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成立80周年,在欢庆这样一个重要纪念日的时候,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虽然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早己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师恩无尽处”。
50年前,我们在地理系学习的时候,课程很多,大约有30多门课,而且不少课程有教学实习,所以任课老师少说也有三四十人。这里回顾的老师仅是一部分己驾鹤西去的任课老师。
缪鸿基先生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自然地理专业的入门课是《自然地理学概论》,缪先生主讲该课。缪先生还是国内著名的地图学家,所以《地图学》也由他讲授,后来他还给我们开了一门最新课程《航空照片判读》。缪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戴着一付深度近视眼镜,着装整洁,言谈平和,教学一丝不苟,处处为人师表,而且乐于助人。当年我父母住在东山龟岗二马路,缪老师家也在附近,我们乘车船回家,常遇到缪老师,他总是抢着为我们买票。特别令我难忘的是,70年代我带学生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每逢节假日妻子都带两个子女乘轮渡去看望老人,只要是遇到缪老师,他不但为他们买船票,还亲切地拉着两个小孩,直送至龟岗才热情分手。
陈世训教授和黄润本先生是我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引路人。我在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能取得一些成绩,首先得感谢他们的启蒙和栽培。黄润本老师教《气象学与气候学》,还给我们开设了《水热平衡》新课。黄老师不仅理论水平高,而且实践经验丰富,他编写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系的教科书,当时他还是讲师,但我们都以为他是教授。十分遗憾的是,尽管他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富,但直至80年代他移居美国前都未晋升教授。
陈世训教授主讲《中国气候》,一登上讲台就显出学者风度,身着毕挺的中山装,讲课声音宏亮、表述清晰,善于举一反三、启发思维,他讲课最受学生欢迎。他的著述很多,其中《中国的气候》一书曾被译成俄文,远销苏联。陈先生待人和霭可亲,经常同年轻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他对我的成长所给予的亲切关怀,更令我永生难忘。1962年我被派往南京大学进修学习,出发那天,陈先生率领部分教师和学生10余人到火车站为我送行,令我十分感动。1961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由陈先生牵头在地理学系创办气象学专业,1979年建立气象学系,我自始至终当陈先生的助手,配合他工作20余年,深深感受到他一颗心忠诚教育事业,热情发展气象事业,对我影响深远。
唐永銮先生个子清瘦,常穿一身棉布中山装,十分檏素,外表看不出他是教授,实际上他是国内环境学界的权威之一,有“南唐(永銮)北刘(培桐)”之称,对我国南方环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有幸听他讲《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虽然他的湖南口音很重,不太好懂,但他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听懂。
给我们上《中国自然地理》课的是徐俊鸣教授,他知识渊博,特别是历史地理研究方面成绩显着,被誉为在岭南的“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徐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外表清瘦、衣着俭檏,待人真诚、和蔼可亲,教学认真、治学严谨。先生上课时总是身着檏素的中山装,讲课慢条斯理,内容精练,条理清晰,分析精辟,从没有一句废话。他讲话略带客家口音,却同我们老家的吉安话比较接近,很容易听懂。我最欣赏徐先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他不但能以精练的语言讲授枯燥复杂的书本内容,而且在学术论著中也善于用精辟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科学内容。入学不久,我曾拜读过先生的大作《广东自然地理特征》,该书以精练的文字对广东自然地理特征作了极精辟的论述,如以“四时皆为夏,一雨便为秋”、“偶有奇寒”等文字概括广东的气候特征,成了后人描述广东气候的经典文句。
梁溥教授是知名的经济地理学家,特别是对农业地理研究卓有成效。他为我们讲授《中国经济地理》,也同徐先生一样,内容精炼、言简意赅,表述清晰、条理清楚。
留学德国的叶汇教授,身材魁梧,是地貌学权威之一,国内许多重要的地貌学术活动和科学考察都会邀请他参加。叶先生不仅善长地貌学,而且学识渊博,他既给我们讲授《地貌学》,还为我们开设了内容十分丰富的《世界区域自然地理》课程。在学生时代我同叶先生接触不多,90年代以来我们多次举行同学聚会,凡邀请他,都会欣然参加,所以交往颇多。1996年11月,我们班同学聚会纪念入学40周年,86高龄的叶先生不仅参加我们举行的学术活动,还专为我们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自然地理学研究与应用》撰写序言,令我们的纪念活动增添了光彩。
黄玉昆先生是地质学家,是最平易近人的老师,同我们既是师生,也似朋友。黄老师不仅给我们讲授《普通地质学》,还带地质实习。在野外同我们一起爬山越岭,他总是言传身教,边爬山边讲解,闲时喜欢同学生聊天,在生活上也乐于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大家都喜欢跟黄老师实习。
黎积祥先生未直接给我们讲课,但指导过土壤实习,他平时言谈不多,只知埋头工作。1958年,我们全班同学由黎积祥老师带领参加广东省土壤普查鉴定工作。经过五个月的奋战,我们完成了全省120个县市2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壤鉴定工作,写出了各专、县的《土地资源勘查报告》,绘制了数以万计的图表,训练了十余万农民技术员和大批技术干部。我班还因此被学校评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先进集体”。显然,没有黎老师的指导,我们是不可能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
此外,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还有吴印禅、王正宪、杨克毅、方瑞濂、钟衍威、张迪懋、邓国锦、潘树荣、李丙怡、黄迪仁等先生,虽然他们都己辞世,但他们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特别令人惋惜的是,钟衍威副教授和李丙怡老师英年早逝,他们都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
在今天庆祝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成立8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怀念老系主任曹廷藩教授。曹老是经济地理学大师,是当年中国经济地理两大学派的领头人之一,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是一位高瞻远瞩、德高望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领导。在曹老任系主任期间,可以说也是我校地理系学术地位和声望最高的时期。
当年的系团总支书记马传芳老师也是值得怀念的。我们在学期间(1956-1960年),他作为学生工作干部一直住在我们学生宿舍,同我们朝夕生活在一起,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我想,像马老师这样的学生工作干部,大概只能出现在我们上大学的年代,恐怕今天是很难有的。
当然,我们的任课老师还有健在的陈家修、沈灿燊、陈华材、李见贤(黄进)、覃朝锋、王鸿寿、黄美福(黄伟峰)、谢永泉、雷强等等老师,他们都是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值此地理学系成立80周年之际,谨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
(梁必骐系中山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1960届毕业生,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