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常作客,游子未归程,别离台湾恍惚又经年,往昔农历春假,乡思如春水,行行循归途,舟车劳顿,总也是程途匆匆。这个新年因疫情躭搁,随缘伴几名台青滞闽,恰蒙长辈王老师之邀,幸赴南靖民宿“青普文化行馆”小憇几日闲,未料邂逅客家迁台的祖地。原意不过照着各种文旅行程放空心灵就罢了,谁想在此,流连客家先祖繁衍生息,滥觞之陌,由然无限遐思。
处处为客,处处家的客家人,迁徙流离,始终在路上,望去远方、乡关渺邈,因缘际会或是历史的连结、祖先的牵引,此时此刻的我寻根到了这里。
冥冥中的一种宿命,与我这个台湾客家女生,栖息在客家祖辈图腾似土楼。窗外疏草新秧踏青迎春,风酥雨腻江南时。土楼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留存客家人传统与习俗,身临其境似幻似梦,俯瞰烟村人家,纵目所见,隔溪流春色,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鸟相啼,一片青瓦才着雨,几缕柔柳乍掩烟,如斯美景,勾勒出一幅早春水墨图。
纵瞰客家先民经历数次大迁徙,始由中原到南方,再自福建、广东到台湾,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客家土楼印迹两岸客家人同祖同源一脉相承的血脉之亲。
我仿佛穿越千年与先辈顶礼膜拜,跨越时空凝视!在南靖的土楼穿堂墙上,读着江静波博士所着《我的母亲》,伫立于前,久久不能自己。不禁忆起童年墟烟,忆起故里疏篱,还有生兮鞠我母亲,垂垂劬劳的外婆……
“外婆”传统、内修、好客
外婆是典型客家传统妇女,忆起我小时在苗栗外婆家寄养,隐约七岁光景吧,与大小十几口人聚集而居,旧式祖厝,老幼相近、里仁为美。从小我就喜欢那种热闹,短暂客居的幼年生活经历,也造就了我往后热情豁达的个性。
记得中午放学回家,我会在客厅吃饭以及写完功课,下午帮外婆一起做手工活,在那个“家庭即工厂”的时代,外婆接了很多活,有外销的圣诞灯泡、牛仔裤剪线头,以及电子零件的组装。每个物件的加工费用非常低,但外婆很是珍惜。她常说“老板给我们工作,就是我们的福气,不只要做完更要做好”。外婆的加工质量评价很高,也因此揽到很多副业,甚至还能转包给邻居。
管理一大家子并不容易,在外婆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智慧,严内宽外,为人着想。遇上我和隔壁小孩有纠纷或打架,她会先斥责我,再向邻居道歉,回家后无论我怎么努力辩解,外婆也只是轻轻地回一句“是非是说不清楚的,自己要先做好”。客居的两年间,她常常刻意在舅舅、舅妈面前提起,我的母亲这个月给了多少钱供我吃食用度,事实上母亲没有能力支付,这就是外婆怕儿子心中不舒坦也为母亲留下面子的一个委婉做法,至今思来也常怀感恩与暖意。
外婆十分好客,过年过节去亲戚家走访,总是将家里的宝贝送上门,若遇亲戚上门也必然满桌的菜加上伴手礼,接下来几天剩菜都是自家人解决,馊掉的喂自家养的鸡。“最好的给客人,让客人感到满足”是她一贯的待客之道。
“母亲”勤俭、重文、孝顺
依稀闻知,母亲国小毕业就到医生亲戚家帮佣,传承了外婆勤俭坚忍不拔的性格,13岁的孩子,弱小的身躯,做了全家大大小小的家务,洗衣、做饭、照顾小孩。母亲寄人篱下的客居生活,时时刻刻看着医生娘的眼色以及喜好,在台北生存下去并靠这份收入分担外婆养活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直至贵人所识转介至百货公司,成了时尚的专柜小姐。
