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深圳地下文物调查浅释
彭全民(彭全民,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
【中文摘要】深圳依山傍海,自然环境优越,自距今7000年起,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深圳的地下文物遗存,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会在文物调查中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从而更深入推动深圳地下文物遗存及深圳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深圳 自然环境 地下文化遗存 文物调查
Abstract: Located by the seaside, Shenzhen has advanced environment and has been inhibited by people since 7000 years ago. There are rule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underground relics. Once we know the rules, more results in investigations of cultural heritages will be had, and the study of this field will be pushed forward.
Key words: Shenzhen natural environment underground cultural relics investigation of relics
深圳是个依山傍水的城市,西部是水波滔滔的珠江,是出海口的地方,咸淡水互相交汇,东西两侧濒临前海、后海、沙头角海、大鹏湾及大亚湾,海产品非常丰富,有大珠江的水路入口处,有许许多多风景宜人、适合人们居住的小海湾,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地方。在有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深圳就发现有人类在此居住,主要有咸头岭、大梅沙、小梅沙、下洞等沙丘遗址,香港则有深湾、东湾、春坎湾等沙丘遗址,此类遗址因咸头岭遗址发掘时间较早,遗物较多,有考古专家提出应命名为“咸头岭文化”〔1〕。
汉代深港地区是个重要的产盐区域。据《汉书·地理志》载:“番禺,尉佗都,有盐官” 〔2〕。史书记载的番禺盐官,据考证设于今深圳的南头,与粤西的苍梧郡高要盐官遥遥相对,有“东官”之称。三国吴甘露二年(266)仍承汉盐官之制置司盐都尉,筑“芜城”为司盐都尉垒〔3〕。近时长沙走马楼出土大量三国吴时简册,亦记载吴国领地属下有“东官”之地名〔4〕。因此,西汉盐官之设,是深圳最早设官之始。
据《宋书·州郡志》载:“东官太守,《何志》:故司盐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5〕”。即东晋咸和六年(331)深圳始置东官郡治和宝安县治,改盐官“东官”为行政设置的“东官郡。”
深圳也是国内外战略家看中的天然良港之一。自明代中期以来,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列强就窥视这块地方,遭到广东军民的扺抗和打击,后葡萄牙转而进占澳门。深圳中部与香港隔深圳河、沙头角河、中英街相望,香港是英国自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分三次从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县治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划出去的。因此,深圳、香港自古同属一个县,历史的渊源是分不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头古城是深港共同的根。两地不少的文物相互之间有关联,这也是深圳地下文物调查与其他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本人研究深圳地方史,对深圳地下文物调查,作几点粗略分析。
一、史前地下文物调查
史前,即先秦时期,又分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4段。这时期的遗址或墓葬,主要分布在深圳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两旁的台地上,或小山岗上,多见山岗遗址或山岗墓地。此外,还分布大大小小的海湾的沙丘上,多见沙丘遗址或沙丘墓地。为了便于分析,把深圳的河流分成东、西两部分;海湾也分成东、西两部分。
