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从南汉国的创建看封开的历史地位

  封开在唐朝属于封州区域,居西江上游,控岭南两广,地处冲要,环境优越。从秦汉至明清的古代社会,岭南有两处要领之地,其一为韶关,其二为封州。对于中央王朝而言,由韶关利于进据粤东的潮汕,制约闽南;由封州便于牵动粤西,遥控滇桂。对于地方割据势力而言,韶关与封州实为两扇大门,控扼住两地就掌握了岭南的锁匙,可以闭关守户,自成格局。相比而言,封州在战略地位上更显重要。唐末五代之际,刘谦家族以封州为根据地而创建南汉国政权就是明显的例证。

  一、刘谦占据封州以此发迹

  建立南汉国基业的刘氏家族第一代名谦,在《旧五代史》卷135《僭伪·刘陟传》中有记载:

  刘陟,……父谦,素有才识。唐咸通中宰相韦宙出镇南海,谦时为牙校,职级甚卑,然气貌殊常,宙以犹女妻之。妻以非其类,坚止之,宙曰:“此人非常流也。他日我子孙或可依之。”谦后果以军功拜封州刺史兼贺水镇使,甚有称誉。

  刘谦初为广州牙将,地位低下。刘谦的发迹有两个原因,其一,得到出镇南海的宰相韦宙赏识,因此娶得韦宙的犹女(即侄女),获得潜在的政治资源;其二,参与扺御黄巢的战斗,因此建立功勋,获得实际的政治资本。

  关于刘谦扺御黄巢之事,在《新五代史》卷65《南汉世家》中有记载:

  唐干符五年,黄巢攻破广州,去略湖湘间,广州表(刘)谦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以御梧、桂以西。岁余,有兵万人,战舰百余艘。

  黄巢起义的特点是大规模地流动作战,它如同秋风清扫落叶般摧毁着业已腐朽的唐朝各级政权;但是不可否认,流动作战要消耗相当多的物资,难免给地方百姓造成灾祸。在黄巢破广州而略湖湘之际,刘谦出任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占据封州这块岭南要冲之地,从而控御了梧、桂以西,使一方水土免受战争患难。刘谦自己也因此发展起充足的部众,聚集兵众万人,汇合战舰百余艘,成为与广州相犄角的雄厚势力。刘氏家族从此在封州发迹。

  二、刘隐依靠封州部众创立基业

  韦宙犹女嫁与刘谦之后,生有一子名隐,排行为长。刘谦去世之后,刘隐继承父亲的事业,为日后建立南汉政权创立起基业。

  刘隐所依赖的仍旧是刘谦遗留下来的封州部众。封州部众是应对黄巢起义军而组建起来的势力,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本地各族民众,更有湖湘和梧桂迁徙来的难民。刘氏父子将难民组织起来,加以整顿编制,成为属下部众。这样一来,既扩充了兵员,又安定了地方,为封州作了好事,受到封州地方的支持。不过鱼龙混杂,在封州部众之中,还有不少无赖之徒。有些无赖甚至成为贺江镇遏使帐下的将校,他们不服年轻的刘隐,乘刘谦新死而发动叛乱。但是,这帮乌合之众被刘隐定计诛灭了。

  刘隐的才干得到清海军节度使刘崇龟的赞赏,就署刘隐为右都校,并接替其父刘谦的职务,领贺江镇遏使,兼封州刺史。由于无赖将校的清除,刘隐在封州部众中的威望颇为振兴。

  刘崇龟死后,唐朝廷派嗣薛王知柔接替其职,但是受到原广州势力的扺制。牙将卢琚、谭莭等图谋不轨。幸亏刘隐率封州兵出动,将广州牙将势力镇压下去。嗣薛王知柔看到刘隐势力举足轻重,要统治岭南不得不仰仗他,就辟刘隐为行军司马,于是封州势力进入南海。此后唐朝以徐彦若替代知柔,徐彦若同样对封州势力奈何不得,只好上表请唐朝廷任命刘隐为节度副使。从此刘隐实际掌握了岭南的军政大权。徐彦若去世时,由于形势所迫推举刘隐为留后。天佑二年(905年),唐朝已经无力往岭南安插大员,遂拜刘隐为节度使。

  五代之际,后梁太祖朱全忠加封刘隐为检校太尉、侍中兼清海、静海军节度安南都护,后又加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为南平王。后梁末帝朱瑱干化元年(911年),刘隐进封为南海王。刘隐为南海王的当年去世,但是他已经为南汉国创立了基业,而拥戴刘隐创业的始终是封州部众。

