了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

  记者:根据国家博物馆的经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应该怎样做好文物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董琦:今天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下一步南海Ⅰ号进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后,将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就是沉船如何作进一步的清理,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这对我们考古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陌生而且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样的工作在过去也没有做过。所以,下一步我们考古人员要边研究、边摸索、边清理、边保护。    

  记者:阳江现有的技术力量可能还有一定差距,怎么办好?

  董琦:南海Ⅰ号进了博物馆以后,进一步研究、保护工作,仅仅依靠阳江博物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还是需要全国的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妥当。

  记者:国家博物馆会不会参与发掘、研究方面的工作? 

  董琦:我们是非常希望能参与这些工作,但下一步整个工作具体怎么安排,需要由广东省文化厅统筹考虑。

  记者:您来过阳江几次了?

  董琦:这是第二次了,以前来过一次。南海Ⅰ号打捞的整个过程,国家博物馆都参与了。应该说南海Ⅰ号的打捞工作,最早参与的是国家博物馆,整个调查、探摸、瞭解情况,到打捞方案的制定,国家博物馆都全程参与。

  记者:目前瑞典有一个比较大型的水下考古博物馆,据您所知,我们这个博物馆在规模、文物数量方面,在全世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董琦:应当说我们阳江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规模来说在世界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像这样的博物馆在世界上也不多。因为这个打捞技术难度相当大,投入也相当大。所以说,这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记者:扼要地说,南海Ⅰ号打捞上岸,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董琦: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我们中国水下考古的研究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为在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中,都仅仅是水下打捞,比较零碎的、部分的,这次是整体打捞,所以说这个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记者:从学术研究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董琦:从水下考古、学术研究角度来讲,通过整体打捞,我们考古人员可以更加详尽地、更加完整地对水下沉船作全面的研究,这和以往仅仅靠水下部分打捞来研究大不一样。具体讲,对宋代的船只构造、装载物等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瞭解,这在以往是很难做到的。

  记者:南海Ⅰ号后期工作有何难度?

  董琦: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以后,清理、研究、保护工作,应当说难度非常大。因为这样的清理、研究工作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史无前例,只能边研究边探索,可能会遇到许多我们现在还很难估计到的困难。从我们考古工作的角度来讲,南海Ⅰ号的打捞出水仅仅是第一步。按我的想法,这样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最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一起做。

  记者:是否有必要同国外同行开展合作?

  董琦:非常有必要跟国外同行合作来做这件事,因为目前国外在这个方面比我们领先许多,主要是瑞典。

  记者:大家总说南海Ⅰ号上的文物有6-8万件,这个数字准确吗?

  董琦:以往所有关于沉船文物数量的报导都是估计,准确的数量要等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进行仔细的发掘和研究以后才能知道。

  记者:明年是否有可能打开沉箱?    

  董琦:那要看广东省有关部门。

  记者:曾有人计算南海Ⅰ号的文物值多少钱,这种说法对吗?

  董琦:确切地讲,要估计价值的话,沉船上的文物包括沉船都是国宝,无价之宝。

  记者:据说2001年打捞出来的一些文物放在北京,已经起了一些变化,有这回事吗?

  董琦:运到北京的南海Ⅰ号的文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做了各种措施进行保护。

  记者:国外的考古界或者说博物馆界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如何?

  董琦:国际上对我们这次南海Ⅰ号的打捞非常关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