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地理学与发展研究
许学强 张 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地理学者提出了“发展地理学”的概念,出版了许多专著,如英国教授P·P·柯特纳的《发展的地理学研究》、澳大利亚D·J·里默和D·K·福布斯的《发展地理学》,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空间差异分析来介绍研究地理学对发展的研究。
一、地理学研究发展的立足点——发展的空间差异
所谓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有机会获得教育,参加文娱体育活动,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生活环境舒适等。在实践应用时,地理研究者常选择若干重要指标,如人均国民收入、成人识字率,每个医生的服务人口数、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的比重等,按国家或地区收集有关资料,分级分类描绘在地图上,可清晰地看出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从全球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显而易见。
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其成人识字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非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也较高。
幅员辽阔的大国——印度、巴西、中国、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内各个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一样存在。从表中可分析出加拿大的两个发展中心分别在东海岸五大湖边的安大略/魁北克和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它们之间是较不发达省份,北部北冰洋边缘地区也是不发达的。
二、地理学研究发展的核心——解释发展的空间差异
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学在探索发展空间差异形成原因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自然环境决定论、技术发展阶段论、核心边缘理论等,其中有的是借用经济学理论。
1. 自然环境决定论
图中显示发达国家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形成一环带状分布,在南半球的暖温带分布有乌拉圭、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较发达国家。因此有的学者指出发展与自然环境有关,温带凉爽的气候有利于发展,而热带湿热气候阻碍发展。
诚然,热带某些自然条件不适经济发展。与温带相比,其气候具有如下特征:①降雨较多,暴雨频率高。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常有,很容易造成洪水,摧毁公路、桥梁和建筑物,导致土壤流失,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在旱雨季十分明显的地区,尤为严重;②高温高湿持续期长,冬温一般在16℃以上,有碍作物生长的杂草、害虫、细菌与作物共同迅速生长、繁殖;③因上述特征伴生的土壤腐殖质分解快,有机质易淋失,土壤贫瘠,常缺氮、磷、钾(新生的冲积土和火山灰堆积土壤例外)。降水、温度和土壤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导致食物供应不足、居民营养不良、体质下降,从而压抑其创造性发挥。
常湿热带矿产资源缺乏是其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另一重要原因。常湿热带有稠密的植被和深厚的岩石风化层,没有形成矿产资源的条件。但铝土矿、铁镍矿等少数矿物形成于热带淋溶条件;生活条件相当恶劣的热带乾燥沙漠也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热带自然条件不大适合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得出自然环境决定论。事实上,相当数量的非热带国家,如东南欧和中亚同样是相对不发达国家,而一些热带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委内瑞拉却有很高的发展水平。热带地区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但发达地区同样有性质不同但严重性却相仿的环境问题,北欧和加拿大的严寒、美国和苏联中部的乾旱以及丹麦等国农业土壤的沼泽化或淋溶,疟疾、鼠疫也曾使许多欧洲人丧生。
可见,不管热带或者温带,自然条件仅是造成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原因。
2.发展阶段论
地理学家在解释发展地区差异时,常借用经济学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论是1960年由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W·Rostow)教授提出的。他通过对当今世界最发达地区——西欧北美发展过程的研究,得出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五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起飞前的准备、起飞,鼎盛和高消费阶段。传统社会技术水平低,社会经济趋于停滞,重习惯与教条,比较保守。起飞前的准备阶段是指在外力推动下,出现富有革新意识的领袖,重点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道路、铁路、通讯网络),发展出口谷物的生产和矿产的开发。随着生产性投资(主要指制造业)的大幅度增加,由此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人口增长,这时起飞就发生了。当增长的影响渗透到经济各方面时,鼎盛时期则到来。最后,由于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人们都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经济重点转向消费品生产,提供更好的福利服务,达到高消费阶段。罗斯托认为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更多的发展阶段,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先后经历了这五个阶段,处于高消费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尚处于较前的阶段,还没进入鼎盛阶段。从地理学的观点,全球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正是各个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布模式。
3.核心边缘理沦
核心边缘理论最初也是经济学家提出。在全球发展水平分布图上,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居于中心位置。其他国家象一圆环围遶在中心周围。由此,学者们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认为在全球发展分布图中具有一个发达的世界核心与一个落后的世界边缘,发展的程度与到核心的“可达性”有关。可达性不仅仅指实际距离,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背景差距。
