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文明谁先行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含义之一,就在于理论建设;“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真正建设得好,“珠江文明”要真正全面发展,决不能不对该区理论研究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进行初步的探讨。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究的战略目标与任务,简言之,是形成四个中心,即岭南文化的研究中心,与港澳台、东南亚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活动的中心。
一、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十分必要,同时又非常艰巨
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化的神经中枢;地处祖国南大门,是“一国两制”的前沿阵地;且与毗邻的东南亚国家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密切联系;加之是国内、省内最早实行开放改革的实验场所。由此决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理论研究必须立足广东,赶超京沪等地,面向全国,面向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在对内对外文化交流、繁荣我国学术理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作出特殊的贡献。但是,任重而道远。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必须调动全区的力量,进行艰苦卓絶的长期奋斗。
二、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从总体上说是有先后主次的
首先必须成为岭南文化的研究中心,继而成为与港澳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心,再次成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心,最后成为国内重要的学术活动的中心。最后实现的这一中心是以前面三个中心的实现为依托的;也藉助于它们,推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理论研究突出地方特色,提供外地难以得到的信息,吸引全国理论界的关注,逐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全国理论界的地位,实现其成为全国仅次于京沪等地的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心的最终目标。
三、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从过程看是分阶段的
其过程的阶段主要是:“九五”期间组织队伍,收集资料,确定攻坚课题的准备阶段;“十五”期间若干重点课题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攻坚阶段;2010年开始,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究全面起飞,基本实现战略目标的完成阶段。在准备阶段中,优先照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点项目;咬住实现次要中心的关键性工作。在攻坚阶段中,继续完善准备阶段的各项任务,力促若干攻坚项目提前进入完成阶段。在完成阶段中,巩固和发展已得成果,为21世纪初新的胜利而努力。
四、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有其重要的标志
一是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本身及省港澳台、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和艺术等领域的历史与现实有全面的瞭解,对其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预测和超前研究,重点学科取得了独特的发言权,重要科研课题和项目与省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内地建立了双边或多边的交流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二是建立和健全与上述研究课题任务相互适应的配套科研设备、科研场所,并已发挥了实际的作用,因而在物质设施上具备了作为中心的规模;三是在上述研究项目完成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热爱本职的专业人员,一批一专多能的专业骨干,各有关学科产生了一两位真正拔尖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五、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有着最紧迫的事情
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要在“九五”期间拿出一批开放改革中先走一步的拳头产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得天时地利,对内对外开放改革卓有成效,实践中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但学术研究跟不上、理论落后于现实的状况亟需改变。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理论界先在一些学科课题上拿出拳头产品,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该区在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研究方面,已有一些专题在全国打响了。紧紧地抓住这些优势学科专题,切实地拿出港澳台研究、“一国两制”研究、经济特区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精神文明研究、社会发展辩证法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民族凝聚力研究、孙中山及康梁研究等等方面的优秀成果,是该区学术理论界近期攻坚的任务,急需作出具体详尽的战术部署,保证取得预期效果。
六、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大力培植重点学科
特别是有岭南特色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日趋综合化,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另方面又表现为各门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跨学科性与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明确这种发展趋势,作出相应对策,下功夫培植出当地急需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既是对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开拓,又是为社会科学本身的繁荣发展辟出了新的途径。在今后10年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应有多门体系较完善、观点较新颖、质量较上乘、对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的问世、应用与发展。
七、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最根本的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研究是决定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指导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基础研究的深浅强弱,是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根本标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基础研究方面,历来是个薄弱环节。许多理论问题上不去,也主要是这个障碍造成的。这也为当前的事实所证明。这些年,该区理论界最先提出了不少理论课题,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跟不上,概括上升不到应有的高度,反而落在了别人的后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应当面对这种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轻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应用研究的观点,争取在“九五”期间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大大地向前跨进一步。
