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稀有的经书

  在光明寺里,浑厚的钟声与缭绕耳畔的佛音会让人耳聪目明,弥漫着的香火让人心静神怡,所有世俗的尘缘在斑驳的石墙面前荡然无存,一切物质的纷扰也会遁于无形。

  每一位僧众,都放下自己,安下心来,用心灵与佛祖对话。更有虔诚的僧侣与居士,在一个个径行道中念佛,日夜相继,无有休息。至今仍记得初见这一场面,一个僧人微微摇晃着身体,行走,念佛,不坐、不卧、不睡,已走过3天3夜。那一刻,我的心灵十足受到了震撼。

  是怎样的虔诚和毅力,能让人不眠不休,脚步不停?

  是何等的崇敬与仰慕,会有如此安心与坚持?

  是秉持着哪一种决心与信念,让人在艰难的条件下,敢与极限挑战,与自己对抗?

  试问自己:“我有这样的毅力吗?我能战胜自己的懒散、懈怠与放逸么?”我忽然感到害怕、惶恐、畏惧与退缩,心中的答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的眼睛似乎被蒙蔽了,迟疑、仿徨与徘徊将我束缚。我急急地想要打开一扇门,眺望更远的世界、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种激励,默默地推动着我,让我的脚步一点点向前。

  心里很乱,在退缩与尝试的矛盾中挣扎。于是,我将心中的疑惑,向静阳庵的当家慧明师说出并请教,这位尼师点头笑笑,仿佛了然于心中。她送给我两本书:《佛说般舟三昧经》和《般舟行文集》。

  “读过这两本书,如法行持一段,你就明白了,真正的佛现前三昧般舟行人,这个东西是干扰不了的,因为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一句佛号圆满回施,你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她还告诉我:“如果行法之前,对经法有较深刻的认识,使自己的一念坚固住,那么在行法过程中,对超越身心的痛苦是有极大帮助的。师父说了;行佛现前三昧的人,应当发愿;不来不去,清净守护,不增不减,真实守护,住法界心,用法界功利益法界有情。”

  慧明师的这番话,让我很受鼓舞:一切感受与体验,都将在亲证中获得。

  依稀记得,初闻《佛说般舟三昧经》是在登山的路上。五色的经幡上的三字诀,让我对这本佛书有了一段最初的印记——

  “立一念,信是法,随所闻,念其方;

  宜一念,断诸想,立定信,勿狐疑。

  精进行,勿懈怠;勿起想,有与无。

  勿念进,勿念退;勿念前,勿念后。

  勿念左,勿念右;勿念无,勿念有。

  勿念远,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痒。

  勿念饥,勿念渴;勿念寒,勿念热。

  勿念苦,勿念乐;勿念生,勿念老。

  从慧明师那儿回到我的房间,我洗手漱口,静下心来,打开《佛说般舟三昧经》庄重地诵读起来:

  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经文不太长,初次大约读了40分钟,但是越读越欢喜,仿佛打开一扇门,满眼是光明与希望;又如黑暗中射出一线光亮,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寻找了好久,几多迷茫与困惑,终于在这一时间彻底地释放。

  这个法与自己多么相应呀!我在尽情地释放喜悦与感动,心想,只要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行,不疑惑,就一定会花开见佛!

  经文中,佛陀的两段教诲令我印象深刻——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佛告跋陀和:“有闻是三昧不轻笑,不诽谤,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欢喜,乐书学,诵持者,我悉豫知见之,其人不独于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世时,闻是三昧,书学诵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得阿惟越致,所愿者得。”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想到这句,我恍然大悟:“为何那么多的僧众行佛现前三昧法,全然不顾周身的疼痛,日中一食,不眠不休,坚持经行念佛。无论是八九岁的稚童,还是花甲老人;无论博士、学者、官员、商人,或是教授、学生。因为行佛现前三昧法,容易激发出大家爱乐一切供佛的机会,利益一切众生的机会,是法义的证实者,是平等的安住者。”

  我想,与世俗人眼中的苦相比,不了解佛法的真实妙用处,那才是真苦。

  合上经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我忽然想起前几年见过的一位法师,她老人家已证得念佛三昧,得以见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她对我说的一句话:“不要拜我,要拜佛、念佛,极乐世界可好了!”

  一句“极乐世界可好了”,说得眉开眼笑,喜悦异常,开心的表情无法形容。那副画面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对佛现前三昧般舟行法,升起了无比的欢喜心。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