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在动荡颠簸中持续向前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锋芒毕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个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东亚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要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和安全领域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东亚各国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各领域的区域合作。
2001年11月6日,在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海湾召开的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各国领导人支持和批准了专家组提出的建议,一致同意今后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于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正式开始,并于9月14日在汶莱举行的首次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双方就主要问题达成协定。如果该自由贸易区成立,其经济规模相当大,覆盖人口18亿,GDP1.7万亿美元,贸易总额1.3万亿美元,以贸易额计算,目前的贸易规模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从目前看,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工作进展顺利,但是今后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达到预期目的,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仍然存在不少障碍,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障碍,直接关系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障碍因素包括政治和经济因素,领土争端,以及外部因素,诸如: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因素。
一、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产品结构及吸引外资的竞争因素
1、产品结构的竞争
我国的出口与东盟的出口从总体上看几乎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竞争。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我国与东盟国家大多数的出口产品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完全成熟和生产已经标准化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上处于同一水准。出口地区几乎主要都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第三国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和东盟国家在比较优势分布方面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见长,产业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出口产品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另外,我国与东盟之间尚未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目前双边贸易的基础还是一般性的资源互补,它仍将是今后我国与东盟发展贸易关系的基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2、吸引外资的竞争
与东盟相比较,我国目前吸引外资的巨大优势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据统计,我国制造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90美元,而菲律宾为117美元,泰国是137美元。因为我国每年有数量庞大的新增劳动力,失业率在5%到10%,所以我国工人工资的上涨压力很小。二是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我国现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以每年平均7-8%左右的速度递增。有13亿人口,其中有近8亿人口将随着城市化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阶层,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已经形成并且规模正在扩大。居民储蓄已超过8万亿元。所有这些表明我国有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三是我国内地有很强的企业集聚效应,往往很多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产品就是另一个企业的上游产品,这样在华投资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进一步扩大了成本优势。我国在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仅把生产厂家,而且把亚洲或亚太地区总部的投资中心,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也设在我国。外资的大量涌入,归因于我国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而金融危机后的东盟国家经济急剧波动,投资环境仍然没有改观,直接影响其对外资的吸引力。
然而相对于东盟的一些国家,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科技实力还是很低,对吸引外资的长期趋势不可过分乐观。东盟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界都很重视劳动生产率问题,积极加快高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与其说是我国对东盟的外资吸引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东盟对我国的外资吸引的潜力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 制约东盟发展的内部因素将会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东盟各国的领土边界争端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东南亚地区主权国家的建立较晚,领土和边界争端问题一直是东南亚国家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了东盟内部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如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沙巴争端,泰国和老挝对于湄公河中的两个小岛存在争端,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岛屿争议,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白礁岛的等断,越南与柬埔寨的领土、边界争端,越南与印尼在苏拉威西岛和棉兰老岛之间的领海范围仍未划定等等。
虽然东盟各国对边界领土争端采取了“搁置争议,待后解决”和“自我克制,互谅之上”的态度,使问题得以缓和,但是这些东南亚主权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较浓,政治、经济发展极不稳定的国家,任何一种因素的出现都有可能重新引发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争端。1999年6月,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南沙发生冲突,导致两国关系趋于紧张。领土因素极大的损害了东盟内部的团结和发展。
2、东盟内部发展水准参差不齐,经济结构具有竞争性
