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布局问题



  吴永铭 倪兆球

  珠江三角洲面积占广东省的17.9%,人口约占全省的1/3。1980年工业总
产值占全省的66.7%,轻重工业比例约为2∶1,其中轻工业占全省72.2%,形成一个重要的、以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地域类型。

  一、工业地理条件

  1.农业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本区平原面积占70%以上,年平均气温高于22℃,一年中无霜期长达11个月,年降雨量1,800-2,200毫米,四季皆可种植,土壤肥沃,农业垦殖指数高达68%,有较高的耕作技术,粮食以及多种经济作物的亩产居全国前列,是重要的商品粮、甘蔗、桑蚕、塘鱼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基地。此外,油料、麻类、烟叶、蒲草、牛奶等工业原料的生产也占了全省相当高的比重。这些农产品原料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糖、纸、食品、丝、麻纺织等轻工业的发展。

  2.河道纵横交错,航运发达

  珠江三角洲原为一个古海湾,沉积年代不远,河汉发达,彼此交织,形成网格状水系,沟通了本区许多市、县、    区内,能通航二、三千吨船只的主要水道有35条,总长170多公里能通航一千吨以下的长达500多公里;河道汇成八个入海口,其中以虎门最大。广州黄埔港,是我国南方仅次于湛江的第二大港。此外,还有50多个中、小港口。

  1979年水运量达5,000多万吨,占全省水运货物的70%、货物总运量的30%。区内80%的工业原料依靠水运,运费比陆运便宜1/3—1/2。

  3.轻工业历史悠久

  本区的手工业品和日用杂货闻名中外,与“京货”并称为“京广杂货”。早在唐代,广州、佛山等地的瓷器、铁锅、金器和小五金,就成为阿拉伯、日本商人贩运回国的重要商品。明代,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清代,食品、竹木藤器等行业广为发展,尤以牙雕、美术陶瓷最为著名。目前,传统的轻工、手工产品不下40—50种。1980年,广东省的轻工业产值仅次于沪、苏、鲁、辽,居全国第五位,而广东的轻工业约有75%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并以食糖、纸张、食品、纺织和陶瓷等五项为大宗产品。蔗糖产量已达60多万吨,占全国1/3左右。

  4.毗邻港澳,对外联系活跃

  本区进口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90%以上经过港澳转运。侨眷及港澳同胞的亲属有600多万人,约为现有人口的1/3.1979年实行特区经济政策以来,外商特别是港澳同胞投资踊跃。

  区内有七个大中城市和39个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省一半以上,劳动力资源充足,珠江口外尚有海底石油,但其它矿产资源不多。与省外联系有海河之便,但深入内地则要水陆多次转运。与粤东、粤西沟通主要靠广汕、广湛公路,与粤北联系虽有京广铁路,但运输压力太大,北江则流量不大,险滩多,只能通航二、三百吨的船舶。这些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原料大部分从区外调入来看,无疑是布局上的不利因素。

  二、工业分布特点

  1.工业分布比较集中

  西江与北江在三水河口相通之后,三角洲河网纵横交错,大小城镇很多,水运极便。在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之间,形成工业密集的地带,面积约占全区的1/6,工业产值却占83.6%。1980年平均每人工业产值以佛山为最高(3,171元),江门(2,970元)、广州(2,886元)次之,其余各市、县都在500~800元之间。由于货物主要靠水运,因此多数企业沿河分布,密集于港口及其附近,工业的发展程度往往与河港规模、转运能力、腹地大小密切相关。

  2.边缘山区工业落后

  广州市是广东省和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水、陆、空运与区外联系比较方便。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59.2%,其中轻纺工业产值占55%,机械工业占70%,而且集中了化工、建材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周围的市、县与广州工业在生产或技术上有协作关系。远离广州的一些市、县,除江门、肇庆两市外,其余大多数的工业发展均较慢,尤其是西部和东北部边缘县,其工业产值平均每人不到200元。

  3.南部特区的建立

  南部沿海,台地、丘陵多,土质较差,人口较少,农业生产水平低,港口未开发,工业落后。自从1979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建立深圳、珠海特区后,出口加工工业蓬勃发展,因而使深圳、珠海与广州形成了一个出口加工工业的分布区。其出口加工工业约占珠江三角洲的95%。该区由于进口原料,弥补了当地原料的不足。

  三、工业合理布局

  1.生产基地的建设

  (1)扩大区内农产品原料基地

  珠江三角洲已建立的甘蔗、桑蚕、塘鱼、水果、奶牛、鲜花等生产基地,多数分布于广州、佛山、江门等大中城市郊区以及南海、顺德、番禺、中山、东莞等地。基地中,粮食与经济作物争地激烈,城建和工业用地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副产品的消费量,因此,为工业提供的原料比重相对减少,不能满足现有的加工能力。例如一些糖厂,榨季缩短了30—40天,顺德、南海等地丝厂,原料只能满足生产能力的80%;塘鱼、岭南佳果的供应减少,导致罐头生产萎缩不振。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一是加强原有工业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设。因为原有基地具有经验丰富、单产高、产量集中的特点,管理、科研、收购、运输、加工网点比较完善。加强原有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在原有种植(养殖)面积上挖掘潜力,加强科学管理,继续提高单产和总产,并对水、热、土、肥、饲料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科学预测其发展规模,以提供加工工业的合理布局。

