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谈田野调查之摄影

  【中文摘要】文物普查的摄影是以不可移动的遗址、遗物为对象(也包括部分可移动的文物),通过摄影的纪实特点,再现这些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关键词】文物普查   摄影   古建筑   古遗址
  
  Abstract:Photography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ensus mainly focus on the sites and relics, as well as part of the movable relics. It is aimed at represent their historical, art and scientific values through the documentary feature of photography. 
  
  Key words:cultural census   photography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site
  
   2009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田野调查,并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全国第五个接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试点验收的县级单位。
  
  作为文物普查队的一员,在2007至2009年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中,本人走遍了顺德区806平方公里土地的大街小巷、村村寨寨,在全区10个镇街、20多个村居,对上报的文物线索点进行了仔细调查、记録。在这次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中,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摄影,所拍摄的照片数量达到了上万张。背负着沉重的照相器材,在按动快门的过程中,发现遗址、遗物时的辛劳与兴奋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忘却一切,全身心投入到拍摄之中,成为一种非常单纯而彻底的精神释放,这种心境状态,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收获那份成就与喜悦。
  
  文物普查的摄影是以不可移动的遗址、遗物为对象(也包括部分可移动的文物),通过摄影的纪实特点,再现这些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摄影属静物摄影范畴,但又与静物摄影不尽相同。文物摄影的艺术性以及它的角度选择、光线运用、背景配置,都要受文物考古科学性的相对制约,要求摄影者透过文物造型、花纹、色彩、质地等去反映文物的沧桑感与历史感。其独特性是真实地反映被拍摄物体的原始风貌,它是记録性资料,而不是阐明性资料,必须具有正常的透视、大小、形状、比例、尺寸等,以求能正确表现出物品结构。几乎所有的文物摄影都是拍摄无生命的东西,但决不意味着最终的影像就是枯燥乏味的或静止不动的。文物摄影看上去很简单,一按快门,就完工了。其实不然,文物摄影与其他摄影工作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耐心的摸索,尤其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因为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拍摄细部的时刻是否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使用的照相机是sonyDSC-F828,古人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利其器”就是设备精良,没有故障,使用者能运用自如。但无论相机是国产或进口,老式或新式,也不论牌号或价格高低来分高下。能否拍出好的照片来,关键在于拍摄技术的运用。只要熟悉地掌握其相机性能,就算是缺少些高级的设备也可得到好的效果。按照文物普查照片的要求,现结合文物普查工作中的拍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画面简洁清晰
  
  古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拍摄这类文物
  
  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整洁,认真清理由于对

  图一   慕查苏么祠照壁(图片略)
  
  外开放所安置的指示牌、垃圾箱等临时摆放的杂物,逥避可能进入画面的人物。焦点清晰是大多数摄影工作任务的共性,但是在古建筑档案摄影中对于影像的清晰度要求则更为严格。原则上画面中每一个细节部分都应清晰,因此需认真校对焦点,应尽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保持较大的景深范围。如顺德北滘镇碧江居委会村心大街建于清末年间的慕堂苏公祠,它是碧江金楼及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该祠正对面的照壁长26.5米,深11.7米。主照壁开两门。此照壁是广州陈家祠的雕砖作者之一—名匠南海梁氏兄弟的代表作。其精湛的砖雕技术着称于世,要拍好其照壁,就必须把砖雕装饰构件表现出来。我利用手动对焦功能,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照壁的整体照片更加清晰。这样既能完整地表现出照壁的全貌,又能使照壁上的雕梁画栋和各种装饰性图案得到很好的展现。在照片中很清楚地可以看到照壁为“门外影壁”,称为“三滴水影壁”,外观是三段平整的壁面,中段高宽,两端相对矮窄,形似牌坊,屋顶多为庑殿式。常见于富商大贾官宦宅邸门前。
  
  二、光照方向对影像的影响
  
  光线是摄影创作的基础,也是构成照片的基本因素。在户外摄影中,
  太阳光是主要的摄影光源。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元素,其照射方向和强度随着一年或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而变化,并受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正确利用自然光源拍摄文物,能够产生更为良好的效果。

