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芝 (1876—1953年冬)广东南海横江乡人,黄咏雩生父。广州市米粮业的爱国殷商。曾因支援国民革命、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受到廖仲恺先生的嘉奬。
黄祝蕖 (1877—1945)广东三水芦苞人。名荣康,号凹园,著名塾师。曾在南海平地、广州西关等地任教,培育了大量人才。1927年在广州西关设南阳学塾,后改祝蕖国文专科学校。着有《凹园诗钞》、《击剑词钞》、《求慊斋文集》等。
黄佛颐 (1886—1946)字慈博,号慈豀,又号拜鹃道人。广东中山人。清宣统己酉拔贡第一。博学多才,工诗文词,穷研乡邦文献。曾任《广东通志·人物简注》篇分纂、时敏中学校长、番禺辅群中学校长及广东大学教授。着有《广东宋元明经籍版本纪略》、《绍武实録》、《广州城坊志》、《广东乡土史》、《拜鹃草堂诗词集》等。
黄任恒 (1876—1953)字秩南,号述窠,广东南海人。黄咏雩之姨丈,朱九江先生之再传弟子,学海堂专课生,师从名儒丁伯厚。性嗜藏书,以读书著述终生。对文史、医学、杂技、石刻等均有研究,尤精研广东文献史料,著述甚丰。着有《番禺河南小志》、《贻令堂杂俎》、《古孝汇传》《古谱纂例》、《信古阁小丛书》、《辽代文学考》、《辽文补録》、《学服斋笔记》等四十五种。晚年将其所藏图籍全部捐献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黄忠业 (1895—1978)又名少峰,海南文昌县人。早年于上海东南医学院毕业,行医多年,后转制药。解放后曾任广州光华制药厂副厂长、荔湾区工商联主委、广东省政协委员。爱好诗、书、摄影等。
黄耀卿 (1890—1943),名肇炘,字琰佳,别字耀卿,广东南海横江乡人。黄咏雩长兄。终生从事私塾教育。习绘画、医学。晚年潜心《论语》文章写作。着有《三鉴斋》多卷。
黄子封 名肇祈,字子封,黄咏雩之三兄,为三、四十年代香港皇宫酒店总经理。是工商实业界人士。
黄际唐 (1911—1990)字肇斯,黄咏雩之五弟。幼从塾师黄祝蕖学,1939年赴港,1940返穗。抗战胜利后经营米业,任至昌鸿大行经理及广州米粮公会理事、主席。
黄公辅 字振玺,明万历进士,永历时授兵部尚书。为黄咏雩先祖。1936年黄咏雩旅游,到新会县(今市)杜阮乡吊族祖,写诗一首。
黄金海 (1898— )广东台山人,世居广州,原为广州三多轩主人,又名黄海,字一航,号甓斋(叟)、汉写砖斋主人。著名书画家。幼年时始习字,书宗北魏,秦汉楷、行、篆、隶皆精。画习宋元钩勒法,亦仿新罗山人,尤工花艹翎毛,精鉴古、刻竹。现任广州市文史馆馆员。有《离骚经》书法集刊行。与黄咏雩是至交好友。1952年黄金海得一块中平二年凉州太守王德题字的汉代古砖,黄咏雩十分高兴地为他题诗。
黄文宽 (1910—1989)广东台山人,黄咏雩至交好友,解放前曾任广州大学教授,执业律师。五十年代曾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八十年代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擅金石、书法、篆刻、文物、考古等,亦工诗词,博学多才。着有《岭南小雅集》、《历代纪诗选集》、《鬼谷子本义》和《澳门史钩沉》等。
黄 裔 字慕韩,号劬学斋、黄晚闻堂,为南海平地乡人,世居广州西关十二甫与大同路附近平地黄大屋群。善诗词,富收藏,精鉴别。家藏不少历代碑帖、字画和善本珍贵图书、陶瓷、玉器、雕刻等。善结交古董界、美术界、文化界等名人。与黄咏雩亦十分友善,1929年曾为黄咏雩《芋园北江游草》诗集题诗祝贺:“乱余仁化一观风,最爱新词叶打篷。凉月满江谁貌得?诗人偏付短吟中。”三十年代末病逝于香港。
黄般若 (1901—1968)广东东莞人,著名画家,邓尔雅女婿。字波若,号曼子。画室名四无恙斋、小黄山馆、黄石山房。幼随叔父黄少梅习画。1923年与赵浩公等创设癸亥合作画社,1925年扩展为国画研究会,并在香港设立分会。曾任《探海灯》三日刊编辑。1940年与叶恭绰、黄咏雩等,在香港参与筹办广东文物展览会。1944年雅集,与黄君壁在小黄山馆赏梅,填词赋诗,参加者有鉏经、黄咏雩、朱庸斋等。抗战胜利后,任职广东文献馆,并主持每月的美术观赏会。1947年管理中国文化协会及中英学会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文物展览会。
黄兆镇 已故,字子静,广东新宁(台山)人。是诗人黄景裳的儿子,西关小画舫斋主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地质系毕业。其弟弟九叔学法律,还有一个小弟黄明伯,均能诗。收藏文物甚丰。喜结交文人墨客,在小画舫斋饮酒赋诗,雅集唱酬。抗战期间,他举家迁香港九龙西洋菜街居住。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小画舫斋。五十年代初又迁居香港,后在港病逝。
黄石斋 (1585—1646)即黄道周,明末福建人,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书画俱称絶,以抗清被执不屈而就义。黄咏雩对他的气节十分钦佩,1916年在黄石斋的遗诗后题诗一首,表示仰慕之情。
黄刚斋 著名印人,善篆刻印章。六十年代他曾替黄咏雩刻印章,黄赋诗一首,表示酬谢。
黄伟伯 (1872—1955)名棣华。广东顺德人。为名儒简竹居弟子。光绪二十年考中秀才,岳父招雨田为香港殷商,需他协助,于是他便弃儒从商,曾遍游全国各地。晚岁定居香港后,筑负暄山馆于九龙塘,以诗自娱。香港沦陷期间,文人星散,乃与伍宪子、谢焜彝、冯渐逵四人组硕果社,寄情诗词。抗战胜利后,参加者达廿余人。着有《负暄山馆诗词》、《负暄山馆联话》、《十五省记游诗草》等。1939年黄咏雩居港期间曾参加负暄山馆宴集,次李风坡韵,赠黄伟伯。
黄子实 广东中山人,工诗词,曾在中山小榄组织诗社,与诗友酬唱,进行诗词创作。1948年北园雅集,众诗友有答和,黄咏雩有诗一首,呈桂南屏、黄子实等人。
黄克强 (1874—1916)即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病逝于上海,其墓葬在长沙。1956年黄咏雩北游,途经长沙,特前往其墓拜谒,赋诗一首。有《黄兴集》行世。
黄在园 已故,广东南海人,文物鉴藏家,工诗词。常参加诗词雅集。1942年黄在园在香港居住期间,黄咏雩有诗二首赠他。
黄紫林 生卒年不详。广东诗人。常参加诗词雅集活动,畅游名山大川,是黄咏雩诗友。
黄 筌 五代西蜀时期著名花鸟画家,成就很大,在画史上很有地位。在广政七年(944年)淮南与蜀通聘,在送来的礼物中有六双仙鹤,孟昶曾命黄筌将这六双仙鹤画于偏殿的壁上。由于他画得十分生动,便将该殿改名为“六鹤殿”。抗战期间黄咏雩曾对其藏品黄筌的《鹁鸽图》题诗,作了生动描写。
黄晞发 已故,工诗词,善书法,为黄咏雩诗友,常参加雅集酬唱。1939年,黄咏雩在香港曾有诗次韵黄晞发。
黄晚晴 已故,工诗词,为黄咏雩诗词友好,1957年北园雅集,黄咏雩曾有诗赠他。他还约过北园饯春酬唱。他生日那天黄咏雩还次韵赠诗道贺,情谊甚笃。
黄 质 (1865—1955)字宾虹,又字文恭、朴存、字质,号向矛,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城南三铁岭头。早年在上海任《国学丛书》、《神州国光》、《国粹学报》编辑,与邓实合编《美术丛书》。1926年发起组织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幷发行《艺观》双月刊。解放后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协华东分会主席。二十年代他藏有一幅陈白沙先生用茅笔书的诗卷,呈寄李承芳五言絶句三首,内有彭绍升题《江门风月》引首并跋,及铁关和尚、赵怀玉诸跋尾。后赠给黄咏雩先生,黄为此题赠诗一首给黄宾虹。
黄耀棨 (1909—1976)字广厦,号少痴。广东三水人。为黄祝蕖之子。早年毕业于广州国民大学。善填词。习画无师授,取前人作品临摹潜修,从“四王”入手,后着意于黄子久笔法。花鸟骀岩有致,设色明丽。亦擅篆刻,奏刀结体,法度严谨。着有《词学研究》、《少痴词草》等。
黄君璧 (1899—1991)原名允瑄,号君翁,广东南海人。1920年从李瑶屏学画,1922年入楚庭美术院研究西画,在广州遇张大千,结为知交。作品参加广东省美展,获国画最优奬。1923年在广州培正中学任教,参加癸亥合作画社,在广州举行个人美展。1924年结识当代广州书画文物收藏家何荔甫、刘玉双、黄慕韩等,得临所藏名画,研习绘画艺术。1926年至上海与黄宾虹、郑午昌、易大厂等交游,192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兼教务主任。1949年在广州和香港举办个人美展。到台湾,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造就不少专业人才。他以山水画见称,尤以云烟瀑布饮誉艺林,有画集多本及《白云堂藏画》(上、下集)行世。1941年黄君壁自四川到香港举办绘画展,黄咏雩得他的作品《莫愁秋柳图》及《蜀山秋色图》,即题诗二首。前往参观了他的展览,为展览题诗。
陈伯陶 (1854—1933)字象华、子砺,又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曾师事陈澧。1892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1909年南归,居九龙盘园,专心著述。曾任罗浮酥醪观都管。性嗜藏书,工书法,善画。着有《孝经注》、《东江考》、《西部考》、《罗浮志》、《爪庐文剩》、《爪庐诗剩》、《胜朝粤东遗民録》、《袁督师遗稿》等。1924年黄咏雩前往九龙盘园拜候,并赋赠四首七律,陈伯陶设宴款待,并赠其所撰《胜朝粤东遗民録》。
陈树人 (1883—1948)名韶,又名哲政,外号葭外渔子。广东番禺人。曾主《广东日报》、《唯一趣报》、《时事画报》笔政。同盟会员,曾任广东高等学堂美术科教授。着有《陈树人画集》、《自然美讴歌集》、《战尘集》等。1940年陈树人自渝寄示他的作品《战尘集》给黄咏雩,黄即赋诗酬谢。1948年陈树人去世,黄咏雩为他撰写祭文。
陈 寂 (1900—1976)字寂园、午堂。其书斋名黄梅花馆,广东怀集人,世居广州,为咏雩先生诗友,私交甚笃。抗战前后任广州知用中学教员,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966年退休。1946年初秋他曾在黄梅花馆宴集,黄咏雩赋赠他,次陆光宇韵。1947年在北园宴集,有桂南屏、张暗斋、黎六禾、刘伯端等。1949年任广东日报《岭雅》副刊主编。着有《二晏词专著》、《黄梅花馆屋诗话》,黄咏雩还有一首词题他的《枕秋阁图》。
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为宋代著名诗人。他与杜甫、黄庭坚、陈师道被江西诗派倡为中国诗歌创作的典范,被誉为“一祖三宗”之“一宗”。他原籍京兆,其祖父希祖迁居洛阳后,便成了洛(今洛阳)人。他少年时就发奋读书,能文章,有神童之誉。稍长,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宋徽宗政和三年(113)上舍甲科,中了进士,被派去开德府做教授,后迁为太常博士、符宝郎。由于年少而才华出众,为权贵所忌,被降职,派到陈留(今属河南省)做些酒税差事。宋高宗南迁,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中资政殿学士。他的字画清简类其诗文。为侍从时,奉诏定《法帖十卷》、《释文一册》。其迹习见《群玉堂法帖》中。宋刻《陈简斋集》是其自书上木,醇古丰圆,出自黄庭坚。此外,还有《简斋诗外集》印影元钞本。《天蠁词》中有1948年黄咏雩为陈颙庵得宋陈简斋铜印属题用草窗体写的词《珍珠帘》。这宋陈简斋指的就是这位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
陈 洵 (1870—1942)字述叔,号海绡,广东新会人。世居广州西关多宝街,租住陈泽民父亲的“闻樨书屋”。少喜填词,造诣甚深,1911年加入南园诗社。1921年在多宝南横设馆教学,名为“思蛤蜊室”,1929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词学教授。1940年任广东国民大学词学教授。与黄节齐名,有“黄诗陈词”之称,着有《海绡词》、《海绡说词》、《词学》等。
陈叔举 广东番禺人,字肇恺。生于能琴世家。早岁尝与朱启连、宋彦成、章珠垣、叶秩甫、何镜如、张廉甫等游,研求琴理,藏琴甚富。1938年避日寇于澳门,抗战胜利后回穗。又善修琴,晚年家居广州,与琴友梁老太、招鉴芬、容心言、杨新伦、周桂菁、莫尚德时相过从。
陈之鼐 广东番禺人,字椿轩,陈叔举的叔叔,清光绪进士,官度支部主事。工诗词、书法。他曾写有《东坡生日同人集于苍梧之紫藤老屋》词刊于《近代粤词搜逸》。
陈觉是 (1878—1958)诗人。抗战时在香港加入千春社诗社。1941年千春社友聚会雅集,黄咏雩有诗赋职呈诸子,1958年他八十岁生辰,黄咏雩曾赋诗贺寿。
陈秋涛 (1596—1647)名子壮,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南海沙贝乡人,明万历四十七年殿试第三名,崇祯时任礼部右侍郎,南明桂王即位于肇庆,永历元年殉节。黄咏雩1929年北游时曾到其墓凭吊,写有诗七律。
陈巗野 (1603—1674)即陈邦彦,字会赋(一作会份),广东顺德龙山人,为岭南三大诗家之一陈恭尹的父亲。明永历元年,清兵攻清远城,陈邦彦率军死战,后退入学熙青林草堂,跃身跳入西池殉节。1965年黄咏雩为蒿庵题陈邦彦在永历三年敕其子独漉手録卷赋诗一首,并曾到其墓园凭吊。
陈澧南 为黄咏雩诗友,1929年陈邀游平顶岗,县长余心一与区崒仑、李道轩、麦述公、曾镜涵等同游,互有酬唱。