(一)西部水系山岗遗址或墓地分布
茅洲河,位于深圳的西北部,发源于羊台山北麓,自东向西北流经石岩、公明、松岗、沙井,汇入珠江口。干流长46公里,其中10公里是东莞县与宝安县之界河,又称东宝河,河深、面阔,指从东莞市长安区宵边渡口到珠江口矾石水道的交椅湾河段。茅洲河在今深圳境内流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2.2‰,总落差480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642~1649毫米,约90%集中在汛期。主要支流有沙井河、松岗河、洋涌河和大陂河等。上游从流经之罗田、燕川至洋涌河水闸止,这河段称大陂河,此段河床很浅,沙底沙岸故名(当地人称陂即指沙河之意)。从洋涌河水闸至东莞宵边渡口(头)止,河宽约100米,泥底泥岸,称洋涌河。松岗河,从茅洲渡口至松岗码头河段称松岗河。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岗遗址:宝安区公明街道有燕塘村禾窑口山、燕塘村锦擎山、燕塘村铁公坑山、燕塘村大石寨山、红星村威岗山东北、红星村威岗山等遗址;石岩街道有湖心岛、跑马场、圆头山、犁头石、罗租果场等遗址;光明新区东周村鹅颈山遗址。
商周时期山岗遗址:石岩街道有信宜村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山岗遗址:光明新区白花村碗窑水库、诚光砖厂、白花果场,宝安区石岩街道有黎光村、麻布村木炭山、径背老村猪场、径背老村后山岗、径背老村麻布果场、石岩供水公司等遗址。
西乡河,发源于亚婆髺山,向西南流经新安镇之大王洲注入大铲湾,干流长16.16公里,流域面积74.9平方公里。西乡码头下游约2公里的河段涨潮时可航行100吨的船只,上游河床浅窄,沙底。此河因流经西乡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岗遗址:宝安区新安街道更鼓岭村黄策捕鱼山、钓鱼山,江雀薮村蚌地山、金坑山、羌公钓鱼山等遗址;西乡街道黄麻布村大王黄田山、九围村高排凹山、西乡岗面山等遗址;福永街道灶下村、下角山、岭下村凤凰岩山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山岗遗址:宝安新安街道更鼓岭村上角山、搞寮山、黄麟鳞山,新下布村南下山,江雀薮村死妹山等遗址;福永街道岭下村林山等遗址。
观澜河,发源于宝安区龙华街道南部的鸡公头山北麓,北向流经龙华、观澜,在尖沙河村北出境,与东莞石马河连接。干流长23公里,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4.79‰, 总落差350米。河床较浅,沙底沙岸,不能通航。因流经观澜街道,故名。主要支流有龙华河、游松河。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岗遗址:宝安龙华街道清湖村飞鹅岭、鹅冠山、早禾岭,瓦窑排村东埔山、羊梅坑山,游松村后背山、猪仔沥山,陂兰村斜岭山、弓村,观澜街道东庵村乌背岭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山岗遗址:宝安龙华街道嘴头村石仔堆山,共和村东瓜岭,大浪街道黄麻埔村,观澜街道牛地埔,东庵村追树岭、湾下岭、鹅公岭,福民村西山岗,武官村武馆山等遗址。
大沙河,发源于羊台山南麓,向南在华侨城注入深圳湾,干流长15公里,流域面积77.6平方公里,河床浅窄,人可淌水过河。由于流经都是花岗岩地带,风化后,长石溶解于水流失,石英沙料随水带入河中,河床和两岸均由沙所组成,故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岗遗址:南山沙河街道华侨城白石岭,桃源街道长源大马岭村等遗址。
商周时期山岗遗址:南山桃源街道长源村麻坑窝,上面光村东山,福光村屋背岭、麦地巷西山、杨屋村后山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南山西丽街道职业技术学院、九祥岭,茶光村叠石山等遗址。
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往西经深圳渔农村注入深圳湾,是深圳与香港之界河,干流长度31.8公里,流域面积309公里。流域坡度不大,从渔农村至深圳湾河段可航行80吨船。深圳河已发展到老年期,河曲较多,洪流难泄,一遇暴雨,海潮上涨,香港新界和深圳市部分地区便受淹。清水河,又称布吉河,属深圳河口段,从蔡屋围至布吉河段,河床浅窄,不能通行船只。
春秋战国时期山岗遗址:罗湖区东湖街道东湖公园松亭山、大望村等遗址;龙岗区布吉街道下水径村高桶岭山、水径大陂头村粪箕窝山,上李朗村鲤鱼塘村,罗湖区笋岗街道笋岗山等遗址。
(二)东部水系山岗遗址或墓地分布
葵涌河,发源于笔架山,向南在沙鱼涌注入大鹏湾。干流长10.4公里,流域面积41.9平方公里,河流短浅,不能通航。因是葵涌街道的主要水道,故称葵涌河。
春秋战国时期山岗遗址:龙岗区葵涌街道庙角山等遗址。
