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永无波”的文化感悟

  “海永无波”石刻及其所在的村落,是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南湾游览胜地。进入《百度》网搜索,即可看到有关“海永无波”的帖子,约有300多条。.

  近几年来, 因为工作关系,我两次来到南湾进行考察。第一次是历史文物古迹的考察。“海永无波”每个字高3米,宽2.2米,刻在面向南海的紫花岗麓一块高8米、宽9米的花岗石斜面上,时间为明代成化年(1467年)。

  据历史记载,从元末明初开始, 日本倭寇就不断在中国沿海出没,掠夺和骚扰中国的商船、盐船、渔船和沿海居民。明朝政府从永乐时开始整饬军备,加强海防建设,后经军民合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倭寇的入侵,荡平了倭寇之患。“海永无波”石刻,就是明代钦差都督备倭都督张通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刻的,以纪广海平倭大功。

  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这紫花岗摩崖石刻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虽是镌刻的凝固历史,但我们在现场聆听介绍,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一幅幅狂涛翻滚、军民抗倭、欢庆胜利的画面尤如过电影映入眼帘。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们国力增强,国威彰显,国防巩固,海陆疆域安宁,人民安居乐业,为世人瞩目,故网上诗曰:“渔村处处是新楼,海永无波妇不忧。”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今天世界上仍存在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两极分化, “海永无波”、居安思危仍然是我们持久的主题。尤其,强台风、恶海啸等自然灾害还不时肆虐,万里海疆永无恙更不是容易之事。因此,实现世界和平与人类和谐永远是我们至高无尚的目标。

  第二次是文化建设工作的考察。广海镇文化站就挨在“海永无波”石刻附近。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文化行政单位,他们为建设先进文化,坚持两手抓,即一手管文化,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文化艺术的方针、政策、法规,认真管好文化市场,使文艺事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手办文化,直接经营好诗词学会、戏剧曲艺社团、美术摄影书法协会、宣传栏窗、图书阅览室、电影放映队等各类群众文艺组织和阵地,直接策划好每一个节假日和日常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产业跃上新台阶。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类消极的思想文化现象,则施以正面的宣传、疏导、治理。

  该文化站列入行政编制的只有站长1人,其余7人自养编制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社保费全靠文化站自己通过以文养文的办法加以解决。由于全站人员的多年艰辛努力,该文化站成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先进文化站,是侨乡文化站的一面旗帜。

  文学作品有一个“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话题。我看, “海永无波”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也可借用这两者关系来作比喻。就是说,作为历史文物经历漫长的迎风沐雨,已成为警示国人永不消逝的精神财富,具有历时性;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其价值取向和内涵特色与现实同步顺应,具有共时性。诚然,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孤立割裂,而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海永无波”属于蓝色文明的一个命题,它包括海防政治、海域经济、海洋文化诸方面。广东人具有的开拓、进取、创新、变通、开放、兼容的精神和心态,都与广东这片“蓝色国土”有关。“水德融和,变通在我”。在深入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海洋意识,拓宽发展空间,挖掘文化潜力,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本文载于《炎黄天地》杂志2009年第6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