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企业集团发展趋向的垄断性



  一

  随着我国横向经济联合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1986年以来,一大批企业集团活跃在经济舞台上,“垄断”这个往日只是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抽象名词,开始作为现实的经济问题,走进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关注,围遶着垄断是不是已出现,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

  “垄断”在持否定观点者的笔下,是一个极不光彩的形象,它会引起一系列的弊端:①使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②阻碍新兴企业的发展,③不求改进,影响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等,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德国经济学家克斯特涅尔在《强迫加入组织》的著作里,指出“垄断”就是剥夺!剥夺原料;用联盟方法剥夺劳动力;剥夺运输工具;剥夺销路;剥夺信贷等等。在我们国家,垄断的存在有其“不合理”的背景:其一,不成熟的市场机制是企业集团垄断产生的重要前提;其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裂缝,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机会;其三,人为设置的障碍为企业集团垄断大开緑灯;其四,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为企业垄断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此,有学者认为,“企业集团垄断的出现无疑是传统经济模式后遗症的借体复发。”(鲁开垠:《来自企业集团垄断的思索》,《中青年经济论坛》。)

  然而,垄断是什么呢?在对之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垄断实际上是指少数企业或集团,依据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生产和市场实行控制,通过“自由地”调节供给和价格,获得高额利润。垄断形成的客观条件必须是:①以商品经济为基础;②作为垄断主体的企业集团,必须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③这种优势的经济实力,是通过公开竞争而获得的;④要有能力控制生产和市场,必须以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为物质基础。我们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属于一般商品生产规律的竞争,就必然地要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中存在幷发生作用。这种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表现为通过降低商品的生产费用,使自己的商品卖得比别人的更便宜的办法来进行。在竞争中,大企业由于能够更多地,更有效地使用机器和各种新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实行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幷且能够节省各种费用,因而占有明显优势,在战胜对手的同时不断扩大规模,由此引起生产的集中。竞争在引起生产集中的过程中,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讲过,竞争变为垄断。结果,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技术发展和改良的过程,也社会化了。显然,这个过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垄断一旦形成,一方面确实会形成一些弊端,如上所述。而另一方面,垄断会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垄断造成了规模巨大的生产单位;第二,由于生产的高度集中,各个垄断集团组织,不再像自由竞争时期的商品生产者那样,是为了情况不明的市场而进行盲目生产,而是可以对本国甚至对全世界的市场容量、原料来源等等,作出大致的估计,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可以根据协定,有计划地分配和控制原料来源;第三,垄断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工作活动的社会化,使科研工作从分散地进行的事业,转变成了由垄断组织建立的研究机构集中地进行的事业。垄断就是使生产走到最全面的社会化,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正是向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发展吗?大规模的生产单位联合体组织在专业化协作、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等等一些方面占有优势,可以在组织内部有计划地开展经济活动;对市场容量的瞭解,可以使联合体更好地按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生产和销售,科研工作的社会化更是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要求。对于垄断带来的弊病,我们不必过于忧虑,只要它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我们衡量事物的标准。因此,正如商品经济的存在必然产生竞争一样,竞争发展的结果必是形成垄断,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既然是规律,我们就只有去顺应它的发展,利用它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服务,如果硬要去阻止它的出现,那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劳的,甚至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

  实际上,我们目前存在的横向经济联合体内,已经出现了垄断的某些特征,但这只是经济性垄断,是在社会化生产力的基础上,在完善和统一的市场体系中,通过激烈的竞争而形成的。它靠的是经济实力,而不象那种行政性垄断,即通过行政的或其他的力量划地为牢,对经济实行分割,筑起种种壁垒,人为地造成某些生产者在一块“世袭领地”内形成垄断。前面讲到的所谓垄断存在不合理的背景中的“垄断”,就是这个“行政性垄断”。这种垄断,在我们国家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桎梏,我们真正要消除和防止的只是这一类“行政性垄断”,而不是横向经济联合中出于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性垄断”。后者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