陈祥和 生卒时间及籍贯不详。为清末孝廉,字晓芸,为黄咏雩的老师。
陈白沙 (1596—1647)是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献章的尊号,字公甫,号石斋、石翁,广东新会人,居白沙村,人称“白沙先生”。初从吴与弼讲学,后入京游太学,为祭酒邢证所重,由是名震京师。归里后,四方来学者众,书法以茅笔着,有《白沙全集》行世。1936年黄咏雩曾到其故里凭吊,赋诗。
陈屈伸 黄咏雩诗友,能诗词,善书法。1933年黄咏雩有诗与他赠别。
陈 瑄 明代平倭有功之臣。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屡受倭寇侵扰。永乐时他首立平倭功,把倭寇从沙门岛一直追击到金州白山岛,尽焚其舟。为防止倭寇再来,他在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赐名宝山,以控握海疆,谋深虑远,被封为平江侯。黄咏雩在抗战期间曾作《哀宝山》诗,怀古伤今。
陈芑村 民国时期画家。其外舅石星巢(即石德芬,原名石炳枢,又字星庵。广东番禺人。为清末同治举人、进士。)1937年陈芑村与其外舅联镳燕蜀,咏歌互答。石星巢去世后,陈氏绘画《冰玉联吟图》,征求黄咏雩题诗,黄欣然命笔,题诗一首。1944年陈又与许子英约同日本友人山口蓬春、藤田嗣治到黄咏雩书斋观赏所藏画,并要求题诗。
陈 融 (1876—1955)字协之,号颙庵、别署松斋、颙园、秋山,广东番禺人。1905年入同盟会,为胡汉民妻舅,曾留学日本,参加革命。其广州宅在天平街,为党人聚会场所,黄花岗之役,即在那里发动。1913年后历任广东法政学校学监,广东警官学校校长、广东审判厅厅长、司法厅厅长、高等法院院长。1928年任科考院政务处处长。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后任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受聘为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先后在广东日报、中央日报《岭雅》周刊任主编分数十期连载他的《黄梅花屋诗话》及发表他的《晨兴》、《有说》、《南塘》、《题画》、《暗公琼林宴后经六十年戊子重阳赋贺》、《答无庵五首》、《丁亥生朝》、《木棉絮》等。这后一首是他1947年参加雅集活动时,以咏木棉絮为题撰写的,当时黄咏雩写有《梅子黄时雨·咏木棉絮》(见《天蠁楼诗文集》),发表在广东日报《岭雅》一九四八年八月九日。1949年往澳门,后迁居香港。精于诗词、篆刻书法。着有《读岭南人诗絶句》、《黄梅花屋诗稿》、《黄梅花屋诗话》、《竹长春馆诗》、《黄梅花屋印集》等。
陈萝生 (1882—1996)名大年,字萝生,广东南海人,大律师,古玉收藏家。解放前曾与谢英伯、胡毅生组织考古学会,解放后任广州市参事室主任、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史馆馆长,曾将其毕生收藏的藏品捐献给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受到中央文化部、广州市人民政府表彰。他与黄咏雩是世交友好,一九二九年黄曾赠诗一首给他。陈大年亦有诗存世,其中有《题岭南小雅集》和《雨后》收録在余少颿编纂之《广东历代诗钞》中。
陈 樾 (1886—1973)字伯任,广东南海人。1929年—1931年曾任番禺县长,有政绩,曾主持修屈大均墓,筑八泉亭于墓旁,散原老人曾题诗赞美之。解放后任广州市政协特邀委员。工诗词,擅书法,为黄咏雩常一起酬唱雅集的诗友。1939年抗战期间避居澳门,黄咏雩曾赠诗寄送给他,互有酬答。
陈伯绮 西关陶陶居创办东家之一。1927年陶陶居停业后,由南海谭氏兄弟谭简、谭垣(杰南)及陈伯绮联合招股承办,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大楼,于1933年1月2日重新开业,陈有经商头脑和艺术修养,他以搜集名人字画、诗词对联悬挂于四壁,供顾客欣赏,以招徕顾客,1945年陈向黄咏雩索题月饼诗,黄即赋诗四首给他。
陈履初 生卒年不详。广东人,黄咏雩诗友,常参加他们的诗词雅集活动。1958年西关泰华楼雅集,参加者有梁藕庵、李曲斋、朱庸斋、潘公哲、詹瑞麟、黄咏雩及他。各人饮酒赋诗,互相酬答,极一时之盛。
李义山 (约813—约858)即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为唐开元进士,一生困顿失意,所作诗多说别离、忧虑国事,艺术成就很高,尤以七律见称,有《李义山诗集》(明毛晋刻本及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艾氏刻六卷本)传世。
李任潮 (1885—1959)名济深,字任公、任潮。广西苍梧(今梧州)人。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1933年与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主席,提出抗日反蒋。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去世,黄咏雩与他私交甚笃,李亦善诗词,常参与诗友雅集。1946年广州南园雅集,饯别吕方子,他与曾酌霞、麦仲衡、黄咏雩等有酬唱,1950年他与麦仲衡到北京工作,黄咏雩亦有诗表示寄怀,并赋诗五首和他《题兰花》诗,1959年10月9日去世时,黄咏雩曾写二首挽诗,表示哀悼。
李供林 (1882—1979)名翰,字立屏。广东中山人,善书法、诗词。为李仙根兄,解放前曾任职政府税务机构。抗战时奉母居澳门,寄情诗词。着有《怡草堂游草》、《乔梓集》等。1936年他与黄述窠、黄祝蕖、黄慈豀、张纯初、黎泽闿、孔公豁、胡少翰、麦伯庄等人游丹霞山,进行诗词创作,黄咏雩有诗赠别。他九十六岁曾为余少颿编纂之《广东历代诗钞》题签。
李渊硕 字孔曼、圆虚道人。广东顺德人,清探花李文田之子,李棪斋、李曲斋父亲,世居西关泰华楼,有华山碑,为原马氏玲珑山馆旧藏,端午桥颇欲得之,曾以很多钱和高官等代价都不能求得。他中岁去学道,为罗浮酥醪观道侣,擅击剑、知医。其太极拳、剑法甚精,着有《智剑庐诗稿》。
李居端 (1989—1961)名辰,字砚山、研山。广东新会荷塘乡篁湾村人。出身于广州广府中学校图画老师潘和(字至中)门下,是潘氏画室中最有前途的画人。后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并追随徐悲鸿习画。毕业后回广州,参加广州国画研究会和颙园俱乐部。1931年任广州市美术学校第四任校长,攻山水,桃李遍南粤。1939年他为李太素绘画《素园图》,黄咏雩题诗七律。李居端也雅好诗词,曾在《广东日报岭雅》一九四八年六月二日发表《闭门》诗云:闭门一梦垂垂过。闲却黄花上老枝。对酒辄酸何有泪,逢辰还恝况平时。辞怀百结先秋辨,海气层翻倦客知。试豁楼居千里目。刺天鹰隼更奚为。
李子长 (1462—1531)名孔修,字子长,别署抱真子,明高士。广东顺德杏坛人,居广州高第街。性格刚直,操守廉正,不畏权势,无意科第。能诗善画,多才多艺,其诗多散佚,墓在南海西樵云路村,尚书霍渭先葬之,且为铭,题曰:“大明高士抱真李子子长之墓”。黄咏雩曾往拜谒其墓,并赋诗,表达了对其人品才华之仰慕。
李凤坡 (1890—1960)名景康,字铭深,号凤坡,晚号青山道侣,广东南海人。1915年香港大学文学院第一届毕业,从赖际熙太史学诗,历任南海县立中学校长、香港教育司署视学官、香港官立汉文学校校长、汉文师范学校校长、金文泰中学校长。1942年避居澳门。抗战胜利后返香港,参加“硕果诗社”,1960年5月27日逝世。着有《儒家学说提要》、《七言律诗举隅》、《壬丙间旅途诗録》、《百壶山馆诗文存》、《披云楼诗草》、《李景康先生诗文集》等。
李 源 生卒不详。又名李泉,广东东莞人,出身香港船务公司,曾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书记。喜诗词,常参与诗词雅集活动。1954年黄咏雩曾将部分诗稿交他选録,后散佚。
李韶清 (1903.9.11—1981)原名振声,广东丰顺县小胜镇人,解放前曾任国民政府侨委会教育科长,在陈树人领导下工作,是诗人黄节女婿,专事研究广东文献,亦工诗词。1932年1月6日他与黄咏雩、崔仲任、徐遂甫、陈丘山、郭顺怀、黄杰臣、黄君璧、朱兆奎、范广链、陈颂耆、区国强等诗友北游韶州,进行诗歌创作。曾任中山大学讲师,1956年任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原住广州西关多宝坊十号之一。着有《黄节年谱》。其子李华中教授是中山大学物理系主任。
李 洸 (1902—1944)字履庵,号吹万、荆园。广东中山小榄人,其居室为榄山荆园吹万楼,是诗友文客经常聚会、雅集之所。李洸早年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即今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山一间中学校长,工诗,有《吹万楼诗》、《荆园诗草》等行世。他的诗才在当时就很有名,与余心一、曾希颖、佟立勋(绍弼)、熊润桐合称为“南园今五子”。日寇犯粤,有朋友劝他北行走避,他迟疑未有成行。1943年一天,孙仲瑛约他同赴韶关,当日他邀集黄咏雩、立民、毅孙、硕生等诗友雅集唱酬,《天蠁楼诗文集》中有《吹万楼夜坐示孙顾斋、李履庵》、《荆园席上次吹万韵、仲瑛同作》及《仲瑛同客榄山将归海洲赋赠》记述此事,李吹万当时写的诗是:“仲瑛约予同赴韶关,是日晨招同咏雩、立民、毅孙、硕生过集即送之海洲,诗云:故人风节凛秋霜,愁说浮生髦已荒。遭乱但凭诗作史,逃虚直以狷为狂。山围松竹皆英物,梦绕江湖是帝乡。多难相逢今又别,漫劳杯酒问行藏。”1944年去世,黄咏雩曾赋诗二首悼念。他在广州花地有“杏林庄”私人花园。他是李众胜堂的后人。
李曲斋 (1915—1995)原名曲,以字行,广东顺德人,著名书法家,生前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指导。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着有《李曲斋书法集》。
李道轩 已故,解放前曾任南海县长,喜诗词。一九二九年曾参加黄咏雩、区崒仑、麦述公、陈澧南等人的游平顶岗诗词雅集活动。
李云巢 诗人、书画家和文物收藏家。是与黄咏雩等经常雅集活动的诗友。
李天马 (1908—1990)原名千里,字天马,以字行。广东番禺(今海珠区石溪村)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接触大量书画碑帖。抗战期间西走昆明,书名鹊起。亦曾在广东银行任秘书、襄理。后在广州教书法。50年代专从事书法研究及教学。后期任教于广州美院,桃李满门。撰有《张氏法帖辨伪》、《余氏书録辨伪》。六十年代初,随夫人朱爱莲女士移居上海任上海市文史馆书法组长,与沉尹默、谢稚柳等交往频密。有《李天马书法集》印行。他与朱爱莲女士结婚及60年代他去上海时,黄咏雩有诗道贺、送行。
李子平 黄咏雩诗友,常参加当时文人雅士的雅集活动。1959年去世,黄咏雩有挽诗二首,对他去世表示悼念。
李昌谷 清代诗人,曾撰诗句“盘盘花龙上紫云”,描写红棉情状,深受黎二樵赞许。
李超人 画家,曾绘画《双玉簃图》,1947年黄咏雩曾为他的这幅画题诗七律。
李北海 清代著名书法家,在端州七星岩有其书刻之《端州石室记》,但题为江夏黄仙鹤镌字。当时人们传说李北海书写的文字大多是自刻的,这《端州石室记》说是黄仙鹤刻,可能是笔名。
李小竹 (1917—198610)名隐青,为广州市荔湾区冼基东竹鹏学塾塾师李竹鹏的儿子,竹鹏死去,他继任校长,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着有《纯庵诗集》。六十年代在珠湄宴集,他与陈午堂、张采庵、汪季行、黄咏雩一起互相酬唱。
李健丰 能诗词,为当时黄咏雩等的诗友,常参与酬唱雅集活动。1943年有一次在中山李荆园家雅集因故无到,黄咏雩曾赋诗酬答其夫人吴慧心女士。
李汉武 能诗词、书法,黄咏雩诗友,常参加诗人墨客雅集唱酬活动。1933年,他与黄咏雩、白兆尼、曾泽生、何耀初、周守愚、何厚炯游峡山,黄咏雩曾赋诗一首,以纪其事。
张曲江 (678—720)字子寿、九龄,一名博物。唐代宰相、诗人。因生于广东韶关曲江,故又称“张曲江”。武则天时登进士,开元时为宰相。主张不循资格用人,常评论当时玄宗怠于政治的得失,故而被李林甫所谮,罢相。罢相后所作名篇《感遇诗》十二首,抒怀感事,格调刚健,为世传诵。有《曲江集》传世。1964年,黄咏雩曾赋诗次韵和他的《感遇诗》十二首。
张 籍 (约763—约830)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贞元进士,其诗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他与范尧佐均有一至七字诗,黄咏雩1956年作的《衡山吟》,就是参照他们的诗歌形式,以及秦始皇泰山、之罘、碣石、会稽刻石、铭其辞每三句为韵的形式,创作而成。即每三句为韵,一至八字为句的形式。
张日新 (1900—1981)广州人,诗人,商人。喜诗词。为黄咏雩等人的诗友,常参加雅集活动。曾任广永和厂经理、张新记厂经理和联兴电器厂副厂长、汉强五金制品厂副厂长。1963年退休。为广州市工商联执委、荔湾区政协第六届常委。他家在西关简溪二巷筼筜馆。常举行雅集活动。1964年他与黄咏雩、黄忠业一起北游,途经湘桂各处,唱和酬答。他们还相约去广州市郊萝岗看梅花盛开,并和张日新的《探梅诗》,感情十分融洽,1981年去世时有关方面在他家还举行了诗祭,由张采庵主祭,表示深切悼念。
张白英 (1891—1946)广东东莞人,娴书善画,工诗,尤以草书见长,有“诗、书、画”三絶之誉。筑远山楼于广州白云山麓读书、作画,笔致取法戴熙,书卷气俱足,为人淡雅洁饰,卓尔不凡。常与黄咏雩一班诗友雅集、酬唱。1946年张白英去世后,黄咏雩在他绘画的《篁溪秋唱图》题诗,寄托哀思。张着有《远山楼诗稿》、《远山楼诗话》、《流泉琴室杂记》等。1928年10月,他与刘筱云、黄咏雩等游荔枝湾,他作《荔湾清游图卷》记游。
