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山是坐落于广东、福建两省交界外的一座大山,面积2万余亩,层峦叠嶂,修竹茂林,郁郁葱葱;嶙峋峭壁,岩洞幽深;清泉汩汩,瀑布倾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名胜景观,星罗棋布。王寿山之巅的棋盘石顶峰海拔1148米,仅次于梅州阴那山五指峰,是永定县境内的高峰之一。王寿山的自然风光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王寿山南北山麓周边地区很早就有畲族等土著先民聚居,到宋朝时,汉民南迁,蔡氏最先在松源开基辟祠,随后众姓接踵而来。历经宋元明清,沧海桑田,于今千载,人口繁盛。山两边的居民利用自然景观建立起了不少人文胜景,因此游人不断增多,王寿山逐渐受到赏识。
早在七百多年前,南宋宝佑年间进士蔡蒙吉(1245—1276),梅县松源人,命授韶州司户兼司法,义兵统督,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称其为“乡贤”,当年游览王寿山风光时写下了《游王寿山》七絶诗:
王寿山头石径斜,不知何处有仙家?
烟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鸠啼落花。
清嘉庆进士王利亨(1762—1837),梅县松源人,翰林院编修,游王寿山后曾题诗留存老庵广福寺。诗曰:
寿山翠嶂似南洲,岗甲云连凤髻球;
日到天炉烟雾起,雨余仙井水清流。
棋盘石怖千秋在,寒婆惊梦古悠悠
笠麻岽上风光好,隆武岩中好潜修。
王寿山新庵祥光寺存有佚名题写的《寿山八景》七律一首:
寿山八景古来稀,朱武寒婆左右围;
糠蟹日沉红一洞,天炉仙跃白云飞。
手持杨笔点云斗,直到棋盘决是非;
凤髻下垂仙井饮,佛岩隆武咏如归。
上面二首王寿山胜景诗,确实概括了王寿山有代表性的精华景点。比如棋盘石、隆武岩、天炉峰、寒婆岌、岗甲湖(旧称糠蟹湖)、杨笔(有称阳持笔、多称通天烛)、凤髻岽等均收列其中。旅游爱好者登上了王寿山,对这些景点都要先睹为快。至于人们称王寿山有“九峰十八景”,笔者为此走访过梅县桃尧的黄沙,松源的荷畲及永定洪山的下径、中村等山麓周围村庄的多位老先生,所称十八景一般是指:棋盘石、螳螂挂壁、岗甲湖(糠蟹湖)、笠麻岽、牛脊石、隆武岩、金子石、蛤蟆出洞、美女照镜、寒婆岌、金香炉、(天炉峰)、百丈瀑布、文祠洞、凤髻岽、仙人桥、漂洋过海、和尚拜烛、金龟入洞。其实也并非就此十八景,最近,我偕友人再次登山重游及探访周边山村亲友知情者和山上寺庙僧侣,几经指点,有所拾遗,比如:朱武石、真武殿、新庵祥光寺、老庵广福寺、鹞婆嘴、一线天、米子岩、大板石、双乳峰、双龟奔月、卧佛山、人子石(将军石)、仙人井、半岗亭、山马会师、水口宫(水母娘娘)等,也多被游客赞赏。这些景点,有些是不能被忽视的;有的是二景一观,比如人子石与遥遥相望的大板石二景并称为“童子拜观音”,也有人称之为“和尚拜烛”,在远距离的适当角度观赏,栩栩如生,酷似人工雕塑,实为天地造化,观后感慨万千!