十九世纪时,大多数边缘国家是英、法、荷、美等国的政治殖民地、欧美及美国的权力中心对边缘地区的投资主要用于开发当地的原材料,特别是矿石以及专门出口的咖啡、橡胶等农产品,形成了过去专门化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边缘区的经济依赖于核心区:它的产品需要卖给核心区,所需要的许多工业品以至农副产品又要核心区供给。本世纪三十年代核心区经济衰退,边缘区各国的经济也几乎崩溃,一些以畜牧业为主的欧洲移民后裔国家——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国内工业,使经济多样化。其他非移民国家和地区变化不大。
事实上,边缘区不利于经济发展。由于就业机会少,服务系统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劳动力素质差,边缘区对富有活力,先进、赢利的经济活动没有吸引力。相反核心区由于集聚优势形成经济吸引力,能进一步增长和经济更多样化。因此瑞典经济学家钱纳·迈尔德尔(Gunnar Myrdal)创立经济发展积聚循环理论(即成功的更成功、落后的更落后)。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明显差别导致边缘区那些有才华与雄心大志的人(多为受过教育的年青人)向核心区迁移,留下的则是年老守旧的人,边缘区的地位更显不利。大量事实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大,核心与边缘的分布状态仍将保持。
三、地理学研究发展的目的——改善发展的空间分布
发展水平差异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比较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才有可能缩小这种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曾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鼓励人民更勤奋工作到限制生育,并努力增加投资,发展基础设施,促进工业化过程。哪一种手段最可能带来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呢?
一般较多采用的罗斯托的发展阶段理论。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其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时,起飞就会发生。作为发展战略基本因素是建立富有带动性的工业部门,为失业者提供工作,使人均收入有较大的提高。为此,发展中国家以国内的资金、技术和资源为基础,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以及发达国家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协助,发展重工业和进口替代品工业。在具体作法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仿效苏联的作法,普遍采用4~5年的“发展计划”,明确规定基础设施、乡村发展和某些工业方面的直接投资,说明资金的来源——税收、国外贷款或国际援助。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直接参与发展国内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则通过各种优惠和限制政策,干预私人企业,迫使其接受计划指导。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某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马来西亚自1957年独立以来,工业产值一直以约10%的年递增率扩大,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成功地借用了日本的发展经验,正成为当代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已是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国。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没有产生预期发展动力,贫穷、失业仍然存在,也不象发达国家一样依次经历五个发展阶段,迅速达到高消费水平。其原因:①资源是有限的,当今西欧北美—般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的资源几乎是贫穷国家消费者的16倍,以世界现存资源维持全球人口的高消费是不可能的;②历史不可能重演。英国最初工业化时,几乎拥有整个世界市场,无竞争对手;后来西欧北美诸国关税壁垒,发展本国工业,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发展水平;然而,今天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面临整个发达世界的竞争,采取关税壁垒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而国内市场毕竟有限,剩余产品出口又遇到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和发达国家的竞争,难以进入国外市场,限制了工业的发展;③高人口增长率。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发展初期人口大量增加时,通过向美洲和澳洲移民减缓人口压力。今天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高,移民困难重重,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安排大量过剩的农村人口。
工业化政策受挫,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向发展农村的小工业等非农业活动,建立小市镇,带动农业增长,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整个国家发展水平。改工业化从上到下的战略,为从下到上的发展政策。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应是这两者的结合,但不排除对某一方的重视。
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相互依赖性。现实中更多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例如: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以低价倾销多余农产品,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更低价销售同类农产品;发达国家发明代用品(如合成橡胶)可能破坏发展中国家这类产品的出口市场,如此等等。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得到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援助,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行动,甚至牺牲某些可得利益,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以实质性的有力支持。
经济发展问题错综复杂,资源丰富(如石油或其他矿产)是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人口众多,获得成功的愿望、政治的稳定和政府的诚意都是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然而,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发展也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水平,改变发展的空问分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