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号遭遇商标抢注尴尬



  2008116《中国知识产权报》

  任 媛

  近日, 随着南海Ⅰ号这艘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海上沉船在海底沉睡800余年之久后的苏醒,一些商家或个人大打南海Ⅰ号牌,各方纷纷抢注与南海Ⅰ号相关的商标。南海Ⅰ号面临众多尴尬。

  现状:南海Ⅰ号商标遭抢注

  随着南海Ⅰ号打捞工程的圆满结束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其知名度也在迅速提升。据瞭解,南海Ⅰ号不论在当地民间还是政府层面,都被视作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方竞相大打南海Ⅰ号牌,一些个人和机构纷纷抢注商标。

  记者登録中国商标网输入南海Ⅰ号调查发现,竟出现10多个相关的注册商标申请。申请者来自全国各地,申请使用范围包括刀具、航空、出租、潜水等众多行业,但多数尚未获准注册。但是,已经获准注册的商标的使用范围覆盖非常广,包括“飞机、飞艇、宇宙飞船”,“饼乾、曲奇、面包、糕点、布丁”,甚至还有“月饼”、“玉米花”、“虾条”等,一些未获得批准的商标,其申请的使用范围则更出人意料,包括“洗面奶、浴液、面膜、防晒霜、粉底”等。 “这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黄伟宗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江市政府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只有阳江市政府才是南海Ⅰ号这一商标、品牌的唯一合法持有者”。

  广东省阳江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两年,当地工商部门再也没有受理过与南海Ⅰ号有关的工商营业执照申请。目前发现个别人非法使用南海Ⅰ号商标的个案,主要集中在旅游、食品等行业,阳江市有关部门已定下具体措施进行处理,取缔非法使用南海Ⅰ号商标的行为。

  记者从阳江市旅游局瞭解到,阳江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对南海Ⅰ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幷且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商标注册申请,以南海Ⅰ号为原型的683项商标已获批准并公示。这些商标将由政府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旅游行业。

  保护:弘扬内涵树品牌

  南海Ⅰ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有“海上敦煌”、“中国海洋文化之窗”的美称。记者从有关方面瞭解到,把南海Ⅰ号的开发、利用纳入阳江市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将是阳江市打造亮丽文化名片的一项重要工作。

  “海上敦煌”说的首倡者黄伟宗认为,应当以“海上敦煌”为品牌,以南海Ⅰ号文化遗产为基础和主干,全方位地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阳江打造成国际性的海洋文化中心。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司徒尚纪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南海Ⅰ号而言,“海上敦煌”是比喻,中国海洋文化之窗则是其深刻内涵,阳江市政府应该保护、利用好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司徒尚纪建议:力挺“海上敦煌”的定位,在政府、民众、社会舆论中,坚持这一品牌。与此同时,要发挥品牌效应,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开发,拓展其内涵,生产出相应的文化产品;其次,做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宣传龢利用,使它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以南海Ⅰ号为核心的、多学科的学术研究中心。使博物馆从旅游的层面提升到国际科学研究的层面,发挥出其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此外,要科学保护文物。南海Ⅰ号作为生态的、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具备了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政府要有这种理念和构想,要按照相关要求保护好这艘船。

  阳江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计划“在沿海打造一个蓝色产业带”,以南海Ⅰ号的落户为契机,对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开发出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阳江市政府高度注重南海Ⅰ号的品牌效应,正在着手准备将其与广东地区其他相关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发展:重保护更重开发

  相对于南海Ⅰ号遭遇的商标被抢注厄运,有报导称,沉没在广东省南澳县附近南澎列岛海域的“南海Ⅱ号”古沉船还被文物盗贼虎视眈眈。黄伟宗对此忧心忡忡,他同时强调,我国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地管理部门应当首当其冲肩负重任,有预见性地加以保护和开发。

  近几年,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被抢注成为产品商标的现象屡见不鲜,“十三陵”、“龙门石窟”、“兵马俑”、“女书”、“端午”等等。对此,司徒尚纪表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财富,絶不能为个别机构和个人所抢注、所垄断。培植民族文化品牌和地方文化品牌,必须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这种抢注行为,实际上戕害了民族民间文化,阻碍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黄伟宗和司徒尚纪都强调,尽管我国目前尚未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文化遗产所在地管理部门享有对本地区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力,但是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应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幷且有义务有责任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在民众中间形成尊重和爱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良好意识。对于已经获得商标权或专利权的个人、商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时时监督,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丰富其文化内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