  当然,垄断不能无限发展。由于垄断组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利用垄断价格操纵了市场,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受到了阻碍。同时,垄断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国家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垄断的政策。按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集中体现在产业组织政策上。他们的产业组织政策分为两类,一是限制竞争,利用规模经济的政策;二是维护竞争,限制垄断的政策。这两类政策的实质内容,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往往都被资本主义各国所同时采用。关于限制竞争,利用规模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国家政府,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手段,甚至亲自出面进行干预,以推动合并,扩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同时,制定有关的立法,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推动企业集团的发展。限制垄断的政策,包括以下内容:①制定和实施禁止垄断法,该法的主要措施是禁止竞争者之间以协议等形式达成价格同盟或限制产量,对规模过于庞大的企业进行分割,规定企业的最大市场占有率和资金周转额等;②制定和实施企业合并法,对能够产生阻碍竞争作用的不合理的企业合并行为限制;③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主要措施是利用各种经济杠杆,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如通过税制改革使各类企业在纳税问题上,基本处于平等的地位。

  以上的政策措施,在我们国家也一样可以适用。一般情况下,两类政策措施可以同时实行,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侧重其中一方。从我们目前看,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利用规模经济发展企业集团上。当这一阶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特别是当垄断的弊端显露时,则要把重点放在后一类政策,即限制垄断,维护竞争。这就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的。这时,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从而使垄断逐渐代替自由竞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不但垄断了原料、销售市场,而且通过资本输出,直接在国外生产商品,占领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市场。具有世界性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掌握有庞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控制着许多大银行、工矿企业与商业运输公司,雇佣有大批的专家,所以第三世界国家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建立经济特区,在当前就不得不同这些跨国公司打交道。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具有规模垄断的大联合企业——企业集团,才能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目前,我国发展企业集团具有许多优势:

  一是大规模的联合企业,可以造成巨大的生产单位,有较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能生产出“拳头”产品,即指质量好、成本低、竞争能力强、有销路、有较好信誉或有发展前途的,创汇多的适销对路的商品;能集中力量生产出高精尖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提高出口能力,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渐使我国的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

  二是具有规模垄断的企业集团在专业化协作、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等等一些方面占有优势,能有力地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同类产品的相对集中,从而取得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最终取得综合经济效益——规模效益;企业集团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努力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企业集团可以带动和帮助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

  三是企业集团有能力形成一个遍布国内外的信息网络和经营渠道,对国际市场容量、原料来源等等,作出预测,按消费者的需要组织生产和销售,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也将有大发展,有些企业集团建立起一套适合国际竞争需要的组织形式,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它们的经营范围已经扩展到对外投资、海外参股,兼并外国企业,开办跨国公司等方面去。企业集团逐步发展成为可以与资本主义的跨国公司展开竞争的拥有规模经济综合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但我国具有规模垄断的企业集团不具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腐朽性:

  一因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份幷存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必须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大中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大多数属于国家,企业只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集团的规模越大,经营的业务范围越广,说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越高,垄断引起资本的集中,不是私人所有,而是为国家所有。因此,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激烈而尖鋭的对抗性矛盾。这样的企业集团有时兼并中小企业,并不是为了“吃掉”这些中小企业,而是为了更好地配置社会生产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规模垄断的发展不可能产生使生产和技术出现停滞的腐朽性。

  二因当规模垄断发展到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干扰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时,国家可以利用各种经济法规对垄断实行限制,引导和制约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向;同时应消除不利于竞争的各种因素,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防止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裂缝为垄断的形成提供机会。因此,只有正确引导我国的规模经济朝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向发展,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起飞。

  (这是作者与刘清同志在1988年考察横向经济发展状态时所写的论文之一,发表于《学术研究》1989年第2期。文内提出:我国企业集团的兴起与发展,必然出现“经济性垄断”,它既不同于“行政性垄断”,更有别于资本主义垄断。现阶段,这种垄断性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开拓,同时也应注意这种垄断性的负面作用。本文提出的新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多家报刊反复转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