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宋帝昺王朝灭亡的历史背景

  北宋建于公元960年,灭于1127年。历时167年,先后有9个皇帝在位,称九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谓太祖;因赵在后周时期曾为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故国号为宋。北宋末代皇帝是赵钦宗,他与原父皇徽宗一起被金人俘虏,其开封政权同时被金人颠覆。

  南宋建于1127年,灭于1279年,历时152年,先后也有9个皇帝在位,即九朝。首位皇帝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北宋末年因在外组织帅府、兵马而幸免于难,谓高宗。国都后迁往杭州,史称南宋。末代皇帝是赵昺,又称宋帝昺。他在位仅两年,是在崖山(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的决战中,被蒙古派遣的张弘范军队猛烈攻击,由陆秀夫背负,投海死亡,年仅8岁。后来,由元朝统一了全中国。

  宋帝昺王朝的灭亡在整个南宋王朝的线脉中仅仅是一个终结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灭亡是南宋社会内外矛盾长期无法缓和,且日益恶化,以及北方民族的不断兴盛,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的结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一、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

  金兵在灭了北宋之后,虽然带着被俘的北宋皇帝、宗室贵戚三千人以及搜刮到的大量资财而北撤,但对南宋王朝仍虎视眈眈,伺机南犯。他们采取了两种手法,一是“以和议佐攻战”,二是“以僭逆诱叛党”。南宋政府此时一方面要策划收复河东、河北的失地,另一方面要对付金兵的两手策略,在统治集体内部便产生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股势力。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宰相李纲、东京留守宗泽。他们积极谋划,联络黄河以北地区广大抗金忠义民兵,同时力劝高宗还都开封或西迁关中,示以必战之心。当时,力主抗金的将领还有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岳飞岳云父子、张宪等。主和派后来成了投降派,它的代表人物是中书侍郎黄潜善、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以及后任宰相、金军内奸秦桧。他们和高宗帝一样,都害怕金人,更害怕人民,决定向南方逃跑,甚至将入相才75天的李纲罢免。岳飞、岳云、张宪则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秦桧的杀害。结果,高宗南逃扬州,金兵指向扬州;高宗逃到杭州,金兵又虏掠到杭州。到了南宋晚期,南宋政府越来越黑闇,先后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结果越议越战,越战越败。到了蒙古军南下猛攻的时候,南宋统治者不管明暗求和,还是被迫应战,对扭转溃败失陷的局面,都已无济于事了。

  二、南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南宋,对外有民族矛盾龢民族斗争,对内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南宋统治集团对前者逃避,也无力理会;对后者则变本加厉,火上加油。他们不断加重赋税,搜刮民脂民膏。除夏秋两税,身丁钱米外,甚至还逼令百姓无偿输纳绢帛米粟,比旧定额增加5至7倍。临时的勒索,既无定时,也无定量。他们实行高压政策,疯狂地兼并掠夺土地。宋政权南迁之初,皇室和出身于北方地主阶级的高官、武将在南方原来无土地。到了南方之后,便利用权力大肆掠夺土地。原来居住在南方的一些官僚豪绅地主也乘机将别人的土地据为已有。如绍兴府的鉴湖、明州的广德湖、建康府的永丰圩,都分别辗转于皇室、大将、权臣手中,他们兼并土地数目远远超过北宋时期。因而加剧了阶级矛盾,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如南宋初年爆发的钟相、杨么起义。最初,钟相以传教行医为名,以“等贵贱,均贫富”为口号,聚集力量。1130年,值金兵攻入潭州,遂举行起义,并得到鼎、沣、荆南等地人民的响应,他以武陵为根据地,建立政权,自称楚王;起义军很快发展到40万人,占有武陵周围七州十九县。钟相牺牲后,由杨么任首领。他采取“陆耕水战"的办法坚持斗争,春夏耕耘,秋冬攻战,声势浩大。在1130至1134年间,南宋政府接连派大员率军进行七次围剿,都以失败而告终。后于1135年,终因宋军长期围剿,起义军力量分散,坚持了六年英勇斗争的钟相、杨么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在南宋中期也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湖南郴州的李金、湖南境内的陈峒、广西境内的李楫、汀州潭飞磜的晏彪、江西南安、赣州的张魔王和陈三枪等等。他们都是迫于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横征暴敛,为了生存,为了拯救时弊,揭起了反抗的旗帜。虽然每支起义军坚持的时间都不长,没有发展成全国规模的事件,但对风烛残年的南宋政府的打击是沉重的,其威胁也是极大的。