张学华 (1863—1951)字汉三,先祖江苏丹徒人,后入籍广东番禺。晚号暗斋、暗公、又号暗道人。1883年中举人,1890年举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任学华中学校长。辛亥革命后,隐居澳门,杜门著述,曾保存、整理吴道熔所纂的《广东文征》遗稿,着有《暗斋词》三卷、《暗斋文集》,以及辑明代遗民行谊系以絶句的《采薇百咏》以及《余忠襄公年谱序》等。
张 逸 (1869—1943)字纯初,别署禺山山人、无竞老人,笔花草堂。从小能画,后学画于居廉,精鱼虫花鸟,中年钻研恽寿平与徐熙画法,尝游大江南北及岭南诸胜,放怀山水,开拓画境。又曾画牡丹长卷二丈许,疏密浓艳有致。兼工诗词、曲艺。三十年代创作《笔花草堂词》,黄咏雩曾依稼轩体题词《水龙吟》一阕。曾任教职广州八桂中学,又在广州办《七十二行商报》。参加陈树人、高剑父之清游会,抗战广州沦陷,他移居澳门,胜利前夕在澳门去世。着有《花痕梦影词》一卷、《豁尘词》一卷、《百花词草》则分题于所画之《百花册》中。他与黄咏雩私交甚笃,三十年代常与他和高剑父、罗仲彭等雅集在西园,与黄述窠、黄祝蕖、黎泽闿、孔公豁、李供林、胡少翰、麦伯庄诸子同游丹霞山。四十年代初他与高剑父在澳门,还常接到黄咏雩先生写给他们的诗简。
张树棠 (?—1960)字荫庭,是张学华的儿子,亦工诗擅词,广东番禺人,清宣统优贡,民国首任广东财政厅长,解放后隐居澳门,以诗文自娱,号白云樵子。曾撰词集《白云樵唱》。亦有词见《近代粤词搜逸》1960年去世,黄咏雩曾作挽诗,表示悼念。从《天蠁楼诗文集》看,黄咏雩与他们父子的交谊都很深,来往也十分密切。
张子政 (1915—1989)广东东莞人,为邓奇桐先生岳父。抗战前在沙基经营米业,雅爱收藏及写诗。1957年他与商承祚、谢次陶、胡伯孝、黎泽闿、邬伯健、容希白、黄晚晴等参加北园雅集活动,赋诗填词,十分高兴。1958年定居香港。1959年去沧州,黄咏雩赠诗次韵留别。
张景斋 生卒年不详。广东惠州人,能诗善琴,解放前居住在惠州六如亭。1928年黄咏雩拜访他时,他在六如亭弹琴《流水三调》,十分精采。黄赋诗酬谢。
张叔俦 生卒年不详。广东人,三、四十年代的诗词家,曾写过不少诗词在当时的广东日报《岭雅》副刊上发表。如《得不匮室主人来书赋答》及《梅子黄时雨·听雨》等。他与黄咏雩也常有诗词唱和,在雅集中切磋诗艺。1947年他与黎季裴、张荫庭、黎泽闿、胡隋斋、刘伯端、冼玉清、张瑞京、张纫诗等在北园宴集,赋诗唱酬。1948年仲冬他与黄咏雩、黎六禾、胡伯孝、朱庸斋、黄耀棨、张纫诗、许菊初,填词与和答,黄咏雩填一阕《摸鱼子》,咏木棉絮。他们又同作《梅子黄时雨》词。1957年黄咏雩与他离别九年相见,听说张叔俦拟去南洋,互相倚声叙别,次韵和答,情谊深厚。
张瑞京 生卒年不详。已故,广东番禺沙湾镇歧山村人,解放前任中央信托局广州分局经理,雅好诗词及文物书籍收藏,藏书甚丰。其弟张瑞权为教育界知名人士,曾任广州市知用中学校长。解放后任广州市副市长。
张纫诗 (1911—1972)女,广东南海人,诗人、书法家。原名宜。幼受教于名儒叶士洪及桂南屏太史之门,潜心文艺,兼研诗词书画。历任中学文史教员、小学校长,有才女之称。1949年移居香港。1958年曾南游东南亚,历时三年。1962年赴印尼万峰、三宝垄、泗水等地举办诗书画展,轰动一时。中岁在香港与越南殷商蔡念因结婚,蔡亦能诗。张1972年在港逝世。蔡葬于离岛长洲,筑“宜亭”纪念。着有《文象楼诗》、《仪端馆词》、《张纫诗女士诗词集》及《张纫诗题画诗集》等。
张采庵 (1904—1991)原名建白,号春树人家主人。祖籍广东番禺紫坭,世居广州荔湾区。早年毕业于广东大学,即投身教育、文化事业。历任番禺、广州多间中学教师。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避地港澳,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致力于祖国古典文学研究。工诗及古文词,对于史学、民俗学、戏曲音乐、歌謡、楹联亦有较深造诣。三十年代已有诗集刊行。改革开放后,任广州荔苑诗社社长、区政协文史委员、诗书画室副主任、区文联委员、广州诗社副社长等。着有《春树人家诗词钞》。
张自忠 (1890—1940)山东临清人。字荩忱。在冯玉祥部下历任营长、团长。1931年调升二十九军师长、察哈尔省主席。后率部参加台儿庄等地对日作战。1940年在襄河南瓜店前线作战牺牲。是抗日战争英勇牺牲的著名将领。惊闻噩耗,黄咏雩撰《南瓜店纪张自忠将军殉国事》七言古诗一首,纪怀忠烈,激励国人,同雠敌忾,杀敌报仇,寄托自己的哀思。
张君华 (1901—1062)诗人,善诗词书法。广东番禺人,解放前为广州市盐业同业工会理事长,曾任广州孔雀酒家总经理,解放初任广州市首届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与张纯初、张婉华(大革命时期周恩来第一任秘书、第一期黄埔军校生洪剑雄的妻子)、张泽安、“牡丹王”张昭石等是兄弟姊妹。喜诗词,精收藏鉴别,收藏很多字画、陶瓷。张大千每次到广州均要拜访他,称赞他为“广州最懂得鉴别字画的人”。他收藏很多张大千的画。常参加雅集活动。1948年诗词雅集,他与黎六禾、胡伯孝、张荫庭、刘伯端、张叔俦、朱庸斋、冯秋雪、张纫诗、许菊初、区季谋、黄少痴、卢楚宝、黄咏雩、邓圻同等人一起酬唱,赋诗填词,黄咏雩曾作词《霜花腴》一首,咏雁来红,与他们一起唱和。
张大千 (1899—1983),名爰,四川内江县人。中国著名画家。自幼随母习画。三十年代山水画有南张(大千)北溥(心畲)之说。晚年名噪世界艺坛,是一位绘画上多才艺、多成就的大家。他与黄咏雩及广东诗书画界也很有交谊。1934年南来广东,曾赠其绘画的《罗浮山白水门观瀑图》一幅给黄咏雩。黄为此曾赋诗回赠,以为纪念。后张绘的这画在“文革”时失佚。1936年黄又赋诗寄怀他。1940年黄咏雩亦作《袖海堂席上赠别张大千归蜀》二首赠别他归蜀,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张谷雏 (1890—1964)名虹,号申斋。广东顺德人,著名画家,能诗,早岁居上海,后往日本习美术二年,返国后与高剑父同游庐山各地,后在广州参加国画研究会,绘画庐山全景数十幅,名重一时。抗战时回内地,遍游各省。抗战胜利后返广州,到澳门,定居香港。精研古物,着有《古玉石器文字考释》、《元画集》、《寄传庵书画汇记》等,及与李景康合着《阳羡砂壶考》。又有论画诗四十八首。诗集《委怀集》、《海隅酬唱集》、《旅途汇稿》等。他是黄咏雩至交友朋,1933年黄咏雩在《岁暮怀故人》五十首中,有怀念他的一首。
张 乔 (1615—1633)字乔倩,一字二乔,本籍江苏吴县,生广东,为广州才女,工诗能琴,善画兰。明贤陈子壮、黎遂球在广州重开南园诗社,乔尝侍笔砚,亦吟诗作画。笔致秀丽,墨韵轻嫣。死后葬于白云山麓梅花坳,当时送葬悼亡的文人雅士很多,各赋诗一首幷植花一株,名百花冢。1920年黄咏雩曾往其墓凭吊,赋五首絶诗。
张南轩 (1133—1180)即张栻。南宋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子,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于衡阳,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著作有《南轩集》。1956年,黄咏雩北游时,曾到湖南访岳麓书院遗构,次韵和朱紫阳、张南轩二先生的《南岳风雪未已倡和诗》,怀念这二位贤士,次韵和他们《登上封寺联句诗》。以及次韵和王阳明先生岳麓忆朱紫阳、张南轩他们两位的诗。
黎庆恩 (1880—1959)字泽闿。广东顺德人。清末秀才,宣统拔贡。早年赴日研习法律,返国后为广州名律师,曾参与创办广东官立法政学堂,执教数十年,后继任校长。后法政学堂改为省立法科大学,仍任校长。善诗词,着有《拙存堂诗》二卷。兼主广州文社清游会事。1936年他参与黄述窠、凹园、张纯初等诸子游丹霞山。1940年他去韶州,黄咏雩有诗与他赠别。1959年去世,黄咏雩曾写二首挽诗志悼。
黎国亷 (1874—1950)字季裴,号六禾、玉橤词人。广东番禺人。1893年中举人,官福建兴泉永道。1897年在广州参与创办《岭学报》任主编,民国成立后,曾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代他在香港参加千春诗社,成为社员,亦曾任广东都督府民政长。建国前夕赴港定居。工词。着有《玉橤楼词钞》、《秫音集》、《张黎合选春灯録》等。性诙谐,好为游戏文章。晚年常与陈述叔、黄咏雩等一班诗词友好唱和。在《天蠁楼诗文集》中有多处纪述。
黎佩诗 (?—1941)广东高要人,工诗词文赋,历主广州报馆笔政。
黎劲庵 已故。生卒年不详。广东东莞人,诗词家黎季裴之子。是佛教徒。能书善诗词,常参加雅集活动,赋诗填词。是黄咏雩十分友善的诗友。七十年代中,黎劲庵便与黄咏雩、梁藕庵、区季谋、陈寂、荐庐、黄刚斋、程曾庵(程维增)、张采庵、逸斋、墨斋(卢天庇)、苏圃(即余少颿)、朱庸斋、詹瑞麟、汪季行、筱竹、子玉(吴灏)、梁荔夫一起填词唱和咏藕。黄咏雩应梁藕庵要求,填了一首《齐天乐·咏藕》以及《梦江南六首》,极一时之盛。1965年黄咏雩、区季谋、区文荪、程维增郊楼对酌,席上赋诗,黄咏雩还赋诗七律寄给他和余少颿、李供林、季友、潮青等人唱和。
黎葛民 (1894—1977)广东顺德人。现代著名画家,1912年游学于日本,认识高仑和陈韶。归国后,曾积极参加陈韶、罗仲彭等人倡立之清游会。善画山水,工诗善书,又精篆刻。为广州雅会越社发起人之一。1926年曾游历江南一带,其作品先后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德国柏林美术展览、加拿大中国艺术展览与法国巴黎、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曾任南中画院教务长、广州市立美专教授。解放后为广州市文史馆员。1973年春日,他参加诗友聚会宴集,当时有冼瘦梅、陈寂园、黄咏雩、黄一航、张建白等人参加。黄咏雩曾到花近楼赋诗七律一首给他。
黎畅九 (1905—1969)名骚,字畅九,号蒿庵,室名蟫斋,广东顺德人。以诗词名于时,早岁在广州从事新闻工作,是名报人。曾任上海申报编辑,社主史量才器重之。1941年来三水就任陈子和明府县幕,也曾任职于台山县政府,光复后回广州,后移居香港。解放后住在广州解放北路小市东街,1969年逝世。着有《黎二樵年谱》、《蒿庵诗稿》等,和辑有《独漉堂诗选》行世。1965年黄咏雩为他在陈巗野先生永历三年敕其子独漉手録卷上题诗。
黎秫坡 名贞,字彦晦。明洪武初,以明经辟荐至京师,但他志不乐做官,故而退回家乡在住家前构筑钓鱼台。但结果被人所诬陷,皇上责怪,被罚戍辽阳十三年。后赦免回归乡下。当晚午夜还乡,即呼酒到钓鱼台痛饮,并约友一起赋诗题壁在上。以后从学者众,无论远近的学子都来。他年五十九岁去世,着有《秫坡集》、《古今一览》、《家祭举要》等。1933年黄咏雩曾到其故里凭吊,赋诗感慨不已。
区崒仑 广东南海人,黄咏雩诗友,常参加雅集活动,填词赋诗。解放前在广州西关南海中学任英文教师。早年留学美国,是教育界的老前辈,后任教于高等院校。工诗词。1929年他与李道轩、黄咏雩、余心一、麦述公、曾镜涵等,自南海官窑往平顶岗县参加陈澧南邀集的旅游雅集活动。他们夜过小金山,登宝陀寺,乡绅们列筵款叙,吟诗作对,情谊甚笃。
区季谋 (1896—1988)名权,号季子、半园。广东南海大富乡人,其家族为广州望族。他幼聪颖,好读书。早年从其叔父区慕颐经营盐业。奉旨开发海南,首创种植橡胶。其善书法,尤擅章草书法,长于诗词,是黄咏雩的至交好友。曾在广州开设半瓯茶室,在南关开设俱乐部,邀集招待省港澳社会名流,结交诗书画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赋诗填词,解放前居室在西关金声戏院对面。中岁居澳门,室名借竹山房,晚岁居香港北角新咛,耳聋,以填词自遣。
区芳浦 (1891—1951)名普春,广东南海人。抗战前曾任广西梧州市市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财政部广东财政特派员。抗日战争期间,任农林部高等顾问兼总务司司长;1949年春再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旋因病辞职。着有《读书札记》、《见闻杂録》、《淡园吟草》和《淡园文集》等。
区少干 (1903—1982)区季谋之弟,名权,四近楼主,广东南海人,善诗能文,少年负笈上海,从胡适游,得新文学风气之先,钻研《红楼梦》发表文章十余万言,出版界誉为红学专家。曾在香港创办《彩虹杂志》。着有《四近楼诗》、《四近楼谈屑》等。1973年区文荪曾出示其兄少干的《四近楼诗》给诗友们观看,黄咏雩即赋诗次韵奉和。八十年代初逝于香港。
区文荪 (1905—1997)原名藻,字文荪,为区季谋之七弟。诗人。其兄弟姊妹共三女四男,四兄区季谋、六兄区少干,五兄曾赴日本读书,1931年死于东京地震。文荪自小好学,攻读至大学肄业。自幼与兄长谈诗论画,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古文评注、唐诗、宋词皆能吟诵教授,常与诗友唱和,行旅海南、汕尾、武汉、北京等地,均有诗词歌赋以纪行。其诗友词人如黄君璧、吴子复、李砚山、邓芬、卢子枢、卢振寰等,以及李曲斋、黄文宽、黄咏雩、朱庸斋等,常茶聚展诵新作。其广州白话诗写得尤其出色,其借物抒情,浪漫词彚溶为一体,在西关一带曾广为传诵。
区 晖 (1933— )画家,为区文荪长子,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及中南美专,从事专业美术创作。现为广州画院高级美术师、国画研究室主任。1964年他创作了《神女峰图》,黄咏雩为他的这幅画题写了一首五律。