站在棋盘石的东南方向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那是永定县境内的棉花滩水电站横截汀江,形成巨大的人工湖——“龙湖”。湖面上有百余个岛屿、半岛,无数个湖湾。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此外,还有两方面的景物可供参观。一是杨子敬练武场。杨子敬是梅县松口人,晚清时的武举人,因对朝政不满,削发为僧。清光绪年间在王寿山祥光寺当住持,招收门徒练武,有人说他是占山为王,称霸一方。练功石具如石斗笠、石磨盘、石条柱、石风炉等物,至今仍存放在祥光寺左测的荒地上,那是当年的练武场。二是革命活动遗址。革命战争年代,刘永生为首的王涛支队在王寿山活动时,自力更生,做竹货,烧木炭,炭窑分布多处,好些已坍塌,至今仍有一座用青砖拱砌的,基本完好,坐落在祥光寺左边500米左右的山坳口。这是革命活动的见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有参观价值。
下面对棋盘石、隆武石、岗甲湖、寒婆岌、杨子敬练武场及革命活动据点等6个景点作一些介绍。
棋盘石
棋盘石在王寿山主峰之巅,海拔1148米,是王寿山众多景点中的第一景观,素有“上看汀州八角亭,下看潮州湘子桥”的美称。如果你上了王寿山,但没有登上棋盘石,可说美中不足。登上棋盘石顶峰,四周眺望,闽粤两省梅、埔、蕉、杭、永五县的十数个乡镇的山山水水,田园村庄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舒畅满怀。棋盘石的顶峰险峻,悬崖絶壁,怪石嶙峋,不是人工凿路,再加铁管护栏,要想登上顶峰是极端困难的。胆小的游客纵然攀上去了,探头俯望,也不禁毛骨悚然。没有勇气的人,往往望而却步。顶峰的巨石有数十平方米的平面,足以让十数人席坐憩息。巨石的南边角,有一幅人工雕凿的不成规格的棋盘,既不是象棋盘,也不像围棋盘,更不像跳棋盘,多数人说像六字棋盘。传说古代神仙曾在那里对弈,这是“棋盘石”名称的缘由。
隆武岩
隆武岩位于王寿山笠麻岽左下方,是一处偏僻的天然岩洞,宽阔数十平方米,近处有泉水,洞顶有窟窿,通风透光,靠石壁有洞口去路,是一处隐蔽的躲藏之地。
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农民军李自成部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四月中旬,南京陷落,明唐王朱聿键(崇祯之子)流亡杭州。次年(1645),福建巡抚张肯堂等议奉唐王监国,闰六月二十六日,唐王于福州即皇帝位,改福州为福京天兴府,建元号隆武。随后,局势危急,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转入山区,由南平府逃往汀州。时任连城知县的曾暗奇,广东梅县王寿山南麓桃尧镇黄沙村人,为勤王筹措资金而拍卖祖业良田近百亩。他自告奋勇,效忠皇上,愿护送隆武帝到自己家乡王寿山躲藏。隆武帝在一些王室权贵及少数兵勇的拥戴下,由曾暗奇引路,直奔王寿山麓寻觅栖身之地。经过数天的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丛林茂密、地处偏僻的闽粤边陲山区黄沙村,经当地老农的指点,隆武帝一行被安置在密林深处的一个石洞里。据传,隆武帝在此困居不足两月,终日寝食不安,心乱如麻。一天夜晚的二更时分,隆武帝在深洞忽听一声吼叫长鸣,惊问左右这是何物叫声?当地侍者回报是一只雄性黄獐在吼叫。黄獐!隆武帝一时惊恐万分,心想此物竟能使“王惊”(黄獐谐音王惊),沉思片刻,随后说:“此为山兽哀鸣,乃不祥之兆也!”不日,隆武帝便和侍从离开了山洞。后来,此洞被称为隆武岩。
岗甲湖
岗甲湖原名糠蟹湖,是一个神奇莫测的怪湖,在祥光寺登棋盘石必经之路的一个小山窠路侧。怎么说它是怪湖呢?当游客走进湖边的小路时,路面不断发出“嘭嘭”的响声,声从何来,无可判断。游人甚为奇异。湖呈椭圆形,直径约10米,即使多年乾旱不雨,湖水始终不干,湖岸緑草成茵。最早的《寿山八景》诗中有“糠蟹日沉红一洞”的句子,即可说明糠蟹湖之名由来已久。糠蟹是螃蟹科目的一种,类似毛蟹。这个湖呈椭圆形,两边由矮泥墩伸出,就像田里的糠蟹,这就是糠蟹湖名称的来历。岗甲与糠蟹音近,后人称其为岗甲湖了。