八、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最直接的就是加强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突破口,最直接地为开放改革的现实创造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中的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因而最能体现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用途。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应用研究方面,在一些学科中已经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絶对不能把应用研究简单化、公式化、庸俗化。要进一步“吃透”基础理论和对口现实这两头。要充分认识基础理论与对口现实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规律,从而把握应用研究的共同特点,揭示应用研究相应课题的内涵,重在实践性、对策性和操作性,从而发挥其效益性。由于应用研究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不移地把它摆在该区理论研究的首位,是完全正确的。
九、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最相关联的是进行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是依据历史与现实,对未来进行科学预测的超前研究。没有发展研究,理论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就会停顿不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科学,要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就需要进行发展研究。当代科学日新月异,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瞬息万变。因此,研究未来并作出预测和战略抉择,就是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在这方面,该区的起点是低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与形势发展很不相称。在今后两个五年计划内,建立起发展研究的重点专题研究的专门队伍,是理论研究议事日程上不能或缺的重大事情。
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在研究方法上来一个变革
在理论研究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注意定量的分析。这就需要把数学化、模型化和精密化的现代研究手段,引进理论研究范围和具体课题之中。20世纪中叶开始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数学方法、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等公共科学方法,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效率、质量和实验意义,使软科学逐渐具有硬科学那样的性质。这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深刻变革。在这方面我国是远远地落后了。要从陈旧的落后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中解放出来,代之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究的全面起飞,是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
十一、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应采取自主型、进攻型的策略
自主型是指从本地开放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走我之路,为我所用,结我之果。人家研究的,我不一定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人家没有研究的,我则设法去研究;人家不敢接触的,我偏要去碰碰。总之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探索创新。所谓进攻型,就是迎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开放改革中提出的理论课题,主动出击,不断进攻,穷追猛打,一鼓作气。这就要反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摇摆不定、知难而退的学风。简言之,自主型和进攻型的要义在于:在对内对外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中,应以自己的实力为后盾,主动打出去,大胆拿进来,搞出自己的东西。
十二、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理论研究体制
这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向,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一系列观念更新的要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究体制的最大弊端,还是自我封闭。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发展之间,理论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理论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每个学科之间,区内与外地及国外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和合作,致使大多数理论工作者知识面狭窄,对实际需要不甚瞭解,研究课题重复陈旧,理论见解甚少创新。这就需要创造条件,大力鼓励理论工作者学习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沟通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的联系,洞悉国际国内相关信息,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该区理论研究的体制从封闭型逐步转化为开放型。
十三、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健全理论研究各项机构与设施
理论研究的实力,主要存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高等院校及研究机关,要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智力,应健全那里的机构与设施,包括调整与补充人员的配备,加强或完善队伍的管理,补充或追加科研的经费,规划或实施攻坚的项目,鉴定或扩大产出的成果,晋升或奬励的公正评判,后勤和科研的合理调置,政策或待遇的真正落实等等方面。因此,理论研究机构与设施既有实体的,也有精神的,只有环环相扣,交融一体,配套成龙,充满活力,才能称得上健全,真正激发起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个问题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完全有必要制定一整套打破常规的刺激理论研究、开创全新局面的特殊政策和特殊措施。
十四、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尤其要集结大量的投资
理论研究有如一根弹簧,拉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强。应当破除理论建设用不着多少投资的陈腐观念,坚决改变经济上最富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这方面的投资却十分奇缺的怪现象。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在精神文明建设总投资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其中用于理论建设的投资必须占相当的比例(如果随意削减这个比例,应负法律责任)。用特殊政策、特殊措施集结的大量投资,包括当地财政拨款龢民间赞助、海外捐赠或二者的有偿投资。上述理论建设的投资比额仅指当地财政拨款一项。财政拨款之外的民间赞助、海外捐赠或二者的有偿投资,均不在理论建设投资比额之内。对于民间赞助、海外捐赠或二者的有偿投资,应严守承诺、履行合同、专款专用。