商衍鎏 (1875—1963)字藻亭,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清代最末一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民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57年任广东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着有《商衍鎏诗书画集》。黄咏雩曾在北园席上赋诗呈商衍鎏、谢次陶、胡伯孝等诸诗友。
商承祚 (1894—1991)字锡永。广东番禺人。商衍鎏之子。为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文物鉴藏家。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一生从事古文字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有《商承祚书法集》等。
朱庸斋 (1920—1983)原名奂,字涣之。为西关十六甫学塾塾师朱恩甫之子,广东新会人。历任广东大学、广州大学、文化大学等学校词学讲师和广东省文史馆员。着有《分春馆词》和《分春馆词话》。
朱汝珍 (1869—1943)字玉堂,号聘三,晚号隘园。广东清远人。光绪十八年曾入读广雅书院。1903年中举人,次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6年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归国后历任京师法律学堂教授、贵州省第一次法官考试主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兼附中校长。着有《词林辑略》、《词林姓氏韵编》、《清远县志》、《阳山县志》等。
朱叔子 明末清初时人,名学熙,字叔子。广东清远人,文物收藏家,其家在清远城内青林草堂,收藏许多图书古籍、古琴、剑及奇石宝玩等。明永历元年,清兵攻陷清远城,陈邦彦巷战不胜,退入其居,见学熙自隘身亡,陈邦彦哭后亦往西池自尽殉节。1962年黄咏雩往清远凭吊,写有诗。
朱紫阳 (1130—120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历任枢密院编修、秘阁修撰。他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集理学之大成,世称“程朱学派”。他著述甚富,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后有《朱子大全》行世。黄咏雩1956年访岳麓书院时,曾作诗表示怀念。
朱君壁 元代著名画家,名玉,字君璧,曾绘画《紫雾龙宫翠蓬神阙图》,诗人杨万里跋,剑南诗稿。1941年黄君璧从四川到香港举办绘画个展,黄咏雩题诗奉赠,诗里称赞黄君璧的画名胜似朱君璧。
居 巢 (1811—1865)字梅生,号梅巢。广东番禺人。著名岭南画家。善画山水花鸟。岭南画派始创人。
居 廉 (1828—1904)字士刚,又字古泉,别署隔山樵子、隔山老人、罗浮散人。广东番禺(现广州市海珠区隔山)人。居巢从弟。他广收学生,于隔山乡筑十香园,授徒作画,学生遍及两广闽桂。1959年黄咏雩曾题他为刘渊亭将军绘的牡丹图作跋。
高奇峰 (1889—1933)名塕。字奇峰。早年又字飞瀑。广东番禺员冈人。高仑之弟。从小随仑学画。曾东渡日本深造,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08年回广州,以设在广州河南的画室掩护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专心从事美术创作活动,向邪恶势力挑战。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曾执教岭南大学。刊有《奇峰画集》和《美感与教化》等。
高剑父 (1879—1951)名仑,号爵廷。早年名麟,号剑父、芍亭、鹊庭、卓庭、老剑、剑庐、别署员冈樵子,番禺员冈人。父保祥,是个能画的医生。高仑师从居巢学画。1906年两度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先后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历任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校长、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专校长。创立岭南画派,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擅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又长于诗书画。画作曾在意大利、比利时等博览会获最高奬。着有《我的现代绘画观》、《剑父画集》等。
罗 球 (1899—1973)另一说他卒于1972年。字雨山,号迂翁,又号藤花词客,室名“花近楼”。为江西赣县人,流寓广州。善古文、诗词、书法章草,并娴篆刻。纂辑有历代词钞多卷及古今各家词话,着有《罗雨山词影》等著作。为黄咏雩挚友之一,曾参与《天蠁楼诗词》的辑録审订,并为《天蠁词·怀古集》作评语、注释及详细点评。他解放前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翁源县县长和广州市政府秘书等。
罗仲彭 (?—1938)广东番禺人,岭南近代画家。以字行,别号一道新民,居室名珠光剑影楼。少随父寓上海,从浙江花鸟画名家朱偁(朱梦庐)学,攻江浙画法,偏工花鸟,尤以木棉、蜡梅冠絶一时。回广州后住在河南,与陈韶、张纯初等人友善。他好饮,索画者每以名酒饮之,兴发挥毫立应。1938年重客上海,于宝山被日本侵略军拉夫劳役,仲彭戟指骂敌,大义凛然,卒遭毒手,闻者壮之。罗仲彭是黄咏雩的好友。1933年黄咏雩曾作《癸酉岁暮怀故人》五十首,其中一首就是怀念他的,写得情真意切。
罗孝锡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为画家罗天池裔孙,文物鉴藏家。精鉴赏,少尝游宦东北,佐陈昭常幕,所居曰黄石老屋,有黄腊石大如床,晶莹可爱,置于庑下,夏日暑气不侵。他能诗善词。常参加雅集活动,吟诗填词。是黄咏雩的至交好友,1933年他作的《癸酉·岁暮怀故人》诗中所怀的一个好友。他有一首诗《己丑除夕》:朔风寒雨送残年,百感填胸只自煎。来日大难何暇顾,且沽桑落醉炉边。
罗中原 已故,生卒年不详。广东新会人,擅医人,工诗词,善书法,为黄咏雩友好诗友,常与黄咏雩等一班文人墨客,诗酒酬唱。
罗序球 字擎硕。诗人、医师。广东南海横江乡人。医术精湛,活人无算,日常出诊,持伞步行数十里,风雨无间,数十年如一日,深受群众好评。又善书画,好为诗歌,其诗稿盈尺,诸体悉备。有《紫芝草堂诗集》刊行。黄咏雩曾在1922年春日为之作序。
东樵老人 (1889—1967)即罗翼群,字逸尘。广东兴宁县龙田镇燕塘村人,1963年左右始用东樵老人名,是广东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十八岁考入两广测绘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政府之地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后又参加讨袁护法,东征北伐,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积极拥护者和参加者。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常委、省参事室副主任。与黄咏雩过从甚密,有诗唱酬。1963年黄咏雩曾题他写的哀朱执信、哀邓仲元、哀廖仲恺的“三哀诗题后”,1960年次韵和他的诗,1963年次韵他生朝等,罗翼群去世后,曾由罗冠群编辑出版《罗翼群诗集》。
邓万岁 (1883—1954)原名溥,字季雨,号尔雅,广东东莞人,生于北京。容庚的舅父。1905年与妻陈灵淑游学日本习美术。归国后,历任公私立学校教员。1922年到香港,1929年在大埔筑緑绮园,写画自娱,擅篆刻,工诗书,并善鉴别古画。也曾加入国画研究会。1954年病逝于香港。着有《緑绮园诗集》,刊行有《邓尔雅千字文》、《邓尔雅印谱》等。1930年黄咏雩到大埔緑绮园居室拜访邓尔雅,并赋诗题赠他。
邓昙殊 (1894—1964)广东南海人。原名芬,又名从心,字诵先,号昙殊、二不居士。擅金石、国画、书法、刻竹、尤以绘画古典美人见长,所画雀,三几笔就表现得生气勃勃,意趣盎然,故有“邓芬三笔雀”之称。是广东近代多才多艺的艺坛多面手。他与黄咏雩十分友善,私交甚好。常参加雅集唱酬。
邓秋枚 著名报人、作家。名实,字秋枚。号实君。广东顺德人。其在上海的居室名为“风雨楼”。清末他与同邑黄节在上海组国学保存会,发行国粹学报。迨后在1901年他与黄节为主办人,创办了神州国光社,画家黄宾虹任编辑。印行《国学丛书》、《国粹学报》、《神州国光集》,用阿罗版影印中国历代名画、字帖、碑刻拓本等,为学界、美术界所重视,为宣扬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黄咏雩与邓秋枚很早就相识,过从甚密,1929年他到上海就遇到他与王秋湄,并先后写有诗词相赠,词的题目是西江月。他们相约到黄宾虹的籀庐拜访。黄宾虹以陈白沙先生诗卷相赠。黄咏雩赋诗词记述了他们这段难忘的友情。邓秋枚有诗二首,其一云《题方君羊城杂咏》诗曰:江东诗句阿龙超,白纻歌词紫玉萧。我倚红阑听不得,残鸦烟水柳波桥。
邓圻同 (1926— )又名奇桐,广东顺德人,世居广州西关。祖父为邓华熙,是清朝三省巡抚。曾任群力中学校长、广东高等院校教师。常参加诗词雅集活动,着有《畅秋集》等。
王 薳 (1884—1944)字秋媚,号秋斋。广东番禺人。早年肄业于武备学堂,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从事新闻及教育。毕生致力于研究金石文字、音韵等。工书法,尤以章草著名。诗的造诣亦深。其所居曰“风雨楼”。着有《章草例》、《摄堂诗选》等。他与黄咏雩私交也很深,1929年黄往上海,曾专诚拜访,亦有诗词相赠。
王绍薪 (1883—1968327)字孝若,名绍薪,号约庵,又号淡翁,斋名海隐楼。广东南海人,幼入广州广雅书院,习经史。光绪二十八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三年往日本学习法律,毕业于明治大学,回国授举人。1911年民国成立,任教于广东法政学堂,后出任广东高等审判厅推事,及高等检察厅检察官。先后任广东省长公署、民政厅及建设厅秘书、公安局审判所长等职廿余年。并与陈树人等创建清游会,以诗书画相与唱和。1949年移居香港。曾用淡翁笔名发表长篇小说于报刊。着有《约庵诗録》、《醉乡衲联》、《宋词集联》、《海隐楼诗》等。
王雪溪 生卒年不详。名澍,字雪溪。广东新会人。诗人,陈济棠主粤政招考记室,王雪溪应试名列榜首,很有才名。旋因粤政局变,转任国民大学教授,1928年10月他参与广州荔枝湾清游会活动,同游荔枝湾,诗词酒会唱酬。其弟王若陶也有诗名,也为黄咏雩先生之诗友。1933年黄咏雩在《癸酉·岁暮怀故人》五十首中所提到50多位故人中的二位。1937年黄咏雩与阔别多年的王雪溪夫妇会晤,一时高兴异常,心情十分激动,黄即赋诗一首相赠。后他为二竖所侵,年未四十而卒。有《吊黄花冈》文为时所重。
王 彦 生卒年不详,海南人。诗人王德鸣哲嗣,能诗词。1937年黄咏雩曾赋诗七律《答王彦》。
王馨庐 生卒年不详,籍贯亦不详。为黄咏雩诗友。喜诗词,常参加广州诗词界的唱酬活动。1942年立秋,李吹万与他请黄咏雩留宿寒斋,限秋字分赋唱酬,因李吹万明天将出发远行,他们赋诗表示志别。
曾镜涵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解放前在广州南海中学任校长。善诗词。他毕业于英国,得哥俭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在任校长期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爱护青年,曾保护过一些在校活动的共产党员。1947年他在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英文系任主任和教务长等职务。他与黄咏雩等一班诗友,也很有交情,过从甚密。1929年他从南海官窑与区崒仑、李道轩、麦述公等,到平顶岗县集中,一起去小金山,登宝陀寺,相互唱酬,吟诗填词。
曾昭桦 (?—1956)字酌霞。湖南长沙人。诗人,为黄咏雩好友。1946年他与黄咏雩、李济深、麦仲衡在广州南园酒家饯别诗人吕方子。不久即回湖南老家,后又到南京出任国防部参事职。黄咏雩当时写有长句诗留别和答。1956年黄咏雩北游,过长沙到其故居拜访时,他已去世,十分悲痛,写下悼诗一首。
曾泽生 (1902—1973)云南永善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十八期毕业。1925年到广州,任黄埔军校区队长,1926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33年他与黄咏雩、白兆尼、何耀初、周守愚、何厚炯、李汉武等游峡山,写诗唱酬。抗战爆发,任一八四师上校团长,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4年任六十军军长。在解放战争中,在长春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五十军军长。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授解放军中将衔。