洗手做羹,无衣搜箧,父亲是一名工人,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捉襟见肘,母亲总也艰辛劳碌,照顾一家。两人共撑起檏素和善的家,每月的发薪日,我都跟着母亲一起做家庭预算,斤斤计算每项花费。克勤克俭的母亲,舍不得吃一碗加卤蛋的阳春面,却舍得让我学习才艺及购置课外读物。当时父亲一个月工资才3万台币,在我身上就用了5千元。她对我的学习要求也非常严格,大约是小学五年级有次考了第五名,我因此离家出走,不敢回家,由此可见一斑。母亲常说,唯有读书才能改变未来生活,在她的朴纯的观念中,好好念书、找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好的对象,成家立业会更轻松幸福。
我的奶奶是闽南人,对客家人原是有族群芥蒂。但母亲对其极为尊重孝顺,父亲家族过节活动时,总是人口众多,母亲就带着我和妹妹,辗转换车、步行2小时路程,特意赶到乡下奶奶家,帮忙厨房工作和各项杂事。母亲侍奉奶奶也是亲力亲为,记忆最深刻是奶奶在病重时,多半都是母亲陪在身边,把屎把尿、服侍汤药饮食、擦拭身体。最后,改变了奶奶对客家女人的陈观旧念。
携与父亲艰难辛劳打拼,一点一滴积累,终在台南乡下购置了一处住所。彼时的我正努力准备高中联考。母亲为了让我专心念书,包揽了所有家事,还一面照料爷爷奶奶和家庭手工。如此心无旁骛的我,考上第一志愿“台南女中”,农家女孩“登科”不易,当时在村里造成轰动,母亲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成就感。
“我”坚毅、迁徙、吃苦
流淌客家血脉奋而予求,当银行员是我自小的梦想,后来也如愿考上台北的银行。上班初期很是辛苦,我一南部来的小姑娘,骑着机车四处服务客户,方向感不佳路况不熟,不知摔过多少次。曾有次在雨天的高架桥上打滑,我把机车扶起后继续赶往客户处,直至客户惊叫“你的腿流了好多血啊!”我才感觉到伤口传来的痛楚,而后同事带我去医院缝了好几针,自此“金刚芭比”的称号就冠在我身上。银行的新人往往承担不少捱骂和同事丢过来的工作,加上许多业绩压力和异乡适应的问题,着实不易,还好我乐观性格加上小时受的坚忍教育,让我一关接一关克服。我也一贯地报喜不报忧,没让母亲为我的工作操心过。所幸银行10多年工作职涯中,皆得不少贵人相助,让我一个客居台北的南部女子,也渐渐发亮。
在一次因缘际会下,得金融业大佬极力帮扶及信任,转至大陆得以更上台阶。传承客家人前行与躁动基因性格,我一个羸弱的台湾女生,孤身远行,寻找先民足迹山川关隘,多少路多少次启程,从天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厦门、广州、平潭、广西……在大陆工作近10年中,每个地方也如开疆辟土,皆需重新考察、开拓业务、扎根经营、解决难题、完成目标。而各地的风土人情、语言不通、气候习惯、饮食问题也都是考验,我将坚毅吃苦当成絶佳养分,在不断地迁徙中成长、壮大。
回忆满满源于客家女性世代薪火相传,在外婆及母亲的陶冶浸润中,我从稚嫩少女不断成长,在心灵铸养彰显客家人精神。对亲人故土怀念之时,同时为了生存又不屈不挠,这种奋斗与撕裂至今仍然在两岸客家人的生活中显露无遗。正如台湾客家诗人范杨松所写:“来去台三线,油桐树拔高视野/春花蕊五项春夏交界,翩翩/五瓣花容,锤炼硬实的种子。”
海峡两岸的距离很近,跨越历史的距离却很远,外婆的客家先祖从大陆渡海至台湾做客,我从小在外婆家做客、母亲在雇主家做客,一直到我自台湾来到大陆。原本觉得自己是客人,在大陆各个城市中流转客居。近几年,深耕于福建走访各地,直到今年兜兜转转到了南靖土楼,完整了我三代人循环般寻根。置身于此,我是个承载着两岸文化绳结的客人,亦是有着断不了文化血脉的新客家人。
提笔之余,眺望近处曝晒着客家梅乾菜的栏堰桥畔旁,嘻闹一群群稚气未脱客家村落孩童,春日暖阳中,不禁想到我那于台湾就学的“顽劣活泼”女儿,世世代代,不禁感叹万千!让生活慢下来,在相思的静谧中闲度时光是一件美丽的事。促使我将心倒空,遵循祖宗精神,带着谦卑及感激,重新审视自己,加满能量再出发!
作者系平潭实验区岚台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