寒婆岌
寒婆岌位于王寿山腰老庵广福寺(也称下庵,原名华光寺,又称寿山古刹)水口一里许的山坳口。岌岗是一条崎岖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向梅县松源方向延伸,是广东方面攀登王寿山的必经之路。岌长千米。相传清康熙年间老庵广福寺香火兴盛,梅东地区的香客上庵求神者众多,特别是时届年终,许多归侨、侨胞及商贾前往寺庙“完福”、“求福”、“出花园”、“做生斋”、“架桥”、“拜红福”的一批接一批,庵堂终日颂经,钟鼓不停,人来人往,煞是热闹。有一年冬天的一日,寒风刺骨,路上行人稀少,梅县松口一老妪,年逾七旬,体弱多病,为了摆脱病魔,求个平安吉利,冒严寒,只身孤行,前往广福寺进香祈福,行至半岌,饥寒交迫,终于体力不支,倒在路旁冻僵而逝。事后,有香客为老妪不顾生死的拜佛诚心感动,心怀恻隐,募集资金在坳口建一露天神坛,祀奉香火,以为纪念。从此,那条长岌被叫作“寒婆岌”。神坛遗址及部分石柱至今仍一目了然。
杨子敬练武场
杨子敬,梅县松口人,清代后期武举人,因仕途坎坷,不满当朝,弃官削发为僧。他发动当地侨胞及宗教界人士募集资金,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以花岗石为主要建材,将王寿山新庵祥光寺重修扩建并装饰一新,建有石门楼、石窗、石室、石台阶、石甬道、石天井、石柱、石水缸等,随后任祥光寺住持。杨子敬是武举,少林武功高强,传说能飞檐走壁,在粤东地区颇有名气。他住持祥光寺,安排有声望的老和尚管好庵堂佛事,其精力花在招收武僧门徒,早晚习武练功上。一时间该寺和尚、居士近二百人,非常热闹。练功器械有耙头、钩刀、棍棒等行当,还有练武石具,如石斗笠(重约100公斤)、石磨盘(约50公斤)、石风炉(约25公斤)及石柱条、大小石球等等。这些练武石具基本上保存完好,至今仍在祥光寺左侧当年练武场的荒坪里。石斗笠为四方形,尖顶,戴在头上练头劲、颈劲、腰劲。传说当年杨子敬戴上那顶石斗笠从祥光寺下山前往10公里外的尧塘圩赶集,一来遮凉,二来显显武举的威风。石风炉是峰市副榜炉的模样,炉膛烧木炭,是为煮鸦片而特制的。要扇去炭灰旺火时,杨子敬随手将风炉托起,用嘴巴向炉门吹风,以此练功。
杨子敬后期沾染恶习,迷恋酒色,激起民愤,群众称他为“妖禾”(即不正派的和尚),于光绪末年被寺庙附近的壮汉设计殴打重伤致死。
革命活动据点
革命战争年代,王寿山还是共产党革命活动据点。1929年10月间,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刘安恭率部队数千人,从上杭中都浩浩荡荡挺进永定洪山,扎营在王寿山麓的田梓、老圩等地,并登上王寿山布置瞭望哨所。司令刘安恭、团长饶化龙在洪山圩场召开群众大会幷亲自讲话,宣传革命道理。抗日战争时期,刘永生、马发贤、范元辉等在王寿山茫茫林海中的老庵、新庵和石坳、横岗背等几处活动,以祥光寺为联络中心,装有电台。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开展生产自救。垦荒、烧炭、做竹器、抓石蛙,每位战士都锻练成生产的好把手。刘永生每逢三六九松源圩期,挑木炭、菜蓝子等竹货到圩场出售,一来解决生活费用,二来刺探敌情,为了安全不暴露目标,他经常在衣着、鞋帽上乔装打扮,使敌人难以识别。深山密林中挖掘的一座座炭窑、窑洞、坑道及搭盖的山寮等栖身之地,也伪装得极为隐蔽。如今,大部分已经坍塌,仅有残迹可辩,惟有祥光寺左侧500米的山坳内一座用青砖拱砌的炭窑还基本完好。
1945年6月,刘永生任王涛支队长,8月,粤东一支队前来王寿山与王涛支队会师,为打击国民党民团的嚣张气焰,先后发动了梅县松源鹞子顶及永定洪山何家寨两处的激烈战斗。因而,国民党民团对王寿山范围内的革命据点进行报复,石坳基点村惨遭兵燹。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