  图二   名扬里民居群蚝殻墙(图片略)
  
  因此,只有熟悉自然光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才有可能在户外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一般来说,顺光平而无明暗,多作总体照明和辅助光用;侧光长于描绘器物各侧面的明暗反差,并可隔离器物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用于勾勒器物的轮廓线,有突出立体感的特殊作用;顶光作用于器物顶部和腰部造型复杂的器物;底光,具有渲染人物、动物类器型威严、凶狠和恐怖的感情色彩。光的强弱应依不同文物的需要而异,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随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关系而分别安排。阴影会使被摄主体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构图时强调利用影子这一特殊元素加以变化处理,可以使影子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所要表达的图形主题。突出影子元素可以把同质投影或异质投影的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空间和不同事物巧妙地组接,赋予画面新的意境。位于大良升平社区里的名扬里民居群,具有清代建筑风格,其4号民居是三间两廊式的建筑,外墙以蚝殻做墙。蚝殻墙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工艺。珠三角一带盛产生蚝,在古代加工技术还未成熟时,生蚝吃完后遗留下的殻基本上被集中起来,分门别类当作建筑材料。在建造房屋时,生蚝殻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蚝殻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我以侧面、仰视及逆光手法来拍摄其蚝殻墙,展现蚝殻密布。这些经风吹雨打却屹立不倒的蚝殻墙,承载着历史的风霜,成为蚝文化的最佳见证者。
  
  三、微距摄影
  
  拍摄普查文物的局部照片必须要用到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一般说来,在数码相机微距模式下,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物体越大。如果不注意拍摄的角度,就会把画面拍得非常呆板。

  图三   慕查苏么祠照壁砖雕(图片略)
  
  如果所选角度好,则立体感强,线条清晰,轮廓分明,照片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对慕堂苏公祠照壁局部的拍摄,焦点的选择应该落在照壁的砖雕上,拍得越清晰越好,尤其是具有年款的雕刻。如图所见,刻于壁心上的“三羊启泰”、 “麟雄拱日”、“杏林春意”等吉祥如意图案,不但显示了砖雕艺人采用浅浮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种技法,更突显出照壁上的砖雕完成时间较陈家祠迟四年,刀法更加成熟。
  
  图四   何氏大宗祠头门斗拱(图片略)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如拍摄乐从镇沙边村建于明末清初的何氏大宗祠头门斗拱,其构架形式是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既有梁头承檩又有柱头承檩)。既显示了广东建筑除具备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外,还有着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更适应岭南气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
  
  四、与环境的密切结合
  
  图五   大良镇古塔(图片略)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地点,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我国古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依山廊阁、临水楼台,各式各样的建筑物都是充分利用山形地势而建,并融于周围环境之中。在拍摄一座古建筑或一群古建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周围的环境。比如在拍摄大良镇内古塔的时候,一定要拍青云塔与太平塔双塔辉映的镜头。如图所示太平山与神步山上的两座古塔,其周围的青松翠柏、疏竹幽篁都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见证了它们虽历数百年风雨,依然巍然耸立,风采如故。
  
  五、整理、编辑图片的后期工作
  
  每次拍摄任务完成后首要工作就是要把照片输进电脑保存,然后根据拍摄地点细分成文件夹,而文件夹里的每张照片都有其名称、方位、编号。为了保存照片的真实性,我只在photoshop上把多余的部分剪切出来而不做其他的修改。用光盘刻録数码照片进行保存,以备日后查询使用。
  
  文物普查工作的拍摄是一件非常辛苦但又很有乐趣的事,既然不得不拍,就必须从平凡中找特别。每次摄影都尽可能找到兴趣点,这样一定能够拍出理想的照片。作为文物工作的摄影人员就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多学习数码相机丰富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各种软件做好后期处理,让数码摄影成为文博工作不可缺少的构件。
  
  参考文献:  
    1.罗哲文:《罗哲文古建筑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2.《中国古代建筑砖雕》,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3.《数码摄影技巧与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数码摄影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梁丹,佛山市顺德区文物普查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