坪山河,是淡水河上游支流的一段,发源于梅沙尖山北坡,干流长23公里,呈东北向,流域面积152.2平方公里。由于河床浅窄,不能通航,因流经坪山而得名。尚未发现,有待调查。
龙岗河,是淡水河上游段,发源于梧桐山北麓,东北向流经横岗、龙岗、坪地,再经坑梓下陂出境与淡水河连接,因流经龙岗,故名。干流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7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23‰, 总落差924米。主要支流有龙西河、龙溪河、沙背沥、高桥河、屯梓河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岗遗址: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村、坪山街道夹圳岭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山岗遗址:龙岗区龙岗街道爱联村蒲芦陂、坪地街道六联村金鱼岭等遗址。
(三)西部海湾沙丘遗址或墓地分布
前海湾,位于南山区南头半岛之西,北起宝安区西乡街道坪洲码头,南至南山区妈湾油港与妈湾相连。因在南头古城之右,面向珠江口,面向省城的水路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山村月亮湾遗址。
商周时期沙丘遗址:南山区南山街道向南东村等遗址。
南湾,在内伶仃岛南面,湾深300米,弧长2.5公里,沙岸为主,因内伶仃岛南部而名。遗物主要分面在东部山前的沙丘上。
新石器时代晚期沙丘遗址:南山区蛇口街道内伶仃岛南湾沙丘等遗址。
后海湾,今又称深圳湾,包括后海与三湾。因在南头古城之左,深入古宝安、东莞县境内,且背向省城的水路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沙丘遗址:南山区蛇口街道虎地山、鹤地山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沙丘遗址:南山区粤海街道后海村,福田区沙头街道沙嘴村等遗址。
妈湾,位于南山区南头半岛西南,北起妈湾油港,南至赤湾右炮台,与赤湾相连,因赤湾天后庙(妈祖庙)而得名。尚未发现,有待调查。
赤湾,在南山区蛇口半岛,三面倚山,是一凹形海湾,西北有小南山,上有右炮台,东南有狮山,上有左炮台,背倚赤湾山和大南山,南面伶仃洋,湾大水深,紧靠矾石水道和暗士顿水道,北通虎门,南入香港。赤湾还是一旅游胜地,愈来愈多的游客前往参观宋少帝陵,左、右炮台及林则徐塑像,港湾区内有天后庙,均因赤湾村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沙丘遗址:南山区蛇口街道赤湾村等遗址。
(四) 东部海湾沙丘遗址或墓地分布
沙头角湾,在盐田区沙头角镇东南面,南面为香港新界,湾深4.25、弧长10.25公里,沿岸多为磊石,泥滩,因邻近沙头角镇而得名。尚未发现,有待调查。
大梅沙湾,在盐田区大鹏湾北面,东南临大鹏湾,余皆环山,面积1.58平方公里,磊石沙滩岸,距洲仔岛0.8公里,因在梅沙尖山东南面而得名。北面有一条山涧溪水流经沙滩东部入海。海滩有两级沙堤,遗址位于第二级沙堤上,现1区仍存有一块2000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区。
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盐田区梅沙街道大梅沙遗址1区(2区西)。
商周时期沙丘遗址:盐田区梅沙街道大梅沙村等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沙丘遗址:盐田区梅沙街道大梅沙遗址2区(1区东)。
小梅沙湾,在盐田区大鹏湾北面,北靠梧桐山,与九龙半岛隔海相望。湾深0.75、弧长2.5公里,沙质底,依山傍水,是度假胜地,因在梅沙尖山东南面而得名。沙丘高出海平面8米,文化遗物分布在长约350、宽约200米的沙丘上。
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等遗址。
溪涌湾,在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村涌浪湾和泥壁岩之间,湾深约0.5公里,弧长1.75公里,因邻近溪涌村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沙丘遗址:龙岗区葵涌街道溪涌村沙头等遗址。
土洋湾,南临大鹏湾,东侧有葵涌河自北向南蜿蜒入海。在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村南面,面积0.045平方公里,避风条件较好,因邻近土洋村而得名。大黄沙遗址位于土洋湾东部。
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龙岗区葵涌街道大黄沙、下洞村等遗址。
商周期沙丘遗址:龙岗区葵涌街道上洞村、水沥村等遗址。
叠福湾,南临大鹏湾,东侧有小溪自北向南蜿蜒入海。在龙岗区大鹏街道叠福村西南而约500米处,因邻近叠福村而得名。古遗址位于海边第二级沙堤上。