十五、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造就过得硬的理论人才和拔尖人物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必须有精鋭干练、能攻善战的理论队伍,培养、发现破土而出、冲天而起的拔尖人物。该区历来是人才辈出的圣地,近现代史上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等,以及当代一批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知名人士,都对当地文化发展与对外辐射作出过或正在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处于改革开放、大展宏图的今天,在理论战线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应当而且必定会涌现出继往开来、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才。完全可以说,轻视、压制、刁难、打击、埋没和浪费人才,没有拔尖人才的涌现,就没有该区理论界的地位,更无所谓这个中心、那个中心。但是,拔尖人才不是靠法定、指定的,也不是自封或人为地吹捧而成的。他们必须在开放改革过程中,在长期艰苦的攀登中,用自己开创性、探索性的丰硕成果来赢得社会的广泛承认。同时,水涨则船高,拔尖人才的产生又需有精干的理论队伍作后盾。只有正确处理好队伍建设与尖子产生的各种关系,造成人才济济的生动局面,才有拔尖人物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十六、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造成尊重人才与人才自尊的浓烈风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与发扬理论工作者自尊、自爱、自强的革命精神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知识既指自然科学知识,又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不仅仅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也是指社会科学。那种一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把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排除在外的观点,十分片面有害。此外,在社会科学方面,长期轻视理论研究的现象,从根本上说,是不懂得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深刻道理。“浅薄的思想”、庸俗的唯物主义和各种折衷主义的盛行,曾经造成或继续造成人们思想上的“纷扰和混乱”,究其原因,就是离开了科学的理论思维。在开放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理论准备仍然不足,更需要尊重理论,尊重理论工作者。同时,理论工作者只有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的革命精神,才能担负起时代的光荣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七、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大力发展文化精品和提高文化品位
要大力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产品的有偿转让,理论研究项目逐步实行公开或一定范围内的招标包干,坚决做到责、权、利三连贯、三落实。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是精神产品创造主体的事。发展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则是精神产品创作主体以外的主要是出版部门的任务。出版部门的工作跟不上,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有价值的精神产品不能及时出版和转化为社会效益,也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搞好出版工作,尤其改变理论著作出版难的问题,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出版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区内各理论刊物要敢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胆编发有争议的学术论文,把刊物办成理论产品生产主体喜闻乐见的“双百”园地。科研项目公开或一定范围的招标包干,实行责、权、利三连贯、三落实,把大部分理论产品置于有偿转让轨道,是打破项目垄断、经费空耗、平均主义、成果低劣的有力措施,也是造成学术竞争、学派纵横、人才流动、优胜劣汰的有效途径。这样,似可逐步改变该区“经济巨人,文化矮子”的形象。
十八、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抓各级学术领导人的素质与职责
学术领导人的职责主要有:一、坚持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自己所领导的学术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不断肃清教条主义和“左”的流毒;善于把握学术活动的内在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三、把“双百”方针真正贯彻在学术研究之中,大力鼓励和提倡讲真话、敢争鸣,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风,造成健康正常的学术环境。四、带头坚持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依据地位和职务论学术,不搞党同伐异的无原则内耗。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反对独断专行,以权谋私。六、任职期间要有容人、用人的气量,扎实带领研究人员出成果,出人才,作贡献。上述六条既是各级学术领导人共同的职责,也是检验各级学术领导人素质的基本原则。不具备上述素质,不符合上述原则的,要坚决撤换;真正做得好的,则要大力嘉奬。
十九、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还要把理论宣传、理论教育抓上去
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是互为作用的有机整体,但各自又是相对独立的,不能互相取代。现阶段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的重点,是普及理论基础知识。到2000年,当地的干部培训工作主要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加强法律知识和其他新兴学科基础知识的培训。为培养理论宣传教育骨干队伍,有关单位应于“九五”期间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建成广东宣传干部进修学院。同时力争建成广东省社会科学活动的中心基地,以省社科联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各市县的社科联组织也应基本就绪。到2005年,力争在当地建成一个世界一流、国内独有的全息电脑书库。
二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必须加速人治向法治的全面转轨
这就必须做到无法则法之,法不善则善之,善法则善行之。进行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建设,不靠法治不行。强调社会主义时期理论建设中的法治职能,是开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究新局面的根本要求。理论建设的法治范围是很广泛的,它要随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程度的飞跃而不断建立起来,完善起来,幷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该区理论研究的那些主要环节,主要方面,应有较为实际的立法。法治程度既是国家文明水准的标志,也是理论研究发展水平的标志。研究法治的理论工作者,在投入国家法治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出理论研究的各种立法方案,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十一、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与任务,要将经济区发展为文化、理论区
文化区的三角洲,首先必须是理论区的三角洲。没有理论指导的经济区,理论研究滞后的经济区,缺乏拔尖的学术带头人的经济区,不可能朝着文化区的发展方向,逐步地、顺利地转化与提升。再就是文化区内,理论的正确引导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应该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上下一致的共识。深圳特区高层的有识之士,历经10多年创业的深切体会,认为当地的经济是上去了,买书量是全国第一的,图书馆读者之多也是全国第一的,文化市场的创新更是全国之最,但文化精品、文化水准却远远落后于内地的文化名城,全市文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拔尖的学术带头人,因此呼吁、渴望培养和引进一批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人,才有深圳文化的真正兴旺与提升,才有更大的文化凝聚力、创造力、推动力和辐射力,“这远不是经济可以同日而语的”。我认为,深圳人的确找准了由经济区转化为文化区的症结所在,代表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公民认识的觉醒与飞跃,预示着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文化区、理论区的光明前景的到来。
(这是作者在1985年初关于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七五”规划的建议稿,到1995年讨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时,作者只作了区域性变动、个别用语的更改和增加了最后一段,主体观点依旧。发表于1995年10月“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研讨会”、《现代哲学》1995年第3期和范英等撰着、广州出版社1996年7月版的《这一手非硬不可》一书。这些观点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强化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理论建设,针对这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初步的对策。可惜至今难于做到,现再选发,愿于今天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