  二是开辟新的农产品原料基地。西部的三水、高要、高明、鹤山等县有20多万亩常受水灾的低产田,通过调整作物结构,可建成仅次于顺德的广东第二个塘鱼基地。从化、增城,花县、四会等县,可在原有水果生产的基础上,加以扶持,扩大面积,发展成为工业原料的水果基地。广州郊区奶牛基地频于解体,而从化、花县和三水有一定草地,宜新辟为奶牛基地。茉莉花浸膏价格昂贵,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可考虑在南海县东部新辟茉莉花等香料作物基地。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带有一系列的低山、台地,多为荒山秃岭,宜充分利用,分别建立用材、经济林,牧场和荔枝、龙眼、菠萝、柑橙等水果基地。

  (2)建立区外巩固的能源和轻工原料基地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用煤占全省1/3,其中95%以上从区外调入,并以省外调入为多。由于供煤不足及运输困难,经常影响本区1/6—1/5的工业生产能力不能很好发挥。今后工业每年总产值若以12%的速度增长,而煤的消费量即使在节约使用的情况下仍需增加6%—8%。河南焦作,贵州六盘水的煤储量大,煤质好,有关部门希望广东等缺煤省份投资扩大开采.因此,本区应争取投资,积极协同开采.珠江三角洲工业用电约占全省40%。广州是珠韶电网的供电中心.近年削减了耗电大的重工业生产,目前轻工业用电虽稍有改善,但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除增加必要的火电外,要根据广东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开发水电.1978年全省水力发电量占全省发电的45%,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仅占可开发的18.9%.粤北山区河流落差大,北江集中了全省一半的水力资源,又有多个较好坝址,因此,有必要聚集部分投资,协同开发粤北水电资源。

  珠江三角洲棉纺,卷烟工业所需的棉花、黄红烟叶等原料,主要靠省外调入.近年棉,烟产区重复建厂,就地加工,使本区与上海、天津等加工区得不到应有原料.为了发挥老厂、大厂的生产能力,除了依靠国家计划供应外,还应适当照顾产区利益,签订合同,以保证原料的正常供应。

  (3)把本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轻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已形成纺织、缝纫、食品、陶瓷、造纸义印、日用五金、轻工机械等生产优势,出口产品多.但由于厂房、设备、技术、管理等落后,严重影响产品的出口。今后必须加紧对原有企业的改造,重点抓一批拳头产品,实行专门化协作;电子、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迅速,应充分利用引进技术和原材料的有利条件,促进产品不断更新,打进国际市场,化工要为南海石油开发打下基础,冶金、建材、机械等工业也要为轻工业服务,与当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相适应。

  本区引进的外资约占全省的90%,今后还必须引进更多的外资,并着重于轻纺,电子,轻工机械等投资和以转产灵活的企业占多数,以充分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2.划分三个工业区,实行工业合理分工

  (I)中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好 区内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89.8%.轻工业品外贸收购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7%。

  随着广深铁路复线的修建和穗港、穗澳公路的改善,加上原有轻重工业的配套和农业发达的基础,宜将该区建成对外开放的轻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带,加强工业农产品基地建设,大搞出口轻工业,提高产品的外贸比重,增加高、精、新的内销产品。

  根据该地带中部与南部的差异,中部宜加强协作配套和企业分工,调整产品结构,以生产高、精、新产品为主,南部宜多搞占地多,运量大,有一定污染的工业(如化工、炼油、造船、冶金等),深圳,珠海特区着重发展电子、纺织、机械、建材、石化,食品、饲料等工业。

  中部现有工业密集 工农用地矛盾突出,应提高工业建筑层数减少,工业用地的扩大。其次在南部沿海开辟新工业区,较之在广州外围搞卫星城有利,因为沿海台地、山坡地多,近港澳,滨海岸,用地、污染与运输等问题均较易解决。

  (2)西部工业区

  区内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11%,占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6.5%。西江整治和茂三铁路建成后。与粤西各县及云贵等地联系方便。区内石灰石、石膏、陶瓷土丰富,高要、开平、恩平等县有小煤窑,多数县人少地多。据此,宜以水泥等建材工业为主,并在加强造林的基础上,发展木材加工、水果、墉鱼、奶牛、羊等生产,建成对外开放的建材工业和工业农产品原料基地。

  肇庆的精密仪器、台山的机械制造等有一定基础,应加以发展,肇庆尚可发展旅游工艺品生产。

  (3)东北部工业区

  1980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低于全省(72%),仅占珠江三角洲业总产值的3.7%。

  本区山地面积占一半左右,对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有利。增城、从化、花县等山坡地,宜种荔枝、龙眼、榄树、菠萝以及养蜂取蜜。奶牛、羊的养殖也有条件。本区宜建成对外开放的木材加工和工业农产品基地。

  惠州市的轻纺、电子等工业应继续发展。东江为下游工业龢民用水源,应加以保护。

  综上所述,中南部工业区为珠江三角洲工业的核心地带,它以雄厚的工业农产品原料和进口方便的工业原料为基础,将发展为出口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带。西部工业区和东北部工业区为其左右两翼,除发展支农工业外,西部侧重发展建材工业,又以新辟塘鱼基地为优,东北部侧重发展木材加工,而以新辟水果基地有利,两者又可加强奶牛、羊、肉畜等工业农产品原料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工业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地域生产综合体,促进该地区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轻工业基地。

  (本文部分数字由广东省统计局、航运厅、水电局提供.)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