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遗址:龙岗区大鹏街道叠福村咸头岭村等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龙岗区大鹏街道咸头岭村等遗址。
金沙湾,位于龙岗区大鹏街道下沙村的南部,金沙大道西,面向大鹏湾,东至大澳,西至秤头角,有一条河从金沙湾的中部由北向南穿过,汇入大鹏湾。
新石器时代晚期沙丘遗址:龙岗区大鹏街道金沙湾等遗址。
西涌湾,位于龙岗区南澳街道南部,面向南海,东至穿鼻岩,西至涌口头,因邻近西涌村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沙丘遗址:龙岗区南澳街道西涌湾等遗址。
二、汉、晋、隋、唐文物调查
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史志记载中,提到当地的情况稀少,可以说是蛛丝马迹,但非常有用。现列出几个记载,作为地下文物调查和考证的重要依据。
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番禺,尉佗都,有盐官”。
明张二果《东莞县志·地舆志》建置沿革条载:“吴甘露间,始置司盐都尉于东官场。场名‘东官’,谓东方盐官”。
南朝沈约撰《宋书·州郡志》载:“东官太守,《何志》:故司盐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
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载:“东莞县,吴甘露元年置司盐都尉”。又载:“东官郡故城,晋义熙中置,以宝安县属焉,多蚶蛎、石蛤、海目、香螺、龟。《郡国志》云,东官郡有‘芜城’,即吴时司盐都尉垒”。
这些记载,给深圳汉晋时期的文物调查以及历史考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分析这些记载,主要有如下几个内容:
1. 与产盐的历史有关
今南头、西乡、福永、沙井、福田、大鹏及香港九龙深水埗、南丫岛、大屿山、马湾、西贡等沿海古代产盐之地,发现有汉代遗址、墓葬及遗物。
重要墓地有:南头红花园汉晋墓群、西乡铁仔山汉晋墓群等。
2. 深圳设官之始
汉代深港地区是个重要的产盐区域,史书记载的番禺盐官,据考证设于今深圳的南头,与粤西的苍梧郡高要盐官遥遥相对,有“东官”之称。三国吴甘露二年(266)仍承汉盐官之制置司盐都尉,筑“芜城”为司盐都尉垒。近时长沙走马楼出土大量三国吴时简册,亦记载吴国领地属下有“东官”之地名。因此,西汉盐官之设,是深圳最早设官之始。
3. 建郡、县之始
洪诒孙《三国职官表》也云:吴永安七年(264)置广州,统郡六,其中有南海、高凉等,并置有司盐校尉〔6〕,其地因名“东官”。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立东官郡,郡名东官,仍沿汉、吴盐官之名。东晋咸和六年(331)东官郡、宝安县的设立,是深圳最早建郡、建县之始。
4. 与建城有关
今南头古城西南角发现三国时期小城子,应是吴甘露二年(266)所置之置“司盐都尉垒”“芜城”。司盐都尉垒其延续时间可能到晋。晋东官郡城与宝安县城及至隋唐时代城址尚在寻找之中,有待考证。
没有这些记载和线索,我们很难找到深圳的古代城址,没有这些城址以及汉晋文物,我们也很难论证深圳设官、建郡、建县以及建城的历史。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物调查
(一) 志书记载
王存《元丰九域志》云:东莞靖康、大宁、东莞三盐场,海南、黄田、归德三盐栅〔7〕。除此之外,有史志记载,宋元时期还有官富、叠福等盐场。元代有后海、龙岐澳等采珠场。根据这些记载,我们调查了这些地方的,去寻找这一时期的文物。
深圳古代官方的记载,主要靠清康熙《新安县志》、清嘉庆《新安县志》,还有清代《归善县志》的各个版本,还有少量存在于《东莞县志》、《广州府志》、《广东通志》、《广东海防汇览》等志书中。虽然宋元时期的历史记载不多,但还是我们作为深圳宋元时期地下文物调查的重要线索之一。
(二) 族谱记载
根据收集的各姓族谱记载,宋代立村的广府民系有:北宋南头郑氏、平湖刘氏;南宋上沙与下沙、上梅林黄氏,沙井东塘与新桥曾氏,沙井陈朝举房沙井陈氏、燕川陈氏、荷坳陈氏,公明水贝陈氏,福永桥头林氏,南山南园吴氏,新安流塘刘氏,沙井附马房陈氏,西乡温氏、福永潘氏等姓。
收集到深圳地方的宋代迁深的族谱计有:南头五大房郑氏族谱、宝安平湖刘氏族谱、福田上沙黄氏族谱、福田下沙黄氏族谱、福田上梅林黄氏族谱、宝安沙井陈朝举房族谱、宝安松岗燕川陈氏族谱、龙岗横岗荷坳陈氏族谱、宝安公明水贝陈氏族谱、南山南园吴氏族谱、宝安新安流塘刘氏族谱、宝安沙井附马房陈氏族谱、宝安福永潘氏族谱等。
元代立村的广府民系有:松岗文氏、福永文氏、新安上合黄氏、北头黄氏、皇岗庄氏、大鹏水贝欧阳氏、坪地黄氏、笋岗何氏等。元代立村的客家民系有:观澜章阁村杨氏等。