  三、南宋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处于混战状态,南方虽然小国林立,但战争较小,致使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北宋末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移,结果不仅政治中心南迁,经济中心也南移了。南方经济终于凌驾于北方之上。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最丰富的江、淮、湖、广诸地都在南宋境内,而且水利灌溉也很发达;当时改良过的田亩特别多,苏湖一带还改用占城稻种,年年丰收;甘蔗、茶树大量栽种;到十三世纪,江南农民逐步普种棉花。在手工业方面,制瓷业在全部手工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各种瓷窑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景德镇的制瓷业发展较快;造纸业也普遍发展,纸的种类、产量、质量都有新水平;雕版印刷业都很发达,所刻印图书数量之多、技术之高、流传之广达到空前;造船业很兴盛,技术水平很高,有规模巨大的造船厂,专门制造远航的海舶。在商业方面,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都比北宋繁盛,景德镇、龙泉的瓷器遍及全国,各地生产的丝绵布帛等类物资的贸易流通十分畅顺,对外贸易的地区涉及日本、朝鲜、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等;纸币大量发行,不断解决钱荒问题。

  四、南宋与金的对峙

  女真族在五、六世纪以来,就居住在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麓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分为生女真龢熟女真。建立全国的是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十二世纪初,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1114年发动反辽战争,1115年称帝建元,国号大金。

  11年之后,金军分两次南下侵宋。第一次,1125年底,东路占居燕京,西路逼近太原。迫使宋徽宗惊慌下诏禅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金人对宋仍不放手,继续南侵。宋钦宗害怕,让李纲复职,坚决抗金。第二次,1126年8月至1127年4月,金兵再由粘罕和斡离不率军分两路侵宋。他们长驱南下,先后攻陷了太原、平阳、威胜、隆德、泽州,直到开封城下。尽管宋帝向金人屈膝求和,但仍挽救不了开封城陷、宋二帝被俘、北宋灭亡的命运。

  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开始了南宋的历史。那时,南宋政府内存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而金人又不接受高宗的投降,乘胜南侵,兵指扬州。高宗只好撤至镇江、杭州、越州、明州、定海,最后坐船逃入大海,金人在海上遭遇大风雨,被宋军大船冲散,只好作罢。1130年初,金兀术率领金兵虏掠杭州而北返。金人在这次南侵过程中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扺抗,感到统治中原之难,便立原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国皇帝,先都为大名,后都为开封,令其代理中原和陕西地区政事。1141年之后,南宋政府多次与金人签订和议,并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每年向金输送定量的银绢等。1208年,宋宁宗与金签订了“嘉定和议”之后,宋金双方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五、南宋与元的决战

  在蒙古建国之前,蒙古草原上散处着上百个部落。到1206年,成吉思汗(原名木真)充分利用各部间的矛盾,争取了一些部落首领支持,打败了其他部落,实现了蒙古各部的统一。统一后,成吉思汗在蒙古地区实行了分封制度,组织了身强力壮、高技能的护卫军,颁布了维护奴隶制度的法规,加促了生产力的提高。1218年至1223年间,在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下,第一次西侵,把蒙古国的领土扩充到今中亚细亚地区;1235年到1241年间,发动了第二次西侵,直逼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等地;1258年,攻陷了巴格达、大马士革城,其势力还发展到西南亚。

  蒙古对金朝的战争,具有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性。在金朝统治下,蒙古人民深受民族压迫之苦,甚至每隔三年就要被金统治者“减丁”即屠杀。金朝后期,北方经济凋敝,农业生产萎缩,人民生活困苦,反金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蒙古内部统一以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立即向金朝发动大规模战争。金宣宗在位的第二年(1214年),遭受蒙古军的威胁,被迫南迁开封。这些混乱和黑闇现象延续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直至1233年,南宋应蒙古之约,出兵夹攻金朝,蔡州失守,金朝灭亡。

  金亡之后,南宋政府希图收复黄河以南的地方,然后北守黄河,西据潼关,以扺御蒙古。但蒙古兵对南宋来势凶猛,先是攻陷洛阳、开封,再长驱入蜀。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掠夺破坏,人民生活无以为计。1276年,蒙古兵攻入杭州,俘虏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宗室官吏而离去。宰相陈宜中先已从杭州逃出,遂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于福州共同拥立益王昰,后被蒙古兵继续追逼,逃往海中,死于今吴川南海之中。文天祥、陆秀夫继立卫王昺为帝,逃到新会崖山。1279年,蒙古遣张弘范率军从水陆两路追击。文天祥于潮阳被俘,张世杰的水军在崖山食干饮咸十余日,皆疲乏不能应战,于是陆秀夫负宋帝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南宋末代三帝(恭帝、昰帝、昺帝)均年幼即位,加在一起在位时间也只有五年,这一时期的南宋已属名存实亡。

  (本文载于《炎黄天地》杂志2006年第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