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节 对外宗教交流


  作为一个佛教大丛林,弘福寺除了自身内部的运作外,尚有一个与外界交流学习的问题。这里的交往来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来,二为往。“来”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请进来,如1999年4月三坛传戒时弘福寺礼请省内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参加,包括贵阳降龙寺寂超法师、重庆罗汉寺大果法师、重庆慈云寺惟贤法师、四川新都宝光寺广永法师、上海真如寺妙灵法师、四川宝光寺清德法师、贵阳黔明寺宗满法师、遵义湘山寺月照法师等,并邀请省市领导和统战、宗教管理部门的的领导参加,借此向外界展示了弘福寺的形象,与外界结下了友谊,提高了弘福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接待各寺院高僧及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地位的来宾、访客,如慧海方丈接见新加坡佛教徒李秀万居士;收澳大利亚著名版画家白如诗(Ruth Burgess)居士为皈依弟子等。后者为弘福寺创作了两幅壁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壁画两端有一幅对联: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下端横排此联之英文翻译:“Buddha lectures the Buddhist dharma with one method ;All beings attain enlightenment in their varied categories ”。地藏王菩萨壁画对联为: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其英语译文为:“I will not attain Buddhahood until the hell realms are empty ;I will not be a true bodhisattva until all beings have become buddhists ”,〔6〕1993年7月13日下午,弘福寺举办了著名“禅门书画、艺术展暨古建筑成果一览”,省市有名望的书画艺术家刘凤亭、王得一、冯济泉等50余人共展出佳作140多幅,有对联、中堂、横联、匾额,字体有隶、篆、行、楷几大类和山 水、人物、佛像等。其中有幅刺绣在竹帘上的佛像珍品格外引人注目,系白如诗所画参展作品 ——《礼佛图》。日本群马大学教授石田肇来访弘福寺,与寺内擅长书法的高僧崇慈结下一段缘份,崇慈赠与他一幅书法作品,上书: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寄托了一个佛子美好的愿望。

  “往”则是走出去,这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送弟子去其他寺院参学,送弟子到佛学院深造。近年来弘福寺共资助十余名寺僧前去其他寺院、佛学院参学及修习佛学。崇慈就是这类弟子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他不仅书法造诣高深,佛学知识更是渊博,曾多次为居士林讲经说法,佳评如潮。另一方面是于外出参加会议、访问弘法时与高僧名宿交流经验,印证佛学。1997年2月,国务院组织由四位高僧组成的佛牙迎归团前往缅甸迎归佛牙,慧海法师作为其中一位成员参与了这一佛界盛事。同年7月,慧海受新加坡居士林林长之邀,携崇慈法师到新加坡宣讲《观无量寿经》,连讲12天,得到“浩博精深、平易敏雅”的评价。10月,又与惟贤、月照、崇慈同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文化交流会。在香港期间,慧海和尚拜会了宝莲寺绍根法师、大屿山寺住持及香港佛教联合会总务主任、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恒大师。

  弘福寺通过与各国高僧的相互往来,不仅切磋了佛旨精义,交流了佛学思想,而且加强了与异国文化的全面交流。同时,弘福寺的管理层也藉此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开始思考弘福寺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路子,在解决僧团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复杂资源要素的配置等方面促成了弘福寺僧团管理的现代化。如电脑处理资料、文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寺中使用,现在网络也进入弘福寺,古老的寺院,也洋溢着网络时代气息。

  注 释:

  〔1〕《辞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55页。

  〔2〕(美)太史文着,侯旭东译:《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1版,第37页。

  〔3〕转见冯修齐着:《晨钟暮鼓——佛教法会礼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第72页。

  〔4〕三心:《观无量寿经》曰:a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b淳心、一心、相续心(性心续无杂念)c入心、住心、出心、。又曰:“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5〕五观:a、计功多少,量彼来处。B、忖已德行,全缺应贡。C、防心离过,贫等为宗。D、正事良药,为疗形枯。E、为成正道,应爱此食。

  〔6〕李富华着:《中国古代僧人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7月版,第88页。

〔7〕潘明权:《上海佛教寺院纵横谈》,宗教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