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六节 抚市舞蹈花灯与“走古事”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日,永定坎市镇有“万丁之众”的卢姓人“打新婚”,十分热闹。这一天,毗邻坎市各村的人来凑热闹的特别多。北自高陂、虎岗,南自抚市、龙潭,东自培丰、田地,西自堂堡、合溪,来坎市做客的,真是成千上万。他们的衣着入时,五颜六色,流光溢彩,让人目不暇接。

  坎市人有好客的传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照例,家家备了佳肴美酒,扫榻以待。尤其是庵排片的乡亲,因地处“打新婚”的近水楼台,少的二三桌,多的七八桌甚至更多;客人多,主人更高兴,即使再累也心甘情愿。

  中午,客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就纷纷赶往坎市东北隅的祠堂排去看“打新婚”了。只见庵排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香烟袅袅,铳炮连天。两祠中间草坡凹陷处的“林婆太”坟场(没有墓头的,俗称“天葬地”)前,宽阔的布篷下6张八仙桌拼起的祭坛上,有座式宫灯、蜡烛台、精雕馔果盒、盆景、水仙花之类,还摆满了牲仪、熟食、糕饼、糖果、蜜饯,有20多行,每行9盘,横纵笔直齐整。祭坛前的左右边,各摆了一架猪羊。祭坛左右及前方的空旷地,小商品摊,冷饮摊及花灯摊,密密相连。

  下午2时许,喇叭、管弦齐奏,“新婚祭”开始了。主祭是上年的“新婚头”(第一个结婚的后生),后面齐刷刷分行排列参加祭礼的,个个都是新郎官。以往,主祭的新婚头,必须穿长衫马褂大礼服以示严肃,现在时兴西装了。礼仪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进行。当铳炮声响又起,他们正在向老祖宗频频跪拜时,忽然一个鸣锣开道的人从左祠快步出来,后面两个壮汉搀扶着一个“酒醉公”,满脸通红、似醉非醉、踉踉跄跄地紧紧跟着走来了。他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帽沿下压着一张神符般的“血纸”,右手擎起一根纸做的红滚筒(俗称“面棰”),上面写着“早生贵子”四个字,样子很滑稽。顿时场上水泄不通的人群骚动起来,你推我搡,左挤右插。“酒醉公”在林婆太坟前叩头作揖并兜了一个小圈之后,绕过祭坛来到跪在祭坛前的主祭新郎官身旁,举起“面棰”,对着新郎官,从左肩到右肩上下不停地滚“打”起来,而且口中念念有词:“早(左)生贵子,又(右)生贵子。”接着又从他的背后脊梁自上而下滚“打”一遍,口念“双生贵子”!旁边看热闹的后生,个个捧腹大笑,俏皮的还会大声附和一句:“今年打你,明年生子!”之后,“酒醉公”又挥舞着“面棰”朝着每一个参祭的新郎官一一“打”下去。有些新郎官不好意思,看到“酒醉公”来了,倏地爬起来钻入旁边人丛中去,谁知逃不了,不用“酒醉公”追赶,已被别人“抓”回来送去挨“打”了。这就更把众人给逗乐了,嘻嘻哈哈大笑起来,整个场面喜气腾腾。参加祭礼有50多位新郎官,足够把“酒醉公”累得气喘吁吁了。

  与“酒醉公”打新郎官同时,五六个办事后生把几箩筐的鞭炮搬到林婆太地坟上头,几串几串联起来不断燃放。震耳欲聋的声响把“打新婚”推向高潮。经过约莫两小时的折腾,“打新婚”活动才告结束,似乎人们的精神享受得到了满足,黑压压的人群才慢慢散去。

  坎市人“打新婚”习俗由来已久,大约有500年历史。它的来历,口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五世祖林婆太生前为人慈祥和善,平日很爱跟孩子们在一起,并看他们嬉戏。因此,临终时特意嘱咐,以后扫祭时要让她再看到孩子们嬉戏的场面。后来子孙们便借每年一度的“新婚祭”,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搞起一个“打新婚”的活报剧来,让老祖宗高兴高兴,以表真诚的孝义,祭祖时又增添了许多欢乐气氛。

  其实,“打新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图吉利。过去,人们羡慕并祈求“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青年男女结婚后,首先盼的是早早生个儿子。因此,在“新婚祭”场中,让“酒醉公”手持的“早生贵子”面棰“打”一下,那是很吉利的,讨个好彩。这个“酒醉公”虽是“丑角”,却不是谁都可以充任的。他必须是年高德劭、子孙满堂,而且是夫妇俩健在的长者,即“多福、多寿、多男子”之人。所谓“打”新婚,其实只是将“早生贵子”面棰,往新婚者身上轻轻滚动几下而已。

  再者,过去亲友难得有个相聚的机会,“打新婚”为会亲访友提供了一个时机,藉以交流、联络感情。因此,它又是亲友间沟通感情的载体。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