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产权改革再创广东竞争新优势



  自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以来,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进入到企业内部不同产权之间的组合。这给步履维艰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把非国有经济成份引入一部分国有企业,或把一部分国有资产投入非国有企业,形成企业内部产权多元化。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大胆地试验和探索各种有效形式,谁成功地走在前面,谁就能抓住本世纪最后一轮经济周期中的一个增长机会,使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知道,经济外向化,产业结构轻型化和经济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这三大特征,构成了广东80年代以来的经济竞争优势。仅就广东经济市场化运作程度来讲,是指广东价格放得早些,对外开放程度大些,财政优惠政策相对广泛些而已。在各地价格相继放开,开放程度逐步拉平,财政政策统一化的新时期,广东与其他地区的这种体制差异就逐步缩小并渐渐消失。但我们也要看到,来自体制转轨的先发优势还远远没有开发完,这就是企业内部的产权多元化所形成的体制竞争优势。

  所谓产权多元化竞争优势是指国有股份以参股和控股但不参与管理方式与非国有股份结合为一个新企业时,通过非国有出资者对整个企业资产的有效运作以及国有资产代表与非国有资产出资人之间在收益分配上的契约规定,使这些股份制企业在保证个人资产增值的同时,企业内的国有资产也得到相应的增长,这既解决了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使国有资产代表者在国有企业中经常出现的预算软约束行为在股份制企业中受到一定约束。如果大量的竞争性国有企业中的资产能够转移到这种股份化企业中来,就会使国有企业低效益状况得到较明显改善,从而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就会加快。一些调查表明,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要比全资国有资产企业的绩效高,其重要原因就是非国有出资人对整个项目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利益权衡和关注,以及财务规则对各种管理行为的硬约束,而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捆在一起,并由这类出资人进行有效运作的企业体制对企业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把这种影响概括为“产权混合效应”。对广东来说,在积极发掘经济外向型新形势和探索新时期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在体制上发掘竞争优势仍然是大有可为。体制竞争优势的潜力就在于培植这种“产权混合效应”,这是再创新时期体制优势的重要方面。

  应该看到,在全国各地探索改革形式、创建体制竞争优势中,广东有条件走在前面。第一,广东人均收入和人均储蓄水准比较高,在全国30个省市中排在前面。1996年广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700元,比全国平均水准高67%左右。第二,广东国有工业产值比重大约占总产值的1/5左右,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比重相对较大。第三,广东在产权多元化改革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广东非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上升明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移出来的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组合为股份企业的产值贡献,这部分因统计指标限制没有统计在国有工业产值范围内,这表明了广东的股份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第四,如果广东培植“产权混合效应”能取得成效,不仅有利于推进本地区资本存量的有效流动,改善资源配置,也会吸引大量内地的国有资产向广东流动,与广东的一些有效率的非国有资产结合,扩大使用资源。

  在推进“产权混合效应”中,需要把握以下界限:(一)要将大部分竞争性产业内的国有资产通过参股、控股方式与非国有资产结合来保证其保值、增值的目标,至于基础性、战略性的国有资产视具体情况则适度扩展到亟需发展而又缺乏条件的产业中去。(二)“产权混合效应”需要的是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的相互融合、激励和约束,而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国有资产之间互相融合,则要强调市场运作,重造新机制。在创造“产权混合效应”过程中,努力培植本地特有的竞争优势,广东要加强经济外向型深化、轻型工业的优势和产业升级。(三)“产权混合效应”并不意味着企业联合的规模越大越好,产权混合是沿着新产品功能的开发、新市场的发掘、新资源的使用和新技术手段的投入等创新路线展开的。国外经验表明,通过收购兼并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扩大往往会抑制创新的开展。(四)“产权混合效应”的推进要与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结合起来。产业结构调整是资产存量与增量的结合,其中以存量为主,产权转移就是存量调整的一个基本途径。政府通过对国有资产产权与不同产业的非国有资产结合程度和数量差异的控制来实现结构调整的要求。

                   (1998年6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