东盟整体经济水准不高,新加坡、汶莱两国相对富裕,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工业化程度业较高,但是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而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则相对贫困,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准的差异,无疑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制约力。
由于东盟各国大都为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为初级生产国,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似,贸易结构趋近,出口市场单一,造成相互间的产业关系松散、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东盟各国间在争夺国外资金、技术、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这使得东盟各国在经济政策上,尤其是经济合作上态度不一,甚至产生巨大矛盾,使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展困难,各项合作计画和措施难以落实。
3、东盟各国内部政局动荡不安
东盟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国内政局极不稳定,加上各国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突出,各民族信仰、传统、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就更使各国政局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随之触发了一系列的政治、阶层、种族、宗教冲突,不仅使各国无力去讨论、实施东盟经济合作,而且成员国之间产生新的紧张关系。
显然东盟各国的内部的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已经严重制约了东盟的发展,而且东盟大多数国家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民族、宗教矛盾极深,这种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彻底平息,严重影响了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4、东盟机制松散,“群龙无首”
东盟是一个十分松散而特殊的区域组织,并未建立强制性的机制,其组织原则和决策原则主要是不干涉内政及全体一致性,无权解决成员国之间的矛盾、纷争,降低了东盟协调一致的能力,影响了东盟的进一步发展。
东盟建立以来,印尼一直充当东盟的“领头羊”,但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都一直在争夺“核心国”的位子。金融危机以后,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危机之中,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到国内问题,无力充当东盟“领头羊”,逐渐丧失了“东盟领导人”的地位,导致东盟“群龙无首”,降低了东盟的凝聚力。
上述四点虽然是东盟的内部因素,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项计画的实施难免会涉及到各国的利益,不免会给东盟各国带来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好东盟内部的问题,会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画的实施, 甚至会导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画的搁浅,最严重的后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流产。
三、 东盟内部某些国家的排华因素将会严重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东盟对中国怀有戒心
众所周知,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和东盟各国建设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竭尽全力让其他国家相信中国是一个温和的大国。这项策略的一个关键部分是,中国在2003年10月加入了东盟的《友好合作条约》。然而,观察家说,这一促进“长期和平”的互不侵犯条约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并不能取得东盟各国的足够信任。由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心理的作用,东盟各国还是对中国的崛起心存戒备,最主要的是越南、菲律宾和印尼一一对中国保持着警惕。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东盟国家也不断加强与中国发展关系,表面上攻击中国的言论有所减少,但其戒备心并未解除,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为减轻危机对东盟国家的冲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戒备心也未减轻。
出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利益的需要,东盟国家同中国做生意;由于冷战思维未泯,东盟对中国又存有戒心。在这种矛盾心态支配下,东盟对华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力求合作;另一方面,则多方活动,借助东盟整体力量合国际力量(美、日)加强对中国的防范
2、东南亚华人问题
多年来,华人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和东盟的关系。首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几十年来敌视中国的宣传家一直声称,东南亚华人将会被用于为中国利益服务。尽管华人定居者声明他们只效忠于他们的定居国,几乎所有政府都不相信那些华人的诚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同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其次为经济上的原因,在东盟新兴国家,华人拥有的巨额财富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人口比例,无疑引起当地民族的不满与排斥,印尼发生的针对华人的骚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人问题施冷战的产物之一。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中国政府从未利用海外华人干预所在国内政,相反,华人是东南亚早期经济的开拓者,有功于东南亚。华人问题成为冷战时期西方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和今天西方排挤中国的一个筹码。它的存在也说明了东盟国家仍未完全从冷战中走出来,仍未从西方防范中国政策的影响中走出来。
四、南中国海争端
南海(包括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70年代以来,周边国家在利益驱动下,逐步对中国南沙群岛进行侵占、蚕食。目前在南沙群岛较大岛礁中,中国自己只占6个,另有38个被越、菲、马等国占领。此外,印尼、汶莱也占据了属于中国的海域。南海问题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东盟一些国家想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借助东盟组织对中国施加压力,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插手使国家化更趋明显。南海问题是西方世界反华的一张牌,美国暗中支持东盟各国对南中国海领土的占领,以达到分化中国与东盟的卑劣目的。
虽然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地区稳定,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是仍然有些国家我行我素,不断跳起领土争端。2004年3月,越南政府宣称将组织赴南沙群岛旅游,同时汶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声称拥有该群岛的全部或部分主权,无疑该举动将会引起新一轮的地区紧张局势。
南海争端问题成为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敏感问题,有可能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负面的影响。
五、美国因素