曾传轺 字云馗,广东新会人,生卒年不详,其父文礼,叔父文玉,均是知名于时,他少游黄佛颐明经之门。病癈,早卒。有《纳兰容若年谱》未刊。其手稿《玉梦庵乐府及诗》,殁后由友人黄文宽影印成书行世。诗人余心一曾写一首《挽曾传轺并题遗稿》诗:“春斋一面记留诗,别有清哀系我思。未料庞眉真负母,谁教浊世更之词。青枫魂恋深灯屋,白马人来暮笛时。莫趁晓风重出郭,过车坟路柳凋落”。他是黄咏雩岁暮怀念的诗友。
周桂菁 生卒年不详。湖南浏阳人。擅诗词、弹琴。其居室名“琴砚轩”。世居广州,住广州福泉街二巷。1960年,黄咏雩曾去其家,听其弹琴、赋诗一首,对其琴艺高度评价。1961年曾参加广东音协举办的古琴音乐会。“文革”期间去世。
周守愚 生卒、籍贯均不详。好诗词,为黄咏雩诗友,二、三十年代常参加雅集唱酬活动。曾与黄咏雩、白兆尼、曾泽生、何耀初、何厚炯、李汉武等游峡山、吟诗填词。
何耀初 生卒、籍贯均不详。好诗词歌赋,二、三十年代曾参加诗人墨客的雅集唱酬活动。1933年与黄咏雩、白兆尼等游峡山,赋诗填词。
何厚炯 (1911—1975)广东南海人,黄咏雩夫人之弟。抗战前在上海经商。1942年举家返穗,旋归故里湖洲村进行教学活动。业余也喜好填词、赋诗。
何炳堃 (? —1925)字屏珊。举孝廉。广东南海南邨人。与顺德简朝亮同为朱九江弟子,为黄咏雩敬重的诗友。他曾对万年青室主、番禺丁太史仁长说:“我死时,请先生替我写墓志铭。”太史答应。1925年他去世,黄咏雩十分悲痛,为他写了二首挽诗《七絶》,表达了他愿跟随简岸与他学习的愿望。
何棣銮 生卒年不详。广东顺德人,佛山著名老中医。解放前曾任广东省财政厅科员。善写诗,在诗词界有一定名气。解放后学中医,成为著名中医师。1973年春日宴集,他参加了有冼瘦梅、黎葛民、陈寂园、黄一航、张建白、梁藕庵、汪季行、梁荔夫诸子聚会的唱酬活动。黄咏雩曾赋诗二首。
何雅选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抗战前在香港任报社编辑。香港沦陷后,返南海湖洲村任湖洲小学校长,善诗词,常参与文人雅士的酬唱活动。
何瑜园 生卒年不详。原名何伯年,所居曰“磊生堂”。字瑜园。广东中山市人,好诗词歌赋,与黄咏雩亦很有交谊,曾互赠诗作答和。1943年他新娶如夫人叫湘眉,冯湘碧曾为他绘《瑜园添香图》。黄咏雩在他写的榄溪杂诗八首中,专门有一首七絶,作了生动的描写,1946年何瑜园与其如夫人湘眉过访,黄咏雩作诗赋赠。
胡 斌 (1897—1942)一名藻斌,字显声。广东顺德人。早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画。1912年回国。1914年与冯磊楸在广州设若愚画学研究社,复设如是美术学校。1928年后,先后赴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考察。曾任《星洲日报》美术编辑。擅画动物,尤以画虎闻名江南。作品曾获巴黎万国博览会头奬。三十年代刊行其画集,内有《威震大千图》等。1941年曾为黄咏雩画《猴戏图》,为黄海画《虎》。黄咏雩均一一为之题诗数首,以为纪念。1941年作《胡藻斌画虎歌》和《胡藻斌为海儿画虎歌》等诗。惜这些画均在“文革”中散佚。抗战期间胡为日寇所囚,令其作画,宁死不从,终为敌注射毒针而死。
胡燊霖 胡伯孝之孙,1958年在广州工学院学习,在乐昌九峰山习劳伐竹,在雪中得虎遗山猪半体,以佐盘飱,胡伯孝闻而赋诗,并向黄咏雩索和。1959年元宵,黄咏雩便赋诗奉答,激励他勤劳之志。
胡少翰 已故,生卒年不详。广州番禺人,解放前曾在广州爱育善堂工作,擅书画、工诗词。1933年曾与黄述窠、黄凹园、张纯初、黎泽闿、孔公豁、李供林、麦伯庄等人同游丹霞山,酬唱。
胡巨元 已故,生卒、籍贯不详。广州收藏家,曾任英商屈臣氏公司秘书。擅诗词,常参加诗人聚会、雅集。住在西关宝源路,1956年与黄咏雩、韩怡椿同游南岳,撰写诗词。五十年代后期赴港定居。
胡伯孝 (1880—1959)名熊锷,以字行,广东顺德人,著名诗人。蒹葭楼弟子,1936年曾印行古近体诗八十二首、词四十七阕。曾与黄咏雩同任职于广雅中学共事,为黄咏雩挚友。为《天蠁楼诗词》作评。解放初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抗战期间,他与黄咏雩同为千春社友,在香港觞咏唱酬。1959年去世,黄咏雩有挽诗悼念。着有《偕隐簃诗文集》。
胡毅生 (1833—1957)名毅,号隋斋。原籍番禺,生于电白。早年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参与1911年黄花岗起义准备工作。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协助朱执信在广东进行反袁倒龙斗争。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1921年任大元帅大本营参军,复改任粮食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入川,任国民政府委员,1946年任“制宪国大”代表及总统府顾问,1951年由香港赴台湾。擅诗画,书法,着有《絶尘想室诗草》、《集易林》。
岑荔甫 (?—1934)广东顺德人。黄咏雩的老师。1924年他与黄祝蕖、岑立峰在广州西关冼基东合馆设教,学生有百余名,校名为南阳学塾。
岑挺生 (1859—1925)字立峰,南海西樵人,光绪戊子科举人。丙午大挑授教授。辛亥革命后专事教育,曾倡办南海中学。孝廉。他在1924年与黄祝蕖等在广州西关冼基东设南阳学塾,授学生百余名。他是黄咏雩常怀念的诗友。遗诗文《立峰遗集》一卷。
岑伯榘 (1882—1965)岑师尚,名学吕,广东顺德桂洲人,广东武备学堂毕业,同盟会员。是黄咏雩经常与之一齐雅集酬唱的诗友。抗战期间,他到香港荃湾避居,其室名曰师尚书堂。1940年黄慈豀、李吹万、曾彼庵、黄咏雩去旅游,同过东普陀寺,寺僧茂峰、瞭如设斋款待,岑师尚也赶来相会,来聆听寺僧讲述禅宗奥秘。黄咏雩在回家的路上写就了一首诗。后黄咏雩又专程到香港荃湾师尚书堂拜访他,并赋诗奉赠给他。1965年他在顺德桂洲去世,黄咏雩曾赋诗表示悼念,并把诗寄给罗雨山看。岑着有《岑学吕诗略》。曾撰写六榕寺门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
吴道熔 (1852—1936)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淡庵。广东番禺人,名教育家。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广雅书院院长。《广东文征》主编。着有《淡庵诗存》、《淡庵文存》、《明史乐府》等。
吴亮侪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诗人,善诗词书画。1941年黄君璧在港举办画展,他绘有一幅《越秀红棉图》赠给吴亮侪,黄咏雩曾为此图题诗一首。
吴静山 (1941— )字九如。广东顺德人,较长时间住在西关。六十年代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师从陆俨少、潘天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1964年出游,黄咏雩有《送吴静山游黄山》五古一首相赠。
吴隐之 (?—411)字处默,濮阳鄄城(今河南省)人,以博览文史,清廉檏素著名。东晋时,来岭南为官者,多搜括本地珍奇贵重物产而去。晋安帝时,任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他生活俭檏,平日佐膳,只是青菜鱼乾,公家所发的生活用品,概不私占。后回京时行李中一无余物,途中发现其妻带走岭南名产沉香一斤,立即投入水中,以示清廉。今石门附近有沉香浦以记之。1945年黄咏雩到石门访贪泉,以及1973年过石门谒吴隐之剌史祠,先后凭吊这位历史上的清官,赋诗七律二首。
吴纫秋 已故。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广东人,诗词家。解放后任职广东省外贸局。1951年他在罗浮山与吕方子会晤了黄咏雩,有诗相赠。
吴天任 (1916—1992)字荔庄。广东南海人,为黄祝蕖弟子。工诗文书画,幷兼治史、金石,尤深于诗,十九岁即有诗名。曾历任南海县政府科秘书、南京空军总部秘书、最高法院荐任书记官、广州大学特约讲师、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等国学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创中华艺苑,教授诗词。
吴士燮 三国苍梧人,字威彦,举茂才,拜交趾太守,讨龙纳侯,当时天下丧乱,中原人到他那里依附他的数以千计。咏雩北游到苍梧怀古,凭吊这位古人,写下诗歌数首。
卢子枢 (1909—1978)原名沛霖,字子枢,斋名一顾楼。广东东莞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专于国画,曾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美术科、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山水科主任、广东大学国画选科讲师及中学国画教员。1929年曾参加全国美术会于上海,所作《松溪高隐图》获崇高评价。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员、美协广东分会会员。是著名的传统山水画家。
卢楚宝 生卒年不详,广东三水人,黄荣康诗弟子。他是较长时间寓居在南京的文人,喜好诗词,与黄咏雩私交深厚,常在广州参加其雅集活动,1948年他参加由黄咏雩、黎六禾、胡伯孝、张荫庭、刘伯端、张叔俦、朱庸斋、冯秋雪等出席的雅集活动。他们赋诗填词咏雁来红,十分热闹高兴。1929年黄咏雩率妻子北游,经过南京,卢楚宝偕其夫人来相晤,并一齐去金焦游玩,赋诗唱酬。
卢湘父 (1888—1970)名子骏,字湘父,以字行,广东新会人。新会诸生,张百熙门下士,初就日本大同学校教席,庚子年回国,设塾于澳门,旋移香港力倡孔教救国,数十年如一日,享寿102岁,喜诗词歌赋,常参加酬唱雅集活动。抗战期间加入香港著名诗社——千春社。1941年在社席上,参加酬唱。他有一首《静处》诗,写得清新可人。
卢襄父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1941年为千春社社员,参与雅集活动。
卢衮棠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抗战期间避居香港,为千春社社员,常参与诗词雅集活动。1941年的社友雅集会上他参加了酬唱。
卢维岳 字岳生,诗人,抗战期间他避居香港,加入千春诗社,成为社友。又曾任报刊编辑。解放前曾在广州举办的菊花会主持征联工作。他曾评选出一首对联为第一名,内容为:“九秋选胜霜中杰,一晌贪欢客里身。”他与黄咏雩私交也很深,常参加诗人雅集聚会活动。1941年他作为千春社员参加了雅集酬唱活动。曾应杨铁夫之请,撰写《杨铁夫二徐说文音义勘补序》(见1948年11月1日《岭雅》)
赵浩公 (1881—1946)一名秀石,号牛口,又号浩公,斋名有无所容居山南画舍。广东台山人。解放前以摹古画为业,所膺多唐、宋名迹。数年间收入竟可购广州越华路楼房数幢,时称“多金画人”。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曾聘他为画学教授,他是著名工笔画家,也曾任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教师。
赵少昂 (1905—1998)原名垣,当代享誉国际的花鸟画大师,当今岭南画派大师,为高奇峰弟子,广东番禺人。他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左右在广州西关湛露直街创办“岭南艺苑”,培养了大批国画人才。五十年代迁居香港,绘事获世界崇誉。解放前曾从黄祝蕖学诗,后参加清游会活动。善诗书画,称为“三絶”。
赵令松 宋代画家,为著名画家赵令穰之弟,宋代皇族,祖籍涿洲(今河北涿县),是宋太祖五世孙,与宋神宗同辈。生卒年不可考。1940年黄咏雩曾在他绘画的《听泉图》上题写了一首诗。
赵 光 西汉人,为苍梧王,与南越王赵佗同姓,西汉初年他镇守苍梧,闻汉兵至,即归服汉朝,被封为桃侯。1964年黄咏雩到苍梧怀古,作诗二首。
麦述公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黄咏雩诗友,常参加雅集活动。1929年他参加了由陈澧南邀余心一、区崒仑、李道轩、曾镜涵、黄咏雩等一起游平顶岗县、小金山、宝陀寺的雅集活动。
麦仲衡 生卒年不详。广东台山人。字朝枢。为早期北京大学文学系毕业的文学士。青年时代思想进步,北伐战争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张发奎师的政治部主任。二人十分相得。抗战期间张发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麦任长官部秘书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广州行营秘书长。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委员。亦工诗词,解放前常在广东日报《岭雅》副刊发表诗作。有《秋尽与公培同登清凉山扫叶楼因至秦淮小饮》等。1946年春日宴集,黄咏雩曾赋诗七律一首和麦仲衡。不久,他们又在南园饯别吕方子去陆川,黄咏雩与他和李济深、曾酌霞同作诗,表示送别。黄咏雩又作一诗和他微韵。1948年底,麦仲衡到南京赴任,他们又相约在西关小画舫斋饯别,依依惜别。1950年黄咏雩还有诗寄怀李济深和麦仲衡,情谊深笃。
