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奶牛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粮食贸易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温氏集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以及“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建成100多家一体化公司。2005至2008年之间,温氏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畜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排名第4)、“中国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领军者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企业不景气,但广东温氏集团的业绩却稳步上升。2008年,该公司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肉猪250.7万头,
肉鸭1081万只;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158.7亿元,同比增长35.6%,现有合作农户4万户,合作农户的获利13.6亿元,户均3.4万元,全年向国家上缴税收2.8亿元。广东省温氏集团的成功实践对大力发展广东的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经过实地调研和归纳总结,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温氏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实践
1983年,由七户农户集资8000元,成立畜牧公司,开始了温氏的创业之路。1986年,温氏开始有了第一批合作农户,正式创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在“温氏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根据产业链流程各环节的技术特点与要求,通过产业内合理分工与合作,把公司与农户的相关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公司主要承担产业链流程中的种苗、饲料、药物和疫苗生产与供给以及产品的市场开发等环节,合作农户主要承担饲养管理流程。公司负责搭建管理和市场等各种经营平台,以委托养殖的形式将饲养管理流程交给农户负责。农户将资金、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融入到产业链管理中来,共同承担风险、共享产业链经营创造的价值。这样的生产方式既可以降低风险,形成产业整体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这样的经营模式,短短几年间,温氏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2007年突破100亿元,预计2009年可以突破200亿元。如果按现有的4万户合作农户计算,粗略估计温氏集团运用的民间资金高达30亿元左右。今天的温氏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0大业务体系,以养鸡、养猪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为辅,以动物保健品、食品加工、有机肥料、粮食贸易、农牧设备为产业链配套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实践证明“温氏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温氏模式”
能有效破解“三农”难题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氏模式”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温氏集团牢牢树立以“农民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农户之间以利益为纽带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享双赢。农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是农户增收的保证。处理与合作农户的利益关系时,温氏非常重视保证农户的利益,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温氏集团从创始之初就确立要依靠农民、与农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方针,实践证明,离开了农民,温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年来公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养殖户的收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如2008年,在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与集团合作的养鸡户全面平均收入仍达到1.57元/只,养猪户平均收入129元/头;全年养殖户收入达到13.6亿元,比2007年增长20.4%。
温氏集团“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温氏共在全国20个省(市、区)的560个乡(镇)带动3400个自然村发展养殖业,公司合作农户比例占村总户数超过50%以上的达520个自然村。其中,在广东省内的260个乡镇带动1800个自然村发展养殖业,合作农户比例超过村总户数50%的有400个自然村,广东省内合作农户年均获利2到3万元。只要温氏集团在一个地方建立分公司,就往往会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助推器。一方面,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合作养殖户,这就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劳动力剩余问题,也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温氏为农民的奔康致富提供了项目,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水平的提高。温氏不但带领了合作农民致富,还带动了当地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三、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为了提升温氏集团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3月,温氏集团投入巨资组建广东省温氏集团研究院。该院是由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的广东省第二家省级企业研究开发院,以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与中科院广州分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产学研联盟合作单位共建,并按照“政府引导、产学研驱动、市场化运作、产业支撑”模式进行建设,立足于温氏集团支柱企业,以畜禽重大疫病、生物技术、疫苗研制与开发、动物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环保与资源利用等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宗旨是服务于依托企业,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关键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切实发挥“培育技术、培育人才、培育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温氏研究开发院运行管理实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研究开发院的运行费用主要依靠温氏集团投入,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广辟资金渠道,筹集研究开发经费;研究开发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国内知名专家及学者挂帅、以博士和硕士人员为中坚力量的金字塔结构的科技人才队伍。研究院现有博士学历人员7人,硕士学历人员25人,到2010年,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计划达到150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力争达到10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45人。
2008年5月,在温氏集团研究院现代育种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广东省首例克隆猪在温氏诞生,温氏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进行克隆猪研究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民营企业,国家“863”项目“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即为温氏集团主持,联合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除此之外,温氏集团研究院在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着成绩,在国内很多鸡场、猪场受到禽流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多种疫病侵害时,温氏集团依靠科学、严密的防控技术体系,从源头上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整体上提升了温氏集团的竞争优势。
温氏集团研究院不断加快科技成果推广速度,根据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需要,在现有动物疾病防控与疫苗研制、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生物技术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采取独立组建、与集团成员企业合资共建或与相关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共建等方式陆续设立动物营养研究所、环境与资源利用研究所等研发机构。
四、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从2002年起,温氏集团开始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成为养殖行业中较早地全面、系统建立ISO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为了给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温氏集团严把产品质量关,从配套设施和技术资源上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巩固和提高温氏的优质安全产品形象。加强流程管理,抓好原料验收、生产管理、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强化产品质量保证手段,做好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实现全程控制。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温氏集团构建了最科学、严密的防疫体系。如建立了安全的养殖环境,禽流感期间和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提供禽流感疫苗为所在地区农村散养户家禽进行免疫,确保养殖区域内家禽的安全。公司成立2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年多次禽流感风波当中,温氏作为一个横跨20个省份、拥有8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的农业企业,期间没有出现一例禽流感病例。正因为如此,温氏集团的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先后荣获“中国畜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中国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这为温氏集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五、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养殖业中畜禽粪便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大,在发达地区养殖业甚至被认为是厌恶行业,前几年,东莞市曾经提出禁止在全市范围内养猪。温氏集团为瞭解决这个难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把环保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在发展生产中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集团采取沼气工程结合湿地、鱼塘的方式进行粪便污水处理,幷且利用畜禽粪便探索发展有机肥项目,既可以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还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去年开始,温氏集团开展环保新技术及建设节水环保型猪舍的试验,“零排放”养殖新技术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所谓“零排放养猪法技术”就是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种微生物菌落,经过特定营养剂的培养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种,将“原种”按一定比例掺拌锯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猪粪尿的消化,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演变成饲料工厂,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随着这一项技术在养殖户中的推广,温氏集团将建设成为緑色环保的现代农业企业。
去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同志以及国家农业部孙政才部长等领导亲自莅临广东温氏集团调研,对广东温氏集团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做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此,我建议省有关部门要深入总结“温氏模式”的做法和经验,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在全省大力推广“温氏模式”,逐步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早日实现广东农业现代化。
(毕英佐)
2009年10月9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