收集到深圳地方的元代迁深的广府民系族谱计有:宝安松岗文氏族谱、宝安福永文氏族谱、南山北头黄氏族谱、福田皇岗庄氏族谱、龙岗大鹏水贝欧阳氏族谱、龙岗坪地王氏族谱、罗湖笋岗何氏族谱。
客家民系族谱计有:观澜章阁村杨氏族谱等。
明朝立村的广府民系有:宝安松岗沙埔蔡氏、罗湖蔡屋围蔡氏、罗湖袁氏、宝安公明合水口麦氏、宝安沙井步涌村江氏、宝安龙华清湖廖氏、宝安西乡固戍姜氏、南头叶氏、罗湖黄贝岭张氏、湖贝张氏、向西张氏、南头平山方氏、宝安龙华上芬詹氏、福田新洲简氏、福田沙尾莫氏等。
明朝立村的客家民系有:福田下梅林郑氏、龙岗平地肖氏、龙岗赖氏、坑梓黄氏等。
收集到深圳地方明代迁深的广府民系族谱计有:宝安松岗沙埔村蔡氏族谱、罗湖袁氏族谱、罗湖蔡屋围蔡氏族谱、宝安公明合水口麦氏族谱、宝安沙井步涌村江氏族谱、宝安龙华清湖廖氏族谱、南头叶氏族谱、罗湖黄贝岭张氏族谱、罗湖向西张氏族谱、南头平山方氏族谱、宝安龙华上芬詹氏族谱、福田新洲简氏族谱、福田沙尾莫氏族谱等。
收集到深圳地方明代迁深的客家民系族谱计有:福田下梅林郑氏族谱、龙岗坪地萧氏族谱、龙岗大鹏赖氏族谱、龙岗坑梓黄氏族谱。
清朝立村的客家民系有:盐田沙头角沙栏下吴氏、盐田鸿安围彭氏、盐田凹背何氏、龙岗横岗茂盛何氏、龙岗朱古石刘氏、盐田三洲田廖氏、盐田伯公树吴氏、宝安石岩龙眼谢氏、宝安龙华早禾坑李氏、宝安观澜松元陈氏、牛湖陈氏、龙岗坪山大万曾氏、龙岗葵涌屯洋利氏、宝安横岗吉溪陈氏等。
收集到深圳地方清代迁深的客家民系族谱计有:盐田鸿安围彭氏族谱、盐田凹背围何氏族谱、龙岗横岗茂盛何氏族谱、龙岗朱古石刘氏族谱、三洲田廖氏族谱、盐田伯公树吴氏族谱、宝安石岩龙眼谢氏族谱、宝安龙华早禾坑李氏族谱、宝安观澜松元陈氏族谱、龙岗坪山大万曾氏族谱、龙岗葵涌屯洋利氏族谱、宝安横岗吉溪陈氏族谱等。
深圳这些各姓族谱中关于其祖先立村创业之地、祖先墓葬及历史名人墓葬等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调查的重要线索,大大地补充了地方志书的不足,也是我们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物的调查又为深圳的地方史提供了确证。
(三)古村落采访老村民
这是文物调查的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古老的村落都会有一些非常熟悉他们祖先文物掌故贤人,他们不但瞭解物质的文化遗产,也瞭解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找到他们,就找到打开这个古村落历史文物的钥匙。调查者懂地方方言的,其调查采访会更顺利。采访可以用约会的方式,也可以用开座谈会的方式。瞭解到情况,并由他们当向导,更易找到和调查文物。
(四)田野考古调查
这是文物工作者最为常用的专业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的范围,进行地毯式的文物调查,包括勘探、试掘等手段。
(五)基本建设考古调查
深圳建设发展快速,建设工地考古调查非常重要。如不及时进行调查,那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就会毁于一旦。
(六)深圳家族在香港的文物调查
深圳与香港自古就是一家人,香港不少家族,支派迁徙在深圳,有的祖墓在深圳;而深圳也有不少的家族,支派分布在香港,有的祖墓也在香港。地下文物的调查,有时必须过境进行考察,弄清情况。这也是深圳地下文物调查与其他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罗湖区黄贝岭张氏、罗湖村袁氏、蔡屋围蔡氏、福田区皇岗庄氏、下沙村黄氏、南山区郑氏、北头村黄氏、宝安区沙井陈氏等,均有祖墓在香港。
深圳地下的文物调查以及文物遗址、墓葬的分布,有其一定的规律,掌握和瞭解这些规律,就能使深圳地下的文物调查与研究,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注释:
〔1〕杨耀林:《深圳咸头岭史前文化遗存初步研究》,深圳博物馆编《深圳文博》,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下《南海郡条》。
〔3〕金兆丰校补《三国疆域志》:“番禺下有宝安城,本东官盐场,吴甘露二年,置司盐都尉于此。”又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东官郡故城,晋义熙中置,以宝安县属焉,多蚶蛎、石蛤、海目、香螺、龟。《郡国志》云,东官郡有芜城,即吴时司盐都尉垒。”
〔4〕饶宗颐:《香港考古话由来》,《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22日。
〔5〕(南朝)沈约:《宋书·州郡志》:“东官太守,《何志》:故司盐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
〔6〕(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7〕(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