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乡高联村中有一座广济宫,宫内奉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其周边地区高头、古竹、湖坑以及南靖县书洋、梅林的客籍地区(塔下、板寮、曲江、石桥、漈头、霜坑等)民众的保护神。
保生大帝的由来
史载:福建龙海角尾白礁村人吴夲,又名吴真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农历三月十五日。父亲吴通,母亲黄月华。自幼随父下海捕鱼为生。因家境贫寒,父患恶症,缺钱医治身亡,母也随后去世。此后,他刻苦学医,17岁就精通医术,为平民百姓治病疗伤。那时,宋仁宗的母亲患乳疾,太医无法炙治,出榜求医。吴夲揭榜前往诊治而愈,因而名声大振。宋明道二年(1033),漳泉地区瘟疫流行,死人无数,田地荒芜,遍地荒凉。吴夲带领徒弟,背上药箱,跋涉于漳州崇山峻岭之中,奔走于泉州山野阡陌之间,行医施药,拯救黎民百姓。有一天,他去文圃山麓的“龙池岩”石崖上采药,不幸跌落悬崖受重伤,于宋景佑三年(1036)农历五月初二日与世长辞,享年58岁。人们感念吴夲救死扶伤活人无数,建庙奉祀,称为“医灵真人”。后经历代皇封八次。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信仰千年播万里
吴夲由人变神,保生大帝的声誉日益扩大。福建旅居海外人多,遍及亚、欧、非各大洲,东南亚地区特别多。据缅甸、印尼、新加坡、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地返梓探亲的华侨、华人说,他们居住国都有保生大帝信仰,当地华侨、华人集资捐建保生大帝庙宇。1996年12月,“闽台两岸民间文化研讨会”上,台湾学者李炳南教授说,台湾省信奉保生大帝者甚众,境内有300多座祀奉保生大帝的庙寺,信众达500多万人。
广济宫拔地而起
高头乡高联村(大岭下),据说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保生大帝的神坛,不过那时候只是一幢小小的简易搭盖。起初,这里有人去漳州经商,耳闻吴夲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当地民众崇敬,死后为神,仍普救庶民,因而从漳州石码把“医灵真人”分香回来,奉祀于村中央。此后,这里香火旺盛,周围几个村庄,如大陂头、戍干、曾屋寨、洪坑、古竹、高头等地善男信女,来这里敬拜神灵,每逢节日更是络绎不絶。信者到此求签,能为求签者指点迷津。到了明末清初,永定条丝烟兴旺发达,一些工商业人士倡议集资建庙,于是占地2亩多,一幢富丽堂皇的供奉保生大帝庙拔地而起,取名“广济宫”的意思是“广济世人”。此后,每三年一次专门派人去龙海石码“割香”,让神灵常驻。
广济宫劫后重生
吴夲德行高尚,深得人心,保生大帝威灵显赫,永定南靖交界的古竹、高头、湖坑及书洋、梅林等地的客家人,常到广济宫顶礼膜拜。如果家中遇有不测,如患疾生病、丢财损丁、贼偷匪劫等,来此求助的很多,方式也很特别。那时候,庙里立有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并备有神轿等,有专人管理。凡来请者都有求必应,派人将保生大帝神像抬往请求者的住地,用“落童”求签的方式指点迷津或开方给药。笔者耳闻目睹过“道童”给人开方治病的情形。1955年破“四旧”,保生大帝神庙“广济宫”被毁了,到了“文革”时期,庙被夷为平地,改种作物。直到1979年冬,由江建培、李玉辉等热心人士筹划修复广济宫,高头乡高东、高南、高北、梅花石、大岭下以及湖坑的戍干、洪坑、大陂头、曾屋寨和南靖县石桥、河坑、梅林、霜坑等地村民踊跃献工、送料、赠款,在原地按原规模式样重新修建,并聘请原主持寺庙人江松彬后裔管理。如今香火终年不断。广济宫大门对联为:
保人无私大德光日月,生灵多活帝心理阴阳。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