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在徐闻县建造“海峡世界”文化科技开发和旅游区建议
最近我受徐闻县领导的邀请,参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该县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的鉴定会,作为主持这规划制定的负责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听取与会人员发言后表示,应该重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徐闻港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工作。
我们于2001年11月在湛江市和徐闻县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方港”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徐闻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人民日报、新华社及我省诸家媒体,特别是香港《中国评论》、美国《世界日报》等报刊报导之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台湾、港澳学者相继主动来粤与我们进行学术交流,法国最大的旅行社主动要求组织法国、德国、英国的专家前来我省进行专题旅游,这些情况说明这项历史文化遗产的发现和提出,为徐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这项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徐闻县的独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条件和优势,以及粤西地区现正在进行的生态农业与科技创新的特点与形势,我提出在徐闻县建造“海峡世界”文化科技开发和旅游区的建议。具体设想如下:
总的设想是:以发挥海洋与海峡地理与文化资源优势为中心,以生产、科技、文物保护与旅游结合为方针,将所有资源编列为若干景观系列进行建设,力争5年至10年将徐闻建设成为独具一格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峡世界”。
一、在刚建成的粤海铁路渡海码头一带,建立“海峡世界”中心景区,以火车渡海壮丽景观为主景,配以当今世界著名海峡的渡海景观,如:英吉利海峡、日本三岛之间海峡,以“缩影”的方式将世界各种海峡交通景观集中在徐闻渡海码头显现。
二、在渡海铁路码头西侧,即二桥、南湾、仕尾一带,特别是三墩及古烽火台,是《汉书》记载我国西元前111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旧址,在保护、恢复原有文物前提下,在其周围建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景区。除将邻近的汉城堡旧址修复外,尚可策划将汉以后直至鸦片战争的历代主要“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事(大行动),以“缩影”的方式汇于其中,如:汉武帝派黄门驿使出使印度洋;据史书记载,唐代先后派往印度取经的高僧54人,其中36人是经由海路往返;唐代印度高僧经海路传佛教到广东,先后在广州建宝林寺,在韶关建南华寺的经历(亦可包括达摩“一叶渡江”的传说);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途经广东海域的过程;我省在历代通过海上交通向世界各地移民的情况;西班牙、荷兰、英国、阿拉伯诸国通过广东海域,对我国进行各种(文化、经济、军事)渗透的情况等等。这些仿真场景和设置,不仅使旅客有似身临其境,而且可以使世人瞭解我国海洋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三、在现有的汽车轮渡码头,将现有海安镇的街道,部分改建为“汉城”,将部分街道和商店,以汉代建筑和市集风格装饰或改建,服务员着汉代服装,游客食汉代宴品,销售丝绸产品、工艺品、珍珠和仿玛瑙等,特别是有汉代标志和海峡特色的纪念珍藏品,徐闻现有土特产等等。城内尚有汉代的婚嫁、节日习俗的模拟性表演,使观众也有参与的机会。同时,又可将汉代及历代的出土文物展、汉墓群址的参观活动(尤其是全国罕见而又是有海峡特色的贝壳棺棂)联系起来,使“汉城”的建设,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历史文化遗产相辉映。
四、在现有灯塔一带,以北部湾与琼州海峡分界线为中心,建立祖国大陆最南端景区。这个景区可包括几项内容:一是“海从此分,天从此分,地从此分”的海峡风光,可以这三“分”的主题,在沙堤上设置界碑或其他标志性建筑,也可以将现有灯塔进行加工改造;二是确立“徐闻涛声”的自然与历史风光,将历史上传说的徐闻由其涛声而得名的意境现实化,测试出在此听涛声的最佳时间,像著名的每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做法那样,组织专题旅游,当然,此前应作好观听涛声的建筑(如“观潮阁”或“听涛轩”)和住食等配套设施,以及专题宣传等工作;三是渡海作战纪念塔,展示解放大军从此渡海解放海南的历史,以及徐闻人民的历史功绩。
五、将珊瑚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独有的海峡特色自然景观,既保持现有以黄牛拉车载客下海乘船的“土”做法,又要增加以现代玻璃船观看海洋景观的“洋”设施,才有土洋兼备、陆海结合的特点。
六、在现有的红树林保护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海峡植物生态风景区,除再扩大红树林生植面积外,并尽力将在相邻海域繁植的品种逐步移植过来,使其成为中国惟一或最大的海上植物生态园。
七、将整个半岛的主要农耕土地,建设为亚热带作物生态风光区,既以多种的丰富的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又以独具风光的海峡生态旅游享誉天下,亚热带作物可重点经营两项拳头产品,例如凤梨,培植出新品种,使徐闻凤梨同海南椰子那样有名,有独自品种,有系列产品(如凤梨汁、凤梨糖等);同时以“凤梨的海”之生态景观,使游客流连忘返,以优质的凤梨食品使人回味无穷。
八、鉴于徐闻半岛虽三面靠海,却长期缺水,是自古乾旱之地,抗旱斗争亘贯古今,至今以现代科技解决水源问题,小型打井汲水机遍布红色土地,是徐闻又一景观。可以将此取水的过程,引发为一道旅游风景线,并且在其间以一定场地或展馆,展出从古至今的取水和抗旱工具,如:水车、风车等等,构成海峡独有的水源风光区。
九、以现有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办的“贵生书院”旧址为场地,增补和丰富其内容,扩展为古代“南下文化”或叫“流放文化”展区,将李纲、苏东坡等所有被贬海南经此过琼州海峡的文人都造塑像供人瞻仰,并编印出各人到此的诗文和故事集,着意经营具有海峡风情的古代“流放文化”氛围,或可再现牡丹亭的古代爱情佳话。
这些建议可先做可行性研究,再制订出全盘建设规划和每个专案的建设计画。基于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省有关部门和湛江市要支持和帮助徐闻县实施,发动国内外企业家参加投资建设。
(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