麦伯庄 番禺人。工程技术人员。工诗。生卒不详。与其五子汉坚、汉永、汉生、汉苏、汉兴皆工绘事。解放前在某大学毕业,后曾开化工厂,喜好诗词歌赋,爱结交黄咏雩等一班文人雅士,与黄咏雩十分友善。1936年他与黄述窠、黄凹园、黄慈豀、张纯初、黎泽闿、孔公豁、李供林、胡少翰等人同游丹霞山,赋诗填词,黄咏雩有诗送别。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化工局副局长。
梁藕庵 (1907—1975)名永鸿,字孝则。广东顺德人。诗人梁荔夫叔父。是商人,喜诗词,为广州清游会成员。解放前为十三行万祥银铺经理,住在广州西关和平西路,为解放后早期荔湾区工商联常务理事。着有《藕庵诗存》。1974年他病期间,要求黄咏雩送他的《天蠁词》一阅。黄即送《天蠁词》稿并填一首《咏藕词齐天乐》赠他。适逢夏鼐出国经广州拜访藕庵,见了《天蠁词》及《咏藕词》,大加赞赏,惊叹说:“南中国竟有如此成就高的词人!”并要求与黄咏雩先生相见。后因故未能见面相识。
梁荔夫 (1923— )原名励夫,笔名荔夫、寒冰。梁藕庵侄。广东顺德人。曾在广州造纸厂工作,诗人,为中国词曲研究会理事、国际笔会中国组成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会员、广州荔苑诗社副社长,素馨诗社社长、粤海诗社、香港海日诗社名誉社长。着有《迎春曲》、《山乡恩仇记》、《两广方言考》和《荔香楼诗词》等。与黄咏雩交谊甚笃。
梁元柱 明天启进士,授庶吉士,改御史,掌陕西道。为官清正,敢说敢言,刚上任,即上疏七事,切中时弊,又曾独上告变疏,请求皇上将魏忠贤处分。后归隐广州,在越秀山南边筑园林得奇石,谓偶得也,并将其堂名署为偶然。常与邝露、黎遂球、陈子壮、赵焞夫、梁继善等诗酒唱酬,醉后画山水、人物,不少人争收藏之。崇祯改元,以原职召还,补福建道御史,监顺天乡试等,未赴任即病卒。着有《疏要四卷》、《偶然堂集》四卷。他的《出山首疏卷》收藏在黄咏雩之友、梁元柱之远孙砚西手,被视作楹书之宝。
梁述南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住在蟾溪水畔。与简朝亮同为朱九江弟子。其家既是读书地方,又是教学授徒的场所。为黄咏雩十分怀念的诗友、老师。
梁知行 生卒、籍贯不详。为黄咏雩友好诗人,常参加诗人墨客雅集活动。
叶恭绰 (1881—1968)字玉甫,号遐庵。广东番禺人。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画院院长。有《全清词钞》、《遐庵诗稿》。也是著名书法家、文物鉴藏家。与咏雩深交。
容 庚 (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曾任燕京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主编《燕京学报》、《岭南学报》等。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和篆刻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先后发表专著30余种,论文70多篇。
郑云鹗 (1879—1975)郑彼岸,又名岸文,号伯瑜。香山(今中山)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于1908年在香山创办《香山旬报》,宣传革命。1909年受聘主编《京津日报》。抗战期间任中山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县中山图书馆馆长,并创办王峰中学。建国后,任广东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着有《孙子年考》。他九十多岁高龄时,为《天蠁词》作序。
郑韶觉 名洪年,字韶觉,广东番禺人,斋名可读园,在佛山梁园内,生卒年不详。他为清诸生,民国时期曾任交通财政工商实业各部次长、国立暨南大学校长。抗战时在香港加入千春诗社,与诸诗友互有酬唱,主要人物有朱聘三、江兰斋、卢襄父、俞叔文、黎季裴、杨铁夫、胡伯孝、叶遐庵、黄慈博、陈觉是、卢岳生、李凤坡等。1940年黄咏雩等众诗友赴佛山梁园可读园,参加他主持邀请的雅集酬唱活动。黄咏雩曾赋诗七律二首。他着有《橐园诗稿》。
简朝亮 (1851—1933)字季纪,号竹居,顺德简岸人,从朱九江学,学成后以讲学著书为职业,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有《尚书集著述疏》等九种共八十八卷。黄咏雩于十七岁时拜简为师。
汪德刚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诗人,常参加诗人墨客和诗酒雅集活动。1962年曾招饮黄咏雩在席上赋赠。
汪兆镛 (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晚号清溪渔隐觉道人,广东番禺人。光绪举人。着有《晋会要》、《碑传集三编》、《微尚斋诗文集》、《两屋深灯词》等。1919年他招饮在微尚斋,黄咏雩席上赋诗七律表示感谢。
汪季行 (1910—1993)名思成。字季行,广州人,早年毕业于广州法学院,是法律界著名人士,曾任律师、教师。工诗,有《白发少年诗集》行世。解放后曾入荔苑诗社。1964年曾在越秀区体委任围棋教练。1966年“文革”爆发,他被疏散到兴宁,龙川小丰乡务农,张采庵有《季行疏散兴宁吟此寄远》诗四首。他1963年从汕头回广州定居后,便常参加黄咏雩等人在广州的诗词雅集活动,与阮退之、黎葛民、佟绍弼、陈寂、李小竹、张采庵、黄咏雩、冼瘦梅、何棣銮等友善,切磋诗艺。
程维增 (1917—1987)广东南海九江人,幼念私塾,从宿儒洪景楠先生游。后居家自学,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避居香港。抗战胜利后任职教师。好古典文学,尤以书籍版本学见长。藏书颇多,是黄咏雩至交好友。在兄弟中排行第十,故又称程十,又号曾庵。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员。曾为《天蠁楼诗词》文稿辑録、撰写、保存,做了大量工作。
招学庵 (1883—1969)招鉴芬,名勋,号学庵,广东南海人,工山水,爱收藏,亦能诗,毕生服务于邮政。1942年自江西邮务长任内退休,居广州,又号邮亭老卒,精于琴。1913年调任长沙邮局,学琴于顾敏卿。返粤后与琴友梁老太、陈叔举、杨新伦、周桂青等同游,有琴弟子谢澧、莫尚德、莫仲予兄弟数人,着有《听梅楼竹谱》二卷、《听梅楼画识》三卷、《听梅楼偶记》一卷,均未刊行。1969年“文革”期间去世。
易剑泉 (1888—1971)著名广东音乐家,鹤山人,出生在广州西关文昌北路,多才多艺,擅书画、雕刻。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音协副主席和广州音专学校民乐系主任,其创作的广东音乐《鸟投林》,为刘天一多次出国演奏,深受好评。此外还有《春曲》、《万紫千红》、《燕归时》等。
杨玉衔 (1866—1944)字季良,号铁夫,中山人。光绪举人出身,1904年考取内阁中书,旋转内阁侍读。后入京都大学师范系。肄业后回乡办隆都高等小学堂,自任校长。复赴广西助理新学政,政绩显着,旋升镇安知府。1914年返粤,任揭阳县县长,旋赴沪,从朱祖谋习词,浸成名家。抗日战争前夕移居香港。香港沦陷后返乡。着有《梦窗词笺释》、《抱香室词》、《说文解字述证》、《双树居词》、《五厄词》等。
杨云史 (1875—1941)诗人,名朝庆,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于同文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进士,曾官邮传部郎中,后任新加坡领事,清亡后回国,入吴佩孚幕。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长于诗,诗学唐人,但不同于“明七子”之模拟,尤擅梅村体歌行,风格雄浑,才华艳发,着有《江山万里楼诗钞》12卷、《续钞》、《打开天窗说亮话》等。1940年黄咏雩曾在香港晤他,并有诗酬赠。
廖凤书 (1865—1953)一说1863年生,号忏庵,字凤舒、恩焘,广东惠阳人,廖仲恺(思煦)之胞兄。九岁赴美国加州攻读英文,十七岁回广州,曾任中国驻日本、古巴公使。着有《忏庵词集》。早年写粤讴甚有名,1949年他以“珠海梦余生”为名,将历年所写的粤语诗,辑成广州方言诗《嬉笑集》,在香港刊行。
江孔殷 (1864—1952)字韶选,文号少泉,晚号霞公,又号兰斋,南海人。1893年中举人。1904年举进士,入翰林,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回穗助两广总督岑春煊办学,后官至江苏侯补道,嗣返粤,充广州清乡督办。1911年协助潘达微收殓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遗骸。民国成立后,在港经商,1930年返穗定居,在罗岗洞办江兰斋农场及养蜂场,所居曰“双桐馆”、“百二小兰斋”。1938年携眷居港。着有《兰斋诗词存》。1940年他和黄咏雩赋无为诗叠韵奉赠,黄又写诗七律叠韵奉答。1941年加入千春社,参与诗词唱酬活动。
伍铨萃 (1863—1933)号叔葆。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2年举进士,授翰林院修编,1900任云南省副考官,翌年调任广西副考官,后任湖北郧阳知府,武昌府知府。民国成立后,曾被聘为广东全省修志局总纂,后隐居不仕。三十年代初继陈伯陶之后,任罗浮酥醪观都管。着有《北游日记》、《玉雁楼笔记》等。
伍懿庄 (1864—1928)字兴仁,名德彝,又字逸庄,号乙公、叙伦,广东南海人。延鎏之子,居广州河南,室名“万松园”。又名“汉玉鸳鸯”。因藏有一件汉玉鸳鸯而名其室,他好金石考古,精鉴别书画,收藏甚富。1943年曾与金希农、刘玉笙为汪憬吾合绘一幅《三清图轴》,黄咏雩为此题诗。
桂 坫 (1865—1958)字南屏,南海人。清广东翰林之一。工经、史、诗文。在粤港澳地区享有较高声望。他早年入读广雅书院和学海堂。1891年中举人,1894年举进士,入翰林院。曾任国史馆纂修官,浙江严州知府。1915年任广东通志馆总纂。先后参加纂修《南海县志》、《恩平县志》、《西宁县志》(今郁南县)、《广东通志》和《广东人物志》,并着有《晋砖宋瓦实类稿》、《科学韵语》、《说文简易释例》等。他与陈树人相交甚笃,互有诗作唱酬,后以子桂铭敬和他的长女陈美魂结婚,成为亲家。
孙思郑 生卒年不详。诗人,常参加黄咏雩等一班文人雅士的酬唱活动。
孙 璞 (1883—1953)字仲瑛,号顾斋、完廔道人。香山(今中山)人。早年致力革命宣传,加入同盟会。曾在云南任讲武堂教官,代理民政司司长兼昆明县县长,继在广东民政厅、建设厅、税务管理局任职。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税务局长。晚年寓居香港编着《总理奉安纪念册》、《革命诗话》和《北游草》等。在陈融的《读岭南人诗絶句》书辑有他的诗。1943年他与黄咏雩,李吹万在吹万楼雅集,次吹万韵,同客榄山将归海洲又再赋赠。在中秋节,又次赠互答。
孙 武 为陈书的孙子,齐卿孙冯之子。字长卿,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因田、鲍四族为乱失败,故逃奔吴国为将,从而使吴称霸诸候。着有《孙武兵法》十二篇传世。1934年黄咏雩藏有孙武玉印一方,其纽作伏虎状,高半寸,刀工制度甚古,雕刻大篆曰“孙武”。黄咏雩十分珍爱,曾作《孙武玉印歌》古诗一首,对这印作了生动描写。
徐维扬 (1887—1952)字遂甫,花县人。1904年入广东陆军将弁学堂。后加入同盟会,任陆军分会主盟人。1922年任中央直辖第三军左翼司令。1927年任粤汉铁路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委员兼第二区抗日游击队司令。雅好诗词,是黄咏雩诗友。
莫伯骥 (1878—1958)字天一。东莞人。早年在兴华医学堂习西医,在广州设仁寿西药房。清末曾主编《羊城报》。1917年任广东都督府参议。后执教勷勤大学。1937年移居香港,一生酷爱藏书达五十万卷之多。着有《五十万卷楼藏书目録初编》、《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福功堂记》等。
韩文举 (1864—1944)字树园,号孔庵。番禺人。明末烈士韩上桂之后。监生出身。1891年入广州万木草堂,与张松云同师从康有为,曾协助康有为编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任万木草堂学长,后任湖南时务学堂教习、澳门《知新报》撰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横滨大同学校。著作编为《树园先生遗集》。
刘玉林 (?—1950)字无逸,号野马道人,又号木斋,江西南城人,竹庵子印人。工诗词书画篆刻。习法律,善各体书,治印,画山水画。与黄咏雩交往三十年,一九五〇年冬去世。
刘玉双 号完庵,馆名小亷州,生卒年、籍贯不详。为黄咏雩的友好诗人。
刘玉笙 (1848—1923)名鸾翔,号玉叟、南溪叟,原籍彭城,世居广州河南。画学何丹山,尽得丹山所长,便营商获利。五十岁时,隐居河南,筑室名桐荫小筑,晚年任教南武中学、诘芳女子师范学校,并设画课桐荫小筑,从学者众。
刘伯端 生卒年不详,字伯端。广东词人。解放后居港。曾与黄咏雩多年深交,常参加诗社的雅集活动。善词。如一九四八年八月九日在广东日报岭雅,他发表一首和黄咏雩梅子黄时雨木棉絮的词,叫《水龙吟·木棉絮》词云:“似开粤柳无花。怪看飞絮漫天起,东风远引。江南春色,行云万里,遮莫离人。半襟幽恨,惹他香泪,甚才华粉黛。飘零一例,何须问。天涯意。红尽越台花事,又匆匆云飞琼坠。凭高却怕,斜阳如梦。鹧鸪声里,休翎层霄,顿惊残韧。半间身世。任青丝易改。韶光暗换,物犹如此。”
