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摆脱当前银行信用困境的对策


  银行以信用为根本,信用出现问题,不但会给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协,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且看最近日本银行信用出现危机,先是银行经营恶化,呆账增加,盈利下降,接着就是多家小型银行如兵库银行、太平洋银行、木津信用社等纷纷倒闭,大型银行如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不得不进行合并,经济紊乱,人心不安,足以证明。

  我国银行一向享有较好的信誉,老百姓公认它是“铁算盘”。改革开放以来,银行进行一系列改革,虽然进展不快,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国际上一度有好评。例如在九十年代初期,按资产排名,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均跻身国际大银行行列。

  但近年来,信誉却有所下降。去年八月间,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投资,曾对我国几家国有银行的信用评级大加低估,认为银行实力、业务表现较差,经营环境不够稳定,有风险等。此外另一家国际评估公司标准普尔,又对我省一家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加以负面评级。虽然这些评估,不一定准确,但必须引起重视。

  考察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也确有令人担忧的地方。如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包袱沉重。对国有企业放款是银行最大的包袱,在国有企业未得到解决之前,银行呆帐,始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还有,银行自身经营不善,管理偏松,特别是银行资本金不足,营运资金紧张,则是影响银行信用的深层次的原因。

  如何摆脱当前银行信用困境,必须从各方面努力。但首先要指出的是,我国银行,除人民银行外,说到底,都是属于国有企业的范畴。因此,银行与企业,可以说是“共命运,同呼吸”息息相关。根据最近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关于1996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我们认为:实际上银行的改革也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样。即应以优化资本结构为契机,以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为重点,逐步推进。这样才能真正使银行信用摆脱困境,并走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轨道。

  下面提出两点建议:

  (一)采取措施,清产核资与股权设置,全面实现银行股份制

  据统计,在现有银行的金融资产中,绝大部分是债权形式,股份形式只占极少数,我省的比例是994%与06%。可见银行实行股份制刚刚开始。

  从银行实际的资金来源来说,国有银行,全由国家拨给各行的总行,然后再由各行总行下拨给各行的省市分行,作为铺底或营运资金,并实行统一利润分配,集中核销制度。这些银行包括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以及最近新成立的若干家政策性银行,各行除个别银行外股份制极不规范,有的未实行股份制。至于各省地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主要由地方财政拨付。因此,为了优化资本结构,一是要进行清产核资,要求不论中央或地方,各银行的总行,均应将资本金中属于财政拨付的信贷基金部分,在减去财政透支后,余下的资金作为国家股的资本金,用作国家增加资本的比重,并逐步形成国有资产向股份制转变。二是银行自身历年积累以及今后积累的资本,在剔除呆账损失,以及其他不合理的税负后,则成为银行的法人股资本金。这是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造,充实银行自有资本的重要措施。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经营形式,股权设置是股份制的必要内容。我们认为,如属国家独资银行,国家是银行的所有者,目前可通过国家授权银行董事会来体现股权。但今后也不应完全排除其他股权参入,但国家所占的股权,应占绝大部分。

  至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这个问题较易解决。目前已有些银行逐步实行股份制,但为数不多,故可以推广,如广州市合作商业银行(北京、上海各地基本相同),国有股权(即广州市财政局,代表国有股权)占25%,其余由原有信用社的股东(包括个人股东)占75%。其好处是既没有过重增加财政负担,又可以保证资本一步到位,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

  (二)千方百计,有效地充实资本金与提高资本金充足率,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各银行资本金的多少,不能一致,资本金也不是愈多愈好,关键是要有合理的比例,特别是资本与风险权重资产的比例要适当、这就是所谓资本金充足率。但是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必然不断增加,故资本金不能比原来减少,而相应要有所增加。从目前全国及我省各银行的情况来看,只有极个别的国有银行曾一度对外公布增资,但大部分银行,自有资本占总资产比例,则有所下降,且未能达到国际“巴塞尔协议”和我国法律所规定的8%的比率。其中若干银行1994年比1993年的纯收益,更明显有所下降,造成银行增资后劲乏力。

  如何增加银行资本以及增加资本的做法与途径是,除了上述清产核资增加资本以及再由国家财政部作为国家股增加资本外,一般是可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并公开上市;对国有银行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好,发行优先股票又比发行普通股票好。

  此外,还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包括:

  (1)利润留存(也即盈余分配)拨作准备金。在银行理顺资金成本与收益率的关系后,合理而适当地多提利润,来增加资本。目前有不少银行已经这样做,但留存的比例偏低(有的只是2—3%不等),今后应有更大比例提存。以中国银行为例,1993年与1994年比较,税后利润分别为42亿与54亿,各项准备金则为152亿与192亿,利润约为准备金的四分之一,可见利润留存拨作准备金,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呆帐准备金或投资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按照国际做法,一般是每年按贷款总额提3—4%,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呆帐准备金自1993年起按银行年初放款余额的6‰,全额提取,从1994年起每年增加1‰,直至历年结转的呆帐准备金额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l%为止,从达到1%的年度起呆帐准备金改按年初放款余额为1%,实行差额提取”。可见我国与国际的做法,差距较大,这样不利于提高资产的效益与资本金的增量,今后也应改进。据悉最近财政部已准备发放近百亿元人民币,作为银行准备金,这是正确、及时的举措。

  (3)减轻或合理调整银行的税负。目前各银行的税负并不一致,据瞭解,国有银行负担最重,税率高达55%,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3%,外资银行为15%,因此有人提议,把各银行的税率,一律拉平为33%,其作用:一是有利于公开竞争;二是符合“国民待遇”的精神;三是与国际大多数国家的税负接近。就国有银行来说,是明显地可以减少负但,有可能用来增加资本。此外:还有自1993年7月以来,实行的“虚收实税实收”做法,也应考虑修改,因银行仍须将当期未能收回的放款利息计入当时收入,结果迫使银行以营运资金垫付,是占有资本的不妥做法。

  (4)其他的增资做法,参考国际银行的习惯,尚有:(A)将股票发行溢价部分,作为资本对待,这点深圳发展银行可以参考。(B)清理或整顿不良资产,以及采取出售房屋过多的固定资产设备等,改为租赁办法。我们认为省内各银行近年来分支行处设备过多,自建房屋营业场所规模大,装修好,电脑与其他电化设备新而全。为精简节约,讲求效益,这些可考虑适当出售,改为租用办法;另据悉最近若干银行的分支行处设置,将可能分别采取合并裁撤,降级等收缩做法,这也是银行减少开支,讲求经济效益的好做法。(C)借入资本(Loan Capital)。在美国银行中有一种“借入资本”的做法,这种做法与一般股东认购股本有区别,类似发行优先股,但又有所区别,今后广东省内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必要时也可考虑采用。

                (1996年4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