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经济上很贫困,精神上很充实

  天有不测风云。上武大还不到两个月,正值壮年的父亲却因脑溢血去世!精神上的打击暂且不说,家里经济顿时变得特别困难。我上学前的工龄只有4年零7个月,不够带薪的条件,已经少了34块5;父亲去世,一下子又少了80多块。家中还有未成年的弟妹,全家只能靠母亲每月57块钱来维持。这种情况下,我向母亲提出退学,母亲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农民的子女能上得起学,你就上得起。

  感谢韩指导员!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很快帮我申请了甲等助学金,让我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和77级同学一同毕业。

  大学四年,虽然经济上很贫困,但精神上很充实。上学前的自学,是在无师无友无书的情况下独自摸索。入学后的学习,有系统的各科教学,有名师指点,有同学切磋,还有大量的图书可以借阅。诸多条件中我最看重的是图书资料。我平均每两周去一次图书馆,通常都是借满上限。自由阅读、畅快阅读,囫囵吞枣,快速翻阅。大学前三年,读的多是文学作品。大四阅读口味换了,渐渐变得好古起来。有一段时间,大约两个多月,天天去线装书库。而书库里通常总是三个人:李健章先生、我,还有一个学问很好的老管理员。

  除了借书,那时还尽量省钱买书,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口袋书。薄薄一册,价钱在两三毛之间,周末到小操场看电影时,携带很方便。而早早地带着小凳子到小操场看书,当时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多少年后,我特意又去了一次大学操场看电影,整场只有几十个人,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氛围了。

  大学四年里,总该考了几十门功课吧。依稀记得有一个学期,专业课、选修课一共考了8门。印象最深的是刚入学时的现代汉语免修考试。卷子打印在16开的白纸上,是4页8面?还是8页16面?记不清了。总之,考题分量特别重。我从开始答题到考试时间结束,头都没有抬起过,不停地书写,勉强做完。最终,通过考试的据说是5个同学。我考了76分还是67分?记不清了。想一想,陈恩泉老师肯定很恼火,其他课程都没有人提出免修申请,唯独现代汉语竟然有20多个同学要求免修,怎会不气恼。其实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尽量节省时间,多学一点新知识,一点也没有瞧不起这门课的意思。

  用考试整学生的还有政治经济学老师。但是,我没有被整到,竟然考了94分。其实,不完全是侥幸。高考报名表上第三个志愿,我填的就是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中国通史、形式逻辑、现代汉语这四门功课,入学前还是下了一点功夫的。

  听课、读书、复习、考试、写论文,构成了大学生活的主体内容。傍晚时分,偶尔会与小东、小林到樱花大道一带散步。春天赏樱、冬天赏梅,夏天金银花,秋天的桂花,无不让人陶醉。至于谢湘、沈瑞花,社会活动很多很忙,难得有那份闲情逸致。

  大学生活也比较艰苦。有一段时间,好像饭票分为馒头票和米饭票,我总是用馒头票和张天文换米饭票。印象中的美味,除了方晓红提到的采自珞珈山的蘑菇,还有谢湘家里的熏鱼,小林带来的五香萝卜丁、小东家乡的粽子,都曾分享过。大学期间,向陈顺智学到了凉拌莴笋叶,从小东那里学到了蒸鱼,从方晓红那里学到了卤鸡。当然,不能忘了,还向胡先生学习做泡菜,特意讨来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延续到当时的泡菜水。不知晓辉家的泡菜水是否延续至今?

  30年,弹指一挥间。往事并未湮灭,拂去浮尘,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