刘 备 三国蜀国皇帝,称先主。字玄德,他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建立蜀国基业,与魏、吴成鼎立局面。死后葬在惠陵。解放后黄咏雩曾到其墓陵拜谒,写下五律一首。
沈演公 生卒年不详。原籍福建,久居广东,著名书法家,名赞清,字雁潭,又字演公,其父为清巡抚,名沈葆桢,住在海珠北仓前街牛巷13号,善书画,书学钱丰,山水学北宗,喜作大清緑山水,有书卷气,能诗及古文。其家门前有联“时人错比梁雄宅,日暮聊为梁父吟”。常为人写寿屏,在市内多间店铺,藏有他的书法,他曾在清末任监察。
余鸣传 ( —1965)又名铭传,字习之。广东台山人。知用中学语文教师余鸣銮之弟。(余鸣銮曾着有《文学概论》。讲课十分生动。)余鸣传为陈洵入室弟子,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解放前曾任广州市政府秘书,1948年北园雅集,余鸣传与桂南屏、张暗斋、陈颙庵、黎六禾、刘伯端、詹无庵、陈寂园、余少颿、黄子实、吴天任诸子酬唱互答。解放前夕赴台湾定居。一九五六年春猝死于雪梨埠。生平诗词甚多。
余心一 生卒年不详。字印可,广东潮安县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本世纪二十年代曾任广东省平顶岗县县长,1922年任番禺县县长和澄海县长。为著名诗人,是“南园今五子”之一,惜不永年。1929年陈澧南邀游时,他与区萃仑、李道轩、麦述公、曾镜涵前来聚会雅集,游山玩水,进行诗词创作。遗稿有《甘苦録》、《阙思斋诗集》等,熊润桐均有题识。
余少颿 (1903—1990)原名祖明,以字行,号苏圃,晚号百驾老人,斋名佳住楼。为余肇湘三子(肇湘又名楚颿、苣庵)。广东南海人,著名诗人。早岁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前身),从陈融学诗。中年从政,历任秘书专员、行政院少将参议等职。与张可廷有来往,与梁寒操、黄咏雩等为知交。1949年居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回广州定居,加入荔苑诗社。着有《自强不息斋吟草》,辑有《近代粤词搜逸》、《广东历代诗钞》等。1950年黄咏雩为他的《苏圃藕耕图》题诗。1948年在北园雅集,他与桂南屏、张暗斋、陈颙庵、黎六禾、刘伯端、詹无庵、陈寂园等人唱和。1964年他校刊其师陈颙庵《读岭南人诗絶句》,黄咏雩次韵奉题五言古诗。
曹伯陶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为二、三十年代诗人。与叶恭绰同学于任穆臣师所,他们分别五十年后,在抗战期间同避难于香港相晤,香港沦陷又各奔东西,1948年在广州相见。曹伯陶数十年致力于研究《庄子》由训而研几,对其微言大义而有所得,当时他要求叶恭绰为其《庄子》著作作序,叶从哲学角度替他作序,发表于广东日报岭雅上,1946年曾出示所注《庄子》,并以杜古狂绘画的《林堂秋色图轴》赠给黄咏雩,黄赋诗酬答。
曹筠亭 (?—1938)广东三水芦苞南岸人,工词章,兼精数学,授徒于乡,从事教育。1927年黄咏雩曾往三水拜访他与黄祝蕖,写下诗七律一首。
邬伯健 (1882—1968)名庆时,号白坚、楷才。广东番禺人。为现代中国最著名的修志人物之一。他10岁丧父,年青时代入时敏学堂,31岁入两广方言学堂求学。毕业后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他跟随孙中山在大总统大本营财政部工作。1920年孙中山曾题“三族归仁”给其父,题“无间人言”给其母,以示褒扬。后一直在广东省财政厅工作。解放后在省民族委员会工作。既是诗人,又是修志专家。一生修过八部县志,出版了《修志序例》(1940)一书,世人评价颇高。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初筹组成立穗庐诗社,常与崔凤明、郑篁村、张亚雄(北京大学毕业生)、马存义、冯道由、陈海天、陈文凤(中山县图书馆馆长)唱酬从游。邬伯健妻子亦会诗。1958年去世时,黄咏雩曾题悼念之诗,寄唁。
谢里甫 (1759—1831)字佩士、兰生,号澧甫、又号里甫,别署理道人、履道人。广东南海麻奢人,寓广州。曾先后主持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终生从事教育事业。诗学东坡,着有《常惺惺斋文集》四卷、《常惺惺斋诗集》四卷、《北游记略》二卷等。1929年黄咏雩过鹤暖岗谢里甫故居,写了一首凭吊诗。
谢次陶 生卒年不详,广东三水人,善诗词,常参加文人墨客的诗词雅集活动。曾任八桂中学校长、广东大学讲师。
谢英伯 (1882—1939)原名华国,字抱香、抱香居士。广东梅县人,同盟会广东支部长,1927年秋始从事律师职业和考古学、佛学研究,曾与陈大年胡毅生组织考古学会,主编《南华月刊》,曾任《亚洲日报》等报刊编辑。是广州市展览会教育组设计委员会委员之一,晚年任广东高等首席检察官。1939年8月10日病逝。着有《人海航程》和《中国古玉时代文化史纲》等。
温幼菊 (1862—1911)名其球,字幼菊,号菊叟,别署语石山人。广东丰顺人,一说为顺德。著名画家,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也长于篆刻。黄君壁出其门下。他少从许菊泉礽光绘事,壮入舟师,隶丁汝昌麾下。后归乡,仍操故业。1925年他曾与李凤廷、潘景吾等组织国画研究会于广州六榕寺。尝游桂林写生,作山水长卷,余事鉴印。
马 援 东汉名将,字文渊,三国蜀国五虎将之一、马超父亲。扶风人。平伏波将军,平交趾,讨五溪峦。一九六四年黄咏雩到伏波岩凭吊,赋诗七律一首。
马武仲 (1880—1964)原名马复、孝武,字武仲,号鉏经,斋名小黄山馆、媚秋堂、马锄经。为人十分孝顺,少侍母疾,曾割股和药以进,阁里称赞其孝。擅诗书画。广东顺德人,广州西关著名文物鉴藏家,原住西关大同路马晚闻堂,曾辅佐当时主粤政者徐固卿、胡汉民任秘书,多所赞勷。50年代初迁居香港,1964年在港病逝。着有《媚秋堂诗》。其弟名马宾甫(1881—1967)住在广州西关宝源正中约心太平堂,诗人,名孝让,其家图书满架,考古谈艺,座客常满。也是黄咏雩怀念的诗友。1942年黄咏雩在媚秋堂赋诗七律赠他。五十年代去香港,1967年去世。
潘公哲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名受,又名公喆,世居广州西关逢源正街。与黄宾虹、李曲斋等为好友,亦善鉴赏,擅诗书画。解放前曾任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解放后曾加入广州诗社,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界人士。1958年在泰华楼赏月,次黄晚晴韵,当时同作者还有黄咏雩、梁藕庵、李曲斋、朱庸斋、陈履初、詹瑞麟等人。其诗罕见,所见有《题歌乐山人觅句图》四首。
潘兰泉 诗人,是黄咏雩的诗友,常参加雅集活动,吟诗作对,文物鉴藏家,1933年黄咏雩曾写岁暮怀人五十首,中有一首是怀念他的。
苏少伟 字世杰,是广州清游会成员,休沐之暇,他与黄祝蕖、高剑父、陈树人、黎庆恩、张逸(纯初)等在广州荔湾涌畔进行诗词书画雅集活动,辨难析疑,啸咏挥写。时亦结伴游览白云、丹霞、罗浮诸名胜,探幽觞咏。他是书法家,学魏碑,十分神似,是黄咏雩十分怀念的诗友,亦工诗,常参加雅集酬唱活动。生卒年不祥。
崔明三 能诗,是黄咏雩诗友,常参加诗书雅集活动。1933年黄咏雩曾写岁暮怀人五十首,中有一首是怀念他的。
宋峻云 生卒年不详,为宋支山的兄弟,他们均是黄咏雩怀念的诗友、文物收藏家,为学校教师,藏有汉晋古碑铭,其书斋名忏花庵,喜好诗词。
许子英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是黄咏雩诗友、画家。1944年他与陈芑村约同山口蓬春、藤田嗣治到黄咏雩山斋观赏所藏画,并要求黄赠诗,黄即赋赠二首给他们。
许菊初 生卒年不详。字伯干,广东番禺人。诗人、书法家,又是著名牙医师。解放前在大新街挂牌行医。少通文翰,雅爱临池。见知于江霞公太史。常参加黄咏雩等一班诗友词客的雅集唱酬活动。1943年他与咏雩、暗公、六禾宴集谈词论诗,咏雩填一阕《齐天乐》。1948年他与六禾、胡伯孝、张荫庭、刘伯端、张叔俦、朱庸斋、冯秋雪、张纫诗、区季谋等咏雁来红,同作和《摸鱼子》词、《霜花腴》。许的原词是这样的:“《摸鱼子次韵和天蠁雁丘词》晚霞红四山垂幕。鸣帼凄入笳鼓。吴山难越汀波澜。孤影更将谁慕,拼弱羽。早堕向洪炉留付渔樵语,素心认取。纸南魄啼红。冤禽怨海。意气唱相许。听长笛。掩抑江楼送暮。几番吞茹如诉。遗音不落沧洲夜。却野鸦鸣苦。秋欲去。秋尚恋残山断碣隋堤树。星摇动户。似楚岸魂归。陇城围急。咽碎荻花雨。”(发表在广东日报《岭雅》33期1948年12月27日)七十年代病逝于香港。所遗《晚香楼稿》,未见梓行。
俞叔文 生卒年不详。名安鼐,以字行。其先祖浙江山阴县人,祖吉甫宦游粤东,遂籍番禺。叔文年少读书北京译学馆,不事举子业,辛亥革命后匿迹香港,设塾授徒,又与诸名士创办学海书楼讲学,藏庋甚富。他为晚清贡生、教师。善诗词,常参加诗人墨客的聚会雅集,抗战期间,加入著名诗社千春社,成为社员。曾与黎季裴、杨铁夫、黄咏雩,朱聘三、江兰斋、卢湘父、胡伯孝、郑韶觉、叶遐庵、黄慈博、陈觉是、卢岳生和李景康等社员,一起酬唱雅集。晚年任香港学海书楼主持人。着有《自怡悦斋诗稿》。
甘华峰 生卒年不详。广东南海人。为国民党将领,曾任南海县四司联防队首领。能诗善词,常参加文人墨客雅集唱酬活动。解放后定居香港。
劳锦章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是清末孝廉。字画堂,是黄咏雩敬重的老师。
劳默斋 生卒年不详。广东东莞人。中医师,原在广州行医,1950年赴港执业。在港由于医术高明,很出名。解放前,他经常参加黄咏雩等一班文人墨客的雅集活动。他擅书法、诗词,喜收藏古物、书画。1973年开春宴集在广州,劳默斋和黄咏雩开春寄怀诗,黄则次前韵奉酬。后移民加拿大,八十岁在那里病逝。
詹无庵 (1902—1967)名安泰,笔名祝南、无庵。广东饶平人,诗词家。1938年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尤精于诗词创作和研究,亦擅书法,撰有《无庵词》、《詹安泰词学论稿》、《离骚笺疏》、《宋词散论》等。
詹瑞麟 安徽人,书法家、诗人。善鉴赏石湾陶艺等,在西关桨栏路经营笔墨商店,为詹成圭笔墨店老板的儿子。他早期曾与李小竹、刘逸生等一班诗友拟筹组诗社,后因故没有成功。笔者70年代认识他。70年代末他跟随子女去深圳定居,后在那里去世。
吕智惟 又名灿铭或作吕智帏,生卒年不详。广东鹤山人,曾任龙门县县长,为三、四十年代诗词雅集活动积极参加者。1946年黄咏雩曾为他的《攀车奉母图》题写五言古诗一首。他曾写有《题自写秋江垂钓图》诗云:如此秋光意邈然,满江红树夕阳天。云沉雁字归南浦,风送钟声到画船。半壁河山千韧恨,一竿蓑衣几重烟。黄昏未尽垂纶意,且换东家买酒钱。
吕方子 生卒年不详。广东八桂山陆川人。是诗人,为黄咏雩诗友。四十年代常有诗柬酬答。1946年挈眷侨居罗浮山,在西园席上雅集,颙庵命赋撷华词,黄咏雩作月中行词,黎六禾、麦仲衡、曾酌霞和他,各人均按要求填词。1951年黄咏雩游罗浮山时,曾有诗晤吕方子和诗人吴纫秋唱酬互赠。
冯康侯 (1901—1983)名疆,字康侯,别署老冯、老康、康翁,可叵居主人。广东番禺人,为著名篆刻家。1912年赴日本学习工程,曾入东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实用美术,课余研习篆刻,幼随温幼菊习画,兼习篆刻。曾任黄埔军校秘书、印铸局技师。出版有《冯康候书画印集》、《冯康侯书画篆刻》等。1944年及1980年曾先后在澳门及香港举办书画篆刻展,轰动一时,1946年他替黄咏雩刻了一方印,黄赋诗七律一首,表示酬谢。
秋 雪 即冯秋雪。名平,字宗越,号西谷,笔名金英。广东南海人,幼年就读澳门陈子褒学塾。后到广州入广雅书院,并从陈述叔学词。日军陷广州期间,回澳门在龙嵩街红窗门创立佩文学校,任校长。妻赵连城亦能诗,同为“雪社”创办人。着有《宋词绪》及诗词集《秋音集》、《水佩风裳集》等。
陆光宇 原名嗣曾,号定园。生卒年及籍贯不详。少年时与群从、耀文、匡文、幼刚积极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民国时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广东高等法院院长、勷勤大学校长。为黄咏雩友好诗友,早年经常参加他们的诗词雅集活动。着有《定园诗稿》,由欧钟岳先生手辑,余少颿序。
林德铭 (1904—1969)名厚生,号双溪渔者。又号越裳旧客,字德铭,以字行。东莞人,毕业于香港贯虹医学校,行医港穗。又曾师从张书旗学画,擅画鸡。又从宿儒黄慈博学诗词之学,颜其居曰“问礼草堂”。抗战胜利后,回广州居泮塘以医为业,活人甚众,中医药界交推誉之。历任广州中医师公会常务筹备理事、社会服务处医事顾问及赠诊主任、广东省中央国医馆董事、全国中医公会联合会设计委员等。广州解放后又回香港,继续行医,并时有绘画展览之举。50年代漫游东亚诸国,举办画展,教授学生,创有江天画院,胜誉海外,有画集出版。1940年曾画《碧筱雄鸡图》给黄咏雩,黄赋五絶一首题赠给他。
金希农 民国时期国画家,1943年曾与刘玉笙、伍懿庄为汪憬吾合绘《三清图轴》。
薛始亨 (1617—1686)明代著名画家,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剑道人、二樵山人,仙都山人。顺德龙江人,幼聪慧。居广州五仙观侧,家蓄古剑与都梁琴。诗书画外,精琴棋剑。明亡后,隐居西樵山,后入罗浮山为道士。