随着中国和东亚国家的崛起,美国越益重视亚洲的地位,其战略重心己逐渐由“欧洲第一”,转而实行“亚洲第一”的战略。美国为维护其在东亚的影响力,一向阻挠东亚地区建立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增强 , 使得美国备感不安。美国“东盟贸易谘询理事会”2002年2月要求布希政府坚决阻止中国 -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 并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在 5年内与东盟10 国建立“美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与中国抗衡 , 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既有利益。
东盟中许多国家是美国的盟国,中国必须警惕美国利用东盟来限制中国。美国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看作21世纪可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重要“战略竞争对手”,在诸如台湾问题、南中国海问题上大做文章。为了遏制我国发展的势头,阻挠我开发海洋资源,采取了拉拢我沿海小国,特别是海上岛屿小国,控制、分割我国主权所有的海上运输线和地缘资源关键地区的方法,围绕我国沿海建立了一个封锁中国制海权的岛屿链,侵害我国的海洋权益。在我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过程中,美国又频频插手东盟事务,加强对东盟的影响力,阻挠我国维护合法主权的行动。
另一方面,美在加强同东南亚国家发展军事关系的同时,利用东盟国家与我存在领土、领海主权争端,大肆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填补真空论”,迫使东南亚国家开展军备竞赛,并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
美国的加入,有可能降低东盟国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热情。美国与新加坡达成协定,与东盟已存在“推动东盟贸易计画”,帮助柬埔寨和老挝加入WTO等。估计不久,即可与更多的东盟国家结成自由贸易协定。相比较而言,美国具有捷足先登的优势。东盟国家纷纷与美国结成自由贸易协议,对我市场依赖减少;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热情可能会有所降低,对各方构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意愿将是一个考验。
六、日本因素
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东南亚国家是日本争取和联合的主要对象。日本不仅想利用一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借用东盟的力量来制衡中国,而且日本要实现争当政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也要首先争取东盟的支持,日本清楚地懂得,由于在历史问题、日美同盟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要取得中国的支持比较困难,而东盟则在经济上严重依赖日本,一定会考虑日本的要求。
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对华政策上始终不太稳定,加之日本十分关心其在台湾海峡的利益,所以一直视中国为对手。面临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友好以及中国在东亚区域内影响力的增强,作为东亚区域内传统重要势力,日本也不愿意看到东盟与中国走得太近,担心地区合作主导权落在中国手中,日本决不甘心被夺去“风头”,今后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是必然的。
就在中国宣布和东盟为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002年匆匆出访东盟5国,并提出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双方将从2005年正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谈判,争取在2012年之前完成,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03年10月,日本在印尼巴厘岛同东盟10国联合签署《东盟日本全面开展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根据协定,日本将对那些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的东盟成员国继续给予最惠国待遇。从2004年开始,日本和东盟就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问题进行磋商。尚没有同日本签署双边经济伙伴协议的东盟成员国也将与日本进行双边优惠贸易谈判。
应该说日本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不但想借此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而且也是牵制中国崛起的长远战略考虑。日本之所以开始强调东盟对中国的战略平衡作用,其直接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全面发展给日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刺激和多重压力,使日本感到有必要充分利用其在东南亚多年积累起来的经济政治影响。
事实上,日本与东盟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正在产生政治效益。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赞同日本在政治与安全方面在该地区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便制衡正在崛起的其他地区大国。在目前一些比较年轻的东盟政治领导人中,已经出现了比较强烈的亲日倾向。在东盟新一代政治精英中,“亲日派”正在崛起,东盟今后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为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如何处理中、日、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课题。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存在着以上的一些障碍,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大势所趋,是对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是有利的事,必将带来一个双赢的前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形势下,同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上的共同战略利益,它将成为本世纪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必将充满风雨,只要双方从建立21世纪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某些阻碍双方友好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合作加以和平解决,克服内部障碍因素,排除外来干扰,相信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分析》张鑫炜 《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6期。
2、《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研究》公峰涛 《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3、《试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东盟因素》张震 彭云 《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10期。
4、《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2年第1期。
5、《中日关系中的东盟因素》 曾璐 周青 《国际观察》2001年第4期。
6、《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南沙问题》 候松岭 《东南亚研究》2000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