  三、南汉国以封州势力为主导

  刘隐死后,其弟刘陟据有其位。当时正是梁末帝嗣位之际,无力顾及南方,因此推行姑息政策。为了笼络刘氏,就将刘隐生前的官爵照旧全部授与刘陟。

  刘陟号令父兄旧统的封州部众举兵西向,败降邕州叶广略、容州庞巨源以及交州土豪曲承美,自此统辖岭南大部。不久,刘陟听说占据余杭的钱镠被册封为吴越王,心中大不以为然。他耻于维持中原王朝授予的南海王称号,就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广州登基,即皇帝位,国号大越,改元曰干亨,大赦其境内。第二年,改国号曰大汉,刘陟自己改名曰岩。刘氏的独立王国经过刘谦父子两代三人的经营而建造起来,在南汉国政权中封州势力始终是主导。

  不过,刘氏封州势力并非纯粹由武人部众组成,其中也有不少文士贤士。据《南汉世家》记载:

  隐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遂有南海。隐复好贤士,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胤之徒,隐皆招礼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学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乱往;衡,德裕之孙,唐右补阙,以奉使往。皆辟置幕府,待以宾客。杰,善星历,唐司农少卿,因避乱往。隐数问以灾变,杰耻以星术事人,常称疾不起,隐亦客之。洞潜,初为邕管巡官,秩满客南海。隐常师事之,后以为节度副使。及僭号,为陈吉凶礼法。为国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数人焉。

  刘隐时期,大量吸收文人贤士,使封州势力呈现为文武幷存的局面。这些文人贤士中不少人在唐朝担任过职务,或者是唐朝官僚的子弟,他们娴熟封建体制,成为刘隐的政治顾问。

  南汉国成立以后,刘陟设置百官,继续重用文人贤士,为其建立政治制度。他以杨洞潜任兵部侍郎、李衡任礼部侍郎、倪曙任工部侍郎、赵光胤任兵部尚书,皆为平章事。由于这些文人贤士的辅佐,使得南汉国的行政呈现“略有次序”的状态。《资治通鉴》卷268《后梁纪三》干化元年(911年)条记载:

    岩多延中国士人,置于幕府,出为刺史。刺史无武人。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完全任用文人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刺史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南汉国的行政管理颇有特点,表明刘氏在控制地方上很有自信。

  南汉国初期君臣之间相处比较融洽,原因在于互相能够理解。《南汉世家》记载:

  (刘陟又名)初欲僭号,惮王定保不从,遣定保使荆南。及还,惧其非已,使倪曙劳之,告以建国。定保曰:“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犹在四方,其不取笑乎?”笑曰:“吾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也!”

  刘陟欲称帝之前,曾经担心王定保不能相从,就派遣他出使荆南,岂知王定保不仅赞成,而且提出了尽快统一制度的建议。《南汉世家》又记载:

  (赵)光胤自以唐甲族,耻事伪国,常怏怏思归。乃习为光胤手书,遣使间道至洛阳,召其二子损、益并其家属皆至。光胤惊喜,为尽心焉。

  赵光胤出自北方的甲族,不能安心于岭南的生活,刘陟就想方设法将他的家属接到岭南,于是赵光胤心存感激,从此尽心为南汉国出力。

  除了广招人才和优惠人才外,南汉国还推行过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如注意联络相邻政权,高度重视商业贸易,努力发展教育事业,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于岭南社会安定与发展的,是值得后世发扬的经验。

  刘陟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玢、刘晟和孙子刘鋹先后当上南汉王。由于坐享其成,因此丝毫不珍惜祖宗创建的基业,他们个个奢侈、迷信、妄自尊大,喜好信用阉官、宫人,而苛刻、残忍地对待世代勤政的臣僚与将帅。由于朝廷纲纪毁坏,终于导致封州势力崩溃,王室宗族内讧不断。开宝四年(971年),宋朝大军南下,攻灭刘氏政权。南汉国的灭亡,强大的宋军压境固然是重要的外因,但刘氏子孙的腐败与残忍则是主要的内因,其中有许多教训值得分析。

  南汉国始自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终于宋开宝四年(971年),凡55年。随着南汉国的败亡,封州势力也结束其历史命运。

  四、南汉国的历史意义与封开的历史地位

  岭南古代历史上,有三段令人瞩目的辉煌时期。早期的南越王时代,开发了以如今的广州为中心的珠江流域,闪现出不同于华夏的绚丽文明。中期的陈武帝时代,以大庾岭为根据之地,出始兴而北伐,建立起统治整个长江以南的陈朝。后期的南汉国时代,以封开为根据之地,经刘谦父子两代三人的奋斗,终于南下广州,建立封建割据政权;又经刘陟祖孙三代四人55年的经营,成就了地跨两广的南汉王国。上述三个时代相比,南汉国是自立的政权,规模远远大于西汉的封国南越;南汉国是在岭南境内求发达的政权,陈武帝则是向外界发展的势力,对于珠江流域而言南汉国的贡献为大,对后世的意义更加深远。南汉国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作为南汉国根据地的封开的历史地位也就由此可见。

  李凭(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