冼玉清 (1894—1965)(女)广东南海人,毕业于岭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以成绩优异留校助教。后升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物馆馆长、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是诗人、文物收藏家。1955年退休。一生不嫁,以全付心血研究乡邦文化,成果甚丰,助修《广东通志》,着有《碧琅玕馆诗集》、《赵松雪画研究》、《广东碑版》、《广东女子艺文考》等。1948年北园宴集,次颙庵韵,冼玉清与黎季裴、张荫庭、黎泽闿、胡隋斋、刘伯端、张叔俦、张瑞京、张纫诗同作。
龚诵秋 生卒年不详,诗人,是黄咏雩友好诗友,常参加诗人墨客雅集活动。1934年黄咏雩到清居草堂拜访黄慈博,适龚诵秋亦在一起,互相酬唱诗词,切磋艺术。1932年为凹园图咏图卷题咏。
白兆尼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是黄咏雩诗友,常参加黄咏雩等一班诗友邀集的宴席酬唱活动。1933年游峡山,他与黄咏雩、曾泽生、何耀初、周守愚、何厚炯、李汉武等一起参加。
严炳汉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字扶云,是秀才,咏雩的老师。
方启华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是清末孝廉,字拱垣。黄咏雩的友善诗友。1924年黄咏雩坐他的船,同往东莞拜访陈伯陶。陈设宴招待,黄即席赋诗酬谢,并与方启华互有唱答。
郝梦龄 (1898—1937)字锡几,河北槁城人。抗日爱国著名将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原在奉军担任团长、旅长和师长。1937年抗战爆发,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同年十月,他奉命驰赴山西参加忻口战役,任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这次战役与日敌激战十余天,给敌重创。最后与五十四师长刘家麒同在指挥战斗中英勇阵亡。1938年黄咏雩曾到忻口凭吊,作《悲忻口》诗纪念之。
瞿 禅 (1900—1986)即夏承焘。浙江温州人,我国著名诗词学家。早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后去浙江大学及上海之江大学任词学教授、中文系主任,长期任教至退休。着有《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诗词笺校》等,与唐圭璋齐名。其爱人吴无闻也是古典文学家。黄咏雩在四十年代便与夏有六次诗词唱酬交谊。据《天蠁词》记载,1941年黄以《玲珑四犯·次夏瞿禅韵拟梅溪》、《水龙吟·咏落叶和心叔瞿禅》和《临江仙·次瞿禅韵》给夏1942年又以《贺新郎》给他,表达他们的情谊。1950年黄又以《探芳讯》寄怀瞿禅。
夏仲昭 (1388—1470)名昶,《明画録》谓:“以朱姓名昶,登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后复姓夏,太宗为之更名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昺弟,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墨竹师王绂,能得其妙,时推第一,名驰絶域,争以金购之。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謡,所作竹枝烟姿雨色,偃值浓疎,动和榘度,盖行家也。昆山之人师之者更数辈,独屈只颇类之,而人所得,往往出于其手。夏尤精楷法,永乐命书宫殿榜,卒行八十三。”《天蠁词》有1948年黄咏雩与叶遐庵论词曲时因题他仿夏仲昭画竹而撰写的词《高山流水》。
关春草 生卒年不详。又名关寸草、关善。广东南海人,工篆刻及小楷。往来南北间,卒卒无所成,贫病之际,将自己平生所刻的章,贱价售卖给豪家,诗亦散佚。其中有一首《题荫堂读书图》云:“落落斯堂缅德馨,采风诗外问沙亭。亡羊不悔皆迷路,汗马论功笑执经。礼乐凌夷生草莽,琴尊淡宕话蓬莲。宣候一为挥神笔,未许元晖夺善駉。”
戴 嵩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晚唐著名画家。善画牛等动物。曾绘画有《春陂牧牛图》、《柳阴归牧》和《渡水中图》、《斗牛图》等。《春陂牧牛图》曾为黄咏雩收藏。抗战期间,黄咏雩在香港曾以此图转让给收藏家杨铨,求价三百军票,幷且讲明为暂时按给他的,将来三年、五年后还可赎回。杨铨当时一一答应这些条件,收藏了这幅名画。据黄咏雩所写的诗词集记载,1935年他曾为戴嵩的《春陂牧牛图》题就一首七言古诗,对这幅画精湛的艺术作了生动描写和高度评价。为研究中国绘画历史,保存了珍贵史料。
钟 隐 五代南唐名画家。字晦叔,今浙江天台人,以其隐于钟山遂为姓名,盖处士也。少清悟,不婴俗事。好肥遯自处。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絶,时无伦拟者。喜画鹞子、白头翁、煜鸟、斑鸠,皆有生态,尤长草棘树木。兼工山水、人物,其画笔高淡简远,工于用墨。笔迹混成,外无棱制。本身鸟羽皆用淡色意就而成。《米芾画史》认为南唐李后主号钟峰隐居,每画自题钟隐。《五代名画补遣》及《宣和画谱》则谓其画在江南者,多为南唐李煜所有。亲笔题署,及以玺印之。升元中隐所画鹖鸟二轴,金昌宗为之题诗。隐师郭干晖,深得其旨。干晖始秘其笔法,隐变姓名趋其门,服勤累月,干晖不知其隐也。隐一日缘兴于壁上画鹞子一双,人有报干晖者,干晖亟就视之,且惊曰:“子得非钟隐乎?”隐再拜具道所以。干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丈席以讲画道。隐遂驰名海内。有鹰鹞、杂禽、周处斩蛟,山水等图传于世。《天蠁楼诗文集》中有1918年黄咏雩题钟隐《双禽图》诗七律二首,指的就是这位南唐画家画的这幅名画。
八大山人 为明末清初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热爱祖国的画家。为明朝后裔。由于他祖上封藩在南昌,所以他也算是南昌人,年轻时的真实姓名为朱统鐢、朱耷、雪个。十九岁时为逃避政治迫害,削发做了和尚。在艺术上开辟了新天地,在绘画上取得了很高成就。敢于冲破陈规,为创立新的绘画风貌树立了良好典范。黄咏雩1959年—1960年曾赋诗题八大山人墨戏画册和八大山人画轴。
新罗山人 (1682—?)原名华嵒,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福建临汀人。工画山水、花鸟,喜用粗笔、渴笔,所画景物,富有生趣,画人物以简单的笔调,表现其动作情态,是一位富有创造性、成就很大的画家。1942年黄咏雩题写新罗山人《东山丝竹图》五律一首。
石星巢 即石德芬,为陈芑村外舅,字星巢,一字惺庵,原名炳枢。番禺清同治举人。官四川侯补道员,曾游陈东塾之门,讲学岭表,一时学者多出其门。晚年历官桂郡,为张鸣岐奏参,入蜀出关,备兵川边。辛亥革命避地别处,以后未几即去世。其著作遗稿由门人刻之,有《画戟清香楼》、《村居》、《明史·新乐府》等。
于 谦 (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曾以平反冤狱,赈济灾荒著名。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加少保。次年(景泰元年),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明英宗。他以和议难持,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训练。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寺门之变”,夺回帝位,他以“谋逆罪”被杀。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黄咏雩老年时期诗作《燕歌集》中《明于少保祠》五律一首。以及七律《于忠肃公墓》等可参照瞭解。
老 子 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宋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着《老子》。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1919年黄咏雩曾写有一首七古《读老子》。
孔 子 (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年时期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著名的有七十余人。黄咏雩在《天蠁楼诗文集》中多次提到孔孟之道。
孔公豁 生卒年及籍贯不详。广东诗人,常参加诗词雅集活动。1933年黄咏雩岁暮怀人诗五首之中提到的一位朋友。
墨 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黄咏雩1919年写有《读墨子》五古,可资参考。
袁崇焕 (1584—1630)明军事家。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还京自请守辽。他筑宁元(今辽宁兴城)等城,屡次击退后金(清)军进攻,获大捷,被崇祯帝任命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星夜驰援,因崇祯帝中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被杀。解放后,黄咏雩曾到明袁督师墓凭吊,写下一首五律。
庞 涓 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同学兵法。魏惠王十六年(前354年)率军进围赵都邯郸,次年齐救赵,采用孙膑策略,诱使他兼程赶回应战,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中伏被擒。五十年代末黄咏雩曾到庞涓洞考察怀古,赋诗五古一首。
诸葛亮 (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被称为“卧龙”,被刘备请出山辅助自己,成为三国鼎立之势。后病死五丈原军中。着有《诸葛亮集》。黄咏雩《燕歌集》有七律一首《诸葛丞相祠》。
祢正平 (173-198)名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汉末文学家。少有才辨,长于笔札。性刚傲物,曹操欲见他,衡自称狂病,不肯往。操便召为鼓吏大会宾容,欲当众辱衡,反为衡所辱。曹怒,遣送荆州刘表。复不合,转送江夏太守黄祖,终被杀。作有《鹦鹉赋》为咏物小赋中的优秀之作。黄咏雩《燕歌集》中有七律《祢正平墓》一首。
贾 谊 (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时称贾生。十八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人所称道。所着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黄咏雩曾往长沙吊屈贾二贤,写下七律一首。
庄 子 (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思想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其文章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1935年黄咏雩写了一首七古《读庄子》答吴太史玉臣。
蒯 彻 即蒯通。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北固城镇)人。陈胜起义后,派武臣进取赵地,他游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说韩信取齐地,并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惠帝时,为丞相曹参宾客。着有《隽永》八十一篇,《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蒯子》五篇,今佚。黄咏雩解放后北游,曾到他墓地凭吊怀古,赋七古一首。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臣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并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组织义军,入卫临安。后失败又战斗,退入广东,坚持反抗,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不屈而死。后人在他被囚的兵马司狱故址建文丞相祠,以资纪念。所作《正气歌》广为传诵。遗着有《文山先生全集》。黄咏雩曾往宋文丞相祠探访,写下五律一首。
屈 原 (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与反动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中,遭谗去职,后被流放,最后投汩罗江而死。有《离骚》、《九歌》等诗,黄咏雩曾往屈大夫祠凭吊,写下五律一首。
杨 节 生卒年不祥,清朝诗人。字式卿,号九峰,广东香山(即中山)人,岁贡生,着有《九峰文集》十二卷、《阮志着録注》,据黄咏雩诗词集记载,1963年左右,黄咏雩曾为杨节后代杨芝泉收藏的《杨节母黄太夫人青灯课孙图》题诗七律。
(作者:罗雨林 黄福五)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